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
1
作者 郑宇 石宝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0...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采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PTCD,改良组术中用增孔单管引流法引流,对照组术中用双管引流管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30、90天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30、90天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改良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3.33%、86.36%,二者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F=90.872、62.765、36.552,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第90天血清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低(F=12.267、31.312,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对照组患者QOL评分下降(F=24.039、62.765、36.552,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第30、90天QOL评分高(F=8.128、12.934,P均<0.05);随时间延长,对照组患者QOL评分逐渐降低(F=4.615,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流管脱落发生率、引流管重置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PTCD中用增孔单管引流法治疗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单管引流术式 恶性梗阻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对小肝癌患者治疗获益及血清AFP、GPC3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2
作者 王小东 王石 +3 位作者 郑宇 阿思根 武慧军 张建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究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对小肝癌患者治疗获益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小肝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n=57... 目的探究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对小肝癌患者治疗获益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小肝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n=57)和传统射频组(n=63)。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统计两组无进展生存情况、肿瘤复发情况及总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灭活率、病灶灭活范围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No-touch组、传统组肿瘤完全灭活率分别为96.49%、88.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病灶灭活范围大于传统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术后1个月,No-touch组AFP、GPC3水平低于传统组[(98.03±10.29)μg/L、(0.65±0.14)μg/L(103.28±10.81)μg/L、(0.73±0.17)μg/L,P<0.05];No-touch组术后1周的ALT、AST水平高于传统组,术后1个月的CD3^(+)、CD4^(+)值及CD4^(+)/CD8^(+)比值大于传统组(P<0.05);No-touch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传统组(68.42%vs 42.86%,P<0.05),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2.90个月;两组总生存率及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可有效扩大病灶灭活范围,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对肝功能的影响,并能改善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 传统射频消融技术 小肝癌 甲胎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高龄晚期胃癌患者不同姑息性介入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宇 张学军 +3 位作者 石宝琪 张伟 王梁 朝鲁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高龄晚期胃癌患者两种不同姑息性介入治疗对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探索对其身心双重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入选62例≥75岁确诊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37例和金属支架置入组(支... 目的观察高龄晚期胃癌患者两种不同姑息性介入治疗对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探索对其身心双重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入选62例≥75岁确诊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37例和金属支架置入组(支架组)25例。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7、28 d进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①与术前比较,化疗栓塞组术后3 d 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8 d均升高(P<0.05);支架组,术后QOL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 QOL评分TACE组低于支架组(P<0.05);28 d则高于支架组(P<0.05)。②与术前比较,TACE组术后3 d HAMA评分变化不显著,术后7、28 d显著下降(P<0.05);支架组,术后HAMA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 TACE组HAMA评分高于支架组(P<0.05);而28 d则低于支架组(P<0.05)。结论两种姑息性介入治疗对高龄晚期胃癌患者在躯体、心理两方面均可获益。支架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状态在短期内可迅速改善,而TACE组患者更受益于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姑息性 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焦虑
下载PDF
纳米材料/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雪晖 欧阳墉 张学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5-270,共6页
通过相关的文献复习,将纳米材料/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为下列6个方面:①新型管腔内支架研发中纳米材料/技术的应用;②新型纳米骨水泥的制备及其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骨成形术中的应用;③抗肿瘤热疗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④... 通过相关的文献复习,将纳米材料/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为下列6个方面:①新型管腔内支架研发中纳米材料/技术的应用;②新型纳米骨水泥的制备及其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骨成形术中的应用;③抗肿瘤热疗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④温敏纳米凝胶血管栓塞剂的制备和应用;⑤药物(用)纳米粒的制备和应用;⑥非病毒性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和基因治疗。继而对上述6个方面的现状、研发状况和前景等作了详尽的综合性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 应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亢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7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大咯血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6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方法 60例接受早期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方法 60例接受早期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存活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1.20±1.25)d,短于对照组的(18.35±3.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52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价值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脑梗死 早期介入溶栓 围手术期 护理价值
下载PDF
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永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的患者,常规术前给予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抽血,离心低温下保存血清,术中在血管造影机监视下将溶栓、血管扩张药以及高...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的患者,常规术前给予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抽血,离心低温下保存血清,术中在血管造影机监视下将溶栓、血管扩张药以及高锝[99Tc]酸钠注射液(A剂)和注射用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冻干品(B剂)等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于手术前及术后3、7 d抽血,离心低温下保存血清,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查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5b)、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含量水平。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的TRAP-5b分别为(1.8108±0.0265)、(1.8136±0.0219)、(1.7855±0.0296),手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的BALP分别为(2.0068±0.0008)、(2.0069±0.0007)、(2.0077±0.0009),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 d的BALP、TRA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7 d的BALP水平高于术后3 d和手术前,TRAP-5b水平低于术后3 d、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云克对TRAP-5b、BALP的含量变化有影响,认为云克作为一种骨组织修复药物可用于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性磷酸酶 骨性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 张学军 +3 位作者 石宝琪 郑宇 王梁 朝鲁孟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治疗,观察组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骼动脉、股前动脉血管内径、踝肱指数、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等。结果术后观察组骼动脉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股前动脉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餐前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运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效果确切明显,适合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支架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肺癌介入术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荆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肺癌介入术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肺癌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肺癌介入术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肺癌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咳嗽、恶心呕吐以及咳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介入术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也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肺癌介入术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朝鲁孟 张学军 +2 位作者 郑宇 王梁 张伟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4期164-165,共2页
目的分析对大咯血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尾数的单偶数分为观察组(24例,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和对照组(24例... 目的分析对大咯血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尾数的单偶数分为观察组(24例,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和对照组(24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诊疗后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诊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咯血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咯血量、咯血次数,改善其咯血症状及呼吸状态,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多而对其机体造成过多损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晚期食管癌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传佳 张学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对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通过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更加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综合介入治疗优选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 目的对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通过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更加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综合介入治疗优选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单纯DF方案化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支架组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6、12个月生存率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生存率下降的趋势缓于化疗组。结论中晚期食管癌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是一项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 经动脉灌注化疗术 化疗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发生反射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
