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厢栽培对水稻根系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康裕 唐志伟 +6 位作者 熊瑞 周文涛 张雅兰 欧阳宁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1-637,共7页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垄作栽培 厢作栽培 土壤酶 根系特性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建平 汪本福 +5 位作者 章桃娟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彭成林 杨小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9-31,60,共4页
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 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生产率和水稻种植效益,实现稻虾双轮驱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机插 同步侧深施肥 病虫害综合防控
下载PDF
虾稻共作模式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应用效果
3
作者 汪本福 李进兰 +3 位作者 张枝盛 李阳 杨晓龙 程建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69,共3页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1 cm,作业后平整度优于轮式拖拉机,且履带自走式拖拉机未出现田间陷机现象,减少了耕整机具对田间土壤的碾压,保护了耕作层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 虾稻共作 耕深 平整度
下载PDF
烟后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以浏阳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政军 吕广动 +3 位作者 陈治锋 张印 王忍 黄璜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0期96-99,共4页
烟后稻鸭生态种养模式通过筛选优质且适合的烟品种、水稻品种和水鸭品种,同时协调烟与水稻的茬口衔接,从而实现“一田双收”,既能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又能维持土壤耕性和肥力水平,是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模式。本文从烟种植、水稻... 烟后稻鸭生态种养模式通过筛选优质且适合的烟品种、水稻品种和水鸭品种,同时协调烟与水稻的茬口衔接,从而实现“一田双收”,既能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又能维持土壤耕性和肥力水平,是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模式。本文从烟种植、水稻种植、水鸭放养、稻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浏阳市烟后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阳 烤烟 稻鸭 生态种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晚稻镉迁移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义 王勃然 +4 位作者 周文涛 祝志娟 刘莉 祝博文 傅志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9-1485,共7页
选择中度镉污染稻田,以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采用前干后淹(W1)、前淹后干(W2)、长期淹水(W3)、常规水分管理(W4)4种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处理,施用4个水平(C1-5 t·hm^-2、C2-7.5 t·hm^-2、C3-10 t·hm^-2、C4-0 t·h... 选择中度镉污染稻田,以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采用前干后淹(W1)、前淹后干(W2)、长期淹水(W3)、常规水分管理(W4)4种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处理,施用4个水平(C1-5 t·hm^-2、C2-7.5 t·hm^-2、C3-10 t·hm^-2、C4-0 t·hm^-2)的生物炭为副处理,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土壤pH以及晚稻镉吸收、迁移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处理的pH均有上升,上升幅度在0.65~1.37个单位,W3-C3上升幅度最大,达到1.37个单位;各处理中,W3-C3对糙米镉含量降低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W4-C4)相比,糙米中镉含量降低了59.10%,含量为0.18 mg·kg^-1,同一主处理中,各器官镉含量均呈现随着施炭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均能够减弱镉在水稻器官间的转运能力,与对照相比,水稻吸收的镉由根部向糙米、由茎叶向糙米的转运系数下降最多的处理分别为W3-C3、W3-C2,下降幅度分别为38.48%、27.03%;经过处理,糙米镉积累量显著降低,积累量最低的处理为W3-C3,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53.44%。综上,长期淹水与生物炭耦合能有效抑制晚稻对镉的吸收、迁移与积累,在长期淹水条件下,生物炭施用量为10 t·hm^-2时降镉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生物炭 糙米镉含量 转运系数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甲烷排放与土壤酶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文涛 戈家敏 +3 位作者 王勃然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5-2682,共8页
为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甲烷(CH4)排放差异形成与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的关系,选取早稻晚稻各3个品种为大田供试材料,采用密闭静态暗箱法收集CH4气体,监测早稻晚稻不同品种CH4排放动态,以及不同品种在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的过氧化... 为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甲烷(CH4)排放差异形成与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的关系,选取早稻晚稻各3个品种为大田供试材料,采用密闭静态暗箱法收集CH4气体,监测早稻晚稻不同品种CH4排放动态,以及不同品种在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并对不同水稻品种CH4排放与两种酶活性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双季稻品种CH4排放差异显著,晚稻CH4累积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早稻品种中CH4累积排放量以湘早籼24号最高,株两优819最低,相差31.78%;晚稻以湘晚籼17号最高,Y两优1号最低,相差17.31%。双季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存在差异,早稻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孕穗期最高,晚稻过氧化氢酶、双季稻脲酶活性均在分蘖期最高;双季稻田CH4排放与脲酶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过氧化氢酶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双季稻品种甲烷排放与水稻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关系密切,降低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有利于稻田CH4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甲烷 过氧化氢酶 脲酶 相关性
下载PDF
