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资源状况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国钢 李淑红 +7 位作者 周景英 钱英 魏秀宏 倪楠 宝桩 岳伟 韩莫日根 陆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7-621,共5页
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特征和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开展对鸟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根据保护区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选择了27个水鸟集中分布的地点,每月调查1次,共调... 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特征和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开展对鸟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根据保护区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选择了27个水鸟集中分布的地点,每月调查1次,共调查12次。共记录到水鸟7目14科58种。保护区4月水鸟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值,5—8月水鸟数量和种类随之降低;10月水鸟数量明显增加;12月至翌年3月,保护区除了大鸨Otis tarda,几乎看不到其他水鸟。大鸨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晚冬2月和春季迁徙季节(3—5月)。保护区春、秋季的主要物种是雁鸭类,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与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这些水鸟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三道泡子和东泡子等地,当地拥有大面积的沼泽如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是雁鸭类取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环志回收的结果表明: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Grus vipio和丹顶鹤G.japonensis分别在日本鹿儿岛和我国江苏盐城越冬;繁殖的部分苍鹭Ardea cinerea个体在浙江舟山地区越冬;部分在黑龙江省兴凯湖繁殖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在越冬地找到配偶,一起迁徙到保护区进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鸟 大鸨 迁徙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十年湿地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春兰 秦福莹 +1 位作者 齐军 包玉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7期40-42,共3页
采用研究区十年LandSat5/TM影像和LandSat8/TIRS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和分析了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水域湿地时空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2007年水域湿地面积最小,2013年最大,2007年-2011年变化不明显,2011年-2013年明显增长,2... 采用研究区十年LandSat5/TM影像和LandSat8/TIRS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和分析了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水域湿地时空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2007年水域湿地面积最小,2013年最大,2007年-2011年变化不明显,2011年-2013年明显增长,2013年-2015年逐年减少,总体上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图牧吉泡子西北方向明显缩小,头道泡子和二道泡子东北方向扩张较明显,哈达泡子西南方向明显增加,三道泡子具有向四周扩张特征。降水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气温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生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湿地 遥感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鸟类种群动态
3
作者 刘刚 龚明昊 +10 位作者 刘威 李皓 张建峰 岳伟 魏秀红 钱英 谢永刚 张菊 焦德玉 伊剑锋 周景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于2015—2019年5月和6月采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鸟类进行实地调查观测,并分析鸟类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年际和月份变化,以确定鸟类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保护区繁殖期鸟类共观测到99种,隶属15目3... 于2015—2019年5月和6月采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鸟类进行实地调查观测,并分析鸟类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年际和月份变化,以确定鸟类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保护区繁殖期鸟类共观测到99种,隶属15目33科,以雁形目(Anseriformes)和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鸟类为数量优势种,大鸨种群动态呈显著时空变化。保护区鸟类物种种数和种群数量呈显著空间差异,鸟类群落多样性呈显著年际差异和空间差异,湿地鸟类多样性高于草地,以农田为主的栖息地最低;保护区鸟类群落多样性平均值为2.39±0.39。鸟类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33±0.05,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关注繁殖期鸟类可确定重点保护时段和保护区域,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确保繁殖期鸟类免受人为干扰。同时,应加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和保护政策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鸟类调查 种群数量动态 鸟类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海燕 李建东 +2 位作者 徐振国 周景英 张建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5,共7页
