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戈壁设施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李瑞琴 于安芬 +3 位作者 许文艳 徐瑞 徐美蓉 焦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7期10-14,共5页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根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目标风险系数法评估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共采集141份蔬菜样品,铅、镉和砷含量的中值分别为0.005、0.002、0.007mg/kg,总汞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戈壁设施蔬菜铅、镉和总砷含量均未超标,检出率分别为4.26%、23.40%、87.23%。蔬菜重金属污染指数均低于0.6,属于清洁水平。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蔬菜中的重金属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总砷、铅、镉,不同种类蔬菜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辣椒、番茄;儿童、中老年和青壮年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风险依次递减。结论:戈壁设施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含量均未超标,通过膳食途径摄入戈壁设施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设施蔬菜 重金属 污染特征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焦亚硫酸钠对双孢蘑菇鲜品颜色和质量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陶海霞 于安芬 +2 位作者 白滨 郭斌 李瑞琴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23-31,共9页
以双孢蘑菇鲜品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的菇体外观变化和SO_2的残留状况及膳食风险。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钠不一定对双孢蘑菇外观有增白作用,但可延缓双孢蘑菇切面的褐变。各处理中SO_2残留量随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增... 以双孢蘑菇鲜品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的菇体外观变化和SO_2的残留状况及膳食风险。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钠不一定对双孢蘑菇外观有增白作用,但可延缓双孢蘑菇切面的褐变。各处理中SO_2残留量随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不同。2.5 g/L和5.0 g/L处理中呈先增后降,45 min时含量最高;30.0 g/L和40.0g/L处理中呈先增后降,30 min时含量最高;10.0 g/L和20.0 g/L处理中SO_2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连续增加。冷藏前期各处理SO_2含量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低浓度处理连续降低直至无检出,质量浓度大于10.0 g/L的处理后期反而增加。焦亚硫酸钠2.5 g/L-15 min处理SO_2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其余处理均高于国家标准。小于5.0 g/L时对双孢蘑菇有护色和保鲜效果,且冷藏放置0~1 d后无SO_2检出,膳食暴露风险可接受。SO_2残留量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749-2012)要求的鲜双孢蘑菇,不足以说明其SO_2慢性风险熵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焦亚硫酸钠 SO2 变化规律 膳食暴露 风险熵
下载PDF
兰州百合干中的二氧化硫本底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瑞琴 于安芬 +1 位作者 陶海霞 徐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采集的百合干生产厂家的百合干产品及实验室采集的鲜兰州百合并模拟百合干生产加工过程制作百合干采用凯氏蒸馏-滴定法测定百合干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鲜兰州百合自制百合干和百合干生产企业生产的百合... 对采集的百合干生产厂家的百合干产品及实验室采集的鲜兰州百合并模拟百合干生产加工过程制作百合干采用凯氏蒸馏-滴定法测定百合干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鲜兰州百合自制百合干和百合干生产企业生产的百合干中均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即百合干中都含有二氧化硫本底值,根据百合干中二氧化硫含量分布及频次,认为百合干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本底值范围为2.22~6.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百合干 二氧化硫 本底值
下载PDF
梭梭新病害霜霉病的发现
4
作者 何苏琴 刘永刚 +1 位作者 李青青 白滨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62-664,共3页
