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郝蕾
张国盛
+5 位作者
穆喜云
韩胜利
王颖
宁瑞些
白玉荣
张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2-1021,共10页
该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等方法,以国家北沙柳种质资源库内13个居群的494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叶长、叶宽、长宽比、开枝角度、株高和地径)比较分析,探讨居群...
该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等方法,以国家北沙柳种质资源库内13个居群的494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叶长、叶宽、长宽比、开枝角度、株高和地径)比较分析,探讨居群间和居群内表型分化程度、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变异,为北沙柳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北沙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17.64%~28.79%,平均为22.53%。(2)在13个居群中,居群P2的Simpson、Shannon和Brilliouin平均多样性指数最高,居群P13最低;表型性状中分枝角度多样性指数最大,地径多样性指数最小。(3)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0.265 4,即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间表型变异为26.54%,居群内表型变异为73.46%。(4)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柄长和叶宽对分组的贡献率较大;聚类分析将13个北沙柳居群可划分为四组;Mantel检验表明,地理距离与表型距离(欧氏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192 3,P=0.082)。研究认为,居群内不同无性系的选育是北沙柳定向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边缘居群的表型性状具有形成地理变异的趋势;遗传多样性高是北沙柳适应性强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柳
居群间
居群内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湾煤矿塌陷区群落植被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牡丹
闫敏
+3 位作者
左合君
杨阳
王强
刘宇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33-140,共8页
通过对神府-东胜上湾煤矿塌陷区与未塌陷区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利用重要值、生活型、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未塌陷区与不同塌陷年限区域的植被组成特征,以期为该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进一步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建...
通过对神府-东胜上湾煤矿塌陷区与未塌陷区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利用重要值、生活型、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未塌陷区与不同塌陷年限区域的植被组成特征,以期为该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进一步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共有植物64种,分属20科51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占优势,分别为17、10、10、4种;未塌陷区植物以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占优势,塌陷区植被主要以多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沙生和旱生植物有所增加,并出现了超旱生植物;整个采煤塌陷区仍处于植被恢复初期,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部分区域有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重要值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刷状沙柳沙障固沙性能风洞模拟
3
作者
姚正毅
屈建军
+3 位作者
肖建华
王茹燕
韩胜利
陆文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与传统的沙柳沙障人工逐根布设不同,刷状沙柳沙障采用机械编织形成,有类似拒马的外形,布设后稳定性好,也便于施工。对一种以沙柳枝条为原料的刷状沙障固沙性能进行了风洞模拟。结果表明:(1)在第1道沙障前风速略有降低,在第1、2、4道沙障...
与传统的沙柳沙障人工逐根布设不同,刷状沙柳沙障采用机械编织形成,有类似拒马的外形,布设后稳定性好,也便于施工。对一种以沙柳枝条为原料的刷状沙障固沙性能进行了风洞模拟。结果表明:(1)在第1道沙障前风速略有降低,在第1、2、4道沙障处,风速增加较大。在经过每道沙障后,风速下降较大,形成一个降速区。(2)沙障正下方沙面多表现为侵蚀状态。迎风的第1道沙障,侵蚀现象最严重,随着时间推移,甚至发生掏蚀现象。沙障之间多处于堆积状态,第1格堆积最严重,其后堆积程度减弱。(3)沙障设置后,风沙流结构呈复杂的指数下降曲线。8、12、16、20 m·s^(-1)风速下的集沙量分别减少86.8%、81.6%、53.4%、67.8%。这表明刷状沙柳沙障有较好的固沙性能。由于沙障的扰动,沙物质向上飘散,使地表10~14 cm高度以上进沙口的集沙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刷状沙障
风洞模拟
固沙
原文传递
题名
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郝蕾
张国盛
穆喜云
韩胜利
王颖
宁瑞些
白玉荣
张磊
机构
内蒙古
农业大学林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造林总场
内蒙古
鄂尔多斯
市乌审旗林业局
内蒙古