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2个生态型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的诸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植被类型中,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且均以4a所占比重最小... 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2个生态型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的诸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植被类型中,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且均以4a所占比重最小,呈稳定型或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均以2a所占比重最大,呈稳定型龄级结构;2个生态型羊草的单株生产力均以1a分蘖株最高,且均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少;在整体水平上,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单株生产力均显著高于草甸;2个生态型羊草的根茎生产力均以1或2a最高。在温带草本群落,增长型或稳定型的年龄结构、年轻龄级分蘖株和根茎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贮存能力,是多年生无性系草本植物实现其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 草甸草原 羊草 灰绿型 黄绿型 营养繁殖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春季迁徙水鸟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景英 钱英 +2 位作者 魏秀宏 宝壮 倪楠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4期86-88,共3页
2011年4月5日嵋月5日,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春迁徙水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目13科45种99567只次。共记录到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26899只。应用鸟类多样性公式对春季水鸟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其多样性指数、均... 2011年4月5日嵋月5日,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春迁徙水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目13科45种99567只次。共记录到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26899只。应用鸟类多样性公式对春季水鸟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其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849641、0.336797、和0.00042。并对水域、沼泽、草句和农田水鸟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多样性为水域(1.791485)〉沼泽(1.789785)〉草甸(1.629579)〉农田(0.098193);均匀性指数为草原(0.701821》沼泽(0.368422)〉水域(0.330151)〉农田(0.098193);物种丰富度指数为草原(0.037313)〉农田(0.003175)〉沼泽(0.000951)〉水域(0.00063)。本研究为今后水鸟资源管理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牧吉 迁徙 水鸟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资源现状及保护 被引量:9
6
作者 伊国良 程万军 +2 位作者 周景英 倪楠 钱英 《野生动物》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大鸨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越冬数量达到165只,近几年由于环境... 大鸨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越冬数量达到165只,近几年由于环境变化,大鸨数量有所减少,但均保持在100只左右。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数量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鸨保护和恢复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数量分布 资源现状 保护 图牧吉
下载PDF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五种鹤类春季迁徙停歇动态初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子健 杨渺 +7 位作者 夏媛媛 黄华智 高忠斯 吴庆明 韩莫日根 周景英 宝桩 邹红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1-356,共6页
2014、2015和2016年春季鹤类迁徙期,在图牧吉保护区采用以定点观测为主,结合路线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对保护区内的鹤类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图牧吉保护区春季灰鹤(Grus grus)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开始迁来,5月初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 2014、2015和2016年春季鹤类迁徙期,在图牧吉保护区采用以定点观测为主,结合路线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对保护区内的鹤类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图牧吉保护区春季灰鹤(Grus grus)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开始迁来,5月初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46. 00±7. 94) d。白鹤(Grus leucogeranus) 3月末至4月初开始陆续迁来,4月中下旬迁离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23. 33±2. 08) d。白头鹤(Grus monacha) 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陆续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6. 00±7. 94) d。白枕鹤(Grus vipio)在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0. 00±6. 56) d。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到达图牧吉保护区的时间为3月末至4月初,4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14. 00±5. 66) d。保护区内的鹤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偶尔会在农田发现灰鹤、白鹤和白头鹤。结合往年保护区内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年保护区内5种鹤类停歇期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最后针对保护区内存在一些保护不当问题,给保护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牧吉保护区 鹤类 春季 迁徙 停歇期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晓民 刘学昌 +3 位作者 周景英 程万军 伊国良 吴宝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大鸨(Otis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 0 0多只。1 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 0 0 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 65只... 大鸨(Otis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 0 0多只。