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沉水植物对日本沼虾生长存活及水环境影响特征
1
作者 李毅 曾艳艺 +5 位作者 刘乾甫 李海燕 高原 杨婉玲 孙金辉 王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揭示沉水植物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过程影响效应,进行为期90 d的微宇宙控制实验,研究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单独及两两组合的种植系统对日本沼... 为揭示沉水植物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过程影响效应,进行为期90 d的微宇宙控制实验,研究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单独及两两组合的种植系统对日本沼虾生长存活及水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轮叶黑藻、苦草及其组合能较好地提高系统空间异质性,且水体pH、DO及水体透明度均保持在较稳定波动范围,但轮叶黑藻及轮叶黑藻+苦草组后期透明度明显升高、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P<0.05)。轮叶黑藻、苦草及其组合中日本沼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虾存活率及生物量与轮叶黑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轮叶黑藻对日本沼虾生长存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草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化及日本沼虾养殖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黑藻 苦草 菹草 日本沼虾 种群生长 生态养殖
下载PDF
东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粒径特征研究
2
作者 魏敬欣 解常鑫 +4 位作者 杨婉玲 刘乾甫 高原 曾艳艺 王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占比较高,二者浓度占比之和的年平均值为97.25%。粒径结构的季节特征显示,Micr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显著,Nano和Pic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特征显示,靠近珠江口的站位一般呈现出Nano浓度占比大于Micro浓度占比的规律。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Micro浓度占比与水温、pH和河宽呈正相关关系,Nano浓度占比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站位被明显分成了上游和下游两大类群,两大类群间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两类群中Micro、Nan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显著,Pic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极显著。另外,研究发现,两类群间差异显著的物理因子主要为盐度,差异显著的化学因子主要为pH和TP。结合RDA分析结果,推测盐度和pH是影响东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粒径组成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东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干流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二纯 赖子尼 +3 位作者 刘乾甫 王超 高原 麦永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1期12-21,共10页
水体初级生产力是保证水生生物种群再生产速率的一种体现,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能量来源。为探究珠江干流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状况及水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平水期)、6月(丰水期)、9月(枯水前期)进行采样调... 水体初级生产力是保证水生生物种群再生产速率的一种体现,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能量来源。为探究珠江干流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状况及水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平水期)、6月(丰水期)、9月(枯水前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初级生产力介于6.0~866.5 mg/m^(2)/d,均值为111.1 mg/m^(2)/d。初级生产力水情期变化明显,表现为枯水前期>平水期>丰水期;各站位初级生产力除鲁布革站位异常高外,其他站位差异不明显。初级生产力与总氮、亚硝酸盐、硅酸盐、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透明度等指标显著相关(P<0.05,n=42);该水域2016年呈现以中营养和贫营养为主,而在上游建坝库区存在局部“富营养”的水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面源污染和珠江干流修建水坝所导致的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是引起初级生产力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营养状态指数 珠江干流 叶绿素A
下载PDF
珠三角河网鱼类微塑料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樊珂宇 高原 +8 位作者 赖子尼 曾艳艺 刘乾甫 李海燕 麦永湛 杨婉玲 魏敬欣 孙金辉 王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90-1598,共9页
近年来,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解珠三角河网水域常见野生鱼类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选取8种野生淡水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鳃部和肠道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 近年来,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解珠三角河网水域常见野生鱼类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选取8种野生淡水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鳃部和肠道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态、颜色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所有鱼体中共检测出60个微塑料,平均每条鱼摄入了1.6个微塑料,鳃部的平均丰度为(0.638±1.276)items·g^(−1),肠道的平均丰度为(0.256±0.326)items·g^(−1),鳃部的平均丰度大于肠道的平均丰度。通过对鱼类微塑料的丰度与鱼的体长、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鱼类微塑料的丰度与鱼的体长、体质量相关性较弱。本次实验检测出的微塑料粒径多大于100μm,主要为碎片状,颜色主要为黑色和灰色,检测的聚合物类型主要为聚乙烯和聚丙烯。中上层鱼类摄入的微塑料大多为颗粒状,分析其来源可能为个人护理及化妆品内添加的塑料微珠,通过生活污水排入到环境中,从而被摄食。底层鱼类摄入的多为碎片状,分析其来源可能是固体废物,经过风化和光解沉入水底,从而被底层鱼类所摄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平均微塑料摄入量最高,鳃和肠道中微塑料含量最高的鱼类均来自左滩采样点。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珠三角河网野生淡水鱼类群体的微塑料污染现状,可为水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河网 鱼类 微塑料 污染特征 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