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内科保守治疗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琴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大出血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秦二平 卢亚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对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6月~2009年3月的蒙古族30例,汉族6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蒙古族患者日饮酒... 目的:探讨对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6月~2009年3月的蒙古族30例,汉族6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蒙古族患者日饮酒量50~1 000 g/d,平均日饮酒量为324.33 g/d,平均年龄48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1.23±7.40)年。汉族患者日饮酒量为50~1 500 g/d,平均日饮酒量为155.33 g/d,患者平均年龄52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6.42±13.46)年;蒙古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时GGT变化明显,两组间比较,蒙古族AST/ALT>2的患者较汉族多;蒙古族患者间断大量饮酒者较多,汉族患者持续少量饮酒者较多。结论:蒙古族与汉族患者间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汉族 酒精性肝病 相关因素 分析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策略
3
作者 李颖 陈新华 王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0116-0116,共1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然后分析了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探求了内镜下治疗 的一些可能性的危险,最后分析了内镜微创治疗的策略及困惑,希望对内镜微创治疗有所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早期诊断 内镜下微创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常规动态监测对短期复发的预测
4
作者 宋强 段聿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常规动态监测对短期复发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包钢医院收治的184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干预,并于术后对患者完成12个月门...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常规动态监测对短期复发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包钢医院收治的184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干预,并于术后对患者完成12个月门诊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检测术后血常规水平,查阅两组临床资料,对术后短期复发可能因素完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术后血常规动态监测在早期胃癌短期复发中的预测效能。结果18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31例发生短期复发(复发率为16.85%);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短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常规TP、ALB、Hb、NLR术后动态联合监测用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短期复发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一TP、ALB、Hb、NLR检测(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中效果良好,但是患者术后常伴有血常规水平异常,加强患者术后血常规动态监测能预测短期复发,可获得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血常规 短期复发 预测效能 ROC曲线
下载PDF
双钳道治疗型内镜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秦二平 吕艳萍 常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234-1235,共2页
目的:探讨双腔道治疗型内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双腔道治疗型内镜对215例病人进行镜下诊断及治疗。结果:215例病人均一次性完成镜下操作,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道治疗型内镜较单腔道内镜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优势,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消化道病变 双腔道治疗型内镜 镜下治疗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6
作者 王佳林 刘星群 赵贵君 《胃肠病学》 2007年第11期691-692,共2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被认为是导致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因子,根除H.pylori能使胃黏膜病变改善。目的:观察根除H.pylori对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予100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H.pylori感染患者抗H.pylori治疗,1...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被认为是导致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因子,根除H.pylori能使胃黏膜病变改善。目的:观察根除H.pylori对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予100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H.pylori感染患者抗H.pylori治疗,1年后复查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评定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抗H.pylori治疗后,86例被根除。与根除前相比,根除后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肠化生评分无显著改善。结论:根除H.pylori对胃黏膜病变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黏膜 炎症 萎缩 化生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脾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研究
7
作者 武建军 苏内林 +4 位作者 李敏 秦二平 石福鲜 陈英 潘晓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年第12期1003-1004,共2页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脾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门脉高压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患者接受治疗 ,脾内分点注射无水乙醇 ,1次注射总量可达 16~ 18ml,每周 1~ 2次 ,血小板上升到 5 0× 10 9/L后 ,注射停止...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脾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门脉高压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患者接受治疗 ,脾内分点注射无水乙醇 ,1次注射总量可达 16~ 18ml,每周 1~ 2次 ,血小板上升到 5 0× 10 9/L后 ,注射停止。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和白细胞值。B超测定脾脏体积指数和肝门脉内径。结果 :治疗前后外周血小板和白细胞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门脉内径宽度则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结论 :经皮脾穿刺无水乙醇注射引起脾组织局灶坏死 ,其作用相当于部分脾切除 ,故能显著改善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 ,且安全、方便、经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穿刺 无水酒精 脾功亢进
下载PDF
洛赛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白莲梅 秦二平 杨玉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洛赛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 0 0 1~2 0 0 4年门诊及住院GERD患者10 6例,随机分为两组,以雷尼替丁为对照,观察洛赛克治疗GER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洛赛克组临床总有效... 目的:观察洛赛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 0 0 1~2 0 0 4年门诊及住院GERD患者10 6例,随机分为两组,以雷尼替丁为对照,观察洛赛克治疗GER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洛赛克组临床总有效率92. 6 % ,雷尼替丁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 2 . 1%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二者内镜下治愈率分别为89 3%和5 2 . 0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 . 3%和6 .0 % ,差异无显著性,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改变。结论:洛赛克较雷尼替丁作用强,起效快,疗效持久稳定,使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GERD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赛克 雷尼替丁 胃食管反流病 治愈率