1 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 0 0 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 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越冬分布 行为 保护 图牧吉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尺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希勇 闫金娟 +2 位作者 马建章 于长江 赵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准确把握适宜的开发尺度,实现生态旅游规模与效益、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确保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尺度评价体系、标准和模型成为当前生态旅游研...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准确把握适宜的开发尺度,实现生态旅游规模与效益、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确保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尺度评价体系、标准和模型成为当前生态旅游研究前沿。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尺度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开发容量、开发强度、开发内容、设施建设的等要素通过细分为27项关键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开发尺度评价划分为4个等级:严格的生态旅游、适度的生态旅游、大众型旅游和过度的旅游。其中前两个等级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科学开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开发的尺度与标准,对于科学指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管理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价值。以图牧吉自然保护区进行实证分析,经评价该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尺度评价得分为82.135分,属于适度型生态旅游,在社区参与、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尺度 适宜性 评价
下载PDF
春季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核心区中的水鸟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子健 夏媛媛 +4 位作者 高忠斯 吴庆明 韩莫日根 周景英 邹红菲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9,共6页
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核心区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6目14科32属6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研究结果表明,... 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核心区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6目14科32属6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调查期间的水鸟物种数量分别为41种、44种和41种,其中,涉禽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1种、22种和17种,游禽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0种、22种和24种,涉禽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 707只、2 319只和3 849只,游禽的个体数量分别为71 060只、59 724只和21 448只;豆雁(Anser fabalis)和白额雁(Anser albifrons)为图牧吉泡子优势种,其个体数量超过水鸟总数量的一半;调查期间,整个湿地核心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33 8、2.131 9和2.268 4,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60 9、0.390 5和0.423 4;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核心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84 2和2.423 6,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3 7和0.521 9。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为鸟类特别是水鸟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而该保护区作为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湿地,已经成为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湿地 核心区 图牧吉 春季
原文传递
我国内蒙古发现白鹤夏季群体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晓民 孙志勇 +3 位作者 伊国良 程万军 周景英 吴宝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白鹤 (Grusleucogeranus)又名西伯利亚鹤、黑袖鹤。体长 1 3 5cm ,站高 1 40cm。体羽除初级飞羽外 ,皆为白色。全世界野生白鹤数量不足 40 0 0只 ,已经被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濒危种类 ,CITES列入附录Ⅰ ,我国也将白鹤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 白鹤 (Grusleucogeranus)又名西伯利亚鹤、黑袖鹤。体长 1 3 5cm ,站高 1 40cm。体羽除初级飞羽外 ,皆为白色。全世界野生白鹤数量不足 40 0 0只 ,已经被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濒危种类 ,CITES列入附录Ⅰ ,我国也将白鹤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据文献记载及现有资料证明 ,白鹤在我国为旅鸟和冬候鸟。 2 0 0 2~ 2 0 0 4年夏季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记录到白鹤夏季种群 ,数量为 8只、7只和1 6只。这是我国首次记录到白鹤夏季集群。笔者对白鹤夏季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图牧吉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图牧吉大鸨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稳定性
12
作者 周景英 贾茹 +8 位作者 钱英 魏秀宏 张菊 宝壮 岳伟 姜尊礼 王振华 陈海山 张国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8-375,共8页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种群动态 雌雄比 时空分布 图牧吉
原文传递
我国草田轮作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概览 被引量:57
13
