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t 3a在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姝 师伟 +9 位作者 李艳华 姚海雷 谢小燕 陈琳 施双双 白慈贤 南雪 闫舫 王韫芳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1-977,共7页
Wnt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Wnt3a是Wnt家族的成员之一,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将重组Wnt3a腺病毒转入神经干细胞中,研究Wnt3a在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Wnt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Wnt3a是Wnt家族的成员之一,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将重组Wnt3a腺病毒转入神经干细胞中,研究Wnt3a在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将神经干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因子组)、抗坏血酸诱导组(AA组)、Wnt3a重组腺病毒诱导组(Wnt3a组)以及Wnt3a重组腺病毒加抗坏血酸诱导组(Wnt3a+AA组).结果显示,Wnt3a组细胞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Nurr1表达量显著增多,Wnt3a+AA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多于AA组,酪氨酸羟化酶(TH)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是AA组的1.86倍.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各诱导组均有TH的表达,Wnt3a组和AA组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为(5.76±3.34)%和(37.42±2.54)%,与Wnt3a+AA组(73.96±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可分泌多巴胺.结果表明,Wnt3a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再通过抗坏血酸的诱导作用,在体外可获得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有分泌多巴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 神经干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两种培养条件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飞翔 贺慧霞 +1 位作者 刘嘉婧 贾雅丽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对比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对原代培养、分离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基于hPDLSCs的临床应用研究和药物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含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离... 目的:对比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对原代培养、分离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基于hPDLSCs的临床应用研究和药物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含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离hPDL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免疫荧光染色、real-time PCR检测PDLSCs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后相关特异性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采用无血清与含血清培养条件原代培养分离的h PDLSCs形态相似;但无血清培养基组细胞增殖力更强;两种培养条件培养的hPDLSCs表型相似,均表达CD105、CD44、CD166、CD73和CD90,不表达CD45、CD3、CD14、CD38、HLA-DR、CD31和CD34;且阳性表达vimentin、α-SMA和N-cadherin,阴性表达CK18和E-cadherin。无血清培养条件培养的hPDLSCs具有成骨、成脂潜能,且诱导效能强于含血清培养者。结论:无血清培养基能够在体外培养扩增hPDLSCs,并维持其干细胞特性。采用无血清培养条件培养hPDLSCs可能更适合其在细胞治疗和实验研究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培养基 无血清 体外培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中表皮形态发生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磊 秦恩强 +7 位作者 贾雅丽 吴丹 金磊 曾泉 姜天俊 聂为民 岳文 王福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6-513,共8页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间质细胞,是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EPM、syntaxin2)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还未有报道.通过对肝组织标本...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间质细胞,是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EPM、syntaxin2)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还未有报道.通过对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表达EPM上调.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EPM表达变化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DNA去甲基化促进了EPM的表达.为了研究EPM对肝星状细胞的可能的调节作用,将EPM表达质粒转染肝星状细胞,之后检测了EPM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证明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研究发现,激活的肝星状细胞高表达EPM可能是由于DNA去甲基化引起的,同时,高表达的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星状细胞 表皮形态发生素 DNA甲基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嘉婧 曹宁 +4 位作者 翟晶磊 廖土玲 岳文 贾雅丽 裴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OA)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应用冈田酸损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将细胞分成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损伤组用20nmol/L冈田酸损伤24h,治疗组在损...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OA)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应用冈田酸损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将细胞分成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损伤组用20nmol/L冈田酸损伤24h,治疗组在损伤24h后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治疗24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微管微丝测定细胞树突长度和荧光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Tau蛋白和总Tau蛋白含量。结果冈田酸能损伤SH-SY5Y细胞,使其胞体皱缩、塌陷,出现空泡,树突缩短、断裂,微管微丝排列紊乱,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使SH-SY5Y细胞胞体变得圆润,树突重新恢复变长,微管、微丝致密规则,荧光变强;并且能有效降低冈田酸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冈田酸 TAU蛋白质类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可新 乔群 +4 位作者 刘大庆 王晓军 赵茹 刘志飞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7,483-486,共10页
