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格局变化及退化导因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永利 云文丽 +1 位作者 梁存柱 王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本文以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境内30年来的植被变化为例,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该区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植被群落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研究区中群落类型和面积变化较大,新增加了两个类型,退化类... 本文以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境内30年来的植被变化为例,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该区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植被群落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研究区中群落类型和面积变化较大,新增加了两个类型,退化类型的面积增加较多。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植被类型基本未变,但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轻度退化类型的面积减少较明显,重度退化类型面积在不断的增加。选取4个景观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增加显著,植被格局变化强烈。分析其退化的原因可知:在草原植被一直以退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降雨量却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可见并不是影响草原退化的主导因素,而通过分析研究区近30年来牲畜的头数变化,却是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植被格局变化 景观指数 气候因素 放牧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表径流的分布格局与动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利 云文丽 +2 位作者 苗百岭 梁存柱 王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17,122,共5页
通过定点径流测定区域植被和生境调查,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水文分析方法,将小尺度测定的生态水文参数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相整合,确定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表径流的分布格局与动态。通过该方法... 通过定点径流测定区域植被和生境调查,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水文分析方法,将小尺度测定的生态水文参数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相整合,确定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表径流的分布格局与动态。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20世纪70,80年代末的大部分区域的地表径流深在0-1 mm之间,21纪初的地表径流深在1-2 mm之间,3个时期出现径流最大的区域都在阿巴嘎旗的西南部,最小的区域在中蒙边界附近和灰腾梁。(2)30年来平均径流总量在不断增加,70年代末平均总径流量是4.22×10^7m^3,80年代末的平均总径流量是4.87×10^7m^3,到21世纪初平均径流总量猛增到7.46×10^7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地表径流 格局 动态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空间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永利 云文丽 +1 位作者 王炜 梁存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毗邻地区16个气象台站自1965以来的气象数据,结合地面考察与实地测定,对浑善达克沙地的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分区-2中出现了东部的重度受损区域主要是由于这一区域的...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毗邻地区16个气象台站自1965以来的气象数据,结合地面考察与实地测定,对浑善达克沙地的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分区-2中出现了东部的重度受损区域主要是由于这一区域的降水量与草甸草原区的降水持平,但热量条件更为优越,适合农垦,所以成为农牧交错带。但沙地基质的流动性决定了在这一区域进行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大面积沙地被开垦为农田后又被弃耕,出现大面积的次生裸沙地。气候分区-4中出现了浑善达克沙地中面积最大的重度受损区,这一区域气候特点属于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的过渡类型,沙地的原生植被以多年生草本和旱生灌木为主。由于强度放牧以及相对匮乏的降雨造就了本区内的大面积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干旱梯度 重度沙化区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