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基于内蒙古正蓝旗的实地调查
1
作者 花蕊 朝乐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但仍面临着管理分割,地区和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与利用、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等困境。持续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建立健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内涵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正蓝旗
下载PDF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史风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4,共4页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教育实习时间和时机需要改进;教育实习基地急需稳固和扩大;教育实习经费需要增加,各学院对实习的投入和对指导教师的待...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教育实习时间和时机需要改进;教育实习基地急需稳固和扩大;教育实习经费需要增加,各学院对实习的投入和对指导教师的待遇也需要平衡;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实习基地 实习时间 实习经费 改进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丧葬用币初探
3
作者 戴昊鹏 齐溶青 李鹏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相同的做法。内蒙古中南部丧葬用币葬俗的发展,与当地孝文化的传播以及以往礼制的传承密不可分。墓葬中厌胜钱的发现则是当地先民追求财富、趋福避祸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墓葬丧葬用币情况的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当地钱币随葬葬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战国秦汉 丧葬用币 葬俗 厌胜钱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36-7538,共3页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农牧交错带上,自然演变的过程漫长且复杂,是灾害多发的地带,是极易土地沙化的区域,对各种自然和人为扰动极为敏感。在阐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气候形成概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回顾...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农牧交错带上,自然演变的过程漫长且复杂,是灾害多发的地带,是极易土地沙化的区域,对各种自然和人为扰动极为敏感。在阐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气候形成概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回顾了人类古代历史文化期的气候的变化与沙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上冷暖干湿气候差异性的交替运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波动变化和易灾、易沙化的趋势;气候的变化还通过早期人类活动的集聚格局,间接地影响了历史时期土地沙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历史文化期 气候变迁 沙化
下载PDF
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与内蒙古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5
作者 李荣辉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生活的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边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无论是历史上的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还是今天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生活的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边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无论是历史上的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还是今天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内蒙古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边疆 民族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内蒙古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以内蒙古西四盟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奇业力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9-72,共4页
内蒙古西四盟市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经多年的挖掘、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进度、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及开发深度等方面又面临着很多挑战。应该更加注重区域或部族历史文化... 内蒙古西四盟市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经多年的挖掘、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进度、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及开发深度等方面又面临着很多挑战。应该更加注重区域或部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避免宗教信仰和民间祭祀等特殊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模式,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文化旅游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关于高校蒙古语授课学生《写作基础》课教学与训练的思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专业为例
7
作者 王海凤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82-84,共3页
写作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面应着重培养的核心能力,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人文素质。具备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写作教学和训练是发展蒙古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写作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面应着重培养的核心能力,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人文素质。具备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写作教学和训练是发展蒙古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蒙古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蒙古语授课专业写作课教学的实例,围绕面向蒙古语授课本科生开设《写作基础》课的重要性,针对如何安排讲授内容、课时,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考,供师生们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言 教学 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课时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周围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索秀芬 李少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内蒙古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石板墓文化、井沟子文化、水泉文化、毛庆沟文化、西园文化、桃红巴拉文化、呼鲁斯太文化、骟马文化。水泉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毛庆沟文化存在少量农业经济,其余文化均为游牧经济,显示中国北方长城... 内蒙古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石板墓文化、井沟子文化、水泉文化、毛庆沟文化、西园文化、桃红巴拉文化、呼鲁斯太文化、骟马文化。水泉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毛庆沟文化存在少量农业经济,其余文化均为游牧经济,显示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经济形成于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间联系密切,不仅与中原交往频繁,而且与欧亚草原东部地区联系广泛,与欧亚草原西部也有较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关系
下载PDF
对内蒙古自治区开荒与退耕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2-68,共7页
过度垦殖是内蒙古沙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深层原因。沙化的深层原因是制约人们活动的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十余年的历史上,或开荒,或退耕,不同时期执行了不同的开荒政策。1947年5月—1952年7月,实施奖励垦荒政策;1952年8月—1955年... 过度垦殖是内蒙古沙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深层原因。沙化的深层原因是制约人们活动的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十余年的历史上,或开荒,或退耕,不同时期执行了不同的开荒政策。1947年5月—1952年7月,实施奖励垦荒政策;1952年8月—1955年底,实施禁止开荒政策;1956年初—1976年底,在有条件开荒与无条件开荒政策间摇摆;1977年以后,实施禁止开荒政策。只有弄清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的垦殖政策及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沙化治理方案,也有利于深化人们对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政策的认识,避免政策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开荒与退耕 政策 阶段变化 历史考察
