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山萝卜酸对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大鼠超微结构及抗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常亮 白音夫 +4 位作者 杨宏昕 陈广荣 董珉翔 米裕青 刘静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蒙古山萝卜酸(SCA)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1)的活性,细胞外基质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合成以及纤维化肝组织细胞外基质(ECM)与HSC体密度、HSC的凋亡及抗氧化作用。... 目的探讨蒙古山萝卜酸(SCA)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1)的活性,细胞外基质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合成以及纤维化肝组织细胞外基质(ECM)与HSC体密度、HSC的凋亡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HSC初次传代后,将HSC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CA高剂量组(15.6μg·mL^-1)、SCA中剂量组(7.81μg·mL^-1)和SCA低剂量组(3.9μg·mL^-1)。加药孵育48h后,采用Elisa法测定HSC中PC-Ⅲ、MMP1与TIMP1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C-Ⅳ表达,透射电镜扫描SCA对纤维化肝组织ECM与HSC体密度、HSC的凋亡形态及抗氧化测定。结果SCA可抑制HSC中TIMP1活性与细胞外基质PC-Ⅲ和C-Ⅳ合成,对MMP1活性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呈抑制趋势。SCA质量浓度在3.9~15.6μg·mL^-1范围内呈量效关系;SCA可明显减少大鼠肝脏汇管区纤维化肝组织ECM与HSC体密度、诱导HSC结构转变呈凋亡形态及抑制肝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结论SCA对体外培养的HSC分泌合成TIMP1活性及PC-Ⅲ、C-Ⅳ合成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纤维化肝组织ECM与HSC体密度、促进HSC的凋亡,抑制丙二醛(MDA)合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氧化酶(GSH)活性,其作用机制与SCA抑制肝组织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山萝卜酸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酶
下载PDF
红花清肝十三味对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宏昕 白音夫 +5 位作者 常亮 金辉 魏艳沛 董珉翔 米裕青 刘静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红花清肝十三味(HHQG)对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CCl_4肝损伤模型,观察HHQG对肝损伤大鼠肝体指数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AST、ALT和LDH与肝组织匀浆中SOD、GSH、MDA、MMP-1和TIMP-... 目的研究红花清肝十三味(HHQG)对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CCl_4肝损伤模型,观察HHQG对肝损伤大鼠肝体指数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AST、ALT和LDH与肝组织匀浆中SOD、GSH、MDA、MMP-1和TIMP-1含量变化。结果 HHQG高剂量组肝体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炎症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血清AST、ALT和LDH含量较模型组大鼠均明显降低(P<0.05);HHQG高剂量组肝匀浆中SOD和GSH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HHQG高剂量组肝匀浆中MMP-1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TIMP-1活性明显降低(P<0.05)、MMP-1/TIMP-1比值较模型组提高66.6%。结论 HHQG对CCl_4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及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调节MMP-1和TIMP-1细胞因子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肝损伤纤维化 抗氧化活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原-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下载PDF
尼可地尔致口腔溃疡1例
3
作者 董珉翔 徐智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2期155-157,共3页
患者,女,73岁,入院生命体征:T 36.4℃,P 98次/min,R 20次/min,BP 146/6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呼吸节律规整,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双肺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98次/min,律齐,心音正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患者,女,73岁,入院生命体征:T 36.4℃,P 98次/min,R 20次/min,BP 146/6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呼吸节律规整,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双肺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98次/min,律齐,心音正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踝关节及足趾无肿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口腔溃疡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乌鸡白凤丸治疗月经不调280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武美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乌鸡白凤丸 月经不调 中医药疗法 月经过多
下载PDF
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康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9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肝胃百苓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元胡胃舒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 目的:探讨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肝胃百苓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元胡胃舒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百苓汤 慢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元胡胃舒胶囊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HHQG)的胆红素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珉翔 虎钦 +5 位作者 杨宏昕 郭小彬 郭浩 王艳丽 常亮 陈广荣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HPLC法测定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HHQG)的胆红素含量。方法:色谱柱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乙酸(88∶10∶2);流速1 mL·min^-1;测定波长453 nm。结果:胆红素0.0118~0.472μg成线性关系(r=0.999);胆... 目的:HPLC法测定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HHQG)的胆红素含量。方法:色谱柱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乙酸(88∶10∶2);流速1 mL·min^-1;测定波长453 nm。结果:胆红素0.0118~0.472μg成线性关系(r=0.999);胆红素平均质量分数0.104 mg·g^-1。结论:本法测定胆红素的含量,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HHQG 胆红素 HPLC方法
下载PDF
慢性盆腔炎的辩证疗法
7
作者 武美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3年第6期551-551,共1页
目的 :应用中医辩证疗法、方法提高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 118例病人按病情疗法的不同分为 3组进行治疗。结果 :显效率 4 1% ,有效率 4 4% ,无效率 15 % ,总有效率 85 %。结论 :此疗法临床显效率高 。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活血化瘀 清热化湿 温经化瘀 中医 辩证疗法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肾内科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红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46-48,共3页
