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西部畜牧岩画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盖山林 盖志毅 《中国农史》 1984年第4期76-85,共10页
近几年来,笔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和乌兰察布草原发现了一万多幅岩画,岩画内容丰富多彩,有相当部分画面是反映作画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中有原始氏族部落狩猎的生动场面,也有遊牧人——养畜人的放牧情景。本文拟对这一地区的畜牧岩... 近几年来,笔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和乌兰察布草原发现了一万多幅岩画,岩画内容丰富多彩,有相当部分画面是反映作画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中有原始氏族部落狩猎的生动场面,也有遊牧人——养畜人的放牧情景。本文拟对这一地区的畜牧岩画试做初步探索,这对于研究内蒙古草原畜牧史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岩画 内蒙古草原 乌兰察布 内蒙古西部地区 放牧方式 畜牧经济 牲畜 乌拉特中旗 牧工 满天星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以北草原上的古代艺术画廊 被引量:4
2
作者 盖山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33-37,共5页
内蒙古是我国岩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继阴山岩画的发现之后①,笔者于1980——1983年,化费了四年的时间,在阴山之北乌兰察布草原及其以西地区,又发现了另一个大的岩画宝库②.据初步调查,这个草原画廊,有四十多个地点,发现有岩画万幅以上,... 内蒙古是我国岩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继阴山岩画的发现之后①,笔者于1980——1983年,化费了四年的时间,在阴山之北乌兰察布草原及其以西地区,又发现了另一个大的岩画宝库②.据初步调查,这个草原画廊,有四十多个地点,发现有岩画万幅以上,仅被我们拓描下的就有千幅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岩画 古代艺术 画廊 乌兰察布 内蒙古 百灵庙 十二生肖 作品 动物岩 突厥人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盖山林 丁学芸 《文物》 1977年第5期1-6,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执行"古为今用"的方针,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我区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各个兄弟民族的历史以及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历史,对于研究我国古...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执行"古为今用"的方针,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我区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各个兄弟民族的历史以及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历史,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以及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的骨肉联系,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中原地区 我国古代 文物考古工作 兄弟民族 准格尔旗 实物资料 出土 文化遗存 呼和浩特市
原文传递
内蒙古白灵淖城圐圙北魏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郁 常海 陆思贤 《考古》 198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1979年和1980年的秋季,我们先后两次调查了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公社孤山大队的城圐圙古城遗址,并做了试掘,现简报于下。一、地理位置城圐圙古城位于固阳县白灵淖公社西南约15公里,包(包头)白(白云鄂博)
关键词 古城遗址 北魏 莲花纹 白灵 白云鄂博 固阳县 调查 三角形 发式 泥塑
原文传递
再谈贺兰山、阴山地带人面形岩画的年代和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盖山林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在成千上万幅阴山岩画之中,有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题材,那就是各种奇异面孔的岩画。它不仅数量较多,制作也最认真,通常几个、十余个或数十个刻在一起,在这些诡谲多变、狰狞可怖的面孔之间,往往点缀着一个个类似半个鸡蛋壳似的凹坑。这些... 在成千上万幅阴山岩画之中,有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题材,那就是各种奇异面孔的岩画。它不仅数量较多,制作也最认真,通常几个、十余个或数十个刻在一起,在这些诡谲多变、狰狞可怖的面孔之间,往往点缀着一个个类似半个鸡蛋壳似的凹坑。这些奇异的面孔的时代和性质,自然会引起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关注。笔者于1976年在乌拉特中旗韩乌拉山一带考察岩画时,在一块巨大的青色石岩上,遇到这样的岩画,当时曾根据其上的“大唐”两字的题字,将其定为唐代突厥人的岩画,并将这种看法发表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上。其后,随着对阴山岩画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岩画年代 面形 阴山岩画 桌子山 乌拉山 青铜时代 乌拉特中旗 新石器时代晚期 内蒙古草原
下载PDF
敖汉旗范仗子古墓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3
