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庭华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3-37,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战略夹击的战略布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主战场,最后成为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基地,为赢得抗战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战略夹击的战略布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主战场,最后成为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基地,为赢得抗战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敌后战场能够开辟、坚持和发展壮大,成功经验有四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敌后战场 历史地位 四条经验
下载PDF
《开罗宣言》与钓鱼岛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庭华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年第1期8-17,共10页
《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重要法律性依据文件,它严厉谴责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定了中国收复被目本侵占的领土的神圣权利。但是,由于“冷战”的加剧,美国逐一... 《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重要法律性依据文件,它严厉谴责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定了中国收复被目本侵占的领土的神圣权利。但是,由于“冷战”的加剧,美国逐一严重违背或破坏《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宗旨和精神,将日本窃取中国的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从而导致今日钓鱼岛主权的争端,东亚和平的不安稳。回顾这段历史,将有助于人们认清历吏的本来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罗宣言 钓鱼岛 对日斗争常态化
下载PDF
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之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2-46,共5页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维兵团 毛泽东 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 总前委 中原野战军 民主集中制 电报 邓小平 作战方针
下载PDF
弘扬苏区精神 加强党的建设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庭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9-35,共7页
苏区精神是指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主的整个苏区军民所具有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以及在苏区创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模范行动和精神面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精神"的本质特征是:"求真务实、... 苏区精神是指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主的整个苏区军民所具有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以及在苏区创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模范行动和精神面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精神"的本质特征是:"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它突出表现为: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2."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3."自带干粮去办公"——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弘扬苏区精神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历史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精神 本质特征 党的建设
下载PDF
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庭华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敌后战场 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 战略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 八路军 游击队
原文传递
正面战场作战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6
作者 罗焕章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42,共13页
关键词 正面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 抗战 中日战争 新年 记述 胜利 人民 历史背景 新成果
原文传递
浅析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7
作者 谢国钧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1996年第6期38-41,共4页
浅析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谢国钧新中国建国以来,军队为适应国内外军事斗争的需要,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军队和国... 浅析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谢国钧新中国建国以来,军队为适应国内外军事斗争的需要,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军队和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建设 指导思想 邓小平 新时期 军委扩大会议 军队和国防建设 战略性转变 国防现代化 中央军委 新的历史时期
原文传递
卢沟桥事变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
8
作者 刘庭华 《抗战史料研究》 2016年第2期12-24,共13页
日本蓄意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宋哲元冀察当局希望能'作地方事件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对日妥协退让,热衷于'和谈'而疏于备战,特别是将原驻守在北平市内的第37师换防,导致刚一开战就造成重大伤亡... 日本蓄意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宋哲元冀察当局希望能'作地方事件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对日妥协退让,热衷于'和谈'而疏于备战,特别是将原驻守在北平市内的第37师换防,导致刚一开战就造成重大伤亡且平津失陷。此外,蒋介石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情势发展的判断更全面更准确,抗战决心比宋哲元下得更早。蒋介石抗战的'最后关头'与'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是同一意义的两种说法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蒋介石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