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长江江苏段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增殖放流资源贡献率的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习文 刘熠 +6 位作者 薛向平 王邢艳 文红 王小豪 徐东坡 周彦锋 方弟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4-1164,共11页
近年来,长江下游进行了大规模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增殖放流活动,而增殖放流对鲢资源的贡献如何,成为亟待探究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标记8个主要原良种场(为江苏省各地政府放流工作提供苗种的单位)... 近年来,长江下游进行了大规模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增殖放流活动,而增殖放流对鲢资源的贡献如何,成为亟待探究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标记8个主要原良种场(为江苏省各地政府放流工作提供苗种的单位)鲢繁殖亲本群体,利用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评估2016-2017年长江江苏段鲢增殖放流对鲢在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621尾繁殖亲本群体和475尾长江捕捞鲢群体共检测出191种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种类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范围分别为9~36、0.536~0.793、0.597~0.941;对应平均值分别为17.36、0.656、0.794.11个座位均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每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560~0.938,平均值为0.771,证明选用的11对微卫星引物可作为亲子鉴定的有效工具.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亲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非亲排除率(NEP)范围为2.4%~42.4%,累积非亲权排除率(CEP)在99.99%以上;475尾长江鲢群体中,鉴定出39尾鲢个体来自于原良种场鲢亲本群体所繁殖的后代,即回捕率为8.21%.综合分析可见,2016-2017年,长江江苏段增殖放流对鲢资源量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微卫星标记 亲子鉴定 资源贡献率 长江江苏段
下载PDF
河蟹养殖塘极端高温期溶氧变化试验
2
作者 陈雪 颜逢缘 唐永凯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35-35,共1页
夏季是河蟹生长的主要阶段,但在8月常会出现极端高温。2022年,我国多地气温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江苏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直逼40℃,而且持续多天,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脱壳与存活。高温期,池塘中溶氧发生剧烈变化,而溶氧与河蟹生长紧密相关,本... 夏季是河蟹生长的主要阶段,但在8月常会出现极端高温。2022年,我国多地气温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江苏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直逼40℃,而且持续多天,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脱壳与存活。高温期,池塘中溶氧发生剧烈变化,而溶氧与河蟹生长紧密相关,本研究对河蟹养殖塘极端高温期的溶氧进行动态监测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最高记录 河蟹养殖 极端高温 高温期 动态监测 最高气温 溶氧
下载PDF
不同体色福瑞鲤2号的肌肉品质
3
作者 龚雅婷 王兰梅 +3 位作者 朱文彬 傅建军 罗明坤 董在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0,共9页
为探究鲤不同体色个体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福瑞鲤2号青灰色个体(BG)和全红个体(WR)为对象,通过检测其肌肉色泽、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指标,评价这2种体色福瑞鲤2号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BG的b^(*)值显著高于WR;出肉率以及肌肉... 为探究鲤不同体色个体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福瑞鲤2号青灰色个体(BG)和全红个体(WR)为对象,通过检测其肌肉色泽、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指标,评价这2种体色福瑞鲤2号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BG的b^(*)值显著高于WR;出肉率以及肌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无显著差异;不同体色福瑞鲤2号的肌肉中均能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甘氨酸(Gly)、脯氨酸(Pro)、组氨酸(His)和半胱氨酸(Cys)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氨基酸在2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体色福瑞鲤2号之间ΣEAA/ΣTAA没有显著差异;BG肉豆蔻酸(C14:0)显著高于WR,BG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WR稍高,WR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BG稍高,二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近;WR的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BG。研究表明,体色对福瑞鲤2号的肌肉品质有影响。本研究为鱼类肉质性状改良提供基础数据和参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鲤2号 色泽 氨基酸 脂肪酸 质构
下载PDF
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免疫和代谢的关联
4
作者 周依帆 张希昭 +5 位作者 周彦锋 徐东坡 王晨赫 郭世越 蒋书伦 尤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为了解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与特征,采集大银鱼胚胎期(心跳期,XT)、内源性营养期(采样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记为H1)、混合性营养期(孵化后第4天,H4)、开口摄食期(孵化后第7天,H7)和外源性营养期(孵化后第10天,H10)5... 为了解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与特征,采集大银鱼胚胎期(心跳期,XT)、内源性营养期(采样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记为H1)、混合性营养期(孵化后第4天,H4)、开口摄食期(孵化后第7天,H7)和外源性营养期(孵化后第10天,H10)5个发育时期的样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尤其是摄食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关键菌属;并结合同批次样品的转录组数据,基于关联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与免疫和代谢相关的菌属。结果显示: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各时期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XT的优势菌群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胚后H1时期的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4时期的主要菌群为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H7和H10时期的主要菌群为弯曲杆菌属(Flect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各时期中稳定存在。