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汞的肾毒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子安 聂志勇 +4 位作者 李万华 胡鹏遥 隋昕 邱泽武 王永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汞是常见的重金属毒物,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汞中毒可对人体多个脏器产生严重损害。临床上因汞中毒导致的肾病逐年增多,其损伤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有限。本文就汞的肾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汞对肾的直接毒性作用,生物膜... 汞是常见的重金属毒物,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汞中毒可对人体多个脏器产生严重损害。临床上因汞中毒导致的肾病逐年增多,其损伤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有限。本文就汞的肾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汞对肾的直接毒性作用,生物膜系统受损,汞-金属硫蛋白复合物形成,胞内Ca2+平衡失调,氧化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免疫性损伤等。归纳总结了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的机理及局限,并对几种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探究汞对肾造成损害的疾病模型,旨在为临床上慢性汞中毒导致的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相关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中毒 肾毒性 肾病
下载PDF
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被引量:7
2
作者 于永生 施畅 +4 位作者 徐丽明 韩刚 尹纪业 马华智 丁日高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28-433,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梯度浓度(2.5、5.0、10.0、20.0、40.0和80.0μg/m L)纳米银染毒CHL细胞,MTT比色法计算IC5 0以评估纳米银的细胞毒性水平。利用PI染色分析细...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梯度浓度(2.5、5.0、10.0、20.0、40.0和80.0μg/m L)纳米银染毒CHL细胞,MTT比色法计算IC5 0以评估纳米银的细胞毒性水平。利用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率,同时观察细胞染毒后的形态变化,记录前向角散射(FSC)和侧向角散射(SSC)信号;Giemsa染色中期分裂相涂片分析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结果:纳米银毒性水平与纳米银浓度呈正相关(r=0.804,P<0.05),IC 50为21.68μg/m L。22.0μg/m L纳米银与CHL细胞接触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群SSC信号显著增强,为细胞摄入纳米银提供间接证据;细胞周期在G2/M期被捕获,对G0/G1期、S期以及细胞增殖指数变化情况影响显著(P<0.01);22.0μg/m L纳米银染毒CHL 24 h后凋亡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各浓度纳米银诱导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均大于5%(P<0.01),中高浓度四倍体发生率达到溶剂对照组的10倍以上(P<0.01)。结论:纳米银对CHL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凋亡在纳米银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全氟异丁烯染毒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王延琳 赵建 +2 位作者 黄春倩 王和枚 丁日高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5-960,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经全氟异丁烯(PFIB)染毒后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改进的组织块种植法分离培养大...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经全氟异丁烯(PFIB)染毒后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改进的组织块种植法分离培养大鼠PMVEC,细胞经鉴定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5个PFIB染毒组(n=3)。正常对照组为静息状态细胞;染毒组行PFIB暴露(浓度200 mg·m-3,持续5 min)染毒后0.5,1,2,4和8 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ELISA检测TNF-α,IL-1β,ICAM-1,MMP-2和MMP-9含量,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和MMP-9酶活性。结果 1依据细胞生长的形态特征、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和植物凝集素结合实验鉴定,采用肺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获得的细胞均符合PMVEC的特征。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VEC经PFIB染毒后2 h细胞裂解液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4和8 h明显回落。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裂解液中TNF-α变化趋势类似,仅发生时间稍滞后。3 PFIB染毒后PMVEC激活并合成IL-1β的时间稍滞后于TNF-α,但达峰与持续时间与TNF-α相似。4 PFIB染毒后PMVEC培养上清液中ICAM-1含量持续保持于较低水平。5 PFIB染毒组细胞裂解液中未检测到MMP-2活性,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MMP-2含量与活性。PFIB染毒组的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MMP-9表达与活性。结论 PFIB染毒刺激存活的PMVEC合成并释放大量TNF-α,IL-1β,MMP-2和结合型I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全氟异丁烯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研究
4
作者 原野 陈丹丹 +4 位作者 荆淑芳 于永生 陈健恒 吴纯启 施畅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显性致死突变试验评价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方法: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雄性小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NBPT 250、500、1 000 mg/kg,1 000 mg/kg组动物... 目的: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显性致死突变试验评价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方法: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雄性小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NBPT 250、500、1 000 mg/kg,1 000 mg/kg组动物于给药后24、48及72 h取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片,其他组动物于给药后24 h取骨髓细胞制备骨髓片。每只动物在油镜下分析100个中期相骨髓细胞,记录染色体结构畸变、数目畸变和发生裂隙的细胞数。小鼠显性致死试验中雄鼠分别连续灌胃给予NBPT 250、500、1 000 mg/kg 5 d后,雌鼠与雄鼠同笼交配5 d,雄鼠再于2 d后与下一轮的雌鼠交配,共进行7个轮次的交配,每轮次1周,覆盖雄性小鼠整个生精周期。每轮次雌鼠于同笼结束后第14天处死,计数总着床数、黄体数、死胎、活胎和吸收胎数。结果:小鼠单次灌胃NBPT 24 h后,250、500、1 000 mg/kg剂量组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分别为2.4%、3.0%和2.0%,1 000 mg/kg组24、48和72 h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均未超过4%,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NBPT处理组染色体四倍体与裂隙的发生率也未出现与NBPT相关性的变化。小鼠显性致死试验的7个交配轮次中,NBPT 3个处理组受孕率为100%,母鼠平均着床数、黄体数、活胎数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NBPT 250 mg/kg组发现第4交配轮次母鼠着床前丢失率增高,第6轮次母鼠窝均非活胎数降低,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PT 3个处理组各交配轮次母鼠的致死突变率大多为负值,偶见较低的正值。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NBPT无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对雄性ICR小鼠无显性致死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 致突变性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