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昼夜节律紊乱的小分子调节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晴 付波 +1 位作者 杨丹凤 彭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昼夜节律可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昼夜节律紊乱则会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患病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小分子调节剂可靶向作用于昼夜节律系统,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新策略也已用于发现和研究更多新的小... 昼夜节律可维持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昼夜节律紊乱则会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患病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小分子调节剂可靶向作用于昼夜节律系统,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新策略也已用于发现和研究更多新的小分子昼夜节律调节剂。本综述介绍了昼夜节律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钟小分子调节剂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各种慢性疾病与生物钟的关系,以及生物钟小分子调节剂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生物钟 钟控基因 小分子调节剂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志宏 陈国江 彭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髓祖细胞和病理状态下积累的未成熟髓细胞组成的异质细胞群。MDSC通过主动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以及促肿瘤形成的T调节细胞(Treg)的增殖从而抑制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此外MDSC还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肿瘤...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髓祖细胞和病理状态下积累的未成熟髓细胞组成的异质细胞群。MDSC通过主动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以及促肿瘤形成的T调节细胞(Treg)的增殖从而抑制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此外MDSC还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又是多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综述对MDSC的生物学功能、靶向MDSC的抑制剂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癌症免疫治疗
下载PDF
靶向CD47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宏 罗龙龙 彭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5-570,共6页
随着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免疫检查点类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免疫治疗逐渐成为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分化簇47(CD47)作为天然免疫检查点分子,几乎在... 随着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免疫检查点类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免疫治疗逐渐成为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分化簇47(CD47)作为天然免疫检查点分子,几乎在所有人类恶性肿瘤(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影响肿瘤进展和转移,并参与细胞凋亡、增殖、黏附和迁移等过程,因此,CD47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的重要靶标。目前,多个国家正在积极开展靶向CD47抗体及Fc融合蛋白药物的多项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本综述对CD47分子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进行简单介绍,重点总结CD47治疗性抗体类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簇47(CD47) 抗体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低氧对线粒体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嵘 虞立霞 彭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1-1026,1032,共7页
运动性低氧(如剧烈运动)、环境性低氧(如高原环境)、病理生理性低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机体处于低氧状态,而机体的低氧应答主要通过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对低氧极其敏感。本文总结了HI... 运动性低氧(如剧烈运动)、环境性低氧(如高原环境)、病理生理性低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机体处于低氧状态,而机体的低氧应答主要通过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对低氧极其敏感。本文总结了HIF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形态、分布等结构和功能的调控,以及线粒体代谢产物对HIF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明确低氧调节线粒体的作用机制,为开展相关的低氧适应研究以及开发抗低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 线粒体 活性氧
下载PDF
724例当代男性军人体质状况调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安改红 陈学伟 +6 位作者 李超 陈佩延 安芳红 张文正 李正东 王静 马强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4-538,共5页
目的了解当代男性军人体质状况,分析其体质状况变化特征,为科学、合理、针对性施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国标、军标《部队健康综合评价GJB2125-94》《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及部队日常训练内容,对某部队724名男性军人体质进行了现... 目的了解当代男性军人体质状况,分析其体质状况变化特征,为科学、合理、针对性施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国标、军标《部队健康综合评价GJB2125-94》《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及部队日常训练内容,对某部队724名男性军人体质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评价。结果(1)当前军人身高、体质量、胸围分别为(172.64±5.73)cm、(67.20±7.87)kg、(91.78±11.24)cm,显著高于军标(P<0.001);BMI大幅增加,显著高于10年前调研结果;(2)军人100 m[(13.92±0.83)s]、3000 m[(12.80±0.98)min]、引体向上[(14.91±5.10)个]、立定跳远[(2.35±0.24)m]成绩较军标显著提高(P<0.001);5000 m、5000 m武装越野、俯卧撑、仰卧起坐、400 m障碍、30 m×2往返蛇形跑和5×10 m折返跑成绩优于10年前结果(P<0.001);(3)BMI和军龄影响3000 m、5000 m、5000 m武装越野、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30 m×2往返蛇形跑和5×10 m折返跑成绩;随BMI增加、服役时间延长而降低。但100 m、立定跳远和400 m障碍则不受BMI等级及服役时长影响。结论当前军人的发育和营养状况明显好于以往,BMI大幅增长,整体呈现偏胖趋势;体质较以前明显提高,速度、力量优于以前,但有氧耐力需增强;肥胖及服役8年以上军人尤需针对性地加强耐力及力量训练;不同军龄组训练应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军人 体质 体质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