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菟丝子种类分布和寄主范围调查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静敏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8-339,共2页
1994~199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盟市调查,又经1996年补查,基本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菟丝子的种类、分布、寄主范围。1菟丝子种... 1994~199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盟市调查,又经1996年补查,基本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菟丝子的种类、分布、寄主范围。1菟丝子种类和分布经上述各盟市历时三年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种类 分布 寄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蝗虫防治对策与技术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付旭 白音 +2 位作者 王利民 王晓东 张龙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报道了2005年和2006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蝗虫的试验,并提出其控制策略。草地试验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3×1010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5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60%-80%,2005年微孢子虫所引起宽... 报道了2005年和2006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蝗虫的试验,并提出其控制策略。草地试验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3×1010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5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60%-80%,2005年微孢子虫所引起宽须蚁蝗感染率第10天为14.4%,第45天为59.6%;2006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最高为16.7%。应用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var.acridum)3×1012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0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为40%-60%;将微孢子虫1.5×1010个孢子.hm-2剂量和绿僵菌3×1012个孢子.hm-2剂量协调应用治蝗,10 d后可使防效达到80%以上。在农田周遍草地应用卡死克150 mL.hm-2剂量作为保护带来防治蝗虫,其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以阻止蝗虫侵入农田危害。由此提出在农田周围草地建立化学农药保护带,防止蝗虫入侵农田危害;草地蝗虫密度不高时单独使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或协调应用二者长期控制虫口密度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蝗虫 生物防治 微孢子虫 绿僵菌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草地螟发生调查总结(摘要)
3
《病虫测报》 1987年第S1期108-114,共7页
草地螟是我区历史上发生危害严重的一个害虫,曾于1954、1956年大发生,仅这两年为害农作物291.1万亩,危害草场133.3万亩,被害减产达10—20%,严重的被害40—50%,59年为中等偏重发生,以后草地螟发生程度逐渐下降,甚至基本不发生为害。1963... 草地螟是我区历史上发生危害严重的一个害虫,曾于1954、1956年大发生,仅这两年为害农作物291.1万亩,危害草场133.3万亩,被害减产达10—20%,严重的被害40—50%,59年为中等偏重发生,以后草地螟发生程度逐渐下降,甚至基本不发生为害。1963年于乌盟兴和县调查,越冬代成虫期仅4天,一代幼虫每亩有虫2—8头。1976年—1978年在乌盟凉城县、丰镇、察右前旗、兴和县出现越冬代成虫且虫量逐年上升,但幼虫零星发生。1979年我区西部草地螟突然大发生,成为我区主要暴发性社会害虫。现将几年来草地螟发生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越冬代成虫 大发生 虫量 抱卵检查 越冬虫 凉城县 羽化率 虫口密度 成虫期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黾蝽科(半翅目)昆虫区系分析
4
作者 王宁 乌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485-1486,共2页
对蒙古高原黾蝽科昆虫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记录蒙古高原黾蝽科昆虫4属15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黾蝽科昆虫具有显著的古北界性质,向其他区域的迁移扩散不明显。
关键词 黾蝽科 区系 蒙古高原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向日葵锈病流行规律
5
作者 张进文 袁振五 +3 位作者 张锦秀 李荣禧 乔镇海 杨保胜 《病虫测报》 1987年第1期56-57,共2页
向日葵是内蒙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经济作物。随之向日葵锈病也普遍发生,成为内蒙古西部区向日葵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经过两年三个地区的试验观察,现基本明确:向日葵锈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五月份后,遇适宜的环境条件... 向日葵是内蒙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经济作物。随之向日葵锈病也普遍发生,成为内蒙古西部区向日葵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经过两年三个地区的试验观察,现基本明确:向日葵锈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五月份后,遇适宜的环境条件,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向日葵幼苗,形成性子器。性子器经过约10天的发育,转变形成锈子器,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侵入寄主后才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多次再侵染造成锈病的流行,使作物招致损失。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了1983—1986年五个地区的锈病流行情况。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锈病 锈子器 向日葵生产 锈孢子 内蒙古西部地区 再侵染 病残体 环境条件 重要经济作物 冬孢子
