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1
作者 薛芸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科技大学 摄影作品 建筑学院
下载PDF
民族地区建筑启蒙教育初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殷俊峰 白瑞 孙丽平 《华中建筑》 2016年第7期157-159,共3页
通过梳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状况,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评价与反馈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当下建筑启蒙教育的教学体系与应对策略,尝试走出一条适合于民族地区院... 通过梳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状况,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评价与反馈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当下建筑启蒙教育的教学体系与应对策略,尝试走出一条适合于民族地区院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启蒙教育的特色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建筑启蒙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云平台的建筑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施——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芸 贺晓燕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0期57-59,共3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打破已建立的"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开放教学及资源共享云服务平台的建立,采用开放式的教与学模式,以及认与知手段,重构专业教育新思路,培养新模式、教学新途径、行课新方法,优化建...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打破已建立的"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开放教学及资源共享云服务平台的建立,采用开放式的教与学模式,以及认与知手段,重构专业教育新思路,培养新模式、教学新途径、行课新方法,优化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多层次性、时效性与交互性,积极地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课程 网络平台 资源共享 重构
下载PDF
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建筑设计Ⅱ》课程改革总结与分析——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董铁鑫 张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72-73,共2页
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影响下我们的建筑市场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社会对建筑设计师的能力要求愈加全面。随着教育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明确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成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影响下我们的建筑市场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社会对建筑设计师的能力要求愈加全面。随着教育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明确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成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我们每一位建筑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并积极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建筑学教育 人才培养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建筑学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分析——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斌 张璐 +1 位作者 魏光普 高耀辉 《文教资料》 2021年第1期188-190,共3页
园林植物相关知识是基于应用与实践的,植物类相关课程是一系列集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的课程。针对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对园林植物知识产生的实际需求与薄弱环节对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课程体系的... 园林植物相关知识是基于应用与实践的,植物类相关课程是一系列集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的课程。针对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对园林植物知识产生的实际需求与薄弱环节对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途径。首先分析现有园林植物类课程的结构体系,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其次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及调研数据分析课程体系及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调研明确课程改革及优化方向。为培养兼具植物专业知识和景观空间营造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风景园林 景观植物课程 课程优化
下载PDF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课程体系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勇强 马明 徐锡宁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期35-36,共2页
近年来,城市设计学科地位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市设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结合学科发展态势和学校发展定位,在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位一体"学科背景下,以2018新版专业培... 近年来,城市设计学科地位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市设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结合学科发展态势和学校发展定位,在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位一体"学科背景下,以2018新版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以城市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建构"一轴两翼"的课程框架,形成层次性、连贯性、系统性的城市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发现问题、理性分析和逻辑归纳、综合思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城市设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 建构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舒适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杰 樊慧 殷俊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11755-11760,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农牧民居住建筑和生活情况实地调研,并对冬季室内温度和热舒适进行现场实测,统计分析得出: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温度主要分布在10~16℃,温度普遍偏低,大多数农牧民感觉偏冷,这对保障农牧民的健康舒适,提升他们的生...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农牧民居住建筑和生活情况实地调研,并对冬季室内温度和热舒适进行现场实测,统计分析得出: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温度主要分布在10~16℃,温度普遍偏低,大多数农牧民感觉偏冷,这对保障农牧民的健康舒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还有一定差距。通过深入研究热感觉与室内温度、服装热阻、新陈代谢率及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3.63~21.66℃,期望温度为19.38℃,热中性温度为16.09℃。这一结论对深入研究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舒适度,为农牧民住宅冬季供暖温度提供依据及对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温度 热舒适 热感觉评价值 农牧民居住建筑
下载PDF
西口移民影响下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村落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殷俊峰 白瑞 《中国名城》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受"走西口"移民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村落被深深打上了汉地建筑文化的烙印,成为源于汉地却又生长于蒙地的新的村落类型。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为例,从区域位置与历史沿革、村落形态与街道格局、行社商会... 受"走西口"移民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村落被深深打上了汉地建筑文化的烙印,成为源于汉地却又生长于蒙地的新的村落类型。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为例,从区域位置与历史沿革、村落形态与街道格局、行社商会与寺庙戏台、民居建筑与院落布局四个方面对内蒙古中部地区典型的村落进行了解析,并指出内蒙古中部地区村落应合理处理好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西口 移民 村落 内蒙古 河口村 遗产保护
下载PDF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包头昆都仑友谊19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乔聪聪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2期195-196,共2页
文章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19社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公共空间特质、现状与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营造温馨的城市社区家园,真正实现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到人们的"... 文章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19社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公共空间特质、现状与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营造温馨的城市社区家园,真正实现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到人们的"安居与生活品质的精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谊19社区 公共空间 地域性 社区文化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的绿地公园服务均衡性分析——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大鹏 马斌 王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是对绿地公园服务可持续性的表征,对城市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以包头市2016年的绿地公园、交通网络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为基础,借助传统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法)和包含阻力系数的引力累积耗... 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是对绿地公园服务可持续性的表征,对城市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以包头市2016年的绿地公园、交通网络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为基础,借助传统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法)和包含阻力系数的引力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_s法)测算绿地公园的可达性阻力和服务范围,统计分析了不同可达性阻力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基于此,测算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研究区内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公园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绿地公园 服务 均衡性 包头市
