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促细菌生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农 李君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50-1151,共2页
关键词 细菌生长 稀土 机理
下载PDF
磷脂专利技术研究现状
2
作者 丁寿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7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综述了磷脂专利技术研究现状,磷脂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方法和产品二方面,在生产方法方面已研制出一种新的抽提高纯度卵磷脂的方法,在产品方面,已研制成磷脂饮料、磷脂营养液和卵磷脂系列保健产品三类产品。
关键词 磷脂 专利 产品开发 油脂副产品
下载PDF
SBR强化生物系统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景峰 王暄 田淑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3,共3页
 采用SBR强化生物系统处理了高浓度含磷废水,阐述了生物除磷反应器所表现出的运行效果及高效除磷阶段出现的原因,从生物除磷角度详细说明了二次释磷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并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颗粒污泥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胞内多聚物 二次释磷 颗粒污泥
下载PDF
细菌内毒素的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立中 罗慧瑜 +2 位作者 萧晨路 倪语星 宋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160-161,共2页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有人将腐烂的鱼或肉中的液体经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内,发现能使动物发热,故称其为“致热物质”。1892年,Pfeiffer发现了细菌崩解时逸散出的内毒素。不久,Coley用以医治恶性肿瘤的Coley...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有人将腐烂的鱼或肉中的液体经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内,发现能使动物发热,故称其为“致热物质”。1892年,Pfeiffer发现了细菌崩解时逸散出的内毒素。不久,Coley用以医治恶性肿瘤的Coley毒素组分被Shear证明为细菌内毒素。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从这些革兰阴性菌分离得到的物质实际上为同一种成分即所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上的主要结构成分,对细菌的生长和活力至关重要,并将这些物质统称为内毒素或脂多糖(L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临床意义 致病机制 革兰阴性菌 动物体内 结构成分 经静脉注射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