作者 邢福 周景英 +6 位作者 金永君 孙璐 张建峰 岳伟 宝桩 倪楠 钱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大力推行草田轮作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概括了我国从作物连作制出现到草田轮作的发展历史;归纳了草田轮作的增产、减少病虫害及杂草危害、改土肥田、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我国南亚热... 大力推行草田轮作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概括了我国从作物连作制出现到草田轮作的发展历史;归纳了草田轮作的增产、减少病虫害及杂草危害、改土肥田、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黑麦草→水稻"轮作等7个主要草田轮作模式;以草地农业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水土保持和农牧民致富需求阐述了大力推行草田轮作的现实必要性;从政策保障、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3个方面论述了实行草田轮作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2次"种草高潮"的经验得失,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加强农业结构优化研究、草田轮作模式构建与示范以及满足草田轮作需要的作物及牧草品种选育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田轮作 轮作模式 草地农业 农业结构 农耕制度 粮食安全
下载PDF
早春不同盐碱生境羊草根茎克隆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智明 杜广明 +3 位作者 吕世海 周景英 倪楠 钱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松嫩草甸羊草为对象,比较了早春三种不同盐碱化生境群落中的羊草克隆形态特征,对盐碱化生境中的羊草形态可塑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羊草根茎节间长、间隔子长、分枝角度3个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羊草根茎节间长、间隔子长随盐碱程度增大... 以松嫩草甸羊草为对象,比较了早春三种不同盐碱化生境群落中的羊草克隆形态特征,对盐碱化生境中的羊草形态可塑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羊草根茎节间长、间隔子长、分枝角度3个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羊草根茎节间长、间隔子长随盐碱程度增大而增大,而分枝角度以中度盐碱生境下最大;中度、重度盐碱生境下羊草根茎节间长度增长趋缓,呈斜率近乎为零的线性增长;轻度盐碱生境下羊草根茎节间长增长明显活跃,而间隔子长在重度盐碱生境下增长最为活跃;羊草根茎克隆特性潜力能力的发挥顺序依次为:茎节间<分枝角度<间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可塑性 克隆生长 羊草 盐碱化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大油芒种群构件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海燕 杨允菲 +3 位作者 李建东 李志坚 周景英 徐振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0,共6页
在松嫩草地和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大油芒种群构件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中,大油芒种群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分别由3个和2个龄级组成,且均以1a所占比重最大,呈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 在松嫩草地和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大油芒种群构件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中,大油芒种群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分别由3个和2个龄级组成,且均以1a所占比重最大,呈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分别以2a和1a所占比重最大,呈稳定型和增长型;大油芒种群的单株生物量均以1a最高,且均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少。整体水平上,草甸草原上大油芒平均单株重显著高于草甸。草甸草原上各龄级根茎单位长度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草甸。两种植被类型中,根茎顶端芽所占比例分别为22.5%和44.1%;分蘖节芽均以1a所占比重最大,且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少。大油芒种群在生长季末期储备了充足的芽用于翌年地上部分的更新。草甸草原上的大油芒种群具有更强的种群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 草甸草原 大油芒 种群 构件特征
下载PDF
基于卫星跟踪的灰雁秋季活动特征与生境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维悦 李淑红 +7 位作者 周景英 钱英 魏秀宏 韩莫日根 戴强 陆军 朱思雨 张国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659-5666,共8页
营养和能量有效的积累对候鸟能否顺利完成迁徙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至10月在内蒙古图牧吉湿地,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灰雁的活动特征、生境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灰雁在秋季如何有效积累能量以满足迁徙前的生理需求。我们采用... 营养和能量有效的积累对候鸟能否顺利完成迁徙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至10月在内蒙古图牧吉湿地,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灰雁的活动特征、生境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灰雁在秋季如何有效积累能量以满足迁徙前的生理需求。我们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分析了灰雁的生境特征,运用核密度分析法(KDE)计算了日间和夜间活动区面积,以及对不同月份的平均活动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至10月间,灰雁活动位点的EVI值逐月递减,并且逐渐向南移动,趋向于水域集中,增加了对湖泊的利用,同时减少了对草地的利用;灰雁的活动区面积逐月递增,日间活动区面积大于夜间;灰雁在日间、夜间及平均活动距离均呈递增的趋势,每天凌晨及黄昏都出现较长时间的活动。由于8至10月间气温逐渐降低,从草地中可以获取的潜在食物资源减少,灰雁通过逐渐向水域较为丰富的区域移动,活动区面积逐渐增大,增加活动距离提高食物的获取量等确保获取足够的食物和能量满足迁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利用 活动区 增强型植被指数 灰雁 图牧吉湿地
下载PDF
半散放大鸨(Otis tarda)发情期求偶炫耀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杨锴斌 王悦 +2 位作者 田秀华 于长江 周景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6,共7页