为了给梭梭病害的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2018年7月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梭梭苗圃中的梭梭苗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依据孢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初步确认是由霜霉科(Peronosporaceae)卵菌引起的霜霉病。病原菌... 为了给梭梭病害的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2018年7月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梭梭苗圃中的梭梭苗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依据孢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初步确认是由霜霉科(Peronosporaceae)卵菌引起的霜霉病。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孢囊梗自气孔生出,单生或丛生,主轴基部有时膨大,冠部多次二叉状锐角分枝,通常末端正直或呈极叉开张,末枝枝端尖细;孢囊梗长178.0~630.0μm,宽6.9~13.7μm,孢囊梗主轴长79.2~352.5μm,主轴长/全长=0.4~0.6;孢子囊灰褐色,卵圆形至橄榄形,27.4~44.1μm×13.7~21.6μm,长/宽=1.5~2.5。卵孢子在病组织内大量产生:藏卵器球形、近球形、广椭圆形,或多角形,44.1~63.7μm×42.1~60.8μm;卵孢子球形,金黄褐色至红褐色,30.4~47.0μm×28.4~44.1μm,卵孢子壁厚、粗糙,上有瘤突或锥状突。鉴于目前尚缺乏梭梭霜霉病菌的分子生物学和寄主专化性试验数据,因此将病菌暂定为(Peronosporaceae sp.),归属于有色孢子囊霜霉组的霜霉属(Peronospora)或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由于梭梭与已发现的霜霉菌的藜科寄主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梭梭霜霉病菌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种。这是梭梭及梭梭属植物霜霉病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新病害 霜霉病 霜霉科 有色孢子囊 猪毛菜族 藜科 猪毛菜亚科 苋科
下载PDF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的药食兼用百合产地溯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瑞琴 白滨 +2 位作者 于安芬 徐瑞 郭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2期15-18,共4页
利用iCE-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测定来自甘肃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4个省8个市11个县共119份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10种矿物元素(Ca、Mg、Zn、Cu、Fe、Se、K、P、Cd、Pb)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 利用iCE-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测定来自甘肃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4个省8个市11个县共119份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10种矿物元素(Ca、Mg、Zn、Cu、Fe、Se、K、P、Cd、Pb)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矿物元素含量不但与其产地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确定Ca、Mg、Zn、Cu、Fe为百合的特征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明显区分各产地及不同品种的百合,为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溯源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兼用百合 品种 产地 矿物元素
下载PDF
莴笋炭疽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滨 文朝慧 何苏琴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82-84,共3页
分析了莴笋炭疽病的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结合产地环境提出了甘肃高海拔冷凉地区莴笋炭疽病防治建议。
关键词 莴笋 炭疽病 莴苣盘二孢菌 防治
下载PDF
2种消解土壤中全磷的前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海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3期169-170,176,共3页
本文采用酸溶法和氢氧化钠熔融法消解提取土壤中的全磷,对2种前处理方法的消解过程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土壤 全磷 NaOH熔融法 H2SO4-HCLO4消解法 前处理
下载PDF
脱脂对苜蓿草粉及其IDF提取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安芬 李瑞琴 +2 位作者 许文艳 徐美蓉 陶海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了脱脂处理对苜蓿草粉及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提取物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响。结果:脱脂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时期苜蓿草粉及初花期IDF...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了脱脂处理对苜蓿草粉及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提取物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响。结果:脱脂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时期苜蓿草粉及初花期IDF提取物的持油力(t>t0.05)、初花期草粉持水力(t>t0.01);显著降低初花期草粉(t>t0.01)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t>t0.05);对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IDF提取物持水力、结荚期苜蓿草粉及其IDF提取物的膨胀力、结荚期IDF提取物持油力无显著影响(t<t0.05)。结论:脱脂处理对结荚期苜蓿IDF的特性指标无显著影响,适于结荚期苜蓿膳食纤维提取的原料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 苜蓿草粉 IDF提取物 膨胀力 持水力 持油力
下载PDF
脱脂对不同生长期苜蓿膳食纤维含量及其提取得率的影响
9
