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人尿源性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伟 徐永胜 吕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提取hU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CD29、CD90、CD73、CD44、CD34及CD45;利用10-7~10-5mol/L浓度的BMP2干预hUSCs,Western blot检测骨...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人尿源性干细胞(hU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提取hU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CD29、CD90、CD73、CD44、CD34及CD45;利用10-7~10-5mol/L浓度的BMP2干预hUSCs,Western blot检测骨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利用基因沉默干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si-AMPK),并检测骨性标志物表达。建立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通过将细胞附着在骨织工程修复支架β-磷酸三钙(β-TCP)植入颅骨缺损模型,1个月后micro CT检测新骨体积和新骨厚度并利用病理学观察新骨结构。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USCs高表达CD29、CD90、CD73、CD44,低表达CD34、CD45;并且BMP2在10-6mol/L对hUSCs具有最佳促进成骨效果。Western blot显示,si-AMPK能有效抑制BMP2诱导的骨性标志物ALP和Runx2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BMP2能有效促进新骨形成,而si-AMPK能有效抑制新骨形成。结论BMP2在体内外均能有效促进hUSCs骨向分化,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尿源性干细胞 颅骨缺损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
下载PDF
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伟 徐永胜 吕龙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57-26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初步临床结果,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10年至今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32膝(导航组);自200...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初步临床结果,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10年至今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32膝(导航组);自2000年至今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满足配对条件的病人中随机抽取40例62膝(机械组),全部94膝均为初次置换,两组病人的原始疾病、年龄、HSS评分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X线资料、软组织平衡、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髋膝踝经线(mFTA)、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假体位置角度的比较上α、β、γ、δ及Q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导航组的分布更类似于标准正态分布;取值较为集中,极值范围小。结论:红外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不干扰股骨髓腔、下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够恢复下肢的机械轴线,假体位置安装更为准确,软组织平衡更佳,避免了髌-股关节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辅助 红外线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非影像导航与传统关节镜下ACL重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 徐永胜 吕龙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通过介绍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规划及手术操作方法,探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对辅助关节镜下行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股骨、胫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并与传统关节镜重建术... 目的:通过介绍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规划及手术操作方法,探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对辅助关节镜下行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股骨、胫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并与传统关节镜重建术式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分析同期2015-01~2016-06期间,选取符合ACL损伤入组条件病人70例,按照病人入院号末尾数字奇偶随机分为:导航组与传统组,术后分别测量两组X线片的胫骨隧道与股骨隧道位点,行Lachman和KT-1000试验稳定性检查,并采用Lysholm、Tegner,IKDC评分及膝关节ROM对比,评价膝关节功能及运动水平。结果:术后标准X线片测量,分别行两组病人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位点统计学处理,数据显示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标准差小于传统关节镜组,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ACL手术组数据更接近解剖重建ACL位置。Lachman试验、KT-1000试验、Lysholm、Tegner评分及膝关节RO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通过导航下膝关节解剖标志运动学数据注册,确定骨道解剖学位点进行手术,该方法定位股骨、胫骨隧道位置精确,术后疗效评价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红外线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算机辅助
下载PDF
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伟 徐永胜 吕龙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29-132,F0003,F000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初步临床结果,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10年至今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32膝(导航组);自200...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初步临床结果,与传统手术进行疗效差异的比较,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优势与不足。方法:自2010年至今行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32膝(导航组);自2000年至今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满足配对条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62膝(机械组),全部94膝均为初次置换,两组患者的原始疾病、年龄、HSS评分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X线资料、软组织平衡、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髋膝踝径线(mFTA)、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假体位置角度的比较上α、β、γ、δ及Q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导航组的分布更类似于标准正态分布;取值较为集中,极值范围小。结论:红外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不干扰股骨髓腔、下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够恢复下肢的机械轴线,假体位置安装更为准确,软组织平衡更佳,避免了髌-股关节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辅助 红外线
下载PDF
踝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否修复三角韧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伟 徐永胜 张剑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35-2040,共6页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是否缝合锚修复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DL)治疗踝关节骨折伴D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采用ORIF治疗的踝关部骨折伴DL断...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是否缝合锚修复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DL)治疗踝关节骨折伴D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采用ORIF治疗的踝关部骨折伴DL断裂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8例ORIF术中修复DL,另外38例ORIF术中未修复DL。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修复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和术中失血量显著大于未修复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8.7±4.6)个月。修复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踝背伸-跖屈ROM、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外翻试验显著改善(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修复组的AOFAS评分、踝背伸-跖屈ROM、外翻试验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未修复组(P<0.05),但修复组足内翻-外翻ROM显著小于未修复组(P<0.05)。影像方面,修复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未修复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MCS和TT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修复组MCS和TT显著低于未修复组(P<0.05)。[结论] ORIF术中采用缝合锚修复DL有利于改善踝部骨折伴DL损伤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切开复位内固定 缝合锚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