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蒙古语词的文化涵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天峰 王玉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1-34,共4页
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里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本文在研究蒙古语词的文化义时,以词义研究理论为基础,将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指数词、颜色、自然现象、用具和饮食等词的文化义及应用特征与蒙古... 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里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本文在研究蒙古语词的文化义时,以词义研究理论为基础,将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指数词、颜色、自然现象、用具和饮食等词的文化义及应用特征与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结合为研究方向,并为兄弟民族学习和研究蒙古语言文字及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文化义 传统文化 价值观念
下载PDF
浅谈蒙古语词的联想意义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天峰 王丽华 《西部蒙古论坛》 2008年第4期64-68,128,共9页
本文阐明了词的联想意义在定型过程中要被人们认可及词的联想意义与本语言运用者的文化意识与传统文化理念的密切关系,论述了词的联想意义(形象意义和象征意义)及民族文化意识的联系。
关键词 联想意义 民族文化意识 形象意义 象征意义.
全文增补中
性格与命运——对比分析刘邦、项羽成败的性格因素
3
作者 王玉霞 额日德木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236-238,共3页
刘邦与项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二人都有称帝的雄心,但由于出身、性格、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影响,最后“刘胜项败”。笔者重点从“性格因素”入手,分析出二人的不同性格,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影响。
关键词 性格 命运 凶残暴劣 优柔寡断
下载PDF
试谈鲁迅作品的典型象征手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茯苓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156-157,共2页
象征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诸多作家的创作开发,象征艺术已经成为升华作品的思想境界,充实和拓宽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忽视的手段。鲁迅先生更是为我们开辟了象征艺术的新天地。通过对鲁迅《... 象征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诸多作家的创作开发,象征艺术已经成为升华作品的思想境界,充实和拓宽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忽视的手段。鲁迅先生更是为我们开辟了象征艺术的新天地。通过对鲁迅《阿Q正传》、《药》、《风波》、《范爱农》及《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小说散文中创造性运用象征手法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具体实用的学习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文学的象征 鲁迅作品的典型象征手法
下载PDF
月冷玉残香销 暮晚演绎凄美——《穆斯林的葬礼》悲剧美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凤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作品用真情去触碰生命,是一曲真性情的咏叹,充满悲剧的美感。小说以玉和月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月冷玉残正是预示着悲剧的上演,香销梦断让人可悲可叹,其凄美的艺术生命力给人以无限的震撼。从...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作品用真情去触碰生命,是一曲真性情的咏叹,充满悲剧的美感。小说以玉和月写出了两个世界的悲剧;月冷玉残正是预示着悲剧的上演,香销梦断让人可悲可叹,其凄美的艺术生命力给人以无限的震撼。从人物的命运、性格、爱情三方面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美,从中领略"圣洁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悲剧 凄美 爱情
下载PDF
叶圣陶早期童话的外来影响及贡献
6
作者 王玉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6-29,共4页
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壮大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外,还在于它有效地借鉴了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时期,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以其曼妙变换更受译介者的关注,从而在现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童话译介高潮。外来童... 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壮大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外,还在于它有效地借鉴了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时期,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以其曼妙变换更受译介者的关注,从而在现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童话译介高潮。外来童话对叶圣陶的早期童话创作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如创作内容和表现技巧上,叶圣陶的童话都借鉴了外来的童话;同时,他在借鉴的基础上,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叶圣陶对中国童话创作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童话 翻译 创作 影响
下载PDF
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7
作者 鄂亚彬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1-92,共2页
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一言以蔽之 ,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 ,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显然 ,这种弊端不只表现在语文课上 ,而且目前学校的通病 ,只是在本应最具有... 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一言以蔽之 ,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 ,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显然 ,这种弊端不只表现在语文课上 ,而且目前学校的通病 ,只是在本应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语文教育 应试训练 语文教学 人文性 学校 人文底蕴 问题 流失 弊端
下载PDF
“刘柳”贬谪诗歌创作的共同点及其成因
8
作者 崔凤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年第12期51-52,共2页
刘禹锡和柳宗元有着极其相近的苦难经历,政治遭遇也相同,纵观其二人贬谪时期的诗作,他们诗歌有很多相同之处,那就是遭遇贬谪后仍然执着于理想、执着于现实,不甘的心中孕育着无奈。在坚守操守的同时,其人格精神得到了升华。他们为后人提... 刘禹锡和柳宗元有着极其相近的苦难经历,政治遭遇也相同,纵观其二人贬谪时期的诗作,他们诗歌有很多相同之处,那就是遭遇贬谪后仍然执着于理想、执着于现实,不甘的心中孕育着无奈。在坚守操守的同时,其人格精神得到了升华。他们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刘禹锡 诗歌 共同点 成因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创作理论与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
9
作者 崔凤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年第2期57-58,共2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点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物色篇 情景交融 盛唐诗歌 兴象玲珑
下载PDF
唐诗名篇字词考释二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凤珍 《汉字文化》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常读唐诗,发现许多注本对唐诗字词的注释多有不当。今举两例,或为前人专著和语文辞书所未释,或被望文生义地曲解,释而未当。一、“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如”应释为“好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常读唐诗,发现许多注本对唐诗字词的注释多有不当。今举两例,或为前人专著和语文辞书所未释,或被望文生义地曲解,释而未当。一、“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如”应释为“好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被视为名句而历代传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字词 考释 名篇 语文辞书 望文生义 岑参
原文传递
关于汉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哈琴 《中国民族教育》 2008年第4期27-28,共2页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汉语文教育专业,招收对象为蒙古语授课的高中毕业生,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和青海、新疆、甘肃、辽宁等蒙古族聚居区。由于汉语是蒙古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与汉族学生学习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如...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汉语文教育专业,招收对象为蒙古语授课的高中毕业生,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和青海、新疆、甘肃、辽宁等蒙古族聚居区。由于汉语是蒙古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与汉族学生学习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课程的最大效益,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汉语文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蒙古族学生 学习汉语 高中毕业生 教育专业 招收对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