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代方平 尚学燕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2期31-31,33,共2页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选择适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种植的玉米品种“Q2146”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密度进行种植试验,分析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选择适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种植的玉米品种“Q2146”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密度进行种植试验,分析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出先增高、再下降趋势,处理2产量最高,且穗长、行粒数、穗粒数以及千粒质量皆高于其他处理。同时,不同处理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差异显著,但对品质影响不大。综合可知,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巴彦淖尔市每公顷种植8万株有明显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Q2146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浅谈磴口县种植业结构存在问题及调整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远征 韩建红 阿拉塔 《现代农业》 2015年第10期77-78,共2页
磴口县地处河套平原,位于后套平原前沿,是典型的黄河自流灌溉农业种植区。近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布局相应出现了诸多较为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解决。一、种植模式僵化,结构... 磴口县地处河套平原,位于后套平原前沿,是典型的黄河自流灌溉农业种植区。近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布局相应出现了诸多较为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解决。一、种植模式僵化,结构不尽合理1.作物种类相对单一,粮饲作物不稳磴口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历来是小麦种植的主产区,近年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已占不到总播面积的10%。曾经闻名的小麦标准化高产栽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磴口 种植业结构 小麦种植 商品粮基地 作物种植结构 种植面积 作物种类 社会经济发展 高产栽培 种植业生产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莎豆农田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和块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秭琦 路战远 +7 位作者 任永峰 赵小庆 王建国 侯智慧 韩云飞 王登云 尚学燕 段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沙质土壤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及块茎产量,为沙质土壤油莎豆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沙质土壤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及块茎产量,为沙质土壤油莎豆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22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分析4个施氮水平对油莎豆农艺性状、土壤表观养分平衡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两地油莎豆茎蘖数、株高、单片叶面积等均有增加,但过高的施氮量会造成油莎豆地上部徒长,导致产量下降;施氮量为150 kg·hm^(-2)(N2),油莎豆最大根长、根体积等农艺性状最优,油莎豆整株干重及块茎产量均最高,块茎鲜产可达到9298.87~10336.06 kg·hm^(-2);两地氮素表观盈余率在0 kg·hm^(-2)(N0)和75 kg·hm^(-2)(N1)水平下均为负值,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水平下均为正值,表明两地氮素均在N2水平即施氮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氮素平衡状态。冗余分析也表明油莎豆茎蘖数、最大根长、根体积、氮携出量是驱动油莎豆干物质及块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北方沙质土壤条件下,N素施入量为150 kg·hm^(-2)时,可促进油莎豆对养分的吸收、维持土壤表观养分平衡,有利于油莎豆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施氮水平 农艺性状 块茎产量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下载PDF
鼠害监测防治TBS捕鼠筒改进初报
4
作者 郭承德 姜晓平 +3 位作者 阿拉塔 蔺永生 肖彩虹 段锐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49-51,共3页
寻找传统的鼠害监测防治TBS半圆形铁皮捕鼠筒的改进方法。分析了TBS监测防治鼠害优势、存在的问题,磴口监测点应用传统捕鼠筒的概况,开展了传统捕鼠筒改进尝试,主要是将半圆形铁皮单层捕鼠筒改为PVC双层嵌套式可分离型圆筒,加装提手。2... 寻找传统的鼠害监测防治TBS半圆形铁皮捕鼠筒的改进方法。分析了TBS监测防治鼠害优势、存在的问题,磴口监测点应用传统捕鼠筒的概况,开展了传统捕鼠筒改进尝试,主要是将半圆形铁皮单层捕鼠筒改为PVC双层嵌套式可分离型圆筒,加装提手。2021年3月应用以来的应用效果良好,该装置耐浸泡,耐腐蚀,不生锈,冬季无须撤除,可常年设置。特别适于在风沙较大的西北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监测 防治 TBS 捕鼠筒 改进
下载PDF
