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
1
作者 贺刚 冯广朋 +5 位作者 付辉云 王海华 张燕萍 张爱芳 马本贺 袁嘉欣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克氏原螯虾 可量性状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肖俊 姚远 +5 位作者 丁立云 张桂芳 章海鑫 张燕萍 龚海波 巫伟华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全鱼组成、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和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4~26℃条件下,将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55±0.22)g的彭泽鲫饲养在循环水养殖桶(φ800 mm×...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全鱼组成、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和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4~26℃条件下,将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55±0.22)g的彭泽鲫饲养在循环水养殖桶(φ800 mm×高650 mm)中,采用2×3双因子法进行饲养实验:养殖密度为90尾/m^(3)和180尾/m^(3),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3次和4次,每组3个养殖桶,即90尾/m^(3)日投喂2次(L2组);90尾/m^(3)投喂3次(L3组);90尾/m^(3)投喂4次(L4组);180尾/m^(3)投喂2次(H2组);180尾/m^(3)投喂3次(H3组)和180尾/m^(3)投喂4次(H4组),饲养10周。结果显示:在同一养殖密度下,日投喂3次和4次的彭泽鲫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日投喂2次(P<0.05),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递增,饲料系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彭泽鲫全鱼中水分、灰分及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全鱼粗脂肪含量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递增,H4组彭泽鲫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投喂2次(P<0.05);不同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肠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L3组彭泽鲫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略高于L2和L4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鱼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L2和L3组(P<0.05),H4组鱼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H2组(P<0.05),H3和H4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显著低于H2组(P<0.05);在同一投喂频率下,不同养殖密度的彭泽鲫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减(P<0.05),饲料系数差异不明显;H3组T-AOC含量显著高于L3组(P<0.05)、L4组T-AOC含量显著高于H4(P<0.05);投喂频率和养殖密度对饲料系数和T-AOC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SH活性及MDA含量无明显互作效应(P>0.05)。综上所述,不同投喂频率对不同养殖密度下的彭泽鲫生长、全鱼组成、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都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循环水系统和养殖密度(180尾/m^(3))下,每天投喂3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投喂频率 养殖密度 粗脂肪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彭泽鲫胚胎发育观察
3
作者 姚远 肖俊 +3 位作者 巫伟华 龙凡 傅义龙 丁立云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干法人工授精获得彭泽鲫受精卵,在水温为(28±0.5)℃条件下连续观察彭泽鲫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彭泽鲫卵子呈浅黄色,卵膜透明,近似圆形,黏性、沉性卵,卵径为(1.65±0.15)mm。发育过程中,受精后53 min进入卵裂期,受精后3 ... 通过干法人工授精获得彭泽鲫受精卵,在水温为(28±0.5)℃条件下连续观察彭泽鲫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彭泽鲫卵子呈浅黄色,卵膜透明,近似圆形,黏性、沉性卵,卵径为(1.65±0.15)mm。发育过程中,受精后53 min进入卵裂期,受精后3 h 16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5 h 41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8 h 55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2 h 03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受精后37 h 26 min仔鱼孵化出膜,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1050.9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胚胎发育 积温
下载PDF
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卵巢组织转录组分析
4
作者 肖俊 姚远 +3 位作者 龚海波 巫伟华 龙凡 丁立云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卵巢发育的影响,将健康的初始体质量为253.78±5.34 g的彭泽鲫分别以鱼油(FO)和豆油(SO)两种脂肪源的试验饲料饲喂60 d。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彭泽鲫亲本卵巢组织... 为探究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卵巢发育的影响,将健康的初始体质量为253.78±5.34 g的彭泽鲫分别以鱼油(FO)和豆油(SO)两种脂肪源的试验饲料饲喂60 d。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彭泽鲫亲本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将所测序列经质控,组装后对比到GO KEGG等数据库中进行注释,并对其进行差异基因等的聚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FO组平均得到4.33×10^(7)条Raw Reads,原始数据过滤掉测序接头序列、未知碱基序列、低质量序列后平均得到4.19×10^(7)条Clean Reads,碱基数6.50Gb;SO组平均得到4.30×10^(7)条Raw Reads,原始数据过滤掉测序接头序列、未知碱基序列、低质量序列后平均得到4.15×10^(7)条Clean Reads,碱基数6.45Gb。经过纯化后,Q20比例在97.25%以上,Q30比例在91.55%以上。在SO组相对FO组比较中,按照q<0.05和|log2FC(SO/FO)|>1的筛选条件,得到42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上调基因有290个,显著下调基因有135个,共筛选出7个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其中6个基因显著上调,1个基因显著下调。对DEGs进行GO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对比到GO数据库共898个GO term,这些term分别对应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以及生物过程等三大类,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到生物调控、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刺激反应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194条通路,主要涉及细胞进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新陈代谢、有机系统等五大类代谢通路。其中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等富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亲本 脂肪源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KEGG富集
