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牧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1
作者 甄江红 田桐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94,共11页
[目的]科学评价并厘清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地域类型及其空间格局,为合理引导聚落与人口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借助地理空间数据与GIS技术,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层面,选取30项指标开展了锡林郭勒牧区人居环境适宜... [目的]科学评价并厘清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地域类型及其空间格局,为合理引导聚落与人口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借助地理空间数据与GIS技术,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层面,选取30项指标开展了锡林郭勒牧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其与聚落、人口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1)锡林郭勒牧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由东向西逐级递减,并以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大,宜居水平整体不高,生活环境与生态条件对人居环境的限制作用较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2)从旗/市来看,人居环境宜居度以东南部的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正蓝旗较高,西北部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与阿巴嘎旗相对较低;从苏木/镇来看,宜居度较高的一二等苏木/镇占56.94%,宜居度较低的四五等苏木/镇占20.83%。(3)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及以上区域内的聚落数量占比达91.34%,人口数量占比为91.28%,聚落与人口分布具有适宜区域指向性。[结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牧区聚落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未来需差异化推进聚落重构与生态移民,改善牧区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 锡林郭勒牧区
下载PDF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内蒙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
作者 杨帆 苗晓东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及碳中和目标,欧盟提出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实施该机制可能会对我国贸易产生一系列影响,中国对欧出口产品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 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及碳中和目标,欧盟提出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实施该机制可能会对我国贸易产生一系列影响,中国对欧出口产品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也是重要的能源保供基地和制造业基地。虽然内蒙古出口欧盟金额在全国占比较小(约0.014%),但欧盟是内蒙古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提前研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内蒙古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碳边境调节机制主要内容,并深入分析了该机制对内蒙古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内蒙古提前布局、提早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边境调节机制 欧盟 内蒙古 影响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文旅相携”——以内蒙古“蒙古马”特色游为例
3
作者 殷福军 王赫德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并在旅游产业中积极融入蒙古马文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内蒙古“蒙古马”的品牌形象。“蒙古马文旅”将旅游本身与内蒙古地区的蒙古马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内蒙古地区蒙古马文化资源的价值与魅力,... 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并在旅游产业中积极融入蒙古马文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内蒙古“蒙古马”的品牌形象。“蒙古马文旅”将旅游本身与内蒙古地区的蒙古马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内蒙古地区蒙古马文化资源的价值与魅力,同时也增强了旅游活动本身的审美性,提高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新奇感。内蒙古人民积极贯彻与发扬“蒙古马精神”,将“蒙古马”文化与草原沙漠和山岭蓝天的旖旎风光相结合、将蒙古马这一文化符号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结合,以此实现了对蒙古马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地区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北疆儿女身上的蒙古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文化 文旅融合 草原文化 文化创新
下载PDF
引才育才聚才 助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
4
作者 白喜文 《实践》 2024年第6期61-62,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更好推动新时代全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 人才队伍 战略布局 聚才 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 现代化 建设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碳汇演变模拟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浩日娃 周瑞平 +1 位作者 胡斯乐 呼格吉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对碳汇空间分布的影响,并找出其主要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空间发展方向和增汇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基于2000,2010与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使用InVEST-FLUS模型分析各...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对碳汇空间分布的影响,并找出其主要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空间发展方向和增汇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基于2000,2010与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使用InVEST-FLUS模型分析各期碳汇能力变化情况,进而模拟204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及农业优先3种不同情景下碳储量变化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找出造成碳汇空间分布差异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碳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碳储量总体增加8.63×10^(6)t,其中,地下生物碳储量增加3.91×10^(6)t,土壤碳储量增加2.28×10^(6)t。②未来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继续减少3.92×10^(6)t,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增长2.21×10^(7)t,高于农业优先情景下4.99×10^(6)t的碳储增量,其中,土壤碳库是造成增量差异的关键。③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温度的不平衡分布是造成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各类碳库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更符合未来城镇集约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要求,未来应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推进林草建设,为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增汇政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村庄规划对偏远山区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白其口村为例