原文传递
不同繁蜂寄主及密度对赤眼蜂子代寄生力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帆 陶淑霞 +3 位作者 王素琴 张君明 李凤翔 李德刚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赤眼蜂 繁殖寄主 密度 寄生力
下载PDF
温度对玉米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孟瑞霞 刘家骧 +2 位作者 黄俊霞 冯淑军 伊卫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将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的恒温箱内,观察温度对其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差异不一致,15℃与其它各温度、20℃与35℃的子代雌雄性比均有极... 将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的恒温箱内,观察温度对其实验种群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差异不一致,15℃与其它各温度、20℃与35℃的子代雌雄性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20℃与30℃下的子代雌雄性比有显著的差异;20℃与25℃、25℃与35℃、25℃与30℃、30℃与35℃下的子代雌雄性比无显著差异。截形叶螨寿命、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截形叶螨在25℃时产卵量最高,因此25℃是该螨产卵繁殖的最适温度;30℃~35℃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截形叶螨 实验种群 繁殖
下载PDF
德国甜菜种子生产、栽培及病虫害发生情况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柏森 张国昌 +2 位作者 王福祥 杨宝胜 郭静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2期47-49,共3页
德国甜菜种子生产、栽培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林柏森张国昌王福祥(内蒙古赤峰双马集团024000)(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杨宝胜郭静敏(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应德国KWS公司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赤峰糖厂... 德国甜菜种子生产、栽培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林柏森张国昌王福祥(内蒙古赤峰双马集团024000)(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杨宝胜郭静敏(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应德国KWS公司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赤峰糖厂和内蒙古植保植检站等单位有关专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种子生产 栽培 病虫害 德国
下载PDF
果胶酶——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核盘菌属真菌分类上的应用
9
作者 陈长法 陈捷 +2 位作者 王崇仁 周维敏 杨宝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利用果胶酶——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ectin—Acrylamide Gels)对核盘菌属8个菌株进行了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凝胶电泳检测出2种不同的酶带,即果胶甲酯酶(Pectin ester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 利用果胶酶——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ectin—Acrylamide Gels)对核盘菌属8个菌株进行了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凝胶电泳检测出2种不同的酶带,即果胶甲酯酶(Pectin ester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酶带。种间的主酶带迁移率不同,分类效果明显。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谱分析可作为核盘菌种间分类的实用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属 果胶酶 丙烯酰胺 真菌
下载PDF
菜蛾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惟敏 刘家骧 +3 位作者 支万元 刘有存 刘德前 吴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3-78,共6页
1988年、199O年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四个旗县进行了油菜籽上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e)分布型调查.后采用Iσ、m/m、C、C_A、Taylor方法、Iwao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取样方法的精确度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菜蛾的卵、幼虫、蛹在油... 1988年、199O年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四个旗县进行了油菜籽上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e)分布型调查.后采用Iσ、m/m、C、C_A、Taylor方法、Iwao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取样方法的精确度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菜蛾的卵、幼虫、蛹在油菜上均为聚集分布,其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基本成份的分布是聚集的,且有密度依赖性.不同取样方法中应采用单对角线20点取样,每点0.1111m^2(1尺~2),经正态独立性检验,其资料代换公式为log(x+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蛾 分布型 抽样法 油菜 虫害
