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原土壤与优良牧草中硒含量水平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司丽 刘作清 李其萍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与牧草中硒元素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在0.030~0.159mg/kg之间,平均为0.122mg/kg;牧草中硒的含量在0.021~0.772mg/kg,平均为0.0...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与牧草中硒元素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在0.030~0.159mg/kg之间,平均为0.122mg/kg;牧草中硒的含量在0.021~0.772mg/kg,平均为0.099mg/kg。土壤表现为缺硒,牧草表现为禾本科牧草缺硒,其他所分析牧草不缺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类型 土壤 牧草 草原
原文传递
大气环境中气相和颗粒相上酞酸酯的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仝青 乌兰 +2 位作者 冯沈迎 高春梅 阮玉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8-81,共4页
本文选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PUFP)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摅膜(GF)构成大气全态采样头,捕集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酞酸酯化合物,样品经提取分离后用气相色谱(GC)进行测定。以呼和浩特市居民区相草原对照区为采样点,分析夏冬雨季大气中酞酸酯... 本文选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PUFP)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摅膜(GF)构成大气全态采样头,捕集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酞酸酯化合物,样品经提取分离后用气相色谱(GC)进行测定。以呼和浩特市居民区相草原对照区为采样点,分析夏冬雨季大气中酞酸酯(DNBP和DEHP)。结果表明,冬季大气气相中,DNBP和DEHP平均浓度为0.46和1.89μg/m^3,夏季为2.19和1.82μg/m^3;大气颗粒物相,冬季平均为1.34和1.66μg/m^3,夏季为0.51和0.36μg/m^3。夏季大气气相酞酸酯含量高,冬季大气颗粒相酞酸酯含量高。草原对照区大气颗粒物上DNBP和DEHP的平均浓度为0.17和0.14μg/m^3,夏季为0.23和0.10μg/m^3。DNBP和DEHP在大气全态中的总含量冬季和夏季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 颗粒相 大气环境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晓霞 寺田美奈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56,共3页
土壤动物的生存、活动与栖息地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栖息地生态因子决定着土壤动物的生存与活动;另一方面,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植物的生长等诸生态因子的变化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土壤动物的生存、活动与栖息地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栖息地生态因子决定着土壤动物的生存与活动;另一方面,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植物的生长等诸生态因子的变化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日趋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
下载PDF
气相色谱自动分析装置在环境大气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仝青 乌兰 《分析仪器》 CAS 1992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气相谱仪、大气样品浓缩管、电磁六通阀、真空泵和微计算机组成的联机系统.在时间程度控制下,该系统能对环境大气中一些烷烃类及芳香烃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连续、自动及直接测定.对于正己烷、苯、甲苯等十六种有机化合物的平... 本文介绍一种气相谱仪、大气样品浓缩管、电磁六通阀、真空泵和微计算机组成的联机系统.在时间程度控制下,该系统能对环境大气中一些烷烃类及芳香烃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连续、自动及直接测定.对于正己烷、苯、甲苯等十六种有机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6.2%~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0.5%~4.8%,检测下限可达ppb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自动分析 环境大气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春梅 阮玉莫 +2 位作者 冯沈迎 仝青 乌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9-81,89,共4页
本文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居民区和草原清洁区分别进行冬夏两季间歇式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蒽、芘、(芦出)、苝、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 本文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居民区和草原清洁区分别进行冬夏两季间歇式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蒽、芘、(芦出)、苝、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居民区四环以下的PAHs有一半以上存在于气态中,四环以上的PAHs大部分存在于颗粒物上;夏季每种PAHs在气态中的百分率比冬季高;草原清洁区与居民区PAHs在气态和颗粒物上的百分率不同;冬季居民区污染严重时间是10:00—11:30和17:30—21:30,而夏季污染严重时间是6:00—10:00和18:00—2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颗粒物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火烧对沙地樟子松林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静萍 冯瀚 +1 位作者 刘书润 张炽瀛 《内蒙古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3,20,共4页
