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石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22期60-60,62,共2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I~Ⅲ级,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用两点法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起效时间...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I~Ⅲ级,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用两点法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阻滞上下界平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子宫切除术中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子宫切除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应用黄芪注射液对脑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杰 贾雁冰 刘志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观测黄芪注射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24例属ASAⅠ~Ⅱ级行择期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2例。术中切硬脑膜后A组用0.9%生理盐水将20mL黄芪注射液稀释至2... 目的观测黄芪注射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24例属ASAⅠ~Ⅱ级行择期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2例。术中切硬脑膜后A组用0.9%生理盐水将20mL黄芪注射液稀释至250mL,于20min内静脉输入;B组在相同时间段输入0.9%生理盐水250mL。分别于全麻诱导(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输注后1h(t4)及1d(t5)5个时间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检测血清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两组t3、t4、t5超氧化酶活性较t1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t4、t5丙二醛(MDA)含量较t1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A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应用黄芪注射能够提高脑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脑肿瘤 脑保护
下载PDF
晚期癌症病人自控镇痛泵镇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58-58,共1页
目的: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方法:84例IV期中到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治疗组54例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传统方法口服或肌注吗啡类药物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目的: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方法:84例IV期中到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治疗组54例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传统方法口服或肌注吗啡类药物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自控镇痛泵治疗期间,疼痛明显缓解,显效率7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生存质量提高,不良反应轻。结论:自控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痛病人,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痛病人 自控镇痛泵 吗啡 疼痛
下载PDF
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病家族史和超重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田芸凡 张建辉 +5 位作者 陆红敏 刘永跃 周逸鹏 陆芹 布仁巴图 张永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4-798,共5页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家族史和超重在蒙古族人群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联合效应。方法于2002年5月至2012年8月选择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和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共32村作为研究现场,≥20岁以上的蒙古族居民共有3 475名;排除...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家族史和超重在蒙古族人群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联合效应。方法于2002年5月至2012年8月选择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和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共32村作为研究现场,≥20岁以上的蒙古族居民共有3 475名;排除患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肾上腺疾病以及急性传染性疾病者,最终纳入2 589名。平均随访了9.2年,6名因迁出而失访,随访率为99.8%。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酒史、吸烟史、个人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以及体格检查,同时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资料。将全部研究对象按照心血管病家族史和超重状况分为4组,以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作为参照组,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计算其他3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风险[HR(95%CI)]。结果 随访期间2 589名研究对象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76例,其中,8名因缺少重要指标的数据而被剔除,最终共2 581名纳入分析,发病密度为323/10万人年。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和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8%、1.86%、6.67%和9.00%。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糖、血压、TC、TG和心率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高于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HR(95%CI)值为2.61(1.16-5.87);而其他两组即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和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与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且BMI〈24 kg/m^2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95%CI)值分别为1.18(0.58-2.39)、1.27(0.67-2.42)。结论 在蒙古族人群中,心血管病家族史和超重共存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提示具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控制体重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重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