下载PDF
内蒙古呼包地区景区依托型乡村圈层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俊峰 柴泽高 +1 位作者 王辉 白瑞 《城乡规划》 2022年第5期43-52,共10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圈层理论,聚焦内蒙古呼包地区,从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景观空间资源开发和多元产业要素配置三个维度,对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圈层理论,聚焦内蒙古呼包地区,从乡村建设参与主体、景观空间资源开发和多元产业要素配置三个维度,对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景区依托型乡村圈层结构,进而提出鼓励市民下乡、开发空间资源和发展集体经济三大圈层优化发展模式,为呼包地区景区依托型乡村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和内蒙古其他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包地区 景区依托型乡村 圈层发展模式 参与主体 景观资源 产业配置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解析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同质而异构——晋北、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传统农宅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昕 孙丽平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2期269-271,共3页
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民居因"走西口"这一历史原因有着相近的特征,但因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氛围及历史发展过程,民居的空间形态和建筑构造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研究选取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较为典型的农宅为... 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民居因"走西口"这一历史原因有着相近的特征,但因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氛围及历史发展过程,民居的空间形态和建筑构造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研究选取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较为典型的农宅为调研对象,分别从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屋顶形式、室内空间、民居装饰五个方面对两地的传统农宅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为两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地区 内蒙古中部地区 汉族农宅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内蒙古正蓝旗生态移民定居点绿色适应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胤 李康 王伟栋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6期64-65,共2页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正蓝旗生态移民定居点伊日勒吉呼嘎查和巴彦乌拉嘎查的实地调研,从绿色生态建筑理论角度出发,对目前牧民定居点聚落规划布局和建筑形体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其绿色适应性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文章旨在为加强生态移民定居点...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正蓝旗生态移民定居点伊日勒吉呼嘎查和巴彦乌拉嘎查的实地调研,从绿色生态建筑理论角度出发,对目前牧民定居点聚落规划布局和建筑形体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其绿色适应性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文章旨在为加强生态移民定居点的生态保护力度以及创造“绿色、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性指导,并为生态移民定居点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蓝旗 生态移民定居点 绿色适应性 特点与不足
下载PDF
内蒙古沿黄地区传统土坯民居营造技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晶莹 孔敬 《华中建筑》 2020年第7期91-94,共4页
在大力提倡保护乡村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今天,挖掘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技法,领会当地民众营造智慧,有助于传统建筑理解传承。该文以内蒙古沿黄地区土坯民居为例,对当地土坯民居从选址、院落空间布置到基础、墙体、结构、屋面的建造方式,以... 在大力提倡保护乡村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今天,挖掘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技法,领会当地民众营造智慧,有助于传统建筑理解传承。该文以内蒙古沿黄地区土坯民居为例,对当地土坯民居从选址、院落空间布置到基础、墙体、结构、屋面的建造方式,以及传统住居供热体系中火炕、烟道的做法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自然文化因素,为未来的乡村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地区 土坯建筑 营造
下载PDF
游牧生态智慧对草原牧区生态关系调控的启发——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祥 张嫩江 马成俊 《住宅科技》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国家实行草原禁牧、休牧政策的初衷是防治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却导致生态保护与维护牧民福祉之间产生矛盾,变成牧民的经济负担。游牧生态智慧可以为调控“人-畜-草”生态关系提供启示。文章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 国家实行草原禁牧、休牧政策的初衷是防治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却导致生态保护与维护牧民福祉之间产生矛盾,变成牧民的经济负担。游牧生态智慧可以为调控“人-畜-草”生态关系提供启示。文章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重新思考草原牧区人、畜、草三者之间生态关系的问题本质与机理,并在游牧生态智慧的启发下,从生产方式和聚落形态两方面提出“人-畜-草”生态关系调整对策,以期为更智慧、更精细、更灵活的草原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关系 生态智慧 启发与对策 内蒙古草原牧区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附加阳光间太阳房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琦 马明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第5期71-73,共3页
我国寒冷地区的村镇居民,冬季用于取暖的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提高我国乡村居民的室内热环境,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开始大力推行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论文基于被动式太阳房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对... 我国寒冷地区的村镇居民,冬季用于取暖的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提高我国乡村居民的室内热环境,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开始大力推行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论文基于被动式太阳房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附加阳光间太阳房热性能的几种要素,旨在推广该地区附加阳光间太阳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阳光间太阳房 热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中西部传统村落边界形态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宸希 马明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空间形态承载了本土地域文化基因。文章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带范围内的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二维平面的图底关系,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分形几何学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其边界形...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空间形态承载了本土地域文化基因。文章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带范围内的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二维平面的图底关系,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分形几何学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其边界形态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得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中西部传统村落的边界形态类型呈现出团状倾向的指状、无明确倾向的指状、带状倾向的指状、带状倾向的团状以及带状五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传统村落 边界形态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乡土民居传统绿色智慧研究——以查干补力格嘎查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坤键 孙丽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第2期24-27,共4页
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恶劣,当地居民为了适应脆弱的自然环境,逐渐衍生出了其特有的传统绿色智慧。文章选取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嘎查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荒漠草原地区乡土民居适应恶劣气候环境的传统绿色智慧,为该地区的... 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恶劣,当地居民为了适应脆弱的自然环境,逐渐衍生出了其特有的传统绿色智慧。文章选取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嘎查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荒漠草原地区乡土民居适应恶劣气候环境的传统绿色智慧,为该地区的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乡土民居 绿色智慧
下载PDF
内蒙古沿黄地区东部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毕克齐镇腊铺村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南天 马明 《四川水泥》 2019年第1期350-350,共1页
"走西口"移民文化下形成的内蒙古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因受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所以从传统村落演变特征可以科学解读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以呼和浩特市毕克齐镇腊铺村为例,通过田... "走西口"移民文化下形成的内蒙古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因受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所以从传统村落演变特征可以科学解读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以呼和浩特市毕克齐镇腊铺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聚落的单体民居院落、组团空间及历史沿革下的村庄演变特征进行相关整理与分析,系统掌握传统聚落空间的发展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地带 腊铺村 传统聚落 空间形态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