6
作者 齐晓光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84年第1期22-25,3,共5页
1982年夏季,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举办全区文物工作训练班。由我队李逸友领队、齐晓光、塔拉协助率一批学员在昭盟敖汉旗宝国吐公社范仗子村进行古墓葬发掘实习。发掘工作得到昭盟文物站、敖汉旗文化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队等... 1982年夏季,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举办全区文物工作训练班。由我队李逸友领队、齐晓光、塔拉协助率一批学员在昭盟敖汉旗宝国吐公社范仗子村进行古墓葬发掘实习。发掘工作得到昭盟文物站、敖汉旗文化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发掘自6月18日始,于8月5日止,共发掘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88座。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墓群 发掘简报 墓葬发掘 文物工作 夏家店下层文化 发掘工作 情况简报 假圈足 二层台 土洞墓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玉隆太的匈奴墓 被引量:44
7
作者 田广金 《考古》 1977年第2期111-114,146-148,共7页
1974年冬,内蒙古博物馆征集保管组于准格尔旗北部玉隆太村征集了一批铜器。为详细了解这些文物出土情况,于1975年8月,又派人前往调查,确定了出土铜器的地点为一座古墓。该墓位于大路公社西南方的玉隆太村,西南距谢家圪坦约3公里,距钟家... 1974年冬,内蒙古博物馆征集保管组于准格尔旗北部玉隆太村征集了一批铜器。为详细了解这些文物出土情况,于1975年8月,又派人前往调查,确定了出土铜器的地点为一座古墓。该墓位于大路公社西南方的玉隆太村,西南距谢家圪坦约3公里,距钟家滩约5公里,距老山沟大队所在地约8公里。在玉隆太与谢家圪坦之间及其周围是一片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沙丘,古墓就在这片沙丘中间低洼地带的北侧(图一)。这里沙层厚约3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准格尔旗 图版 匈奴 出土器物 古墓 几何纹 文物 饰件 铜器 博物馆
原文传递
内蒙古扎庸俗化■赍诺尔古墓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35
8
作者 郑隆 《考古》 1961年第12期673-680,7-8,共10页
根据1959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扎■诺尔古墓群的调查(见《文物》1961年9期16—18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派刘廷善、斯琴、郑隆等同志在1960年夏季进行了为期40余天的发掘工作,共清理了31座古墓葬,出土遗物计有三百余件。在发掘中... 根据1959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扎■诺尔古墓群的调查(见《文物》1961年9期16—18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派刘廷善、斯琴、郑隆等同志在1960年夏季进行了为期40余天的发掘工作,共清理了31座古墓葬,出土遗物计有三百余件。在发掘中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发掘队同志们的帮助,该所颜訚先生并为部分人骨作了鉴定,我们在此表示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桦树皮 出土 墓群 蹄骨 单人葬 饰片 地表土 死者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内蒙古呼和浩特美岱村北魏墓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逸友 《考古》 1962年第2期86-87,91,共3页
1961年秋季呼和浩特市郊区(原土默特旗)美岱村附近发现古墓1座,经我队张郁、郑隆两同志清理,收集了此墓出土全部遗物。古墓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约40公里,美岱村南约3公里,南地村北约2公里,二十家子汉代古城西约4公里的大山南坡。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北魏 墓葬 出土 金戒指 古墓 陶壶 市郊区 山南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呼和浩特郊区二十家子出土半两钱范小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郁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2年第S1期339-342,共4页
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于1959~1960年期间,为了配合美岱水库建筑工程,对呼和浩特郊区黄合少乡二十家子古城进行了发掘。在古城南部的 T414探方,距地表深1米第二层中发现"半两"钱范一件,已于早年残损,现在只残存原件的边缘一少部分... 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于1959~1960年期间,为了配合美岱水库建筑工程,对呼和浩特郊区黄合少乡二十家子古城进行了发掘。在古城南部的 T414探方,距地表深1米第二层中发现"半两"钱范一件,已于早年残损,现在只残存原件的边缘一少部分,计残长5.6厘米,宽3.3厘米,厚1.9厘米,是用青灰色质地较松、内含石英中粗粒花岗岩制成,表面为水锈所蚀,成灰白色,因此影响钱范正面文字,"半两"二字不甚清晰。石范底部边缘有一道宽约2毫米的直楞,可能此范接近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郊区 钱范 出土 古城 钱币 建筑工程 粗粒花岗岩 文物工作 武帝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磴口县陶生井附近的古城古墓调查清理简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隆 《考古》 1965年第7期347-351,8,共6页
