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9
1
作者 景兰 王毅 +1 位作者 张文静 田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应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采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128例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应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采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128例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服用盐酸哌甲酯治疗,观察组服用盐酸托莫西汀。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等多项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前两组各项Cormer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Cormer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学习、行为、焦虑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前两组运动抽动、发声抽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运动抽动、发声抽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 0.05),且观察组算数、编码、数字广度、C因子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应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ADHD,减轻抽动障碍,并纠正患儿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多动性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 盐酸托莫西汀 盐酸哌甲酯 C-WISC评分
下载PDF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 被引量:26
2
作者 田乐 张慧如 +3 位作者 王毅 王建俊 倪晶晶 景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0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抗抑郁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抗抑郁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抗抑郁药基础上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依据,评估疗效及抑郁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参照住院患者护理人员观察量表(NOSIE)评定生活质量;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6周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6周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表现出轻微的恶心、头痛、便秘等反应,2~3d后自行消退;观察组治疗后抑郁、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SD采用舒肝解郁胶囊与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能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仅出现轻微的头痛、恶心等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舍曲林 艾司西酞普兰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脑神经递质和近红外脑功能定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田乐 张慧如 +3 位作者 王毅 王建俊 倪晶晶 景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69-72,92,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抑郁症(GD)的效果及对脑神经递质和近红外脑功能定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内科和精神科诊治的108例GD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抑郁症(GD)的效果及对脑神经递质和近红外脑功能定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内科和精神科诊治的108例GD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电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脑电超慢涨落分析、近红外脑功能定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受体(Ach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对照组5-HT、Ach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氧合血红蛋白(Oxy-Hb)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电针联合治疗G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调节前额叶皮质的Oxy-Hb水平,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抑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电针 脑电超慢涨落 近红外脑功能定量
下载PDF
护士职业危险保护的临床体会
4
作者 薛世荣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3期180-181,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都增加了临床工作的要求。而且随着艾滋病、乙肝病例的增多,精神病患者的增加等情况,都给医院临床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都增加了临床工作的要求。而且随着艾滋病、乙肝病例的增多,精神病患者的增加等情况,都给医院临床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于护理人员其工作性质的不同,每天与病人面对面直接接触,执行繁多的护理操作,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甚至精神科护士面临被发作病人严重打伤等情况,所以受感染、受伤害的机会特别多。因此,加强自我防护,重视感染管理,是预防护士职业危险损伤的关键点。通过临场实践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护士职业危险保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危险 自我防护 精神科护士 精神病患者 实践经历 医疗技术 高科技技术 化学物质 护理人员 针刺
下载PDF
改良电痉挛治疗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霞 田常青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抑郁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单用氟西汀(下称对照组)组和氟西汀与电痉挛治疗联合应用组(下称联用组),观察时间为8周。于基线及治疗1、2、4、6、8周末,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抑郁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单用氟西汀(下称对照组)组和氟西汀与电痉挛治疗联合应用组(下称联用组),观察时间为8周。于基线及治疗1、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和心电图的改变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最终纳入分析联用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结果:联用组自治疗第1周末、对照组自治疗第4周末,HAMD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绝望感4个因子分和总分显著下降,与基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治疗第6周末始两组患者的HAMD全部7个因子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8周观察中未发现二者对心电图有明显影响。结论:改良电痉挛治疗对首发抑郁症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起效迅速,安全性较好,对记忆功能早期有一定影响,一般在1个月左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痉挛治疗 氟西汀 抑郁症
下载PDF
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海旭 丛日博 李婧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学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手段单调、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操作相对欠缺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无法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且动手能力较差。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仿真3D内... 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学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手段单调、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操作相对欠缺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无法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且动手能力较差。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仿真3D内容,使医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中眼手合一,满足其对实践技能练习的需求,实现实时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基于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这项技术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学 动作捕捉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