长期定位试验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文涛 毛燕 +3 位作者 唐志伟 吴建军 许定义 傅志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中嘉早17(早稻)和泰优390(晚稻)为材料,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耦合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9%,“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对水... 以中嘉早17(早稻)和泰优390(晚稻)为材料,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耦合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9%,“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对水稻增产效果最明显,周年产量高达15.8 t/hm^(2),较其他处理高5%~36%。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互作对早、晚稻米垩白粒率、早稻RVA谱特性、晚稻消减值具有极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外观、加工品质影响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米外观品质差异不明显,“秸秆还田+早晚稻均免耕”处理稻米加工品质最优,而“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稻米RVA谱特性最佳。综合得出,“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且蒸煮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本福 余振渊 +3 位作者 程建平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3,共8页
氮素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最大的元素,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在保障水稻产量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稻米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生理... 氮素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最大的元素,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在保障水稻产量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稻米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生理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并提出今后要开展精确定量施肥研究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相关研究将更注重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稻米品质 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氮肥精准高效利用
下载PDF
播期对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粳稻生育期、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本福 程建平 +6 位作者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潘高峰 陈展鹏 李进兰 王晴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粳稻 籼改粳 产量 生育期 温光资源利用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本福 王晴芳 +4 位作者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李汉东 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5-9,30,共6页
干旱胁迫主要破坏作物叶片的光合功能,使叶片正常光合作用受阻,从而导致作物减产。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水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水稻抗旱育种和抗旱栽培调控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叶片水势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法在湖北省稻虾专用优质水稻品种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本福 张枝盛 +4 位作者 李阳 李进兰 李汉东 刘雨红 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70-73,共4页
以福稻88、鄂香2号等20个优质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选取11个数量指标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适合稻虾共作优质水稻品种各性状对该品种适宜性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在稻虾模式中适宜性的优劣,以期为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水稻育种和... 以福稻88、鄂香2号等20个优质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选取11个数量指标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适合稻虾共作优质水稻品种各性状对该品种适宜性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在稻虾模式中适宜性的优劣,以期为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水稻育种和农技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2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与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较大,推荐为适合稻虾共作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优质水稻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振渊 汪本福 +6 位作者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赵祖成 马晓伟 程建平 彭威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41-43,共3页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是一项肥料精确定量施用技术。为探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氮肥减施潜力和产量的影响,设置氮肥空白对照、人工抛撒施肥、侧深施肥及侧深施肥减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等量施肥情况下,侧深施肥处理在孝昌试验点和公安试...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是一项肥料精确定量施用技术。为探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氮肥减施潜力和产量的影响,设置氮肥空白对照、人工抛撒施肥、侧深施肥及侧深施肥减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等量施肥情况下,侧深施肥处理在孝昌试验点和公安试验点产量分别为8.08 t/hm^(2)和7.57 t/hm^(2),分别较人工抛撒施肥处理增产7.30%和1.61%;侧深施肥减肥20%处理产量与人工抛撒施肥处理相当;机插侧深施肥(T2)较人工抛撒施肥(T1)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增收了3115.0元/hm^(2)和1911.0元/hm^(2)。可见,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在氮肥减施、水稻增产增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侧深施肥 氮肥减施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