2016年3~5月,利用监控设备,采用瞬时扫描和目标取样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图牧吉保护区人工饲养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主要行为进行了统计,并对求偶炫耀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进入发情期后,除白天外大鸨夜间也开始出现炫耀等行为... 2016年3~5月,利用监控设备,采用瞬时扫描和目标取样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图牧吉保护区人工饲养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主要行为进行了统计,并对求偶炫耀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进入发情期后,除白天外大鸨夜间也开始出现炫耀等行为,雄鸨日炫耀行为比例约占13.81%,雄鸨和雌鸨其他行为比例也有所差异:觅食、游走、理羽和趴卧行为(P≤0.01^(**))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警戒行为(0.01<P<0.05^(*))表现为差异显著,静站行为(P≥0.05),表现为差异不显著。雄鸨在发情期的炫耀行为具有一定的节律性,每日炫耀行为的高发期为4:00~7:00和18:00~19:00。炫耀行为可分为原地炫耀和游走炫耀两种模式,按照求偶炫耀路线的不同又可分为4种曲线形式,且发情期的雄鸨具有一定的等级制度,地位高的雄鸨通常能占有更多的雌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行为比例 求偶炫耀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分析大鸨繁殖期动物性食物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刚 李皓 +8 位作者 吴自有 李惠鑫 文菀玉 周景英 魏秀宏 岳伟 白洁 钱英 龚明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 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大和分类精度高的优点。基于粪便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靠山核心区和马鞍山片区繁殖期大鸨的动物性食物种类和组成进行分析,并比较食物多样性的空间差异。物种累计曲线表明,研究中的最小采样强度(n=11)能够使MOTUs的检测限达到平台期。在24份大鸨粪便中,共发现29种不同动物性食物的DNA序列,均来源于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鞘翅目占比最高(44.83%)。按照科水平分类,以金龟科占比最高(24.14%),其次为蝗科(13.79%)、芫菁科(10.34%)和蓟马科(6.89%)。马鞍山片区大鸨对食物的取食频率和粪便中被检测到其所取食食物种数均显著高于靠山核心区,食物多样性也显著高于后者,大鸨食性表现出一定空间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大鸨食性与栖息地选择的关系,以及了解大鸨繁殖期的觅食对策奠定了基础,为保护部门有效保护和恢复大鸨栖息地提供了食性水平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分子食性分析方法用于其他动物的觅食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DNA条形码 食性分析 非损伤性取样 高通量测序 食性多样性
原文传递
大鸨东方亚种在中国的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超 周景英 +5 位作者 龚明昊 田秀华 孟德荣 刘春光 党大朋 刘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3-1801,共9页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曾广泛分布在我国19个省及直辖市,但由于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有关大鸨东方亚种分布范围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关键保护地的确定和保护对策...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曾广泛分布在我国19个省及直辖市,但由于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有关大鸨东方亚种分布范围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关键保护地的确定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制定。本研究基于野外调查,结合近20年大鸨东方亚种的文献资料和网络报道,统计分布点数据,并根据大鸨的活动范围,分析了其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鸨东方亚种现今仅在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14个省市有分布,其中,70.91%的分布点在陕西省、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亚种重要的繁殖地,但有14.72%繁殖点在保护区外围;陕西、山西及河南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湿地、河南新乡鸟类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沧州及白洋淀地区是其主要的越冬地,黄河中下游沿岸是越冬区的最南缘。在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明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较为稳定的大鸨越冬记录,表现出部分迁徙行为。大鸨中途停歇地分布较为分散,内蒙古乌梁素海保护区、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北沧州地区、北京延庆区野鸭湖、天津蓟县青甸洼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是其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应当加强当前大鸨栖息地的保护及对潜在风险进行管控,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以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大鸨的存活率。本研究通过整合近20年的分布数据,较为全面地认识了大鸨东方亚种的分布,并探讨了目前大鸨面临的威胁,为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 分布 繁殖地 越冬地 迁徙停歇地
原文传递
2株欧亚与北美谱系重排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分析
20
作者 胡鑫宇 李元果 +7 位作者 孔云逸 王铁成 秦思源 周景莹 孟德荣 徐钰 夏咸柱 高玉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解析监测中发现的欧亚与北美谱系重组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为禽流感病毒跨洲际传播及基因重排研究提供支持。方法2019年秋季在图牧吉地区采集雁鸭类粪便样品,分离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 目的解析监测中发现的欧亚与北美谱系重组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为禽流感病毒跨洲际传播及基因重排研究提供支持。方法2019年秋季在图牧吉地区采集雁鸭类粪便样品,分离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其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结果共采集雁鸭类粪便及拭子样品5062份,分离到2株H6N8LPAIV(TMJ43、TMJ12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病毒NA与北美的阿拉斯加地区所分离的H3N8亚型AIV的NA节片聚集在同一进化分支,HA和其它6个内部基因节片均属于欧亚进化分支,且两株禽流感病毒分别有不同的重配发生。2株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欧亚谱系与北美谱系基因重排毒株,其中N8基因最近一次欧亚与北美基因节片重排发生在2016年。分子特征分析显示,HA蛋白的碱性裂解位点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在NP蛋白,发生了具有增强鸡禽流感毒力的A184K突变。在TMJ43,NS1蛋白发生了能增强哺乳动物毒力的A/P42S突变。结论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分离的2株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欧亚谱系和北美谱系的重排毒株,两毒株均发生了增强家禽和哺乳动物感染能力的突变。表明北美毒株通过候鸟迁徙进入我国,与欧亚谱系毒株发生重配并在野鸟中频繁出现,可为禽流感病毒的跨洲际传播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N8 重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跨洲际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