目的探讨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方法。方法从人包皮组织中获取黑色素细胞,从人骨髓中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二者为种子细胞,按照1∶10的比例混和培养,并与I型胶原膜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对裸鼠创面进行修... 目的探讨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方法。方法从人包皮组织中获取黑色素细胞,从人骨髓中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二者为种子细胞,按照1∶10的比例混和培养,并与I型胶原膜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对裸鼠创面进行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体内示踪标记、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组织工程化皮肤修复裸鼠皮肤创面缺损及黑色素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裸鼠创面皮肤生长良好,DAPI体内示踪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蛋白及透射电镜观察可以发现黑色素细胞以正常的组织结构形式分布于创面皮肤。结论黑色素细胞与BMSCs通过适当的比例及体外条件培养,与I型胶原膜复合可以在体外构建出具有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原膜 组织工程化皮肤
下载PDF
孕足月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 刘大庆 +6 位作者 闫志风 李宝伟 管利东 岳文 吕阳 裴雪涛 李亚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33-2737,共5页
背景:孕中期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性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孕足月羊水是否也可作为干细胞来源目前报道不多。目的:探讨从孕足月羊水中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 背景:孕中期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性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孕足月羊水是否也可作为干细胞来源目前报道不多。目的:探讨从孕足月羊水中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材料:孕足月羊水来自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剖宫产、排除胎儿畸形及母体全身性疾病的孕妇,告知后同意留取羊水标本10例;鼠龄2个月雄性BALB/C裸鼠,体质量15~20g,用于致瘤实验的观察。方法:从10例孕晚期(孕38~40周)羊水中分离扩增羊水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取第5,10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A)值,绘制羊水干细胞生长曲线;待细胞70%汇合时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用于检测体外分化能力;分别于第4代,第11代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取第4~6代羊水干细胞1×107个注射到BALB/C裸鼠皮下,观察8周。主要观察指标:①羊水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生长曲线。②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羊水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③体外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④染色体核型及致瘤实验结果。结果:10例孕晚期羊水中有4例分离到梭形可持续传代的细胞群,细胞增殖旺盛;羊水干细胞原代生长较慢,传代后生长迅速,第5代,第10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孕足月羊水干细胞表达CD44,CD29,CD105等间质来源标志,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表达胚胎来源标志SSEA-4及oct-4;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后6d,细胞内出现透明、浑圆的小液滴,表明向脂肪样细胞分化;所有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或46XY,第11代染色体核型保持正常;羊水干细胞注射到裸鼠体内后无肿瘤形成。结论:孕晚期羊水也可分离培养到干细胞,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 干细胞 孕晚期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中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管利东 王韫芳 +7 位作者 刘大庆 岳慧敏 张鹏 白慈贤 闫舫 南雪 施双双 裴雪涛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8,共7页
种子细胞体外的规模化扩增和结构、功能的维护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的关键环节.多项研究显示三维模拟微重力环境对细胞的培养、自我更新、形态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的维护非常有利.文中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结合微载体培养技术对... 种子细胞体外的规模化扩增和结构、功能的维护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的关键环节.多项研究显示三维模拟微重力环境对细胞的培养、自我更新、形态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的维护非常有利.文中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结合微载体培养技术对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DSCs)进行了规模化培养的初步探索.通过细胞增殖曲线、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分化能力等检测表明FACTⅢ微载体与hADSCs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在模拟微重力环境条件下,细胞在其表面生长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使得培养的细胞更好地维持其增殖、分化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该实验研究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及该过程中细胞功能老化、凋亡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组织工程 微重力 微环境
下载PDF
微小分子miR-125b新靶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洋 曾泉 +6 位作者 张彪 李思霆 南雪 何丽娟 岳文 周军年 裴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5b的新靶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进行验证和结合位点的鉴定,为阐明miR-125b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Western印迹分析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miR-125b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5b的新靶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进行验证和结合位点的鉴定,为阐明miR-125b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Western印迹分析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miR-125b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R-125b表达差异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同时对SNAIL1的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5b的新靶基因;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25b在预测的新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是否有直接结合位点;构建新靶基因的真核过表达载体,检测新靶基因过表达后对miR-125b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miR-125b可抑制细胞EMT过程,下调α平滑肌肌动蛋白、神经钙黏素的表达;miR-125b在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远低于癌旁组织,而SNAIL1作为调控EMT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入核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用TargetScan预测到snail1是miR-125b的潜在靶点之一,但双萤光素酶实验表明snail1并非miR-125b的直接靶基因。