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蒙古族的祭灶祭火习俗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荣丽贞
-
机构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祭灶(火)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 蒙古民族的祭灶、祭火习俗由来已久。从成吉思汗时代先民到其后裔,都非常崇拜火和灶神(火神)。他们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灶火是氏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同时,也是赐予人们一切幸福和财富,以及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 在《蒙古秘史》中就曾经记载过关于崇拜“火炉木塔”(火盘或炉灶)的事实。即当中占木真(成吉思汗)拔箭射其三弟时,其二弟别克帖儿求道:“……勿毁我炉灶,勿抛弃别勒古台!”(参见《蒙古秘史》卷二)。蒙古语中“火炉木塔”就是传家宝(或祖传家产),也是传宗接代之宝,若毁炉灶,就等于断子绝孙,灭家族。若抛弃别勒古台(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就等于失去家产的继承者,因为古代蒙古人的继承法是末子为家业的世袭者。
-
关键词
成吉思汗
蒙古族
习俗
《蒙古秘史》
蒙古民族
古代蒙古人
蒙古语
炉灶
象征
氏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蒙古族的祭敖包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荣丽贞
-
机构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9-40,共2页
-
文摘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之一,也是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有时还译为“鄂博”、“脑包”等等。蒙古语为“堆子”、“石堆”或“鼓包”的意思。 祭敖包,实际上就是祭天、祭地或祭山石。古代萨满教认为,天为大神,地为二神。“永恒的蓝天”是最高尚的神,它是永恒不变的穹苍,赐予人类一切幸福的善神;大地是养育一切生物之神灵,蒙古族牧民的一切幸福都取决于天地二神。因此,蒙古族萨满巫师(蒙语叫“博”)说:“祈祷吧!向天神求雨,向地神求草”。
-
关键词
敖包
蒙古族牧民
鄂博
蒙古语
蒙古民族
原始宗教信仰
天神
石堆
血祭
火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谈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
- 3
-
-
作者
王勋铭
-
机构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9-34,共6页
-
文摘
一、树立民族长期存在的思想,做好民族工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过去受压迫的民族完全解放的时期,是确立各民族平等权利的阶段,是逐步消除民族互相猜疑、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和增长是必然的客观存在,但决不能因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而误把社会主义看作民族融合的时期。我们必须树立民族长期存在的思想,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发展繁荣。
-
关键词
各民族
民族因素
民族工作
民族问题
民族特点
认识和处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繁荣
民族地区
民族政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