与多种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显著相关的是弯曲杆菌属等节点菌属。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微生物演替信息,同时,筛选到的优势菌属与节点菌属将为大银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银鱼 早期发育 微生物 16S rRNA 转录组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MIH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丁秀芳 冯文荣 +2 位作者 李建林 苏胜彦 唐永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为明确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调控机制,本研究选取100只中华绒螯蟹幼蟹个体,分析幼蟹MI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基因型,并对与生长指标相关的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进一步明确多态性位点单... 为明确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调控机制,本研究选取100只中华绒螯蟹幼蟹个体,分析幼蟹MI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基因型,并对与生长指标相关的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进一步明确多态性位点单倍型与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中华绒螯蟹幼蟹MIH基因中共筛选鉴定出5个SNP位点,其中3个位点(C640G、C2529T和G2595T)与中华绒螯蟹生长性状具有相关性;3个相关位点中共检测到5种单倍型,其中H1单倍型(GCG)的占比最高(68.8%),为优势单倍型;H3单倍型(GTT)个体的生长性状指标最高,显著高于H2单倍型(CCG)。本研究得到的中华绒螯蟹MIH基因上3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可作为候选分子标记用于中华绒螯蟹优质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MIH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单倍型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基于D-loop序列和微卫星标记的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6
作者 李兵部 傅建军 +2 位作者 陶易凡 强俊 徐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7,共13页
为探究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和云南西江4个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分别基于上述水系共108尾黄颡鱼的线粒体D-loop序列和12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黄颡鱼群体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群体间... 为探究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和云南西江4个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分别基于上述水系共108尾黄颡鱼的线粒体D-loop序列和12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黄颡鱼群体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105个D-loop序列,其核苷酸组成中A+T含量占比为56.22%,G+C含量占比为43.78%。在105个有效序列中,多态位点数为746个(含缺和无效多态位点),单倍型数为51个。Hap2、Hap25、Hap15分别是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群体的优势单倍型。4个黄颡鱼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介于0.842~0.940,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2~0.083;四川金沙江群体Hd的最低,π也处于较低水平;而云南西江群体的Hd和π均最高;4个群体的Tajima′s D值均小于0。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均为广西漓江群体最高,广东珠江群体次之,云南西江群体较低,四川金沙江群体最低。4个黄颡鱼群体的K2P遗传距离介于0.008~0.115之间,其中广西漓江与云南西江群体间的K2P遗传距离最近;广东珠江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K2P遗传距离较远,与四川金沙江群体的K2P遗传距离最远。4个黄颡鱼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介于0.114~0.959之间。4个黄颡鱼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性分别介于0.117~1.114之间和0.328~0.890之间,其中,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最近、遗传一致性最高,广东珠江与四川金沙江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最远、遗传一致性最低。在UPGMA系统聚类树中,4个黄颡鱼群体主要分为两支,其中广西漓江群体、云南西江群体最先聚为一支,然后与四川金沙江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广东珠江群体聚类。在NJ聚类树中,4个群体黄颡鱼的明显分为4个分支,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呈镶嵌式分布。4个黄颡鱼群体中共享单倍型较少,但特有单倍型较多,其中云南西江和广西漓江群体相邻较近且共有单倍型较多。在基于Nei’s遗传距离进行的主坐标分析中,广西漓江群体和云南西江群体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广东珠江和四川金沙江群体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四川金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云南西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标记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肌质网钙泵SERCA基因在中华绒螯蟹钙离子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对蜕壳的影响
7
作者 于俊杰 梁猛 +4 位作者 陈雪 丁秀芳 周立水 冯文荣 唐永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7,共13页
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周期中具有高度复杂的钙调节机制,本研究探索了水体中不同Ca2+浓度(40、80、160和320 mg/L)对中华绒螯蟹的Ca^(2+)信号转导的影响,并对其中的关键因子肌质网钙泵(SERCA)进行基因干扰以探索其功能。结果显示:①养殖水体... 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周期中具有高度复杂的钙调节机制,本研究探索了水体中不同Ca2+浓度(40、80、160和320 mg/L)对中华绒螯蟹的Ca^(2+)信号转导的影响,并对其中的关键因子肌质网钙泵(SERCA)进行基因干扰以探索其功能。结果显示:①养殖水体高浓度Ca^(2+)可致Y器官和鳃组织中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ERCA、PMCA、RyR和NCX相对表达量上升,眼柄中MIH表达量下降,血淋巴中Ca^(2+)与蜕皮激素水平上升,说明高浓度的Ca^(2+)可促进中华绒螯蟹蜕壳。②利用RNAi技术干扰SERCA基因表达,普通水体和加入320 mg/L Ca^(2+)的水体中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PMCA和NCX基因表达量上升、RyR基因表达量下降,且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表明SERCA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维持细胞内Ca^(2+)浓度和细胞内钙稳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③长期干扰SERCA基因的表达可延长中华绒螯蟹的蜕壳间隔,且降低增重率与存活率。然而,高钙环境下长期干扰SERCA基因,相对于普通水体,蜕壳间隔缩短,存活率降低。研究表明,SERCA基因可能是通过对Ca^(2+)信号的干扰而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本实验将为中华绒螯蟹蜕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肌质网钙泵(SERCA) 蜕壳 钙离子