此外,我们意外发现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SNAIL1可上调miR-125b的表达。结论:miR-125b可抑制肝癌EMT过程,但并非直接通过靶向snail1发挥作用,两者在肝癌细胞中存在着复杂的间接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b SNAIL1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肿瘤治疗的新希望:肿瘤干细胞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大庆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9-661,共3页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内数量极少的既保持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又能够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群细胞。目前,在白血病中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较为深入,在一些实体肿瘤如乳腺癌、神经系统肿瘤中也发现了肿瘤干细胞存在的证据。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内数量极少的既保持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又能够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群细胞。目前,在白血病中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较为深入,在一些实体肿瘤如乳腺癌、神经系统肿瘤中也发现了肿瘤干细胞存在的证据。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正逐渐得到重视并成为恶性肿瘤研究领域新的热点和方向。明确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导致肿瘤发生的内在机制,并以肿瘤干细胞为靶标开展相关研究,就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并最终为根治恶性肿瘤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靶标
下载PDF
血清剥夺与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10
作者 刘慧 王晶 +4 位作者 闫志风 彭红梅 周红辉 李洁 李亚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680-3684,共5页
背景:羊水干细胞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不同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目前有关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多数以孕中期羊水为基础,对孕足月羊水所知甚少。目的:探讨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 背景:羊水干细胞是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不同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目前有关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多数以孕中期羊水为基础,对孕足月羊水所知甚少。目的:探讨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0/2008-08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材料:孕足月羊水来自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剖宫产、排除胎儿畸形的孕38~40周健康孕妇。方法:贴壁法从羊水中体外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胰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四五代细胞,用含1mmol/L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1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低糖培养基预诱导24h,去除培养液,洗涤后加入含5mmol/Lβ-巯基乙醇的无血清低糖培养基向神经元方向诱导4.0~5.0h;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主要观察指标:孕足月羊水干细胞的形态及免疫表型,诱导后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结果:培养的羊水干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间质干细胞来源标志CD105,CD29及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BC均呈阳性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SEA-4亦呈阳性表达,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胞浆回缩,出现类似轴突的细长的两极或多极突起,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表达。结论:在血清剥夺与β-巯基乙醇联合诱导条件下,孕足月羊水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羊水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转移
11
作者 李改兰 阎新龙 +2 位作者 高娇 史高娜 范祖森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2期279-281,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有证据认为间充质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基质细胞的祖先,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目前...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有证据认为间充质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基质细胞的祖先,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目前的研究并不一致。我们简要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转移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梁峰 王韫芳 +5 位作者 南雪 岳慧敏 徐迎新 施双双 李荣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5-669,i0005,共6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基底膜基质 纤维蛋白凝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洺逸 王静雪 +7 位作者 王思涵 房芳 陈琳 张文成 贾雅丽 岳文 谢小燕 裴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3期301-309,共9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培养对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得到骨髓和脐带2种来源的MSC,并对它们进行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同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对RT-PCR产物的电泳分析...