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桉林草间作模式中牧草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闯 胡庭兴 +3 位作者 李强 李仁洪 谢财永 吴小山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hl)含量增大,间作下牧草的Chl含量和叶绿素b(Chlb)都高于对照(CK),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叶绿素a/b(Chla/Chlb)值随郁闭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先增加后下降,下降时的林分郁闭度为0.60;鸭茅和多年黑麦草Fv/Fm值大于扁穗牛鞭草,但在间作条件下其Fv/Fm值增加程度小于扁穗牛鞭草;3)3种牧草在对照和间作条件下的光合日进程都是单峰曲线;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3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42时,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都高于对照,间作条件下扁穗牛鞭草的Pn低于对照;4)扁穗牛鞭草对照的生物量最高,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其生物量逐渐减小,但在不同郁闭度下的生物量均比其他牧草对应郁闭度下的生物量高,在郁闭度为0.56时,扁穗牛鞭草生物量仍大于其他牧草的最大生物量。从总体来看,3种牧草对弱光环境的响应方式不同,鸭茅和多年黑麦草主要表现在提高Chlb含量,而扁穗牛鞭草主要表现在提高Fv/Fm值,3种牧草的耐荫性为鸭茅>多年黑麦草>扁穗牛鞭草。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4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34时,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适度的遮荫有助于提高这2种牧草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林草间作 郁闭度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生物量
下载PDF
巴山水青冈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进耀 吴庆贵 +2 位作者 杨冬生 胡庭兴 陈光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48,共5页
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中,土壤呼吸作用最强的季节是7-8月,最弱季节是4月和11月;昼夜变化中最强呼吸出现在14:00-15:00,凌晨5:0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与近地面地表温度存在极显著指数关系。皆伐迹地经过自然恢复后土壤呼吸作用比原生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水青冈林 皆伐迹地 土壤呼吸作用 温度
下载PDF
四川省内江市双桥乡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云霞 彭培好 +2 位作者 彭培好 陈文德 陈文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97-1998,共2页
利用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四川省内江市双桥乡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结合GIS空间技术分析各重金属元素及综合污染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该区主要为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轻度污染区域和潜在生态评价轻度危害区域。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性评价 GIS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碳库与肥力的变化 被引量:49
4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6-2545,共10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且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和土壤肥力下降,且各人工林下降程度不同,而且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9,共8页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the 0~20 cm layer and incubated for 15, 30, 45, 60, 75 and 90 days in the laboratory at 25 ℃ with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different lit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showed the ranked order of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when the forest litter was not added to the soil. The added forest litter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regardless of the forests. Comparing with the litter from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the litter from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led to higher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to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might lead to the low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土壤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量碳 代谢商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3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张世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1-575,共5页
关键词 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36
7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4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张世熔 廖尔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5,共10页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林后土壤团粒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数量之间...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林后土壤团粒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降低,3种人工林中,檫木林较好、水杉林次之、柳杉林最差;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小;在湿筛条件下,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随分形维数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这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组成结构的维护效果不同,导致更新后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变化,林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分形维数的大小。因此,分形维数可作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活动情况的一项综合性定量化评价指标。同时,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分形维数 团粒结构
下载PDF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董慧霞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范冰 范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9,共6页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草)4年后2种草本层模式的三倍体毛白杨林地进行≤1mm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比值均约为50∶30∶20,黑麦草林...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草)4年后2种草本层模式的三倍体毛白杨林地进行≤1mm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比值均约为50∶30∶20,黑麦草林地林木细根年平均生物量约为自然草林地的2倍;但就总细根量来说,自然单根系大于黑麦草根系,是黑麦草的4.4倍;林地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mm细根能提高大粒级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水稳性团聚体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人工竹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陈光升 胡庭兴 +3 位作者 黄立华 唐天云 涂利华 雒守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慈竹林,且都大于光皮桦林。叶凋落物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慈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杂交竹林,光皮桦林的持水量介于慈竹林和混交林之间。几种叶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的模型、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的模型。