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瑜 崔国发 +2 位作者 谷建才 胡金贵 李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954年、1989年和2001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54年至2001年,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 以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954年、1989年和2001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54年至2001年,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林地面积扩增22.8%,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7.9%,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增长了40%。经过多年的保护,疏林地郁闭成林,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由于天然更新,转化为疏林地或有林地;无林地也逐渐向有林地转化。树种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始终占主体地位,且越来越显著,其它乡土树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54—2001年间,兴安落叶松面积由62 912 hm2增加到87 580hm2,面积增加24 668 hm2,增长了39%;白桦(Betula platyhylla)1954年为1 334 hm2,到2001年增加到4 094 hm2,增加2 760 hm2,增加了151%;原作为伴生树种出现的钻天柳(Chosenia macrolepis)和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已形成林分,且占有一定面积。钻天柳和甜杨从1954年到2001年分别增加91 hm2和74 hm2。从龄级结构的变化看,经过近50 a的生长,各龄级间自然进级,高龄级林分面积、蓄积占显著优势。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仍基本保持着原生性天然针叶林群落的特征,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顶级群落基本保持稳定,保持了寒温带原始林的特征。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保护区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森林保护成效
下载PDF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爱桦 胡金贵 +4 位作者 张立志 王艳 原树生 檀逸虹 于景华 《自然保护地》 2021年第3期43-53,共11页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本文根据野外样地调查、物种标本与图片采集、鉴定以及文献资料借鉴,对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生活型与生态型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保护区内...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本文根据野外样地调查、物种标本与图片采集、鉴定以及文献资料借鉴,对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生活型与生态型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共计62科224属512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47科174属404个种,单子叶植物13科46属103个种,与同纬度、邻近保护区相比,物种组成更为丰富;2)在科的组成上,小型科和单种科占优势,分别占总科数的37.10%和24.19%;在属的水平上,单种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1.79%;3)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科水平上以世界性分布为主(占比61.29%),属和种水平则以温带性质分布为主(占比分别为75.89%和61.91%),特别是种水平上,亚寒带—寒带性质分布型共163种,占比达33.20%,即物种组成以温带为主,且带有强烈的寒带或寒温带特征;4)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生活型以隐芽植物占优势,占比达到46.48%,表明物种组成受到冬季严寒、生长期极短的影响;5)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导,占比达到5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马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生活型 生态型
下载PDF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旭东 胡金贵 +2 位作者 李晔 张卫华 李显达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937,共7页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00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3.0%),雀形目94种(47.0%);古北界鸟类136种(68.0%),东洋界鸟类3种(1.5%),广布种61种(30.5%...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00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3.0%),雀形目94种(47.0%);古北界鸟类136种(68.0%),东洋界鸟类3种(1.5%),广布种61种(30.5%);夏候鸟有126种(63.0%),冬候鸟11种(5.5%),留鸟33种(16.5%),旅鸟30种(15.0%);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马自然保护区 资源调查 鸟类 多样性
下载PDF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麝的种群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卫华 王守波 +5 位作者 李晔 江明盛 刘俊山 代林生 刘宝岩 杨旭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年第4期96-98,93,共4页
原麝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生境的不断破碎化,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杀,我国的原麝急剧减少.在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原始森林里还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原麝,为了了解掌握汗马保护区原麝的种群现状,... 原麝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生境的不断破碎化,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杀,我国的原麝急剧减少.在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原始森林里还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原麝,为了了解掌握汗马保护区原麝的种群现状,在2013年,采用大样方法对原麝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在汗马保护区有原麝约42只,比2008年的调查结果50~60只少了10只左右.其分析结果是随着保护区的发展,人为活动对原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干扰因子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马保护区 原麝 种群现状
下载PDF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荣魁 张卫华 +3 位作者 王守波 李晔 江明盛 沈双记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年第4期83-86,共4页
2011年,采用样线调查、定点观察、红外自动相机监测以及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56种,占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 2011年,采用样线调查、定点观察、红外自动相机监测以及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56种,占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的18.64%。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兽类有3种,鸟类有28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27种,兽类4种。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中,常见种16种,少见种27种,稀有种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马 珍稀濒危 野生动物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鸟类新纪录——紫翅椋鸟
6
作者 杨旭东 李晔 +2 位作者 李显达 张卫华 杨琨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480-480,共1页
2013年4月9日7:40,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附近的原金河林业局吉峰林场南部2 km(N51°23′28.2″,E122° 03′32.9″),兴安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林缘拍摄到1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是内蒙... 2013年4月9日7:40,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附近的原金河林业局吉峰林场南部2 km(N51°23′28.2″,E122° 03′32.9″),兴安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林缘拍摄到1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鸟类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 内蒙古 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安落叶松林 科研人员 野生动物 采伐迹地
下载PDF
雪鸮在中国境内夏季首次现身
7
作者 代林生 杨旭东 刘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0,共1页
雪鹗(Bubo scandiacus)隶属于鹗形目(Strigiformes)、鸱鹗科(Strigidae),雕鹗属。雪鹗体长52-71 cm,翼展125-150 cm,体重可达3 kg以上。成年雄性雪鹗通体白色,眼先和脸盘微沾浅褐色,杂有少许黑褐色斑点。
关键词 雪鸮 褐色斑点 污白色 横斑 鸱鸮科 内蒙古大兴安岭 雄鸟 雌鸟 幼鸟 内色
下载PDF
汗马驼鹿
8
作者 李晔 《森林与人类》 2017年第1期92-101,共10页
驼鹿是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代表物种。多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是世界现存鹿科动物中个体最大的物种。
关键词 驼鹿 针阔混交林 鹿科动物 针叶林 物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