作者 于安芬 许文艳 +1 位作者 李瑞琴 徐美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影响,为该方法在苜蓿膳食纤维提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脱脂前后苜蓿草粉中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苜... 目的:研究脱脂对苜蓿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影响,为该方法在苜蓿膳食纤维提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为原料,研究脱脂前后苜蓿草粉中膳食纤维含量、构成及其提取得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苜蓿膳食纤维以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为主,开花后苜蓿IDF含量占膳食纤维总量(TDF)的90%以上;脱脂后的初花期和结荚期苜蓿草粉中,IDF含量分别达72.88%、73.62%,比脱脂前分别提高61.38%、38.12%;IDF在TDF中的比例分别由90.09%、92.82%提高至95.19%、95.71%,IDF提取得率分别达61.52%、72.11%,比脱脂前分别提高69.94%、48.62%;脱脂过程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流失严重、含量降低,SDF提取得率下降92.68%和92.29%。结论:脱脂方法适用于结荚期苜蓿IDF提取原料的前处理,但不适于苜蓿SDF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 苜蓿草粉 膳食纤维 提取得率
下载PDF
灰葡萄孢菌引起的向日葵叶斑和盘腐及热胁迫对病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白滨 文朝慧 +3 位作者 何苏琴 柳利龙 张爱琴 王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5-1424,共20页
【背景】2022年8-9月,从甘肃省兰州市种植的食用向日葵田中采集到零星发病的叶斑和盘腐病害标样。【目的】明确叶斑病和盘腐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 【背景】2022年8-9月,从甘肃省兰州市种植的食用向日葵田中采集到零星发病的叶斑和盘腐病害标样。【目的】明确叶斑病和盘腐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通过平板法测定试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观察经30℃(生长抑制温度)培养后试验菌株产菌核特性的变化。【结果】分离得到12株菌落形态不同的葡萄孢属菌株。试验菌株SKY-A-SKY-D接种食用向日葵离体叶片和花盘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接种发病的叶片和花盘病组织上原接种菌的分出率达100%。试验菌株在PDA平板上15℃和20℃培养10-40 d,大型分生孢子无色至淡褐色,单胞,卵圆形、长椭圆形、球形、近球形、棒状或不规则形,[6.0-14.2(-20.1)]μm×[6.0-10.4(-14.9)]μm;菌核表生,黑色,球形、近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0.5-11.1)mm×(0.5-5.0)mm;Ⅰ型微菌核红褐色至黑褐色,表生或埋生,(26.9-492.5)μm×(14.9-149.3)μm,微菌核的组成细胞大小为(12.7-35.0)μm×(11.9-25.3)μm;Ⅱ型微菌核近黑色,埋生,(35.8-373.1)μm×(23.9-229.9)μm,微菌核的组成细胞大小为(8.2-16.4)μm×(8.2-14.9)μm;假微菌核由特化的附着胞构成,暗褐色至近黑色,埋生,(32.0-447.8)μm×(19.4-358.2)μm。试验菌株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菌核产生温度为5-25℃。30℃培养7 d后转至20℃培养14 d,可诱导2个不产菌核的菌株SKY-B和SKY-C产生菌核,突变株在继代培养时保持其产菌核能力。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试验菌株SKY-A–SKY-D的rDNA-ITS序列(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登录号为NMDCN00038NP–NMDCN00038NS)与已知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序列的相似性达99.8%–100.0%。g3pdh、hsp60和rp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4个试验菌株被聚在B.cinerea的不同亚群里。【结论】引起向日葵叶斑和盘腐的病原菌被鉴定为B.cinerea,这是灰葡萄孢菌引起向日葵叶斑病和盘腐病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首次报道。首次发现灰葡萄孢菌可以产生2种类型的微菌核。30℃热胁迫处理可诱导不产菌核的灰葡萄孢菌产生菌核,突变株的产菌核能力可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叶斑 盘腐 灰葡萄孢菌 菌核 微菌核 假微菌核 热胁迫
原文传递
莴苣叶疫病和茎腐病的病原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2 位作者 白滨 刘永刚 刘明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8-483,共16页
2021年3–6月,从甘肃省的生菜(叶用莴苣)叶片和青海省的莴笋(茎用莴苣)茎秆罹病样本上分离得到腐霉属卵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分出菌株的致病性。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3个菌株鉴定为嗜导管腐霉Pythium tracheiphilum。在... 2021年3–6月,从甘肃省的生菜(叶用莴苣)叶片和青海省的莴笋(茎用莴苣)茎秆罹病样本上分离得到腐霉属卵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分出菌株的致病性。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3个菌株鉴定为嗜导管腐霉Pythium tracheiphilum。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1)和核糖体DNA28S大亚基(rDNA-LSU)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中,甘肃菌株(LPy-B)和青海菌株(LPy-C和LPy-D)被聚在P.tracheiphilum的不同亚群里,不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和产孢特性存在差异。