不同林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27~1.34g/cm^3之间,总孔隙度48.08%~55.96%,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人工竹林 凋落物 表层土壤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贤伟 张健 +2 位作者 陈文德 范冰 董慧霞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别为0.240 6, 0.325 0和0.241 0 t/hm2;而直径 1~2 mm细根在整个年生长过程中,其上、中和下层生物量分别为0.150 0, 0.125 0和0.027 0 t/hm2,说明直径 0~1 mm细根对根系生物量积累的贡献高于 1~2 mm.黑麦草草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0~20 cm层生物量高达0.986 0 t/hm2,20 cm以下层生物量仅有0.117 0 t/hm2,呈现典型的'T'型分布规律.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细根总生物量和黑麦草草根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均呈单峰型特征.树根和草根0~20 cm层生长在时间动态规律上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但0~20 cm层草根生物量占上层总生物量的68.68%,高于细根生物量;20 cm以下层则细根生物量占下层总生物量的87.68%,高于草根生物量.因此,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空间生物量积累的种间利用关系表现互利优势,适宜性强,在四川盆地西缘退耕还林工程中是较为适宜的推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黑麦草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1.13 t/hm2)。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分别是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的3.18倍、41.33倍和1.53倍。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是天然常绿阔叶林>水杉林>檫木林>柳杉林。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层 持水特性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64-72,共9页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 该文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后0~20cm土层土壤在25℃、自然含水量和添加不同枯落物条件下,培养15、30、45、60、75、90d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枯落物时,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柳杉林;各林分土壤添加其枯落物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高于不添加枯落物土壤,而且在檫木林、柳杉林土壤中添加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比添加其自身林地枯落物高;微生物量氮含量与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以及硝化速率、氮净矿化速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与檫木林和柳杉林枯落物相比,对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作用更大,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变化.因此,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对林地土壤供氮能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供氮潜力 土壤氮矿化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不同年龄巨桉林土壤呼吸及其与土壤温度和细根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袁渭阳 李贤伟 +3 位作者 张健 荣丽 杨渺 潘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共8页
采用SRS-10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四川省丹陵县集体林区巨桉短轮伐期1~6年生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5cm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根钻法在不同季节测量所有年龄巨桉林活细根(<2mm)生物量。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巨桉林每月初期土壤呼吸速... 采用SRS-10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四川省丹陵县集体林区巨桉短轮伐期1~6年生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5cm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根钻法在不同季节测量所有年龄巨桉林活细根(<2mm)生物量。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巨桉林每月初期土壤呼吸速率在0.35~1.71μmol.m-2s-1间波动,季节趋势为,夏季(1.35)>秋季(1.16)>春季(0.62)>冬季(0.41μmol.m-2s-1)(P<0.01)。1~6年生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出"高—低—高"的趋势(P<0.01),6年生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高;2)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用月初动态拟合的1~6年生林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大小为:4年生(2.29)>1年生(2.03)>6年生(1.95)>3年生(1.88)>2年生(1.83)>5年生(1.73)(P<0.01);3)土壤温度和0~50cm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具有二元线性回归关系(r=0.9640),它们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贡献率基本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土壤呼吸速率 温度 细根生物量 年龄序列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55
14
作者 龚伟 颜晓元 +4 位作者 蔡祖聪 王景燕 胡庭兴 宫渊波 冉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75-2381,共7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含量,提高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分配比例及颗粒有机质C/N.施肥处理颗粒有机碳和氮储量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1.7%~196.8%和13.0%~152.2%,土壤颗粒有机碳对总有机碳储量增加的贡献率为31.5%~67.3%,土壤颗粒有机氮对全氮储量增加的贡献率为14.3%~100.0%;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储量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0%~75.0%和0.0%~69.8%.各处理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储量均以OM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及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 矿质结合有机碳和氮 碳固存
下载PDF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被引量:21
15
作者 万雪琴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健 李贤伟 宫渊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Therefore an Alnus cremastogyne forest community developed via converting hillside fields to forest,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rast with a weed community on abandoned hillside fiel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In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f it, vegetations restored so rapid that the average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tree height of A.cremastogyne tree crown density, ground vegetation coverage respectively reached 5.2 cm, 6.1 m, 0.7 and 100 percent for 3 years and after converting hillside fields to forest. 2) With vegetation restoring, community gradually developed mosaic spatial pattern an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simultaneously distribution of plant population changed from regular to clumped,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ommunity increased. 3) Community biodiversity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During the period, species richness of both commnuities changed from 20 to 39,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was 4.205 and 5.021 respectively, while Pielou equitability index dropped little. 4) Plant species frequently and dramatically altered, which mainly showed that therophytes declined rapidly from 16 to 10, while perennial one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from 2 to 26, and 8 of them are phanerophytes. 5) The pathwa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pproximately was from annual herbs to shrubs + perennial herbs to trees + shrubs and herbs + perennial herbs, finally to natural mixed forests, such driving force was mainly from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 坡耕地