下载PDF
不同人工孵化模式对青海湖裸鲤孵化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魏盼盼 丰朝晖 +2 位作者 俞录贤 祁洪芳 董在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 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渐改进为立体式流水孵化与圆缸淋浴转动孵化联合使用的模式,在提升孵化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优化空间、节水增效的目的(俞录贤等,2016)。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立体式孵化器与圆缸配套使用的模式,程序较为繁琐,且人力需求和生产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过程 孵化效果 人工孵化 占地面积 节水增效 青海湖裸鲤 卵粒 孵化率
下载PDF
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及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分析
9
作者 郭珺 陈小玉 +3 位作者 史秀兰 罗明坤 林凯 董在杰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以红白、大正、昭和、浅黄、黄金、古黄金6种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和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PIT电子芯片标记后同池饲养,分别对7组6、8、10月龄鲤的生长与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生长速度最快,而... 以红白、大正、昭和、浅黄、黄金、古黄金6种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和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PIT电子芯片标记后同池饲养,分别对7组6、8、10月龄鲤的生长与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大正锦鲤群体最慢。浅黄、大正锦鲤群体的全长、体高、头长与其他鲤差异显著(P<0.05)。大正吻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头长、体厚/头长与杂交群体的差异极显著(P<0.01)。指出,杂交群体在生长、形态上为最佳,而浅黄、大正群体须进一步改良品种。提出,鱼类的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业中衡量一个群体是否是优良的重要指标,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杂交子代可以作为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的一类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福瑞鲤2号 生长 形态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种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苏胜彦 张林兵 +6 位作者 李海洋 郜灿 贺鑫晋 田灿 李建林 王美垚 唐永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为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种质资源遗传背景,采用11个微卫星位点研究了大口黑鲈原种(加州原种)、从台湾省引进的台湾选育种(台湾加州鲈)和大陆本土化的养殖种(优鲈1号)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加州原种的等位... 为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种质资源遗传背景,采用11个微卫星位点研究了大口黑鲈原种(加州原种)、从台湾省引进的台湾选育种(台湾加州鲈)和大陆本土化的养殖种(优鲈1号)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加州原种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高于优鲈1号和台湾加州鲈;其中,加州原种的5个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显著高于优鲈1号和台湾加州鲈,而后两者类似。从多态信息含量来看,加州原种群体中有11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水平,优鲈1号群体和台湾加州鲈群体分别有6和4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水平。在遗传平衡检验中发现:台湾加州鲈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的位点较多(P<0.05),而加州原种存在3个连锁座位对的连锁不平衡状态(P<0.05)。在双相突变模型中,无论是WILCOXON检验还是符号检验,加州原种群体均处于突变-漂移不平衡状态。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发现:大口黑鲈群体中15.5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25.0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59.38%的遗传变异来自个体间(P<0.01)。聚类分析发现:加州原种和优鲈1号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其次为加州原种和台湾加州鲈之间的遗传距离。当K为2时,加州原种与优鲈1号、台湾加州鲈的遗传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对个体的种群鉴定发现:加州原种群体被误判的比例最低,其次是优鲈1号,最后是台湾加州鲈。在判别准确率为85.00%的水平上,加州原种被判别正确的概率是67.70%,优鲈1号是53.30%,台湾加州鲈是20.00%。从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平衡分析均发现,加州原种多态性高,遗传距离较另外2个群体较远,并可能存在过遗传瓶颈,聚类和个体的种群鉴定进一步证明了此观点。这提示从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原种应该扩群保种并系统地进行育种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2株乳酸菌抑菌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凯 朱璐丹 +4 位作者 谭宏亮 黄东宇 习丙文 潘良坤 谢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5,共8页
该研究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对2株乳酸菌[乳酸菌S60(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S7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开展了常规生化检测、药敏实验、体外抑菌实验和动物实验,验证了其作为渔用益生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 该研究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对2株乳酸菌[乳酸菌S60(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S7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开展了常规生化检测、药敏实验、体外抑菌实验和动物实验,验证了其作为渔用益生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2株乳酸菌均能在pH为4.5和0.1%的胆盐环境中存活,对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菌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其有效抑菌物质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类相关。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2株乳酸菌无分解明胶和溶血的能力。死亡统计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达1.0×10^9 CFU·mL^-1的活菌腹腔注射攻毒并未引起实验鱼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的严重死亡和机体损伤。可见2株乳酸菌作为口服益生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耐药特性研究表明,2株乳酸菌对所用药物中的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甲唑耐受能力强,对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敏感。因此,2株乳酸菌的应用需要注意管理过程中药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益生特性 安全性 药敏实验