6
作者 许贺棋 郝润梅 王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9-1256,共8页
运用归纳总结法和SWOT分析法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主要发展内容,聚焦于村庄规划与偏远山区村庄发展的关系,提出经济、生态、文化、旅游等多维度的促进乡村发展的目标框架,探索规划对村庄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①偏远山区具有距... 运用归纳总结法和SWOT分析法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主要发展内容,聚焦于村庄规划与偏远山区村庄发展的关系,提出经济、生态、文化、旅游等多维度的促进乡村发展的目标框架,探索规划对村庄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①偏远山区具有距离城市远、地形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的特点;②偏远山区村庄规划,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重塑村庄治理结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地区生态等方面作用显著,对促进村庄发展至关重要。③针对“集聚提升类”村庄,结合白其口村自然环境特征和发展现状,规划整治村庄内部分区和发展格局,精准推动村庄发展,以期更好地促进偏远山区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乡村发展 内蒙古地区 偏远山区
下载PDF
近40 a内蒙古冬旱时空演变特征
7
作者 陶际峰 包玉龙 +3 位作者 郭恩亮 金额尔德木吐 呼斯乐 包玉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冬季干旱是制约内蒙古冬季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干扰因子之一,定量表征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对防灾减灾、保障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0—2021年冬季(10月—翌年3月)ERA5-Land再分析气象数据,计算1个月和6个月时间尺度的标... 冬季干旱是制约内蒙古冬季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干扰因子之一,定量表征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对防灾减灾、保障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0—2021年冬季(10月—翌年3月)ERA5-Land再分析气象数据,计算1个月和6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采用趋势分析、时空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全区和五种主要植被类型区冬季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内蒙古冬季整体SPEI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化现象在不同植被和月份中表现不一,也有少数植被和月份趋于湿润化。(2)内蒙古地区冬季干旱的时空热点变化模式主要表现为:振荡的热点、振荡的冷点和未检测到模式。具体从季节和月时间尺度来看,冬旱热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东部的兴安盟和通辽市,即这些区域冬旱现象呈现加剧的趋势。(3)在干旱频率与频数统计方面,轻度冬旱事件发生频率最高,而荒漠草原和隔壁荒漠地区是发生冬旱事件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冬旱 时空演变 SPEI指数 新兴时空热点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流域耕地非粮种植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瑞俊 郝润梅 +5 位作者 薛志友 王考 王云仙 侯凯宁 灵梅 阿苏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62-470,共9页
随着区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农村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耕地“非粮化”问题日趋严重。内蒙古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利用2021年截面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数学模型方法,从作物种植角度出发,研究40个旗县区耕地“非粮... 随着区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农村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耕地“非粮化”问题日趋严重。内蒙古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利用2021年截面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数学模型方法,从作物种植角度出发,研究40个旗县区耕地“非粮种植”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以“非粮种植”率和“非粮种植”面积为表征值的“非粮种植”水平均以黄河“几字弯”北侧偏高;“非粮种植”主导类型中,油料为最主要的“非粮种植”类型;“非粮种植”率和“非粮种植”面积在空间上均呈显著的正自相关,二者皆在空间上形成了三种集聚类型。(2)经筛选得到的6个影响因素中,耕地丰度指数、复种指数对“非粮种植”面积为正影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对“非粮种植”面积为负影响,其余不显著。(3)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种植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会对投资行为和种植方向产生影响;各地区的“非粮种植”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种植” 空间计量模型 内蒙古黄河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马铃薯田蚜虫群落组成
9
作者 陈齐云龙 陈利苹 +4 位作者 李正男 张磊 孙平平 武占敏 张斌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中国马铃薯生产常遭受病毒病影响,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重要媒介。2021与2022年7月和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使用黄板和黄皿诱蚜器采集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和群落结构分析。当地马铃薯田蚜虫共计18属24种。其中,... 中国马铃薯生产常遭受病毒病影响,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重要媒介。2021与2022年7月和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使用黄板和黄皿诱蚜器采集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和群落结构分析。当地马铃薯田蚜虫共计18属24种。其中,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craccivora)、苜蓿无网蚜(Acyrthosiphon kondoi)、奇异粗腿蚜(Macropodaphis paradoxa)、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及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优势种。根据蚜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可知,优势种群相对数量随时间增长变化较小,表明该地区马铃薯田蚜虫群落构成相对稳定。研究结果有助于当地开展马铃薯田蚜虫监测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马铃薯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基于内蒙古正蓝旗的实地调查
10
作者 花蕊 朝乐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但仍面临着管理分割,地区和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与利用、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等困境。持续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建立健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内涵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正蓝旗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传统毡靴工艺的田野调查报告
11
作者 郝水菊 郭继业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传统毡靴是草原民族冬季御寒的典型用品,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本文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吕树花毡靴作坊作为田野调查对象,跟踪现场制作过程,以文字、图片的方式详细记录传统毡靴的场地、材料、工具、工艺等生产条件,并将其... 传统毡靴是草原民族冬季御寒的典型用品,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本文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吕树花毡靴作坊作为田野调查对象,跟踪现场制作过程,以文字、图片的方式详细记录传统毡靴的场地、材料、工具、工艺等生产条件,并将其与现代手作毛毡、传统游牧制毡、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制毡工艺进行对比,阐释内蒙古地区毡靴制作技艺在民族融合中产生的优势,并分析传统手工毡靴制作中的造物理念与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传统毡靴工艺 田野调查 羊毛毡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田野调查报告