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球形,17.13–53.73μm,或近球形至葫芦状,24.58–56.72×18.62–53.73μm;休止孢球形,6.70–9.68μm;藏卵器光滑,顶生或间生,球形,15.64–23.09μm;每个藏卵器有雄器1–2个,雄器与藏卵器同丝或异丝生;卵孢子满器或近满器,球形,直径13.41–20.11μm,卵孢子壁厚0.74–2.23μ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莴苣外,嗜导管腐霉还可侵染菊科的华蒲公英和刺儿菜、十字花科的青菜、豆科的蚕豆;不侵染车前科的车前、马齿苋科的马齿苋和苋科的反枝苋;在试验条件下,菌株LPy-C和LPy-D对青菜叶片的致病性强于LPy-B。嗜导管腐霉及其引起的莴苣叶疫和茎腐病在我国和亚洲地区系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莴笋 球形孢子囊 嗜导管腐霉
原文传递
燕麦紫斑病的病原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3 位作者 白滨 刘永刚 荆卓琼 张海英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7-1638,共12页
2013年8月在甘肃省通渭县的一块燕麦田中,叶片和小穗上出现大量紫色病斑,病株率达100%。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核腔菌属Pyrenophora(synonym:Drechslera)真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菌株ASA-13的致病性:在8-22℃下,接种植株产生紫色叶斑,... 2013年8月在甘肃省通渭县的一块燕麦田中,叶片和小穗上出现大量紫色病斑,病株率达100%。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核腔菌属Pyrenophora(synonym:Drechslera)真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菌株ASA-13的致病性:在8-22℃下,接种植株产生紫色叶斑,在20-25℃下,接种植株产生中心黑色、周围黄褐色至淡黄色叶斑,一些病斑几乎成为条斑。在20℃下,菌株ASA-13人工接种可侵染皮燕麦、裸燕麦、高粱、小麦、玉米和青稞离体叶片。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燕麦紫斑病病原为毛壳核腔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syn.:D.avenae)。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了试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在PDA培养基上菌株ASA-13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紫斑病 燕麦内脐蠕孢 毛壳核腔菌
原文传递
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病新病原-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3 位作者 张广荣 白滨 荆卓琼 马忠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3-690,共8页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d,植株开始出现凋萎;接种后40 d,两种接种法的西葫芦苗均呈现严重根腐和茎基腐症状,茎基部接种的西葫芦凋萎株率达30%;从病根和病茎上均可再分离出原接种菌。菌株FG-62在PDA平板上25℃培养14 d,产生大量墨绿色至黑色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无色至淡榄黑色,单胞,杆状或腰鼓状,两端钝圆,大小为(7.04~9.15)μm×(1.97~2.46)μm,聚集的分生孢子呈黑色。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FG-62(GenBank登录号MK252098)的rDNA-ITS序列与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分离物E-469(GenBank登录号KY582183.1)和CBS 357.89(源自模式材料,GenBank登录号NR_145077.1)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9.65%和96.83%。依据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露湿拟漆斑菌P.roridum(Basionym:Myrothecium roridum)。这是露湿拟漆斑菌引起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根腐 茎基腐 露湿拟漆斑菌
原文传递
甘肃省甜瓜黄萎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2 位作者 白滨 荆卓琼 李青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8-726,共9页
【背景】2013年1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的日光温室秋冬茬甜瓜种植棚发现黄萎症状的甜瓜植株,病株率约为1%。【目的】明确甜瓜黄萎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 【背景】2013年1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的日光温室秋冬茬甜瓜种植棚发现黄萎症状的甜瓜植株,病株率约为1%。【目的】明确甜瓜黄萎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轮枝菌属真菌8株,轮枝菌属真菌的病株分出率达100%;2个代表性菌株GLTG-2和GLTG-5(显微特征相似但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不同),在温度18?24℃及昼/夜光周期为11.5 h/12.5 h的试验条件下,人工接种可引起甜瓜苗矮化、枯萎;接种后40 d,枯死株率分别为70%和40%;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GLTG-2的rDNA-ITS序列与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MRHf7的序列相似性达99.78%,菌株GLTG-5的rDNA-ITS序列与V.dahliae菌株MRHf7和Vd414的序列相似性达100.00%。【结论】引起甜瓜黄萎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这是大丽轮枝菌引起甜瓜黄萎病在我国和亚洲地区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温度 光周期