下载PDF
香菇菌丝的发酵培养基确定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德刚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年第2期61-62,共2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香菇菌丝的发酵培养基的成份配比,在25℃温度、玻璃珠作为分散剂、振荡频率为200r/min、发酵时间为96h,装液置为600ml,摇瓶间隔30min的情况下,香菇菌丝发酵培养基营养元配比为0.8%吐温-80,3%麦芽汁,3%玉米粉,0.5%豆饼粉。
关键词 香菇菌丝 发酵培养基 成份配比 营养素
下载PDF
玉米红蜘蛛发生规律与防治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家骧 周惟敏 +3 位作者 孙洪章 刘茂荣 宫瑞杰 李春峰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红蜘蛛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苹果梨黑疤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13
作者 耿家镕 赵钧 +3 位作者 李德刚 吕志军 周景武 曹静海 《中国果树》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在内蒙古巴盟的苹果梨生产基地,果实“黑疤病”发生严重。经研究,明确系由奇异叶刺瘿螨和内蒙上三脊瘿螨所致,其中前一种为国内新记录种,后一种为新种。查明2种瘿螨均以若螨在果台上、叶蝉为害的枝条伤痕处、死芽及小鳞片内越冬。... 在内蒙古巴盟的苹果梨生产基地,果实“黑疤病”发生严重。经研究,明确系由奇异叶刺瘿螨和内蒙上三脊瘿螨所致,其中前一种为国内新记录种,后一种为新种。查明2种瘿螨均以若螨在果台上、叶蝉为害的枝条伤痕处、死芽及小鳞片内越冬。越冬螨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6~8月为盛发期,造成果实“黑疤”。春季梨树芽膨大期,树上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可取得90%以上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疤病 奇异味刺樱螨 内蒙上三脊瘿螨 防治
下载PDF
麦秆蝇卵田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周惟敏 耿家荣 刘德前 《华北农学报》 1988年第1期62-66,共5页
昆虫的分布型是种群的属性之一,无论在理论生态、虫情预测还是害虫科学治理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e)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春小麦的主要害虫,1978年大发生时曾造成全区小麦减产1亿公斤.经1980—1981年对三... 昆虫的分布型是种群的属性之一,无论在理论生态、虫情预测还是害虫科学治理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e)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春小麦的主要害虫,1978年大发生时曾造成全区小麦减产1亿公斤.经1980—1981年对三个点六块田麦秆蝇卵田间分布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其结果是:(1)麦秆蝇卵与小麦着麦秆卵茎(下简称小麦着卵茎)在田间均为聚集分布,并符合负二项分布.经M—M回归分析α=O.4633>0,β=1.081>1.(2)经正态独立性检验.小麦着卵茎的资料代换公式为:log(x+1/2),log(x+k/2).(3)田间调查小麦着卵茎,确定是否需要防治的序贯抽样方程为:a_1=0.3895N-0.455,d_2=0.3895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蝇 虫情预测
下载PDF
如何划分病虫害发生程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惟敏 刘家骧 《病虫测报》 1992年第2期49-51,共3页
病虫害发生程度是测报、防治和植保专业统计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如何划分病虫害发生程度,使其方法和内含相一致,则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病虫测报和植保专业统计中使用的病虫害发生程度。
关键词 植保专业 病虫测报 草地螟 精度标准 受害率 虫量 播种面积 虫口密度 单位面积 植保站
原文传递
玉米螟为害状与产量损失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惟敏 李玉民 +3 位作者 刘家骧 刘荣全 宫瑞杰 李春峰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7年第6期12-12,共1页
玉米螟为害状与产量损失关系的调查周惟敏1李玉民2刘家骧1刘荣全3宫瑞杰2李春峰3(1.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呼和浩特0100102.赤峰市植保站3.宁城县植保站)玉米螟是我区玉米产区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约3.33万h... 玉米螟为害状与产量损失关系的调查周惟敏1李玉民2刘家骧1刘荣全3宫瑞杰2李春峰3(1.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呼和浩特0100102.赤峰市植保站3.宁城县植保站)玉米螟是我区玉米产区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面积约3.33万hm2。为搞清玉米螟在我区东部主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为害 产量损失 调查
原文传递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研究
17
作者 王志明 汪国森 +8 位作者 朱清海 牛文武 姬忠谦 梁全 王洪中 李德祥 融宜三 周惟敏 杨宝胜 《病虫测报》 1992年第3期8-11,共4页
前言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赤峰市,向日葵菌核病有5种症状即芽死、苗腐、立枯、茎腐和盘腐,其中以盘腐发生最重。我们于1988—1990年对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 前言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赤峰市,向日葵菌核病有5种症状即芽死、苗腐、立枯、茎腐和盘腐,其中以盘腐发生最重。我们于1988—1990年对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方法1.病情消长调查选择不同耕地类型,从向日葵播种后至成熟期,每隔3天调查一次子囊盘出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盘 子囊盘 SCLEROTINIA 出土情况 预测预报 病斑扩展 带菌种子 土壤含水量 病情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