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慧明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为何在新的世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存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阶层关系、社会保障问题是其提...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为何在新的世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存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阶层关系、社会保障问题是其提出的国内背景;强权政治、经济全球化、文化渗透问题是其提出的国际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阶层关系 社会保障 全球化
下载PDF
浅析现代化视角下的七届二中全会
2
作者 徐妍艳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8期48-49,共2页
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审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力图加深对中国当前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大变革的全面认识。在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对中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现代化思想。当时,党已经认定由工业化到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 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审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力图加深对中国当前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大变革的全面认识。在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对中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现代化思想。当时,党已经认定由工业化到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努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有力保障。这些思想指导着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重心转移 现代化 工业国 城市工作
下载PDF
对加强高校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思考
3
作者 都振兴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12X期134-134,136,共2页
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既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 高校校园基础文明
下载PDF
对认识间接性的再认识
4
作者 关丽娜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8-19,共2页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要通过认识工具和客体打交道,因而直接的认识对象常常是书籍、声音、图象,而不是现实客体。主体通过这些信息符号去认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要通过认识工具和客体打交道,因而直接的认识对象常常是书籍、声音、图象,而不是现实客体。主体通过这些信息符号去认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认识具有间接性。间接认识可以使主体在短期内接受前人的思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客体的认识程度,扩大对客体的认识范围,同时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认识工具 本质 规律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