一、调查清理经过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巴彦淖尔盟包尔套勒盖农场工人,在1963年5月间于陶生井附近发现大批古墓葬。当地政府及时通知我队,当即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并清理了两座残墓。清理时,地面无封土,墓坑内积满了淤土,人骨和绝大部分... 一、调查清理经过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巴彦淖尔盟包尔套勒盖农场工人,在1963年5月间于陶生井附近发现大批古墓葬。当地政府及时通知我队,当即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并清理了两座残墓。清理时,地面无封土,墓坑内积满了淤土,人骨和绝大部分遗物位置已扰乱,出土遗物共计一百四十余件,其中包括"五铢"、"大泉五十"等铜钱六十八枚。在调查期间还发现古城遗址一座(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地区 古城遗址 工作人员 大泉五十 巴彦淖尔盟 墓群 出土 人骨 清理简报 古墓葬
原文传递
探索之路——我对岩画的考察研究
12
作者 盖山林 《河北学刊》 1988年第2期99-103,共5页
岩画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岩画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是古代人类用颜料绘画或用工具敲凿在岩石上的图画。岩画以生动、形象的图像,记录了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十一年前,我是考古队伍中一个杂家,而后才走上治岩画学的道路。现在... 岩画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岩画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是古代人类用颜料绘画或用工具敲凿在岩石上的图画。岩画以生动、形象的图像,记录了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十一年前,我是考古队伍中一个杂家,而后才走上治岩画学的道路。现在谈谈我走过的治学道路,以期得到诸位的指教。 尽管我对美术是门外汉,然而我的工作却与美术史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七十年代,我曾写成并出版过《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而后,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岩画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上。首先是1976至1980年多次深入到内蒙古阴山山脉狼山地区考察阴山岩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学 阴山岩画 内蒙古 阴山山脉 研究工作 和林格尔 汉墓 壁画 美术史 颜料
下载PDF
巴林左旗出土金代银铤浅释——兼论金代银铤形制
13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2年第S1期181-185,187,共6页
1964年秋,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人员在巴林左旗征集到银铤5件,为该旗南部隆昌镇附近出土者,现今其中4件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1件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收藏。这批银铤,都是约重50两的大铤,为两端圆弧,当中束腰形,表面微凹、背面蜂窝状,表面都錾... 1964年秋,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人员在巴林左旗征集到银铤5件,为该旗南部隆昌镇附近出土者,现今其中4件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1件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收藏。这批银铤,都是约重50两的大铤,为两端圆弧,当中束腰形,表面微凹、背面蜂窝状,表面都錾刻有字款,并锤压戳记或花押,其中:1号铤,錾刻有"肆拾捌两玖钱"、"崞县游祥"、"□宫银四十八两九钱验王实等秤子郝完□"、"行人□□□秤"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左旗 出土 戳记 代银 形制 内蒙古 表面微凹 压印 文物工作 称量货币
下载PDF
土默特左旗哈素公社二十家子发现战国货币
14
作者 孙建华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2年第S1期333-338,共6页
1980年8月,哈素公社二十家子村学生刘明月,在村北1里多的水渠边发现战国货币。这批货币分别存放于两个陶罐内,罐口用陶钵覆盖,分两处埋入地下,两地相距约四、五米。陶罐为泥质灰陶,轮制,腹壁施有弦纹,陶钵为直口、折腹,出土时陶钵、陶... 1980年8月,哈素公社二十家子村学生刘明月,在村北1里多的水渠边发现战国货币。这批货币分别存放于两个陶罐内,罐口用陶钵覆盖,分两处埋入地下,两地相距约四、五米。陶罐为泥质灰陶,轮制,腹壁施有弦纹,陶钵为直口、折腹,出土时陶钵、陶罐均已破碎,在其周围没有发现其它遗迹、遗物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种类 战国时期 陶罐 公社 土默特左旗 发现 罐口 埋入 遗物 出土
下载PDF
金代朔州交钞之印
15
作者 张郁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2年第S1期192-194,共3页
在和林格尔县红河南岸新丰乡八号村边的耕地里,不久前,曾发现铜印一方(图3),重1.7斤,方形,通高4.8厘米、厚1.7厘米,扁长方纽2.8×1.4、高2.8、印面每边长6.9厘米、边郭宽3~4毫米,印面汉字叠篆、朱文"朔州交钞之印"六字... 在和林格尔县红河南岸新丰乡八号村边的耕地里,不久前,曾发现铜印一方(图3),重1.7斤,方形,通高4.8厘米、厚1.7厘米,扁长方纽2.8×1.4、高2.8、印面每边长6.9厘米、边郭宽3~4毫米,印面汉字叠篆、朱文"朔州交钞之印"六字。其中"交"字,曾被误为"支"字。根据《说文解字段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朔州 官印 铸造 说文解字 和林格尔 出土 汉字 年代 篆文
下载PDF
内蒙古包头市郊麻池出土铜范
16
