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油料作物脂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新楠 王秀嫔 +4 位作者 李培武 印南日 万立昊 王晓 张良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4,共8页
针对油料脂质分子众多、结构难识别的难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油菜籽、大豆、花生、向日葵籽、玉米5种油料作物中脂质进行分析。使用反相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脂质,超高效液相色谱-... 针对油料脂质分子众多、结构难识别的难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油菜籽、大豆、花生、向日葵籽、玉米5种油料作物中脂质进行分析。使用反相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脂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UPLC-Orbitrap Fusion Mass)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Data Dependent MS2数据,利用二级质谱碎片特征、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以及数据库匹配对脂质分子进行定性分析,获得脂质分子的唯一结构式。共鉴定出油料作物中132种脂质分子,包括8种甘油二酯(DG)、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2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24种磷脂酰胆碱(PC)、18种磷脂酰乙醇胺(PE)、8种磷脂酰肌醇(PI)、1种磷脂酰甘油(PG)、1种磷脂酰丝氨酸(PS)以及65种甘油三酯(TG),并使用峰面积比进行相对含量的比较。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脂质成分的分离,将油料作物中脂质成分的分析从脂肪酸分析水平提升到脂质分子层面,为更好地实现油料作物中脂质成分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促进了脂质组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脂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我国油料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雪 王督 +5 位作者 白艺珍 喻理 岳晓凤 张文 张良晓 李培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9-1195,共7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无需化学试剂、绿色环保,以及可实现多品质参数同步检测等优点。该文综述了我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品质的近红外光谱速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油料含油量、粗蛋白含量、脂...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无需化学试剂、绿色环保,以及可实现多品质参数同步检测等优点。该文综述了我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品质的近红外光谱速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油料含油量、粗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指标,食用油的理化指标,以及脂肪酸和食用油的真实性鉴别,并对油料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速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NIRS) 品质检测 油料 食用油 真实性鉴别
下载PDF
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窦心敬 贾明明 +5 位作者 汪雪芳 王督 王秀嫔 张文 张良晓 李培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9-136,共8页
油料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丰富的脂溶性营养成分,是居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油料产品产地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亟需建立有效的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本文综述了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 油料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丰富的脂溶性营养成分,是居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油料产品产地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亟需建立有效的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本文综述了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包括矿物元素指纹谱与稳定同位素比率法、光谱法、代谢指纹谱法以及DNA分子标记法等,介绍了几种溯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产品 产地溯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勇 王督 +5 位作者 李雪 张良晓 张文 丁小霞 张奇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3期6161-6166,共6页
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目的是保证农产品的真实性,为地理标志产品、地区特征性产品产地真伪鉴别提供关键技术。近红外光谱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因操作简单、绿色、高效、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 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目的是保证农产品的真实性,为地理标志产品、地区特征性产品产地真伪鉴别提供关键技术。近红外光谱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因操作简单、绿色、高效、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谷物、油料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产地溯源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产地溯源 农产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组成的进口大豆鉴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勇 李雪 +4 位作者 汪雪芳 张良晓 王秀嫔 张文 李培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2375-2379,共5页
目的建立进口大豆及进口大豆掺假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进口大豆、国产大豆和掺假大豆的脂肪酸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了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掺... 目的建立进口大豆及进口大豆掺假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进口大豆、国产大豆和掺假大豆的脂肪酸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了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掺伪大豆与国产大豆间的判别模型。结果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油酸、亚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等脂肪酸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利用脂肪酸组成可实现进口和国产大豆正确聚类;随机森林交互检验预测正确率均为100%,模型可有效区分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掺假大豆与国产大豆间。结论大豆脂肪酸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可有效鉴别进口大豆及其掺假,为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组成 产地溯源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定量植物油中主要甘油三酯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新楠 王秀嫔 +4 位作者 李培武 印南日 万立昊 王晓 张良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6-363,共8页
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种类众多、结构复杂,准确定性定量非常困难。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下,两对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准确定量植物油中七种主要甘油三酯,包括:三亚油酸甘油酯(LLL)、1-油酸-2,3-亚油酸甘油酯(OLL)... 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种类众多、结构复杂,准确定性定量非常困难。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反应监测扫描模式下,两对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准确定量植物油中七种主要甘油三酯,包括:三亚油酸甘油酯(LLL)、1-油酸-2,3-亚油酸甘油酯(OLL)、1-棕榈酸-2,3-亚油酸甘油酯(PLL)、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POL)、三油酸甘油酯(OOO)、1,2-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OOP)、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POS)。使用反相色谱柱分离甘油三酯,以异丙醇/乙腈混合溶液和乙腈/水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15 min内可实现甘油三酯的分离与检测。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均在0.996以上,检出限为0.3μg/kg,定量限为1.0μg/kg,精密度(RSD)为1.2%~4.9%。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能够实现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中七种甘油三酯的准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甘油三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准确定量
下载PDF
维生素K1生理功能及其在农产品中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月清 汪丹丹 +6 位作者 赵新楠 喻理 王秀嫔 张良晓 张奇 张文 李培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207-3217,共11页
农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维持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K1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绿叶蔬菜和油料等农产品中含量丰富。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1在日常膳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 农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维持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K1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绿叶蔬菜和油料等农产品中含量丰富。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1在日常膳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新研究进展表明,农产品中维生素K1不仅具有促进血液正常凝固、预防新生婴儿出血疾病的生理功能,还具有抑制癌症、预防血管钙化、参与骨骼代谢、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治疗急慢性肝炎等生理功能。维生素K1对碱、强酸以及紫外线照射敏感,因此对检测前处理方法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检测前处理方法有皂化法、酶解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净化效果良好的固相萃取法,但往往由于检测前处理基质不同,需要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维生素K1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方法,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大量文献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农产品基质中维生素K1的前处理以及检测方法,旨在比较前处理和检测技术的优劣,为农产品中维生素K1高灵敏检测技术开发、高维生素K1农产品开发与评价提供参考。最后,提出今后维生素K1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1)研制绿色溶剂提高提取效率;(2)研制萃取材料,提高提取选择性和回收率;(3)建立农产品中维生素K1与其他营养功能成分同步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维生素K1 生理功能 前处理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LEC1.A07基因启动子在不同含油量品系中的克隆与活性分析
8
作者 王延甲 范世航 +2 位作者 刘静 郑明 华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3-391,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BnLEC1基因对油脂生物合成的影响,以高油品系61616和低油品系51070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和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61616品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1070品系。对启动子P_(LEC1)61616(1829 bp)和P_(LEC1)510... 为了进一步研究BnLEC1基因对油脂生物合成的影响,以高油品系61616和低油品系51070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和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61616品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1070品系。对启动子P_(LEC1)61616(1829 bp)和P_(LEC1)51070(1824 b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之间存在大量的SNP和InDel,其中以单碱基SNP最为丰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_(LEC1)61616比P_(LEC1)51070多1个CAAT-box和2个茉莉酸反应元件,缺少1个细胞周期调控元件和2个非生物胁迫反应元件。随后我们构建了包含该启动子的GUS融合载体和LUC融合载体。烟草叶片瞬时转化后的GUS染色、LUC荧光显像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P_(LEC1)61616的活性高于P_(LEC1)51070。综合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含油量呈正相关,P_(LEC1)61616比P_(LEC1)51070具有更强的启动子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合成基因BnLEC1.A07在不同油菜品系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LEC1 启动子 活性 GUS LU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