下载PDF
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俊 丁立云 +3 位作者 姚远 龚海波 傅义龙 陈文静 《中国水产》 CAS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为优化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笔者在当地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50g/尾的彭泽鲫冬片,7月下旬收获成鱼规格为350g/尾,起捕量175kg/亩;11月底收获成鱼规格550g/尾,起捕量825kg/亩。全年轮捕轮放养殖模式共起捕... 为优化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笔者在当地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50g/尾的彭泽鲫冬片,7月下旬收获成鱼规格为350g/尾,起捕量175kg/亩;11月底收获成鱼规格550g/尾,起捕量825kg/亩。全年轮捕轮放养殖模式共起捕彭泽鲫1000kg/亩,利润达到5230元/亩。该试验对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的优化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捕轮放 养殖模式 彭泽鲫 养殖试验 放养规格 成鱼 标准化
下载PDF
彭泽鲫“一年两茬”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研究
6
作者 肖俊 丁立云 +3 位作者 姚远 巫伟华 傅义龙 陈文静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1期1-4,9,共5页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尾,667 m^(2)产617.5 kg。全年“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达到了667 m^(2)产2012.5 kg,每667m^(2)利润10192元的养殖效益,对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一年两茬 池塘养殖
下载PDF
大刺鳅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4 位作者 徐先栋 李燕华 王梦杰 吴斌 陶志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刺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构成;口咽腔具舌、咽骨和咽磨;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内壁具纵行褶皱和次级分支,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共同组成;胃壁和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肌层为平滑肌,分为环肌和纵肌;胃呈“V”型,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3个部分,各部分的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贲门部向胃体部逐渐增粗,且含有胃腺细胞,幽门部肌层极为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肠较短,具一个弯曲,肠道系数为0.325±0.050,肠绒毛丰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幽门部和前肠间有2个幽门盲囊。大刺鳅食谱较广,消化道中鉴定出虾类、水生昆虫、鱼类、螺、卵和植物碎屑6大类饵料,摄食时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入;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9,不确定性较低,饵料优势指数(D)为0.33,集中性较高;虾类为大刺鳅的主要食物,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质量百分比(W%)和数量百分比(N%)分别为97.75%、92.29%和73.07%。研究表明,大刺鳅属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研究可为大刺鳅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食性
下载PDF
温度对金红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4 位作者 马爱军 黄智慧 李燕华 王梦杰 孙志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8-456,共9页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赣红1号” 温度 孵化 仔鱼活力 性别分化
下载PDF
油炸工艺参数对即食泥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丽君 郑尧 +3 位作者 郭全友 杨絮 王海华 马本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泥鳅在油炸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台湾泥鳅为原料,分析即食泥鳅油炸环节中时间、温度和煎炸油品种等关键因子,对其感官评分、理化指标、色差、水分分布及质构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并探究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油炸时间延长... 为探究泥鳅在油炸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台湾泥鳅为原料,分析即食泥鳅油炸环节中时间、温度和煎炸油品种等关键因子,对其感官评分、理化指标、色差、水分分布及质构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并探究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油炸时间延长及油炸温度升高,即食泥鳅的感官总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150 s(90.84±2.13)和180℃(92.07±0.90)时得分最高。不同的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及煎炸油品种所炸制的即食泥鳅的水分含量与含油率、硬度与弹性均呈负相关,自由水向结合水方向移动,b~*值增大。当用180℃调和油油炸150 s时,即食泥鳅品质最佳。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感官总分能有效评价即食泥鳅品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泥鳅 油炸时间 油炸温度 煎炸油品种 油炸工艺参数
下载PDF
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对泥鳅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丽君 郭全友 +5 位作者 马东林 王海华 杨絮 马本贺 黄海潮 郑尧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下,台湾泥鳅和泥鳅的形体性状、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并探讨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下,台湾泥鳅和泥鳅的形体性状、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并探讨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泥鳅,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的台湾泥鳅(P.dabryanus ssp.pond-cultivated,PPOC)肥满度(1.00±0.01)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下的泥鳅(M.anguillicaudatus pond-cultivated,MPOC)(0.50±0.01)(P<0.05)。泥鳅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台湾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台湾泥鳅(P<0.05),其中,稻田养殖模式下的泥鳅(M.anguillicaudatus paddy-cultivated,MPAC)粗蛋白含量最高,达(21.09±0.57)%。除内聚性外,台湾泥鳅的质构特性显著高于泥鳅(P<0.05);养殖模式对2种泥鳅的形体性状有显著影响,PPOC肥满度显著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的台湾泥鳅(P.dabryanus ssp.paddy-cultivated,PPAC)(P<0.05),MPOC肥满度显著低于MPAC(P<0.05)。池塘养殖模式下2种泥鳅的致动脉粥样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低于稻田养殖的相同品种(P<0.05),硬度_((PPOC))>硬度_((PPAC)),弹性_((MPOC))<弹性_((MPAC))(P<0.05),稻田养殖模式的2种泥鳅的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和甲硫氨酸高于池塘模式的相同品种(TAV>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形体性状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肥满度与体长体高比呈负相关(–0.996),与质构特征、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基于肥满度、质构等指标,PPOC最适合作为泥鳅加工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泥鳅 泥鳅 养殖模式 形体特征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生长、免疫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梦杰 马本贺 +3 位作者 王玮欣 陈建华 王海华 朱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4,共8页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_(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泥鳅 氨氮胁迫 生长性能 免疫 组织结构