作者 盖山林 《考古》 1965年第5期260-260,共1页
1963年5月,包头市郊麻池农民掘得铜范一合,系"犁镜"范发现时两范扣合在一起。下范内面下凹,上半部呈半圆形,下半部有一凹槽,中间分置四个"十"字形凹沟,近上端有一横行凹沟。上范背部微凹,中间有一横系(已残缺),其... 1963年5月,包头市郊麻池农民掘得铜范一合,系"犁镜"范发现时两范扣合在一起。下范内面下凹,上半部呈半圆形,下半部有一凹槽,中间分置四个"十"字形凹沟,近上端有一横行凹沟。上范背部微凹,中间有一横系(已残缺),其上下各有一横行凸纽。两范侧有喇叭形流,为灌注铁水之处。范宽29、流长8厘米,共重22公斤(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出土 包头 市郊 喇叭形 半圆形 瓷片 古遗址 铁水 扣合
原文传递
西沟畔匈奴墓 被引量:70
17
作者 郭素新 田广金 《文物》 1980年第7期1-10,98-99,共12页
1979年2月,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的社员张先宝在野外牧羊时,发现一批珍贵的匈奴文物,及时报告了当地文化部门。同年5月,内蒙古文物工作队郭素新和伊盟文物工作站尚志、杨震等同志,又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清理,发现这是一处匈奴墓地... 1979年2月,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的社员张先宝在野外牧羊时,发现一批珍贵的匈奴文物,及时报告了当地文化部门。同年5月,内蒙古文物工作队郭素新和伊盟文物工作站尚志、杨震等同志,又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清理,发现这是一处匈奴墓地(图一),有三座匈奴古墓先后被风沙破坏。现将调查、清理情况简报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饰片 准格尔旗 西沟 文物工作 图版 怪兽 发现 出土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阴山骷髅岩画·头骨崇拜·祖先崇拜 被引量:3
18
作者 盖山林 《北方文物》 1987年第4期48-51,共4页
德国学者J·E·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死人的头骨或骨骼也作为含有‘灵魂力量’之物而受到崇拜……既然头骨时常被当作成灵魂的座位,自然就要获得它,保存它,假如它属于一个杰出人物如祭司或首领,更是如此.头骨崇... 德国学者J·E·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死人的头骨或骨骼也作为含有‘灵魂力量’之物而受到崇拜……既然头骨时常被当作成灵魂的座位,自然就要获得它,保存它,假如它属于一个杰出人物如祭司或首领,更是如此.头骨崇拜不限于对祖先的头骨,而且扩展到任何能获得的头骨,无论它为朋友的还是敌人的.”头骨崇拜作为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曾广泛地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原始氏族部落或氏族之中.但这种古老的头骨崇拜是否也曾在内蒙古草原上流行过?其表现形式又如何?一直是学术界不甚清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表现形式 杰出人物 起源 祖先崇拜 学术界 血缘关系 自然崇拜 原始部落 氏族部落
原文传递
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 被引量:57
19
《文物》 1974年第1期8-23,79-84,共22页
1971年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公社在修筑梯田时,发现汉代壁画墓一座,内蒙古文化局派文物工作队当即前往调查了解,并于1972年秋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对墓内壁画作了临摹。古墓位于和林格尔县东南40公里,新店子公社西2.5公里的红河北岸,... 1971年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公社在修筑梯田时,发现汉代壁画墓一座,内蒙古文化局派文物工作队当即前往调查了解,并于1972年秋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对墓内壁画作了临摹。古墓位于和林格尔县东南40公里,新店子公社西2.5公里的红河北岸,编号为和林县新店子一号墓。古墓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 护乌桓校尉 壁画墓 幕府 前室 内蒙古 中室 汉代 东汉墓 图版
原文传递
呼和浩特市东郊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发掘报告 被引量:18
20
《文物》 1977年第5期7-15,98,共10页
1973年10月,内蒙古博物馆派人到呼和浩特市东郊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两处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其中一处位于呼市东北三十三公里保合少公社大窑村南山,另一处位于呼市东三十公里榆林公社前乃莫板村脑包梁(图一)。內蒙古自治区文化局... 1973年10月,内蒙古博物馆派人到呼和浩特市东郊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两处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其中一处位于呼市东北三十三公里保合少公社大窑村南山,另一处位于呼市东三十公里榆林公社前乃莫板村脑包梁(图一)。內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党的领导小组和博物馆党支部,对这项发现非常重视,1976年9月,组成发掘小组进行了发掘。从发掘工作开始到这篇报告定稿,一直都得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吕遵谔两位同志的指导,内蒙古地质局水文队也给予了多方支持,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现将发掘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制造场 旧石器时代晚期 呼和浩特市 刮削器 晚更新世 内蒙古 新石器时代 出土 黄土层 文化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