下载PDF
不同年龄巨桉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袁渭阳 李贤伟 +1 位作者 张健 荣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以巨桉工业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法”,研究一个轮伐期巨桉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结果表明,1~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为0.641~6.648t·hm^-2,不同年龄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1年为2.263±1.022t·hm^-2,2... 以巨桉工业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法”,研究一个轮伐期巨桉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结果表明,1~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为0.641~6.648t·hm^-2,不同年龄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1年为2.263±1.022t·hm^-2,2年为3.414±1.873t·hm^-2,3年为2.270±1.262t·hm^-2,4年为2.305±1.664t·hm^-2,5年为3.011±1.630t·hm^-2,6年为4.139±2.509t·hm^-2,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最大。枯落物凋落量在年龄序列中表现为“高一低一高”的趋势;1~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为0.101~0.637t·hm^-2,不同年龄巨桉细根碳储量1年为0.318±0.109t·hm^-2,2年为0.308±0.139t·hm^-2,3年为0j255±0.154t·hm^-2,4年为0.263±0.076t·hm^-2,5年为0.390±0.128t·hm^-2,6年为0.438±0.199t·hm^-2,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最大,3、4年生较小,这与细根生物量的年龄变化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枯落物 细根 碳储量 年龄
下载PDF
外源钙、磷、氮对铝胁迫下杉木幼苗生长影响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帆 罗承德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为缓解Al胁迫对杉木人工林更新的影响,本文采用水培模拟Al胁迫,引入Ca、P、NH4+N、NO3-N营养调控因子,探讨Al胁迫对杉木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Ca或P浓度,能促进根、茎的正常生长发育,根系的形态特征明显变化,降低组织内MDA... 为缓解Al胁迫对杉木人工林更新的影响,本文采用水培模拟Al胁迫,引入Ca、P、NH4+N、NO3-N营养调控因子,探讨Al胁迫对杉木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Ca或P浓度,能促进根、茎的正常生长发育,根系的形态特征明显变化,降低组织内MDA含量和POD活性.增加NH4+N浓度只能促进茎的生长,对根系发育影响不明显.增加NO3-N浓度对根茎生长均无明显的规律性影响.增加NH4+N和NO3-N浓度,能抑制MDA含量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POD活性,但效果不及Ca或P明显.经回归方程拟合,得出本试验条件下营养因子有效缓解Al胁迫的阈值是Ca/Al≥28,P/Al≥44,NH4+N/Al≥45(摩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幼苗 铝胁迫 水培模拟 外源营养调控因子 阈值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龚伟 颜晓元 +2 位作者 王景燕 胡庭兴 宫渊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5-1252,共8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及活性腐殖质(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组分碳和氮含量,提高可浸提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但施肥对土壤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的增加率均分别高于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各处理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均为OM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关键;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施肥措施的响应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腐殖质 活性腐殖质 有机碳和氮组分
下载PDF
施肥对巨桉幼树生长及生物固碳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东 龚伟 +3 位作者 胡庭兴 陈宏志 王景燕 李小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广泛用于营造人工林,其中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以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含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的复合肥0,90,1...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广泛用于营造人工林,其中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以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含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的复合肥0,90,180,270 g·株-1)下巨桉的生长及生物固碳量。结果表明:施肥90~270 g·株-1与不施肥条件下相比,巨桉地径、冠径、树高、整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16.3%~38.3%,17.1%~44.5%,15.8%~45.5%,21.8%~59.5%和2.1%~5.8%,且地径、冠径、整株生物量以及生物固碳量都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施肥180 g·株-1的地径和树高与270 g·株-1和90 g·株-1差异均不显著,但施肥270 g·株-1均显著高于90 g·株-1,施肥90 g·株-1的树高与不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下的冠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地径、冠径和树高生长速度与施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在7月和8月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除施肥270.株-1外,其他施肥处理的根冠比与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的整株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试验地条件下0~270 g·株-1肥料用量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促进巨桉生长,提高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以及根冠比。这对巨桉林的科学施肥管理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施肥 巨桉 生长 生物固碳
下载PDF
光叶子花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4 位作者 宫渊波 熊庆娥 王景燕 张健 李俊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5-1128,共4页
研究了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以MS+BA 3.0 mg·L-1+2'4-D 0.2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最好,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达78.2%和25.... 研究了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以MS+BA 3.0 mg·L-1+2'4-D 0.2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最好,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达78.2%和25.6%.不定芽的产生有两种类型:直接从茎段基部诱导产生不定芽和茎段基部形成大块愈伤组织后再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不定芽.丛生苗诱导以MS+BA 2.0 mg·L-1+NAA 0.1 mg·L-1为培养基,增殖倍数可达5.4,当培养基中BA 3.0 mg·L-1和2’4-D 0.5~1.0 mg·L-1时再生植株会出现叶片变异现象.MS+BA 0.2 mg·L-1+GA3 0.5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对有效苗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生根诱导以MS+NAA 3.0 mg·L-1培养基诱导率最高,为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子花 茎段 愈伤组织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