樟子松林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很局限。沙地樟子松林仅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海拉尔河中游及支流伊敏河、辉河流域和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的固定沙丘上。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红花尔基以南,目前已由建国初的13.2万亩增加到180万亩,是国... 樟子松林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很局限。沙地樟子松林仅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海拉尔河中游及支流伊敏河、辉河流域和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的固定沙丘上。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红花尔基以南,目前已由建国初的13.2万亩增加到180万亩,是国家重点抚育保护对象和采种基地。由于樟子松属极易燃植物,火对沙地樟子松林的威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野外考察资料,试就火烧对红花尔基一带沙地樟子松林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火烧
下载PDF
鼠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陶黎 《内蒙古草业》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组成的成员,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从草原生态观点来看,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之大小、影响之深浅、益害程度,随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 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组成的成员,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从草原生态观点来看,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之大小、影响之深浅、益害程度,随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异,随鼠类数量的消长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鼠类 作用 组成部分 草场植被 草原生态平衡
下载PDF
蔬菜中五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
8
作者 仝青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对敌敌畏、二嗪农、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等五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分析时,首先选择了合适的气相色谱柱及它的色谱条件,采用合理的微处理机定量处理技术,并筛选出一种快速、简便的前处理方法最低检测量除二嗪农0.001ng级外。其它均可... 本文对敌敌畏、二嗪农、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等五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分析时,首先选择了合适的气相色谱柱及它的色谱条件,采用合理的微处理机定量处理技术,并筛选出一种快速、简便的前处理方法最低检测量除二嗪农0.001ng级外。其它均可达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嗪农 对硫磷 有机磷农药 最低检测量 气相色谱测定 气相色谱柱 前处理 回收率实验 最佳条件 氯甲烷
下载PDF
五当召地区油松林的基本特征
9
作者 李利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对大青山一个地段——五当召地区的油松林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油松林群落生境中共有植物31科 72属 121种。油松林群落又分油松纯林、杜松——油松林和大果榆——油松林等森林类型。此处的油松林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长势较好的油松林... 通过对大青山一个地段——五当召地区的油松林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油松林群落生境中共有植物31科 72属 121种。油松林群落又分油松纯林、杜松——油松林和大果榆——油松林等森林类型。此处的油松林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长势较好的油松林,并且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生态环境 种类 五当召地区
下载PDF
樟子松林火灾迹地小气候的变化
10
作者 赵晓霞 袁建新 《内蒙古气象》 1990年第4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樟子松林 火灾迹地 林地小气候 太阳辐射 土壤温度 风速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人工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青丰 曹江营 +3 位作者 张树礼 薛玲 李利平 秦梅枝 《中国草地》 CSCD 1996年第1期60-63,共4页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人工种草复垦进行了研究。选用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测定了植物的出苗率、盖度及越冬率等,观测比较了不同植物在人工种草复垦中的表现,评价了各种植物对矿区土地复垦的适用性。通过植物盆栽试验,比较了排土场不...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人工种草复垦进行了研究。选用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测定了植物的出苗率、盖度及越冬率等,观测比较了不同植物在人工种草复垦中的表现,评价了各种植物对矿区土地复垦的适用性。通过植物盆栽试验,比较了排土场不同土壤的肥力状况,提出了矿区植被人工恢复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地复垦 人工种草
原文传递
准格尔煤田露天矿植被恢复的研究——排土场植被自然恢复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青丰 曹江营 +3 位作者 张树礼 薛玲 李利平 秦梅枝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2期23-25,66,共4页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上植被的自然恢复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排土场上植物自然侵入过程中所形成的先锋植被的种属构成及群落特点等,并对当地原生植被和新形成的植被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剥离生土上的植被自然恢复是一个漫... 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上植被的自然恢复进行了研究,观察分析了排土场上植物自然侵入过程中所形成的先锋植被的种属构成及群落特点等,并对当地原生植被和新形成的植被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剥离生土上的植被自然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形成的植被质量低劣;人工种草是保护矿山环境的必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植被恢复 土地复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