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培养对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得到骨髓和脐带2种来源的MSC,并对它们进行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同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对RT-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对比相同培养代数下2种MSC表达造血因子的情况;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Trans-well分隔的方式分别与MSC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巨核系特异性的表面标志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骨髓和脐带来源的MSC均分泌对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的造血因子,与造血干/祖细胞直接共培养,对于巨核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化效果不明显;在非接触共培养的条件下,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都产生促进作用,且骨髓来源的MSC较脐带来源的MSC效果更加明显。结论:MSC与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非接触培养,对其向巨核分化和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本实验所用的骨髓来源MSC促分化效果更好。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巨核系诱导分化体系奠定了基础,并对未来体外大规模制备巨核系祖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共培养
下载PDF
微小RNA miR-125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泉 谢小燕 +4 位作者 赵爱华 王静雪 陈琳 岳文 裴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4期455-460,共6页
目的:构建微小RNA125b(miR-125b)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过表达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pcDNA3.1(-)-myc-his载体为模板,PCR扩增CMV启动子,克隆入pHRS-1cla-EGFP慢病毒载体,构建pHRS-1cla-CMV-EGFP载体;以从人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 目的:构建微小RNA125b(miR-125b)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过表达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pcDNA3.1(-)-myc-his载体为模板,PCR扩增CMV启动子,克隆入pHRS-1cla-EGFP慢病毒载体,构建pHRS-1cla-CMV-EGFP载体;以从人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ri-miR-125b序列,将其克隆到pHRS-1cla-CMV-EGFP载体中,构建pHRS-1cla-miR125b-CMV-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将pHRS-1cla-miR125b-CMV-EGFP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入293FT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miR-125b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用MTT及Brdu法检测miR-125b过表达后对293F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构建的pHRS-1cla-miR125b-CMV-EGFP真核表达载体经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转染细胞后72h经实时定量PCR检测,成熟miR-125b表达上调约750倍(P<0.01),说明其能有效高表达,MTT及Brdu法检测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构建了pHRS-1cla-miR-125b-CMV-EGFP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T细胞后能高效表达成熟miR-125b,同时证明过表达miR-125b能使细胞的增殖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125b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促进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舒 张静 +9 位作者 王思涵 范增 王静雪 韩毅 田宇 何丽娟 陈琳 岳文 李艳华 裴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等实验技术,观察Me6TREN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结果:皮下注射Me6TREN 12 h后,Me6TREN组的...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等实验技术,观察Me6TREN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结果:皮下注射Me6TREN 12 h后,Me6TREN组的集落形成能力、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lin-Sca-1+c-Kit+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4 d后Me6TREN组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Me6TREN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 扩增 小分子化合物Me6TREN
下载PDF
脐血巨核祖细胞体外诱导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琳 谢小燕 +13 位作者 刘大庆 吕洋 岳文 师伟 习佳飞 张秀媛 南雪 王静雪 周军年 李艳华 何丽娟 姚海雷 李思婷 裴雪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临床的诱导脐血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并扩增的方法。方法将脐血用羟乙基淀粉(HEs)沉降红细胞,以Ficoll液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并探索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以及不同培养基体外诱导其向巨核细胞分化及扩增的效果。... 目的探讨适用于临床的诱导脐血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并扩增的方法。方法将脐血用羟乙基淀粉(HEs)沉降红细胞,以Ficoll液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并探索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以及不同培养基体外诱导其向巨核细胞分化及扩增的效果。结果HES浓度为15gm沉降红细胞效果最好,可获得更多的有核细胞。分别采用116t(IL.11、IL.6、TPO)、st36(SCF、TPO、IL.3、IL.6)、pt36[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TPO、IL.3、IL.6]、pst36四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国产无血清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脐血MNC7d,其中st36组(50ng/mlSCF、50ng/mlTPO、20ng/mlIL-3、50ng/mlIL.6)获得的CD41’CD61’细胞数最高,为(6.79±1.97)×10^4。含st36的进口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7d,细胞存活率为(82.85>0.64)%,优于含相同因子组合的国产无血清培养基[细胞存活率为(60.90±6.93)%],且获得CD41^+CD61^+细胞数为(18.60-]=1.97)×10^4,高于国产无血清培养基。故以含st36的进口无血清培养基作为培养体系进行后续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脐血MNC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增多,细胞体积变大,培养7d细胞增殖明显。体外诱导培养10d的脐血MNC经Wright.Giemsa染色可见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等不同阶段的巨核细胞;诱导培养14dCD41^+CD61^+细胞率达到(54.27±6.31)%。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实验表明,随着诱导时间延长,CFU.MK数呈增加趋势。体外诱导14dCFU.MK数为1236.0±32.9,高于未诱导的脐血M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集体外诱导培养10d的细胞上清,加入凝血酶,可见聚集的血小板。结论采用HES浓度15g/L沉降红细胞,含st36四种因子组合的进口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巨核祖细胞可获得最佳的细胞数和诱导效率,且诱导的细胞能够产生有功能的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巨核祖细胞 诱导分化