下载PDF
日本沼虾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3的cDNA克隆、原核表达和定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盛明 傅洪拓 +3 位作者 宣富君 戈贤平 朱健 吴旭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17-2326,共10页
C型凝集素(C-typelectin)是一类能与糖类结合的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家族,为了研究C型凝集素基因在日本沼虾组织分布、细胞定位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 C型凝集素(C-typelectin)是一类能与糖类结合的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家族,为了研究C型凝集素基因在日本沼虾组织分布、细胞定位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应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日本沼虾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3基因(MnLec3)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MnLec3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分析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nLec3基因cDNA全长1357bp,包括125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1026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06bp的3′UTR,其中开放阅读框编码34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日本沼虾MnLec3基因含有保守钙结合点(Met1-Glu17)和糖识别结构域(CRD)。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MnLec3与罗氏沼虾C型凝集素3相似度较高;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MnLec3与其他甲壳动物C型凝集素聚为一支。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体外重组蛋白rMnLec3,并将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抗血清,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在肝胰腺细胞核中表达。qRT-PCR结果显示,MnLec3在日本沼虾所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血细胞次之;与对照组相比,在嗜水气单胞菌刺激12~48h时MnLec3表达量显著升高,48h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nLec3蛋白表达丰度与基因表达模式基本相似,提示克隆得到的MnLec3参与日本沼虾抵御细菌入侵的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3 嗜水气单胞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我国克氏原螯虾种苗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国锋 徐增洪 +3 位作者 徐跑 何俊 水燕 张宪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当前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渔民收入、促进养殖技术升级、农民脱贫致富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种苗质量与市场供应能力与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匹配已成为当前限制克氏原螯虾产业规模扩增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从我国克氏... 当前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渔民收入、促进养殖技术升级、农民脱贫致富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种苗质量与市场供应能力与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匹配已成为当前限制克氏原螯虾产业规模扩增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从我国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现状、种苗资源的供给能力、种苗生产现状和生产模式进行概述和探讨。同时,提出应对养殖规模扩增的现实要求,种苗产业应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改善养殖环境、转变养殖理念、升级换代育苗技术等多方面发力;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克氏原螯虾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研发,提高秋苗和早春苗的供给能力,进而实现根据生产需要“全天候”的供苗能力,为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产业发展现状 种苗 繁育技术 水产养殖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11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武 曹静越 +4 位作者 马骋 马学艳 吕国华 闻海波 顾若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了解国内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山东微山湖、江苏高邮湖、上海明珠湖、浙江淳安、安徽黄陂湖、湖北长湖、江西仙女湖、湖南耒水、贵州夜郎湖、广西千亩湖、广东榕江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国内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山东微山湖、江苏高邮湖、上海明珠湖、浙江淳安、安徽黄陂湖、湖北长湖、江西仙女湖、湖南耒水、贵州夜郎湖、广西千亩湖、广东榕江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杂合度(Ho)为0.434~0.674,期望杂合度(He)为0.772~0.90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56~0.885,这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遗传变异中有94.84%来自群体内,5.1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_(st)=0.052)。浙江淳安群体和江苏高邮湖遗传距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河鲤新品系肌肉脂肪酸组分与形体指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胜彦 任若兰 +7 位作者 俞菊华 于凡 李建林 孙阿君 李红霞 宋长友 王美垚 唐永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9,共5页
