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专利技术研究现状
1
作者 丁寿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7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综述了磷脂专利技术研究现状,磷脂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方法和产品二方面,在生产方法方面已研制出一种新的抽提高纯度卵磷脂的方法,在产品方面,已研制成磷脂饮料、磷脂营养液和卵磷脂系列保健产品三类产品。
关键词 磷脂 专利 产品开发 油脂副产品
下载PDF
SBR强化生物系统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景峰 王暄 田淑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3,共3页
 采用SBR强化生物系统处理了高浓度含磷废水,阐述了生物除磷反应器所表现出的运行效果及高效除磷阶段出现的原因,从生物除磷角度详细说明了二次释磷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并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颗粒污泥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胞内多聚物 二次释磷 颗粒污泥
下载PDF
慢性神经痛对抑郁状态以及中枢多巴胺神经元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付波 翁谢川 +4 位作者 王静 黄涛 王滨 林世德 刘少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神经痛导致抑郁症状发生后,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进行坐骨神经分支暴露,坐骨神经损伤组(SNI)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神经痛导致抑郁症状发生后,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进行坐骨神经分支暴露,坐骨神经损伤组(SNI)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在神经损伤后的第3、7、14、28、42、56天进行机械刺激计算缩足反射阈值,并进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旷场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来评价大鼠是否发生抑郁症状;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对SNI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神经元分别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I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强迫游泳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簇状放电活动中动作电位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慢性疼痛可以导致大鼠抑郁相关症状的发生,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与疼痛后抑郁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多巴胺能神经元 慢性神经痛 自发放电 大鼠
下载PDF
细菌内毒素的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立中 罗慧瑜 +2 位作者 萧晨路 倪语星 宋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160-161,共2页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有人将腐烂的鱼或肉中的液体经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内,发现能使动物发热,故称其为“致热物质”。1892年,Pfeiffer发现了细菌崩解时逸散出的内毒素。不久,Coley用以医治恶性肿瘤的Coley...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有人将腐烂的鱼或肉中的液体经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内,发现能使动物发热,故称其为“致热物质”。1892年,Pfeiffer发现了细菌崩解时逸散出的内毒素。不久,Coley用以医治恶性肿瘤的Coley毒素组分被Shear证明为细菌内毒素。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从这些革兰阴性菌分离得到的物质实际上为同一种成分即所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上的主要结构成分,对细菌的生长和活力至关重要,并将这些物质统称为内毒素或脂多糖(L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临床意义 致病机制 革兰阴性菌 动物体内 结构成分 经静脉注射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