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VIMS4.0)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尝试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承德 姜晓平 +8 位作者 秦萌 韩立亮 胡敏悦 杨立国 刘宝玉 苏元红 阿拉塔 蔺永生 肖彩虹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40-42,共3页
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VIMS4.0)与TBS(网围栏+陷阱)过去是相互独立应用的,国内尚未见两者结合的报道。该文分析了智能监测系统的优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TBS优劣势,探讨了两者结合的可能性。采用自制改进型PVC直筒型捕鼠筒,据... 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VIMS4.0)与TBS(网围栏+陷阱)过去是相互独立应用的,国内尚未见两者结合的报道。该文分析了智能监测系统的优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TBS优劣势,探讨了两者结合的可能性。采用自制改进型PVC直筒型捕鼠筒,据此进行了两者结合的改进尝试。TBS+智能监测系统组合后,隐蔽性较好,可捕获活体,取得标本(特别是稀有、新鼠种),鼠种鉴定准确;弥补了智能监测系统只能监测不能防控的缺陷,可解决夹捕法需要晚布晨收费工费时、易受人员技术水平和夹线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特别是夹捕法低密度时很难捕获害鼠的难题。两者组合的改进尝试,有望从辅助监测手段上升为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鼠害 智能物联网 监测 TBS 结合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农区基于智能物联网的鼠害监测系统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郭承德 秦萌 +9 位作者 韩立亮 付和平 刘宝玉 苏元红 肖彩虹 阿拉塔 蔺永生 段锐 王登云 乔靖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2019年9月-2022年12月应用鼠害智能监测系统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鼠密度与待机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害鼠,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各智能终...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2019年9月-2022年12月应用鼠害智能监测系统的待机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鼠密度与待机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害鼠,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各智能终端的待机正常运行天数、过机害鼠数量、鼠密度、待机时间等多项指标,在第1只鼠同一鼠种、县(旗)及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等层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个有效监测点,10套(台)有效终端系统,共2730 d的有效监测时间内,监测到害鼠8种231只,数量从高到低排前5位的依次是小毛足鼠、子午沙鼠、阿拉善黄鼠、黑线仓鼠和小家鼠,总鼠密度为8.46%,害鼠平均活动频率为2.54只/(月·台)。小毛足鼠占57.58%,为优势鼠种。待机时间平均为118.20 d,集中于21~98 d,最短21 d,最长329 d,待机时间较长。通过终端的第1只鼠鼠种有4种,在第1只鼠同一鼠种所在各终端层面:所有鼠种平均鼠密度从大到小,排前3位的第1只鼠鼠种依次是小家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平均待机时间从小到大,排前3位的第1只鼠鼠种依次是小家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第1只鼠同一鼠种所在各终端的平均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呈中度相关(r=-0.634);未标示风险等级的地区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呈中度相关(r=-0.533)。结论首次明确智能终端系统的平均待机时间与鼠密度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农区 内蒙古西部 智能物联网 监测 待机时间
原文传递
内蒙古西部农区鼠害智能物联网监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承德 姜晓平 +8 位作者 秦萌 韩立亮 胡敏悦 杨立国 刘宝玉 苏元红 阿拉塔 蔺永生 肖彩虹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1,共6页
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内蒙古磴口县国家级农区鼠情监测点应用鼠害监测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4.0系统对内蒙古西部农区害鼠发生动态进行探求。结果表明,在4套智能终端合计1 233 d的有效监测时间内,监测到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小家鼠等... 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内蒙古磴口县国家级农区鼠情监测点应用鼠害监测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4.0系统对内蒙古西部农区害鼠发生动态进行探求。结果表明,在4套智能终端合计1 233 d的有效监测时间内,监测到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小家鼠等主要害鼠共69只,鼠密度为5.60%;害鼠总密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在2021年5月和10月各出现1个高峰;优势鼠种子午沙鼠为20:00至次日4:00活动的夜行鼠,于5月和8月各出现1个鼠密度高峰。此外,本研究首次提出智能物联网鼠害监测的待机时间概念。智能物联网监测系统可基本实现在极少人为干扰状态下的连续高效监测,为鼠情的科学监测、危害评价、风险分析和有效防控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鼠害 监测 智能终端 极少人为干扰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