下载PDF
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一例
9
作者 白莲梅 秦二平 布和 《胰腺病学》 2004年第4期248-248,256,共2页
患者男,32岁.因腹部胀痛4 d,精神障碍、呼吸困难1 d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脂肪肝、高脂血症,有饮酒史.入院前渐出现精神混乱、幻觉、谵妄、定向力及自知力模糊,腹胀,不排便、不排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24 h尿不足100ml,曾给予抗炎... 患者男,32岁.因腹部胀痛4 d,精神障碍、呼吸困难1 d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脂肪肝、高脂血症,有饮酒史.入院前渐出现精神混乱、幻觉、谵妄、定向力及自知力模糊,腹胀,不排便、不排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24 h尿不足100ml,曾给予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合并症 胰性脑病 血液滤过
下载PDF
联合使用拉米夫定与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星群 张艳华 王佳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随访6个月、12个月,ALT、AST、TBIL复常率、血清HBeAg转阴率联合治疗组均高于拉米夫定组,HBVDNA转阴率两组大致相当,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ALT、AST、TBIL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胸腺肽Α-1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320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云青青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S6期197-197,共1页
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本文将氨胺酮、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随机选择妊娠10周以内,无青光眼病史的孕妇32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等条件病例11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病例用氨胺酮0.4 mg/kg,安定5 mg,... 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本文将氨胺酮、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随机选择妊娠10周以内,无青光眼病史的孕妇32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等条件病例11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病例用氨胺酮0.4 mg/kg,安定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30 s内静注后开始手术。10~15 min后病人完全清楚,观察30 min后可自行离院。对照病例不给任何药物。2结果①镇痛效果:试验组320例,镇痛有效率100%,对照组110例均感疼痛难忍,恐惧紧张。②出血情况:出血量小于30 ml者,试验组292例(91.25%),对照组102例(92.73%);出血量大于30 ml,试验组28例(8.75%),对照组8例(7.27%)。经χ2=0.223,P】0.05。③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见附表。3讨论氨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而对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无痛
下载PDF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娟 郭瑞芳 +2 位作者 张亮 耿排力 吕有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384-1389,共6页
目的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在胃癌、肝癌、大肠癌和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获得胃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胃癌组织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及非癌... 目的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在胃癌、肝癌、大肠癌和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获得胃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胃癌组织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及非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验证EG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比较EGR1在20株肿瘤细胞系(胃癌7株、肝癌5株、大肠癌5株及食管癌3株)中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EGR1在179例癌组织及159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学意义。结果在非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GR1基因呈低水平或阴性表达,而在癌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与胃癌基因表达谱信息一致。在多种肿瘤细胞系和癌组织中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均存在EGR1的高表达。在检测的4种人肿瘤组织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EGR1均主要表达于胞质,其中胃癌及癌旁分别为87%(49/56)和79%(43/54);肝癌及癌旁分别为83%(43/52)和79%(32/42);大肠癌和癌旁分别为78%(41/52)和63%(22/35);食管癌和癌旁分别为79%(15/19)和78%(14/18)。EGR1在肿瘤组织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均呈现高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R1在癌和癌旁配对正常组织中以胞质为主高表达而在非癌患者正常组织以胞核为主低表达,EGR1可能与癌变早期的细胞异常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转录因子类 胃肿瘤 肝肿瘤 肠肿瘤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基因过量表达与进展期胃癌分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瑞芳 臧师竹 +3 位作者 张亮 李文梅 胡伏莲 吕有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3249-3254,共6页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下游Smad基因家族成员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在建立胃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确定胃癌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下游Smad基因家族成员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在建立胃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确定胃癌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利用组织微阵列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了胃癌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蛋白主要以细胞质着色为主,在90例胃癌组织中32例(36%)阳性表达,58例(64%)为阴性表达。进一步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9例高中分化组织中23例(59%)呈阳性表达,而51例低分化胃癌中9例(18%)为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了TGF-βR-Ⅰ蛋白的表达,在74例胃癌组织中42例(57%)阳性表达,32例(43%)染色阴性。在38例高中分化组织中26例(68%)呈阳性表达,在36例低分化胃癌中16例(44%)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随访资料的肠型胃癌的TGF-β1及TGF-βR-Ⅰ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确定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组病例生存和预后明显好于TGF-β1阴性表达组病例(P=0·0058)。而TGF-βR-Ⅰ蛋白表达与生存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8453)。结论TGF-β1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表达阳性组病例的预后明显好于表达阴性组的病例,提示TGF-β1表达对中晚期胃癌的再分型和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 结构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