下载PDF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过程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玉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117,129,共4页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专业是具有60年历史的比较成熟的专业,也是教育部第一批师范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06年以来,历史文化学院围绕课程教学、论文写作和教师技能训练三个主要环节...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专业是具有60年历史的比较成熟的专业,也是教育部第一批师范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06年以来,历史文化学院围绕课程教学、论文写作和教师技能训练三个主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认真开展四年不间断的过程化教学,杜绝了文科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的不良现象。通过过程化的教学,学生夯实了专业知识,强化了研究能力和教师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过程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明清时期内蒙古中西部历史灾害记录的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志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明清时期文献资料历史灾害记录的分析,获得明清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灾害的强度,灾害频率以及灾害救助的简单情况等许多珍贵信息,借此了解其历史灾害记录的基本特点:相关记录范围大,延续性强,具有...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明清时期文献资料历史灾害记录的分析,获得明清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灾害的强度,灾害频率以及灾害救助的简单情况等许多珍贵信息,借此了解其历史灾害记录的基本特点:相关记录范围大,延续性强,具有间断性的特点;记录类型丰富多样;记录内容翔实具体。以便更好地为理解现代灾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历史灾害记录 特点
下载PDF
内蒙古历史溯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永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8,共8页
内蒙古地处处蒙古高原与中原地区的结合部。大约自公元前2000年代中至1000年代中期以来,这里逐渐形成游牧、特错、在新经济区和经营游牧、农耕两大民族体系。经济要互补,人民要交往,而统治者则力求扩张,这一切赋于内蒙古历史特殊的... 内蒙古地处处蒙古高原与中原地区的结合部。大约自公元前2000年代中至1000年代中期以来,这里逐渐形成游牧、特错、在新经济区和经营游牧、农耕两大民族体系。经济要互补,人民要交往,而统治者则力求扩张,这一切赋于内蒙古历史特殊的色彩。在内蒙古历史上,和平友好是主流。内蒙古作为我国中央政府稳定的地方行政辖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贡献。今天的内蒙古,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今各民族是历史上民族同化融合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历史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中的西方文化元素
13
作者 刘扬 《草原文物》 2018年第2期20-27,共8页
通过对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中所存在的西方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表明其在锯齿刃器-凹缺器工具组合、特殊剥片技术及孔贝瓦技术、带铤石镞等方面体现出西方旧石器文化特点。尤其带铤石镞的发现,极有可能为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现... 通过对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中所存在的西方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表明其在锯齿刃器-凹缺器工具组合、特殊剥片技术及孔贝瓦技术、带铤石镞等方面体现出西方旧石器文化特点。尤其带铤石镞的发现,极有可能为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现代人迁徙路线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乌兰木伦 石器技术 西方元素
下载PDF
《大公报》对于近代蒙古史及内蒙古地区史研究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于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大公报》创办于清末,是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由于民族语言的限制及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与中国内地比较,蒙古史和内蒙古历史的资料相对贫乏,限制了蒙古史及内蒙古历史的研究。《大公报》长时间在天津办报,对于地处北部边... 《大公报》创办于清末,是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由于民族语言的限制及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与中国内地比较,蒙古史和内蒙古历史的资料相对贫乏,限制了蒙古史及内蒙古历史的研究。《大公报》长时间在天津办报,对于地处北部边疆的蒙古新闻有较多关注和报道,最多时,一天有十几条新闻。这些报道记载了历史上蒙古族和内蒙古地区的各种信息,利用这些新闻报道可以极大地扩充研究蒙古历史和内蒙古地区史的史料种类,同时也能够开阔研究蒙古历史和内蒙古地区史的选题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大公报 蒙古史 内蒙古历史
下载PDF
明清内蒙古西部土地开发与沙化的历史借鉴
15
作者 于永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0-25,共6页
 明、清两朝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有三点启示值得我们思索:一是西部开发须深刻认识当地自然环境,二是要端正开发的目的,三是要选择正确的开发方式。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内蒙古地区 开发
下载PDF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改进途径的探索
16
作者 王利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论文选题不当、论...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论文选题不当、论文抄袭等,因此,学院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如,在论文选题、论文写作标准上加强规范,完善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监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论文 质量改进 规范
下载PDF
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考古发现研究综述
17
作者 李荣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37-41,共5页
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考古从1943年驹井和爱的考古发掘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考古材料的积累,学界对土城子历史的认识逐渐深化。通过最新的考古材料可知,这座古城遗址从战国到元代一直沿用,时间跨度非常大。近些年,除了使用传... 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考古从1943年驹井和爱的考古发掘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考古材料的积累,学界对土城子历史的认识逐渐深化。通过最新的考古材料可知,这座古城遗址从战国到元代一直沿用,时间跨度非常大。近些年,除了使用传统的考古学方法外,体质人类学等科技考古手段也应用到土城子考古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 土城子古城 考古 历史 体质人类学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内蒙古民族电影创新发展的金线
18
作者 李宁 郭智强 《内蒙古艺术》 2023年第4期35-37,49,共4页
多年来,内蒙古民族电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了许多备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北疆文化的融合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内蒙古民族电影始终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根发展金线,... 多年来,内蒙古民族电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了许多备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北疆文化的融合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内蒙古民族电影始终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根发展金线,为亮丽北疆的打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内蒙古民族电影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内蒙古自然灾害史的相关史料与研究状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之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内蒙古自古是自然灾害频仍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使得该地区史料呈现多元、分散的特点,有关自然灾害的史料(特别是古代部分)匮乏,搜集困难,成为研究内蒙古自然灾害史的难点所在。自20世纪60至80年代开始,内蒙古在清代、民国、... 内蒙古自古是自然灾害频仍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使得该地区史料呈现多元、分散的特点,有关自然灾害的史料(特别是古代部分)匮乏,搜集困难,成为研究内蒙古自然灾害史的难点所在。自20世纪60至80年代开始,内蒙古在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诸时期自然灾害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成绩斐然。但就总体而言,在研究领域、视野、思路和方法上尚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自然灾害史 史料 研究状况
下载PDF
朝鲜族民俗文化对内蒙古朝鲜族聚居区旅游发展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慧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本文以内蒙古新发朝鲜民族乡为案例,深入剖析朝鲜族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提出实现当地精品化、民俗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探讨了以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表明传统文化传... 本文以内蒙古新发朝鲜民族乡为案例,深入剖析朝鲜族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提出实现当地精品化、民俗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探讨了以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表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对发展旅游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表明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旅游的政策背景下,民俗村落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民俗文化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是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民俗文化 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