12
作者 强文泽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13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性及对预防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针... 目的分析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性及对预防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39例患者实施基础性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39例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心血管 介入治疗 老年患者 反射性低血压 预防有效性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朝鲁孟 张学军 +2 位作者 郑宇 王梁 张伟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和...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和对照组(胃癌根治术),每组3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随访2年,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结论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前采用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动脉介入化疗 进展期胃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14
作者 荆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3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其中... 目的探讨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书写规范、护理态度、健康宣教五项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和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介入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15
作者 岳子鹏 石宝琪 《肝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我国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HCCA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就诊时多处于癌症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切除HCCA,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尽相同。...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我国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HCCA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就诊时多处于癌症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切除HCCA,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尽相同。本文基于一些现有的临床试验,对HCCA的诊断及不可切除HCCA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HC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诊断 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 治疗
下载PDF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结合国产仑伐替尼用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失败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王梁 石宝琪 谭永胜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结合国产仑伐替尼用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失败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失败不可手术切除... 目的探究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结合国产仑伐替尼用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失败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失败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这部分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结合国产仑伐替尼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随访两年生存期、肿瘤标志物、心理状态指标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这部分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的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以及糖类抗原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IC结合国产仑伐替尼对于经TACE失败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降低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以及糖类抗原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国产仑伐替尼 肝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58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伟 谭永胜 +1 位作者 王梁 石宝琪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定向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合...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定向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 单纯肺动脉栓塞组(单纯组, n=14)行经定向导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合并组, n=44)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定向导管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肺循环术前、术后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肺动脉置管溶栓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肺动脉主干血栓/肺动脉主干面积占比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 呼吸急促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 单纯组呼吸频率、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分别为(22.75±4.38)次/min、(32.53±3.63)mmHg(1 mmHg=0.133 kPa)、(81.46±7.24)mmHg、(90.53±4.57)%, 合并组分别为(23.35±5.8)次/min、(31.34±4.53)mmHg、(82.34±4.62)mmHg、(92.57±3.45)%, 两组均高于术前(t=6.33、12.12、17.32、8.13, 6.86、13.02、15.52、7.20, 均P<0.001);单纯组肺动脉主干血栓/肺动脉主干面积占比为(19.56±7.53)%, 合并组为(20.63±4.83)%, 两组较术前均缩小(t=19.36、18.23, 均P<0.001)。结论经导管定向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手术方法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是有效的, 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瓣下狭窄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腔静脉滤器 抗凝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PCI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冰 郝一鸣 +1 位作者 张国珍 强文泽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PCI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70例。对照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氯... 目的探讨术中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PCI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70例。对照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小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大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3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均有改善,且大剂量组改善情况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更趋近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对STEMI患者采用大剂量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抑制其体内血小板活化情况,可显著改善再灌注状态与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注射替罗非班 STEMI急诊PCI心肌灌注 心功能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AQP9的影响及血清中5-HT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3
19
作者 马雪巍 刘传佳 唐学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29,I002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AQP3、AQP9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同时为研究中药的通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伊托必利组(C),增液汤低剂量组(D),增液汤中剂量组(... 目的通过研究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AQP3、AQP9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同时为研究中药的通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伊托必利组(C),增液汤低剂量组(D),增液汤中剂量组(E),增液汤高剂量组(F)。各组均通过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A组除外)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对应剂量的增液汤等药物灌胃治疗,后观察增液汤对慢传输型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QP9在结肠的分布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选取具有特定颜色的所有区域,测定该区域的平均光密度(MOD)值,并取最终均值代表AQP9阳性表达参数;采用Q-PCR法检测AQP9在结肠组织中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9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活性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近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无变化(P>0.05),远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B组相比,C^F组远端结肠AQP9含量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远端结肠组AQP9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浓度,B组大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小于C^E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F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降低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增液汤通过上调AQP9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增液行舟"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液汤 慢性传输型便秘 水通道蛋白9 伊托比利 5-HT
下载PDF
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AQP3和血清中NOS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雪巍 刘传佳 唐学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8,I0022,I0023,共7页
目的通过给予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增液汤干预治疗,研究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中AQP3含量的影响及血清中NOS水平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及增液汤润肠通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组,... 目的通过给予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增液汤干预治疗,研究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中AQP3含量的影响及血清中NOS水平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及增液汤润肠通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伊托必利组,增液汤低剂量组,增液汤中剂量组,增液汤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观察增液汤对慢传输型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QP3在结肠的分布和表达情况,测定其平均光密度(MOD)值,并取最终均值代表AQP3阳性表达参数;采用Q-PCR法检测AQP3在结肠组织中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3蛋白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NOS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增液汤中,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近端结肠AQP3含量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液汤低剂量近端结肠AQP3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血清中NOS的浓度,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S浓度较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增液汤低、中、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血清中NOS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伊托必利组与增液汤低剂量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含量增加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增液汤通过下调AQP3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增液行舟"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液汤 慢性传输型便秘 水通道蛋白3 伊托比利 NO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