自治区林木种苗站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2-102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67)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206)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B20161012912)
文摘
该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等方法,以国家北沙柳种质资源库内13个居群的494个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叶长、叶宽、长宽比、开枝角度、株高和地径)比较分析,探讨居群间和居群内表型分化程度、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变异,为北沙柳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北沙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17.64%~28.79%,平均为22.53%。(2)在13个居群中,居群P2的Simpson、Shannon和Brilliouin平均多样性指数最高,居群P13最低;表型性状中分枝角度多样性指数最大,地径多样性指数最小。(3)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0.265 4,即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间表型变异为26.54%,居群内表型变异为73.46%。(4)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柄长和叶宽对分组的贡献率较大;聚类分析将13个北沙柳居群可划分为四组;Mantel检验表明,地理距离与表型距离(欧氏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192 3,P=0.082)。研究认为,居群内不同无性系的选育是北沙柳定向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边缘居群的表型性状具有形成地理变异的趋势;遗传多样性高是北沙柳适应性强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北沙柳
居群间
居群内
表型多样性
Keywords
Salix psammophila
among population
within population
phenotypic diversity
分类号
Q346 [生物学—遗传学]
Q944.1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湾煤矿塌陷区群落植被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牡丹
闫敏
左合君
杨阳
王强
刘宇胜
机构
内蒙古鄂尔多斯造林总场
内蒙古
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
出处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33-14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501000)
文摘
通过对神府-东胜上湾煤矿塌陷区与未塌陷区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利用重要值、生活型、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未塌陷区与不同塌陷年限区域的植被组成特征,以期为该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进一步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共有植物64种,分属20科51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占优势,分别为17、10、10、4种;未塌陷区植物以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占优势,塌陷区植被主要以多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沙生和旱生植物有所增加,并出现了超旱生植物;整个采煤塌陷区仍处于植被恢复初期,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部分区域有退化趋势。
关键词
采煤塌陷
重要值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importance value
life form
species diversit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分类号
S731.6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刷状沙柳沙障固沙性能风洞模拟
3
作者
姚正毅
屈建军
肖建华
王茹燕
韩胜利
陆文赋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造林总场
宁夏大学
出处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21ZD0008)。
文摘
与传统的沙柳沙障人工逐根布设不同,刷状沙柳沙障采用机械编织形成,有类似拒马的外形,布设后稳定性好,也便于施工。对一种以沙柳枝条为原料的刷状沙障固沙性能进行了风洞模拟。结果表明:(1)在第1道沙障前风速略有降低,在第1、2、4道沙障处,风速增加较大。在经过每道沙障后,风速下降较大,形成一个降速区。(2)沙障正下方沙面多表现为侵蚀状态。迎风的第1道沙障,侵蚀现象最严重,随着时间推移,甚至发生掏蚀现象。沙障之间多处于堆积状态,第1格堆积最严重,其后堆积程度减弱。(3)沙障设置后,风沙流结构呈复杂的指数下降曲线。8、12、16、20 m·s^(-1)风速下的集沙量分别减少86.8%、81.6%、53.4%、67.8%。这表明刷状沙柳沙障有较好的固沙性能。由于沙障的扰动,沙物质向上飘散,使地表10~14 cm高度以上进沙口的集沙量有所增加。
关键词
沙柳
刷状沙障
风洞模拟
固沙
Keywords
Salix psammophila
brush shaped sand barrier
wind tunnel simulation
sand fixation
分类号
S28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表型多样性
郝蕾
张国盛
穆喜云
韩胜利
王颖
宁瑞些
白玉荣
张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湾煤矿塌陷区群落植被特征
乔牡丹
闫敏
左合君
杨阳
王强
刘宇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刷状沙柳沙障固沙性能风洞模拟
姚正毅
屈建军
肖建华
王茹燕
韩胜利
陆文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