12
作者 呼斯乐 张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内蒙古的准格尔地毯制作技艺,可上溯至一个世纪之前。作为中国北疆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尤其是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在其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与蒙古族、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的手工技艺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准格... 内蒙古的准格尔地毯制作技艺,可上溯至一个世纪之前。作为中国北疆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尤其是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在其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与蒙古族、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的手工技艺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准格尔地毯自己独特的植物染色技艺。随着工业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纺织技术的进步,植物染色的市场需求萎缩,这项非遗技艺面临着市场萎缩、发展缓慢、传承人急剧减少等挑战。基于此,对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的发展历史、传承现状、工艺流程及弘扬保护等内容进行调研与研究,对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而言,可谓大有裨益,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让这项传统技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地毯 植物染色技艺 田野调研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内蒙古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13
作者 邰苏日嘎拉 王永亮 +6 位作者 陈国栋 李永春 薛羽 张永健 杜雨春子 杜银龙 杨建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47,共14页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11.7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0.51%,生态环境形式严峻。(3)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主要受生物丰度(D2)、景观多样性指数(D3)、高程(D5)、人口密度(D13)等因素影响,在2020年影响因子呈现更加多元化,蔓延度指数(D4)和年均降水量(D12)两个指标对当地生态脆弱性有较强的驱动作用,q值分别为0.737和0.568。[结论]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总体呈现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显著特征,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向良好发展,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驱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生态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鄂伦春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典型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规模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
14
作者 王鑫 海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农牧交错带内乌兰察布市2011—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确定区域开发合理规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11—2020年乌兰察布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能值(F)平稳上升;产出能值(Y)不断减少;环境负载率(ELR...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农牧交错带内乌兰察布市2011—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确定区域开发合理规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11—2020年乌兰察布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能值(F)平稳上升;产出能值(Y)不断减少;环境负载率(ELR)不断上升;10a间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出现较大波动,总体下降。2011—2016年乌兰察布市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高于1,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是可持续的;2017—2020年低于1,为不可持续状态。因此,中短期需增加可更新资源投入,缓解不可更新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环境负荷高等问题,产业上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高能值产品产出,寻求新兴高能值产出部门替代低能值产出部门;长期需提高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便提高区域能值需求和产出。以优势交通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承接周围相对发达地区能值产出率高和环境负载率低的产业部门,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能力 乌兰察布市 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通量的影响
15
作者 吴霞 王晓丽 +2 位作者 乌音嘎 阿如汗 虹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05-7118,共14页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段...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气体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烷功能菌群落与甲烷排放通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河内蒙古段在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排放源,春季、夏季、秋季CH_(4)排放通量分别为(5.92±4.54)mg m^(-2)d^(-1)、(13.42±18.83)mg m^(-2)d^(-1)和(1.40±3.81)mg 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不同采样点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CH_(4)气体通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溶解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_(4)^(+)⁃N)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甲烷氧化菌优势菌群为Methylocystis(甲基孢囊菌属)和Methylobacter(甲基杆菌属);不同样本中甲烷功能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产甲烷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总碳(TC)(r=0.8792),对甲烷氧化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NH_(4)^(+)⁃N(r=0.7190);在产甲烷菌群落中,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和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对CH_(4)排放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排放;在甲烷氧化菌群落中,未识别的甲烷氧化菌norank_d_Bacteria对CH_(4)氧化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氧化,从而减少水⁃气界面甲烷排放。本研究可为我国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以及排放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CH_(4)通量 影响因素 甲烷功能菌
下载PDF
2006—2021年内蒙古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性
16
作者 郝岩 张裕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25,共12页