原文传递
瓜拟多隔孢引起的砂田西瓜叶疫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2 位作者 白滨 张广荣 孙述俊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1-309,共9页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一些砂田西瓜中出现了严重的叶疫病,严重田块病株率超过70%。2018年7月,从靖远县高湾乡罹病西瓜叶片上分离得到拟多隔孢属Stagonosporopsis真菌,病叶检出率达100%。采用离体叶片和植株接种法评价单孢分离菌...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一些砂田西瓜中出现了严重的叶疫病,严重田块病株率超过70%。2018年7月,从靖远县高湾乡罹病西瓜叶片上分离得到拟多隔孢属Stagonosporopsis真菌,病叶检出率达100%。采用离体叶片和植株接种法评价单孢分离菌株XG-3对西瓜和甜瓜的致病性,所有接种处理在24 h内均发病显症而对照未发病,其中发病叶片原接种菌的检出率为100%。菌株XG-3在PDA和OA平板培养基上20和25℃培养20 d,未见产孢。在自然感病的西瓜叶片上观察到少量分生孢子器,在人工接种发病的西瓜和甜瓜茎、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至亚球形,大小为(82.4~243.3)μm×(82.4~188.4)μm,分生孢子器具1~2个孔口,孔口直径15.7~27.5μm;分生孢子无色,0~3个隔膜,杆状、柱状、长椭圆形、花生形及不规则形,直或稍弯曲,分隔处不缢缩或缢缩,大小为(5.2~28.3)μm×(2.2~6.0)μm,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依基质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XG-3(GenBank登录号:MW282128)的rDNA-ITS序列与瓜拟多隔孢Sta.cucurbitacearum分离物287ITS(GenBank登录号:AY293804.1)的序列相似性达99.80%。在基于rDNA-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XG-3与Sta.cucurbitacearum聚为一组,与西瓜拟多隔孢Sta.citrulli和木瓜拟多隔孢Sta.caricae区分开来。依据病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XG-3鉴定为瓜拟多隔孢Sta.cucurbitacearum[Basionym:Sphaeria cucurbitace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叶疫 瓜拟多隔孢 砂田
原文传递
引起向日葵盘腐和瘦果花皮的根霉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滨 文朝慧 +3 位作者 何苏琴 罗进仓 张雪琴 潘艳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839,共12页
根霉(Rhizopus spp.)引起的盘腐病是向日葵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甘肃酒泉的食用向日葵制种田和生产田,向日葵根霉盘腐和瘦果"花皮"发生严重,重病田盘腐病的发病率达100%,给该地区食用向日葵制种和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201... 根霉(Rhizopus spp.)引起的盘腐病是向日葵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甘肃酒泉的食用向日葵制种田和生产田,向日葵根霉盘腐和瘦果"花皮"发生严重,重病田盘腐病的发病率达100%,给该地区食用向日葵制种和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2017年和2018年从酒泉食用向日葵罹病花盘和"花皮"瘦果样本上分离得到34株根霉属真菌,样本检出率达100%。依据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和少根根霉(R.arrhizus)。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葡枝根霉可侵染向日葵的舌状花和花托,引起褐色盘腐;少根根霉和葡枝根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还可侵染向日葵叶片和胚根。葡枝根霉引起向日葵盘腐病在我国系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盘腐病 葡枝根霉 少根根霉
原文传递
莴笋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滨 文朝慧 +1 位作者 何苏琴 甘延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41-2248,共8页
【背景】2018年7-8月,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种植的莴笋大面积发生炭疽病,约40%的地块发病,绝收面积达10%。【目的】明确莴笋炭疽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 【背景】2018年7-8月,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种植的莴笋大面积发生炭疽病,约40%的地块发病,绝收面积达10%。【目的】明确莴笋炭疽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形态特征一致的真菌菌株3株。在PDA平板上20°C培养7 d,病菌分生孢子无色,单隔,梭形,(10.44-19.40)μm×(2.61-4.48)μm。代表性菌株Lett-11接种莴笋离体叶片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Lett-11 (GenBank登录号MK252097)的r DNA-ITS序列与莴苣盘二孢菌Marssonina panattoniana strain CBS 163.25 (GenBank登录号MH854831.1)的序列相似性达99%。【结论】引起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莴苣盘二孢菌Mar. panattoniana [Synonymy:Microdochium panattonianum],这是莴苣盘二孢菌引起莴笋炭疽病在甘肃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炭疽病 莴苣盘二孢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