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0例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夏薇 龚茫来 +1 位作者 杜松龄 冯明慧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7期1628-1628,共1页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病因及发病年龄和性别构成。方法对2006——2011年我院诊治的600例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葡萄膜炎患者共600例,男342例,女258例,平均发病年龄38岁,其中前葡萄膜炎282例,占47%,全...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病因及发病年龄和性别构成。方法对2006——2011年我院诊治的600例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葡萄膜炎患者共600例,男342例,女258例,平均发病年龄38岁,其中前葡萄膜炎282例,占47%,全葡萄膜炎186例,占31%,后葡萄膜炎69例,占11.5%,中间葡萄膜炎63例,占10.5%。可以明确具体病因或者属于某种特定类型的患者共有346例,比重占57.7%,而原因未明的患者为244例,占40.7%,风湿性葡萄膜炎126例,占21%,小柳原田病82例,占13.7%,拟弓形体葡萄膜炎75例,占12.5%,中渗脉络膜视网膜炎63例,占10.5%,其次为病灶感染或感冒引起的葡萄膜炎,结核性葡萄膜炎,交感性眼炎等。结论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由风湿引起的前葡萄膜炎更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分类病因学
下载PDF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夏薇 李丛林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4例(24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术前行视力、屈光... 目的观察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4例(24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术前行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检查。使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测量视近时第一眼位及患侧歪头时的垂直斜视度。所有患者行下斜肌转位术。术后第1周和术后2个月观察患者下斜肌功能、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及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的变化。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出下斜肌不同程度亢进,其中Ⅲ度5只眼,Ⅱ度19只眼。术后1周24只眼中有3只眼存在下斜肌功能Ⅰ度亢进,术后2个月未再出现变化,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平均为13.6△。术后1周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4.6△,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术后2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4.8△,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5)。术前患侧倾斜时垂直斜视度平均16.2△。歪头试验均为阳性。术后1周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7.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5)。歪头试验有19例仍为阳性。术后2个月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8.2△,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5);歪头试验有20例仍为阳性。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效果良好。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显著性减小或消失,下斜肌功能基本正常,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也有明显改善。但歪头试验的阳性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上斜肌麻痹 下斜肌转位术
原文传递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张夏薇 李丛林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4例(24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术前行视力、屈光... 目的观察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4例(24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术前行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检查。使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测量视近时第一眼位及患侧歪头时的垂直斜视度。所有患者行下斜肌转位术。术后第1周和术后2个月观察患者下斜肌功能、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及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的变化。计数资料(下斜肌功能)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垂直斜视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出下斜肌不同程度亢进,其中Ⅲ度5只眼,Ⅱ度19只眼。术后1周24只眼中有3只眼存在下斜肌功能Ⅰ度亢进,术后2个月未再出现变化,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平均为13.6△。术后1周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4.6△,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术后2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4.8△,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5)。术前患侧倾斜时垂直斜视度平均16.2△。歪头试验均为阳性。术后1周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7.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5)。歪头试验有19例仍为阳性。术后2个月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8.2△,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5);歪头试验有20例仍为阳性。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效果良好。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显著性减小或消失,下斜肌功能基本正常,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也有明显改善。但歪头试验的阳性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上斜肌麻痹 下斜肌转位术
原文传递
放射工作人员立体视锐度改变的研究
4
作者 张夏薇 李丛林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对工作人员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名医务工作者立体视锐度进行对比检查,其中22例为从事放射诊断工作者,作为放射组;16例为一般临床工作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工龄均为8年以上。两组立体视锐度比较采... 目的了解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对工作人员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名医务工作者立体视锐度进行对比检查,其中22例为从事放射诊断工作者,作为放射组;16例为一般临床工作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工龄均为8年以上。两组立体视锐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放射组收录的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立体视锐度降低。放射组中,立体视锐度40″者15/22人;100″者3/22人;140″者0/22人;200″者1/22人;600″者1/22人;800″者2/22人。对照组中,40″者14/16人;100″者1/16人;140″者1/16人;200″者0/16人;600″者0/16人;800″者0/16人。经过秩和检验,放射组和对照组立体视锐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1.45,P>0.05)。结论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立体视锐度较一般临床科室工作者降低,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锐度 放射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