分析腹膜透析管植入术(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insertion,PDCI)治疗患者开展药学干预前后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影响。方法: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未开展药学干预,收治10例行PDCI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5月-202... 分析腹膜透析管植入术(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insertion,PDCI)治疗患者开展药学干预前后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影响。方法: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未开展药学干预,收治10例行PDCI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5月,开展药学干预,收治10例行PDCI治疗患者纳入药学组。结果:药学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20.00%较对照组90.00%低,P<0.05;药学组术后并发症风险与炎性指标异常风险均较对照组低,P<0.05;药学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前天数略短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总医疗费用略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PDCI患者围术期开展要学干预,可提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I 药学干预 肾内科 预防性用药 用药合理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9
作者 呼德力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年第6期28-28,30,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UF)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UF患者8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观察组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UF)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UF患者8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观察组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UF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酮(P)、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UF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疗效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10
作者 郭俊峰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7期178-18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于2016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25例,联合组27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于2016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25例,联合组27例,给予两组常规治疗,联合组增加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半年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用于银屑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降低其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银屑病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比较与分析
11
作者 许博洋 杨雯迪 +3 位作者 李伟 贾志春 徐伟 王嘉婉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0期1640-1644,1713,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宿主遗传易感性和异常环境因素引起的宿主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群关系的失衡,促进了UC患者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宿主遗传易感性和异常环境因素引起的宿主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群关系的失衡,促进了UC患者肠道炎症的发生。在治疗上,西医通常运用氨基水杨酸、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发挥直接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症状,尤其在控制急性发作和重症UC方面成效显著。然而,这些药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从而加大停药后病情复发的风险。中医学认为UC是在素体脾胃虚弱的基础上,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等诱因而导致发病。在治疗上,中医在轻症及缓解期UC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中医治疗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高度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辨证论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口服汤剂、中药灌肠、栓剂纳肛、针灸等。这些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本文旨在通过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西医发病机制、西医治疗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中西医治疗UC的现状,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可行性,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13-18岁青少年颈椎关节突关节发育特征的数字化三维形态分析
12
作者 李贵花 和雨洁 +5 位作者 史君 李琨 张少杰 刘路 李志军 王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5年第21期4486-4491,共6页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作为颈椎后柱的重要解剖结构,在颈部活动、应力传导以及维持颈椎稳定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可引起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颈椎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可能是引起青年人...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作为颈椎后柱的重要解剖结构,在颈部活动、应力传导以及维持颈椎稳定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可引起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颈椎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可能是引起青年人颈椎退变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成人,国内对于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也有报道,而对于青少年颈椎小关节形态相关参数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三维重建青少年颈椎关节突关节,测量其相关形态参数,并与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颈椎小关节形态发育的增龄变化规律,为临床颈椎小关节源性颈椎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3-18岁青少年62例,行颈椎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要求无骨质破坏、肿瘤、畸形、骨折等,椎骨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既往无脊柱相关手术,监护人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按年龄分组,A组年龄为13-14岁,B组年龄为15-16岁,C组年龄为17-18岁。对各组青少年进行C_2-C_7关节突关节相关形态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1)3组关节突关节面高和关节面宽在随椎序的变化中,分别呈递减和递增趋势,下关节突关节面的高和宽均大于上关节面的相应指标;(2)关节突关节内高在3组年龄中,最小值均位于C5,且与年龄呈正相关变化;(3)关节突关节面间隙在3组中,A组C_(4-5)、B组C_(3-4)和C组C_(4-5)明显大于各组其余间隙;A、B组除C_(4-5)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C组除C_(2-3)其余椎序间关节面间隙均明显大于A、B组;(4)提示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随椎序的增加,逐渐由圆形过渡到椭圆形;在组间比较中,关节面高较关节面宽受年龄影响明显;各节段下关节面的面积均大于上关节面的面积,仅在C_(4-5)和C_(5-6)形态和面积有显著性差异;加之关节突关节内高最小值均位于C5,关节突关节面间隙明显增宽处也主要位于C_(3-4)和C(_4-5),因此颈椎失稳多发生于中位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颈椎 关节突关节 数字化形态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