为探究黄河鲤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形体指标的关系,从黄河鲤新品系G3代中随机挑选18尾,测定其各项形体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PUFA与各项形体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随机选择12尾鱼进行线性相关验证。结果表明:除吻长与体重相关显著... 为探究黄河鲤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形体指标的关系,从黄河鲤新品系G3代中随机挑选18尾,测定其各项形体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PUFA与各项形体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随机选择12尾鱼进行线性相关验证。结果表明:除吻长与体重相关显著外,其他形体指标与体重相关极显著;PU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4:0、C18:0、C18:1、C20:3、C20:4、C22:4相关显著,PUFA与C16:0、C20:2、C22:6相关极显著;更为重要的是,PUFA与体长/体高呈负相关,与眼间距呈正相关。这一研究提示可通过鲤外形指标对黄河鲤新品系肌肉PUFA含量指标进行选择,从而为黄河鲤新品系的选育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形体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温度和pH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雪 冯文荣 +3 位作者 周立水 丁秀芳 梁猛 唐永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5-1424,共10页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代谢规律,为其幼蟹养殖条件的优化和种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密封静水式试验,探究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pH(6.0、7.0、8.0、9.0)对不同规...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代谢规律,为其幼蟹养殖条件的优化和种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密封静水式试验,探究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pH(6.0、7.0、8.0、9.0)对不同规格[大规格组(L)的体质量21.68±3.58 g,中规格组(M)的体质量11.31±0.29 g,小规格组(S)的体质量5.84±0.33 g]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温度和pH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升高趋势;在15~30℃的范围内,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其体质量呈负相关,即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排序均表现为S组>M组>L组。随着pH的升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排氨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pH 6.0~9.0的范围内,幼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温度和pH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窒息点有显著影响,幼蟹在10℃下的窒息点显著高于15~30℃下的窒息点;在pH 6.0~9.0的范围内,幼蟹的窒息点均随pH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S组幼蟹的窒息点显著高于M组和L组。在10~30℃范围内,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氨商和能量代谢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pH的升高,幼蟹的氨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能量代谢率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温度和pH变化对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幼蟹呼吸代谢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适宜生长pH为8.0,过高或过低均会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机体造成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及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温度 pH 体质量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下载PDF
腹足纲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武 马学艳 +3 位作者 吕国华 顾若波 华丹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腹足纲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类不断被修正,并由此导致一些分类单元的繁殖生物学习性重新调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为腹足纲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机制提供有力证... 腹足纲是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类不断被修正,并由此导致一些分类单元的繁殖生物学习性重新调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为腹足纲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机制提供有力证据和支持。本研究基于最新的腹足纲分类,对该纲部分物种从繁殖生物学的进化、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分化进行阐述,以期为腹足纲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纲 雌雄同体 孤雌生殖 性别决定 性别分化
下载PDF
中国鲤育种的主要方法、遗传解析及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53,共17页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种质资源 遗传解析 展望
下载PDF
大刺鳅18月龄体质量的育种值和遗传力估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艳艳 薛凌展 +9 位作者 傅建军 吴妹英 陈宇舒 廖梦香 陈度煌 胡振禧 林学文 董在杰 樊海平 吴斌 《渔业研究》 2022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最终获得... 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最终获得7个有效家系,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以各家系亲本的体质量为协变量,估算了18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和个体BLUP育种值。通过18月龄大刺鳅全同胞家系体质量的方差组分评估结果显示,遗传力达到了(0.4681±0.1737),t检验P<0.01。此外,体质量与其育种值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雄鱼回归方程为y=0.3936x-84.1930(R^(2)=0.7554,P<0.01);雌鱼回归方程为y=0.517x-64.126(R^(2)=0.8178,P<0.01)。个体育种值前50的雌性个体主要集中在3个家系中(B、E和D),尤其是家系B,雌性育种值前24和雄性育种值前19均来源于该家系。其中,雄鱼最大育种值为75.09,雌鱼最大育种值为67.49,均来自于家系B。本研究显示大刺鳅体质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可以通过表型或BLUP育种值的方式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全同胞家系 遗传力 育种值
下载PDF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杨明 孙盛明 +9 位作者 傅洪拓 乔慧 张文宜 龚永生 蒋速飞 熊贻伟 许蕾 赵才源 王亚冰 胡宇宁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低氧胁迫 酶活力 组织切片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