[目的]研究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模式,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研究区2006—2021年的土地利用实际,运用熵值法构建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研究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模式,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研究区2006—2021年的土地利用实际,运用熵值法构建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对耕地可持续集约化与规模化进行测算,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耦合协调性分析。[结果]2006—2021年内蒙古耕地集约化综合水平在0.218~0.370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特征为东西耕地集约化水平较高,中部较低。各盟市耕地集约化水平差距较小,耕地利用程度与产出效果对耕地集约化水平影响较为显著。耕地规模化综合水平在0.433~0.532内波动,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不规律。各盟市耕地规模化水平差距较大,耕地斑块形状与面积对耕地规模化水平贡献度较高。在过去15a间,内蒙古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的耦合度由磨合阶段逐步向高度磨合阶段发展,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的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由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跃进,但仍有33.33%的盟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结论]内蒙古耕地利用水平存在优化空间,应更加注重对耕地科学利用,改善种植环境,将耕地利用与保护并重,促进内蒙古地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评价 规模化评价 耦合协调模型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2013—2020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资源承载力变化
17
作者 木其尔 敖登高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454,共9页
[目的]草地承载能力的高低影响草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研究其草地资源承载能力变化,为区域草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2015,2018... [目的]草地承载能力的高低影响草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研究其草地资源承载能力变化,为区域草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2015,2018和2020年土地利用及其他相关数据,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赤字(ED)/盈余(ER)和生态压力指数等方法与指标,分析评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①2013—2020年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生态足迹持续高于生态承载力,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增后减趋势,7 a内分别下降了2.76%和7.35%;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承载力7 a间变化率分别为-9.62%,-13.19%;生态足迹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规律,生态承载力东部及北部高于西部及南部;②草地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先上升后下降,总体上升4.95%,均大于1,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地生态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性;③4个时期ER/ED均小于0,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草地生态承载状况多年连续超载,生态安全稳定性持续降低。[结论]锡林郭勒盟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理位置及其资源禀赋,叠加高强度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全盟草地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典型草原带 草地资源承载力 锡林郭勒盟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传统乌拉特马鞍具设计研究
18
作者 马敏 李少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32-339,共8页
目的乌拉特马鞍是内蒙古地区使用的马鞍之一,其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造物理念,契合了当地牧民的多维需求。对传统乌拉特马鞍设计的研究可弘扬其科学的设计理念与和谐共生的造物思想,并为乌拉特马鞍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乌拉特马鞍是内蒙古地区使用的马鞍之一,其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造物理念,契合了当地牧民的多维需求。对传统乌拉特马鞍设计的研究可弘扬其科学的设计理念与和谐共生的造物思想,并为乌拉特马鞍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基于田野考察,从选材与工艺、造型设计、装饰设计三方面探求乌拉特马鞍的设计特征,剖析其核心设计理念与造物思想。结论乌拉特马鞍选材精良、造型小巧、工艺精湛,注重人与马的舒适性,装饰设计不仅体现了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亦体现了自然造物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马鞍 选材与工艺 造型设计 装饰设计 造物思想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
19
作者 文明 乌日陶克套胡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看,内蒙古牧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看,内蒙古牧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内蒙古牧区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抓精英人才培养、筑牢草原根基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可资借鉴的经验。但在实践中,牧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面临着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整体退化局面未得到根本转变,畜牧业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缺失,持续改善牧民生计保障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内蒙古牧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以史为鉴,明确牧区战略地位,在持续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绿色有机畜产品的品牌价值,进而推动牧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方位提升集体组织对牧民生计改善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现代化 困境 牧区畜牧业 牧民生计
下载PDF
2012—2022年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任娜 徐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通过CNKI和WOS检索,对2012—202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内蒙古地区苔藓植物新种及新记录进行植物区系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时间段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研究的最新成果。结果显示,11年间在内蒙古地区采集并发表的苔藓植物新种及新变种11种,亚洲... 通过CNKI和WOS检索,对2012—202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内蒙古地区苔藓植物新种及新记录进行植物区系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时间段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研究的最新成果。结果显示,11年间在内蒙古地区采集并发表的苔藓植物新种及新变种11种,亚洲新记录种1种,中国新记录种及变种23种,内蒙古新记录科1科,新记录属3属,新记录种30种。苔藓植物新种及新记录种在丛藓科(Pottiaceae)中占比最多(36种,55.4%),其次是紫萼藓科(Grimmiaceae)(9种,13.8%);在内蒙古植物分区中以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植物州分布最多(28种,43.1%),其次是贺兰山州(10种,15.4%);发表年份以2014年最多(15种,23.1%),其次是2013年(13种,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苔藓植物 新种 新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