原文传递
胚胎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定向分化及其在肝再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海云 王韫芳 裴雪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341-2347,共7页
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作为终末期肝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细胞来源、数量限制、存活期短、功能迅速降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合适的细胞来源.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 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作为终末期肝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细胞来源、数量限制、存活期短、功能迅速降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合适的细胞来源.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从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中分离获得的、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分化全能性的原始细胞,能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组织特异性细胞,在临床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向肝系细胞的定向分化使其可能成为肝脏细胞移植和BAL的一个重要细胞来源.目前,研究重点在于控制分化过程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所需类型细胞.本文概括了肝脏的发育与分化,综述了ESC向肝系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肝再生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希冀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细胞 分化 肝再生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丽娟 南雪 +7 位作者 王韫芳 管利东 白慈贤 施双双 袁红丰 陈琳 刘大庆 裴雪涛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270,共9页
利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分别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向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并且和Ⅰ型胶原膜复合后移植修复裸鼠皮肤创面,观察以自体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全层... 利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分别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向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并且和Ⅰ型胶原膜复合后移植修复裸鼠皮肤创面,观察以自体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将分离纯化的BMSCs接种于表皮细胞诱导体系中,3天后细胞即发生形态改变,汇合成表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张力原纤维、黑色素小体和透明角质颗粒;诱导分化细胞表达表皮细胞表面标志CK19和CK10,且CK19的诱导分化效率达到60%,表明诱导分化的细胞大部分为表皮干细胞;通过检测细胞诱导前后紫外线照射诱发的凋亡状况,证实诱导后的细胞具有抵抗紫外线照射的功能;另一方面,BMSCs在真皮成纤维细胞诱导体系作用下,超微结构观察到细胞外胶原微纤维的沉积,RT-PCR证实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分泌Ⅰ型胶原的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还具有分泌细胞因子IL-6与IL-8的功能,其最高分泌量分别为115.06pg/mL和0.84ng/mL.体内移植实验也证实,BMSCs与生物支架材料复合后具有明显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MSCs具有向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潜能,以及作为种子细胞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的可行性,并且自体来源的BMSCs构建的皮肤组织无免疫排斥风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表皮 真皮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人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脏细胞 被引量:3
19
作者 裴海云 王韫芳 +7 位作者 杨印祥 彭红梅 习佳飞 施双双 刘雨潇 南雪 白慈贤 裴雪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135-2139,共5页
建立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为细胞移植与生物人工肝等肝病替代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将人胚胎干细胞在细菌培养皿中悬浮培养7d,形成囊性拟胚体,接种至包被有Ⅰ型胶原的组织培养皿,以含有地塞米松、胰岛素的条件培养... 建立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为细胞移植与生物人工肝等肝病替代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将人胚胎干细胞在细菌培养皿中悬浮培养7d,形成囊性拟胚体,接种至包被有Ⅰ型胶原的组织培养皿,以含有地塞米松、胰岛素的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细胞诱导前后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用靛青绿摄取、排泌实验、糖原染色实验及白蛋白、尿素分泌检测肝细胞的相关功能.条件诱导液培养14d,细胞形态由圆形变为多角形和长梭形,出现双核或多核,表面有微绒毛,胞浆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糖原颗粒等;这些细胞表达幼稚或成熟肝细胞特异性的AFP,ALB,CK18,CK19和CYP1B1等基因,并具有靛青绿摄取、排泌、贮存糖原和分泌白蛋白、氨基代谢生成尿素等功能.形态、表型及功能的实验结果均证实人胚胎干细胞经上述方法培养可以向肝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细胞 诱导分化 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苯肼致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若永 习佳飞 +5 位作者 何丽娟 谢小燕 杨超 陈琳 李艳华 裴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4期544-546,560,共4页
目的:应用苯肼致小鼠发生溶血性贫血,建立急性溶血性贫血模型,筛选苯肼致小鼠贫血最佳浓度和红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经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苯肼溶液,于注射前和注射后第1、3、5、7、9天采集小鼠外周血... 目的:应用苯肼致小鼠发生溶血性贫血,建立急性溶血性贫血模型,筛选苯肼致小鼠贫血最佳浓度和红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经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苯肼溶液,于注射前和注射后第1、3、5、7、9天采集小鼠外周血进行检测,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筛选出最佳溶血效果的给药浓度和红细胞移植治疗介入的时机。结果:注射苯肼溶液可使C57BL/6小鼠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皮肤黏膜颜色苍白;外周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降低;随着苯肼溶液浓度的增加,小鼠体重显著减轻,存活率下降。结果表明,苯肼注射小鼠致贫血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2mg/10g体重,小鼠贫血状态可维持7d。结论:建立了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红细胞输注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溶血性贫血 苯肼 动物模型 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