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蔼明 李迎军 +4 位作者 商微 李敏 李秀琴 冀立娟 宋伟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OPN)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6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妇产科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停经5~7周)的40例健康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药流组)和对照组(手术流产组),每组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OPN)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6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妇产科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停经5~7周)的40例健康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药流组)和对照组(手术流产组),每组20例。流产后取绒毛及蜕膜,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检测OPN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OPN呈强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A)值分别为0.245±0.005和0.130±0.008;米非司酮组则呈弱阳性表达,A值分别为0.144±0.006和0.080±0.0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p53呈弱阳性表达,A值分别为3.600±0.110和1.360±0.510,米非司酮组则呈强阳性表达,A值分别为8.720±0.160和2.900±0.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制可能与绒毛及蜕膜的OPN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骨桥蛋白质 基因 p53 绒毛膜绒毛 蜕膜
下载PDF
微型接骨板和螺钉治疗颌面骨折的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永海 王俊海 王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1-43,共3页
70年代初MicheletfoChampy等首先提出利用骨皮质进行接骨的概念和方法,并且不断完善了此项技术。我们根据26具国人面颌骨标本的测量数据和5147例颌面骨折的好发部位、骨折线走行方向和接骨固定要求,研制出适... 70年代初MicheletfoChampy等首先提出利用骨皮质进行接骨的概念和方法,并且不断完善了此项技术。我们根据26具国人面颌骨标本的测量数据和5147例颌面骨折的好发部位、骨折线走行方向和接骨固定要求,研制出适合国人特点的微型接骨器材。经临床265例骨折治疗结果证明效果良好。颌面骨折微型接骨技术和传统的切开复位钢丝结扎、颌间固定技术比较,明显的优点在于此新技术术后颜面部不留手术疤痕,治疗期间饮食方便。如能正确掌握、使用本套器材术后很少发生并发症。由于本器材制做中选用的材质好,骨折愈合后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接骨板 颌面骨折 螺钉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乔文礼 宝力道 +3 位作者 张瑞明 满都呼 张林霞 张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993-994,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碘剂对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然后转外科。用放免法测定手术前后病人不同时间的T3、T4、TSH的变化。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碘剂对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然后转外科。用放免法测定手术前后病人不同时间的T3、T4、TSH的变化。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如期手术,无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T3、T4、TSH服碘前和术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24h、48h下降明显(P<0.01)。结论:碘剂的应用是甲亢术前准备用药中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服碘已无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机能亢进症 碘剂 围手术期 甲状腺危象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青年患者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王蔼明 李迎军 +3 位作者 商微 李敏 冀立娟 宋伟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青年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抵抗素(RS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PCOS组为38例青年PCOS患者,对照组为27例健康女性,两组中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非肥胖组(BMI<25 kg/m...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青年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抵抗素(RS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PCOS组为38例青年PCOS患者,对照组为27例健康女性,两组中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在月经第3~5天晨(PCOS闭经者B超检查无优势卵泡当天)留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N和RST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浓度,根据后两者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中,PCOS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肥胖组中,PCOS组血清APN和I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R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非肥胖组中,PCOS组血清APN和I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R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与对照组相比,青年PCOS患者血清中APN水平较低,RST水平较高,其中PCOS肥胖患者尤为明显。(2)青年PCOS患者血清中APN水平的下降和RST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及I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抵抗素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静脉引流特征与出血危险性相关研究
5
作者 刘福全 吕晓民 +2 位作者 梁军 王淑霞 公纯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0,共2页
本文对经过脑血管造影证实的5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静脉引流特征与出血危险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脑AVM的引流静脉数目与出血危险性呈负相关(P<0.05),引流静脉数目越少,出血率越高,越多出血率越少;引流静脉无早现的AV... 本文对经过脑血管造影证实的5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静脉引流特征与出血危险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脑AVM的引流静脉数目与出血危险性呈负相关(P<0.05),引流静脉数目越少,出血率越高,越多出血率越少;引流静脉无早现的AVM比早现的AVM出血率高(P<0.01);引流静脉无或轻度扩张的AVM的出血率明显高于有明显扩张的AVM(P<0.05);深静脉引流的脑AVM出血率高,浅静脉引流的脑AVM出血率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管畸形 病理学 脑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与临床意义(附14例临床与心电图分析)
6
作者 佟庆国 孙志坚 +1 位作者 张特力根 张鹤梧 《吉林医学》 CAS 1984年第3期11-12,共2页
自从1957年 Pick 等提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概念以来,此种心律失常多被认为是一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征象,它常见于洋地黄过量、心肌梗塞、风湿热和心脏手术等情况。近年来,我们对此类病人进行了临床和心电图观察,发现它亦可见于非器... 自从1957年 Pick 等提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概念以来,此种心律失常多被认为是一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征象,它常见于洋地黄过量、心肌梗塞、风湿热和心脏手术等情况。近年来,我们对此类病人进行了临床和心电图观察,发现它亦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现结合我们两个医院的14例病例,对其病因与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诊断标准目前关于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本文14例均具有下列心电图特征:1.心率在70~130次/分之间,节律齐;2.P 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交界区 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 电诊断图 房室分离 房室脱节 器质性心脏病 窦房结 心脏传导系统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双介入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福全 王淑霞 +1 位作者 殷其潭 包可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773-776,共4页
作者应用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17例。结果显示,短期内(6~18个月)止血效果良好(82.3%),双介入... 作者应用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17例。结果显示,短期内(6~18个月)止血效果良好(82.3%),双介入栓塞前后门静脉内压力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脾功能亢进完全缓解(100%),外周血红、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双栓塞前明显回升(P<0.01)。肝功能有一定的恢复。双栓塞后可出现一定的合并症,但较轻微。我们认为此种双栓塞疗法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食管 静脉曲张 栓塞疗法 介入疗法
原文传递
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早期X线表现及其演变过程 被引量:3
8
作者 殷其潭 刘福全 +1 位作者 王云钊 王淑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作者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例髌骨软骨软化症进行了X线分析。发现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演变过程如下:早期X线表现为髌骨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吸收,骨性关节面模糊不清,进而可囊变伴髌骨后缘骨密度增高,或出现关节面限局性凹陷,常伴有... 作者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例髌骨软骨软化症进行了X线分析。发现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演变过程如下:早期X线表现为髌骨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吸收,骨性关节面模糊不清,进而可囊变伴髌骨后缘骨密度增高,或出现关节面限局性凹陷,常伴有髌骨上下角小骨刺。此外,还可见股骨髁软骨下骨质吸收,滑膜增厚,髌韧带增宽,边缘模糊,髌下脂肪垫呈粗大模糊网状结构以及股四头肌腱肥厚等一系列征象。上述征象大多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而软组织改变则可以变化不大甚或可以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 髌骨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