下载PDF
6个不同水域刀鲚的形态特征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宇 冯广朋 +5 位作者 张涛 庄平 宋超 王海华 张燕萍 陈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为研究不同水域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口、长江泰州段、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巢湖)刀鲚的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 为研究不同水域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口、长江泰州段、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巢湖)刀鲚的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之间除尾柄高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群体与嵊泗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可聚为一个类群,洪泽湖群体和巢湖群体分别形成两个类群,差异系数检验显示,这3个类群之间形态多样性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仍属于同一种群。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指标,累积贡献率为75.78%,各水域刀鲚形态差异表现在头胸部、腹部与尾部性状上。判别分析中,综合判别率为87.9%。研究结果表明,嵊泗群体和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说明嵊泗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而湖泊群体与嵊泗群体、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有显著差异,说明湖泊群体的刀鲚最有可能为淡水定居型长颌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形态学 框架结构 多元分析
下载PDF
氨氮对台湾泥鳅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梦杰 王海华 +2 位作者 马本贺 陈建华 朱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90,共8页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对台湾泥鳅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发育和毒性的影响,在水温(26±1)℃下,将发育至囊胚期的台湾泥鳅受精卵分别置于0(对照组)、5、10、20、40、80 mg/L质量浓度氨氮中,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台湾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对台湾泥鳅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发育和毒性的影响,在水温(26±1)℃下,将发育至囊胚期的台湾泥鳅受精卵分别置于0(对照组)、5、10、20、40、80 mg/L质量浓度氨氮中,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台湾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的孵化率、孵化时间、死亡率、畸形率,体长、心率、卵黄囊吸收率和特定生长率。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26±1)℃,pH 8.0±0.1],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台湾泥鳅胚胎孵化率、死亡率和仔鱼畸形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氨氮的暴露对台湾泥鳅胚胎的孵化时间及胚胎期心率无显著影响(P>0.05);40 mg/L和80 mg/L质量浓度组仔鱼分别在出膜后48 h和12 h内全部死亡;高质量浓度组抑制了台湾泥鳅仔鱼的生长和卵黄囊吸收率(P<0.05),而低质量浓度组(5、10 mg/L)在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期间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探索氨氮暴露对台湾泥鳅胚胎—仔鱼期的毒理效应,为台湾泥鳅繁育、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效应 氨氮 胚胎 卵黄囊期仔鱼 台湾泥鳅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宇 陈建华 +3 位作者 冯广朋 庄平 王海华 宋超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年第3期196-203,共8页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洄游型鱼类。受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影响,其资源量已极度匮乏。总结了日本水域、黄河水域和长江水域内刀鲚生境履历的研究进展,解析不同水域刀鲚群体的生境履历模式,以期为...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洄游型鱼类。受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影响,其资源量已极度匮乏。总结了日本水域、黄河水域和长江水域内刀鲚生境履历的研究进展,解析不同水域刀鲚群体的生境履历模式,以期为刀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参考资料。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充分了解长江水域刀鲚的生境履历,有助于为中国刀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境履历 洄游 耳石
下载PDF
“稻田-攀鲈”生态种养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梦杰 李燕华 +3 位作者 王海华 康升云 马本贺 魏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3期21-23,共3页
2020年5月初~2020年10月底在江西进贤进行“稻田-攀鲈”生态养殖试验,4亩试验田共计产出攀鲈280公斤,合70公斤/亩;水稻1880公斤,合470公斤/亩;总净收益2360元,合590元/亩。经济生态综合评价表明“稻田-攀鲈”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良好... 2020年5月初~2020年10月底在江西进贤进行“稻田-攀鲈”生态养殖试验,4亩试验田共计产出攀鲈280公斤,合70公斤/亩;水稻1880公斤,合470公斤/亩;总净收益2360元,合590元/亩。经济生态综合评价表明“稻田-攀鲈”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鲈 稻鱼综合种养 生态养殖
下载PDF
鄱阳湖长江江豚繁殖特征及保护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斌 李涵 贺刚 《生物学通报》 CAS 2021年第7期3-5,共3页
基于文献整理,从繁殖特征的角度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5年鄱阳湖长江江豚捕放调查的部分原始数据进行了挖掘和探讨,发现鄱阳湖长江江豚雌豚在18~19龄可能仍然具有一定繁殖能力,雌性个体性成熟年龄可能是3龄左右。此外,鄱阳湖中... 基于文献整理,从繁殖特征的角度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5年鄱阳湖长江江豚捕放调查的部分原始数据进行了挖掘和探讨,发现鄱阳湖长江江豚雌豚在18~19龄可能仍然具有一定繁殖能力,雌性个体性成熟年龄可能是3龄左右。此外,鄱阳湖中心湖区可能是长江江豚繁育的主要水域,而通长江水道可能是雄性个体扩散和求偶的主要水域。通过鄱阳湖长江江豚繁殖特征及个体数金字塔分析发现,强化基因交流、充分发挥雌豚的繁殖潜能、降低幼豚死亡率、减缓灾害影响是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长江江豚 繁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