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5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拓创新 再铸辉煌——跨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
《人大研究》 2002年第8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兰州兽医研究所 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人才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药厂顺利通过农业部兽药GMP检查验收
2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年第6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检查验收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兽药GMP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农业部 研究所 中兽医 药厂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科技情报室藏书与利用评估报告
3
作者 刘维义 苏睛 +1 位作者 王惠兰 乔芳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995年第A01期136-140,共5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科技情报室藏书与利用评估报告刘维义(执笔)苏睛,王惠兰,乔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本文拟从馆藏特点、馆际协作、服务效果与目前的难题等方面阐述。一、馆藏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科技情报室藏书与利用评估报告刘维义(执笔)苏睛,王惠兰,乔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本文拟从馆藏特点、馆际协作、服务效果与目前的难题等方面阐述。一、馆藏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图书馆筹建于1954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院 情报室 藏书建设 专业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
下载PDF
理想消毒剂——氯毒杀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临床试验报告
4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5期10-10,共1页
浙江德清东立实生总公司生产的氯毒杀消毒剂经过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情况如下: 一、试验材料 1.受检消毒剂样品:氯毒杀,白色粉剂。批号98923、98924、98925 2.小白鼠:2—3日龄吮乳小鼠(用于猪水泡病试验)、4—6日龄吮乳小鼠(用... 浙江德清东立实生总公司生产的氯毒杀消毒剂经过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情况如下: 一、试验材料 1.受检消毒剂样品:氯毒杀,白色粉剂。批号98923、98924、98925 2.小白鼠:2—3日龄吮乳小鼠(用于猪水泡病试验)、4—6日龄吮乳小鼠(用于口蹄疫试验),哺乳母鼠均由本所实验动物场供给。 3.断乳猪:杂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临床试验报告 毒杀 猪水泡病 断乳猪 口蹄疫 小白鼠 实验动物 小鼠 试验材料
下载PDF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少华 王帅 +2 位作者 邹扬 刘仲藜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9-1510,共12页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性严重,放牧羊群感染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降低了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是诊断寄生虫感染、制定驱虫治疗方案、耐药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检测等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病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及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病原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不同种类花椒籽的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6
作者 张莉 古雪艳 +11 位作者 韩富军 徐国伟 张康 王磊 郭志廷 李建喜 Hanyurwumutima Egide 刘佳惠 张洺溪 陈海瑜 张景艳 王学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19,共6页
文章旨在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九月青花椒籽、红花椒籽、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色谱法等测定花椒籽中蛋白、挥发油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3个不同种类花椒籽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品种改良后,无刺嫁接花... 文章旨在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九月青花椒籽、红花椒籽、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色谱法等测定花椒籽中蛋白、挥发油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评价3个不同种类花椒籽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品种改良后,无刺嫁接花椒籽中的水分、总灰分和粗纤维含量下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粗脂肪、粗蛋白和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和红花椒籽(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α-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顺亚油酸和十五烷酸中含量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九月青花椒籽和红花椒籽中的氨基酸含量(P<0.05)。无刺嫁接红花椒籽所含必需氨基酸中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均低于FAO/WHO的推荐值,且只在无刺嫁接红花椒籽中检测出蛋氨酸,其中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均高于FAO/WHO的推荐值。综上所述,3个不同种类的花椒籽中各组成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无刺嫁接花椒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饲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不同品种 甘肃陇南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牛支原体黏附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舒婷 李媛 +5 位作者 王茗雨 檀雅洁 梁家豪 荆婷婷 付磊 储岳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牛支原体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牛患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牛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黏附是牛支原体感染宿主并影响宿主细胞膜功能的关键步骤,而黏附... 牛支原体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牛患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牛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黏附是牛支原体感染宿主并影响宿主细胞膜功能的关键步骤,而黏附相关因子是牛支原体黏附不同宿主细胞的主要参与者,与牛支原体的致病性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牛支原体黏附相关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黏附相关因子 致病机制
下载PDF
花椒籽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古雪艳 徐国伟 +5 位作者 张康 王磊 郭志廷 李建喜 张景艳 王学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花椒籽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花椒籽油和花椒籽蛋白等。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工艺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微波提取、分子蒸馏、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水酶法等;花椒籽蛋白的提取工艺包括盐法、碱溶酸... 花椒籽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花椒籽油和花椒籽蛋白等。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工艺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微波提取、分子蒸馏、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水酶法等;花椒籽蛋白的提取工艺包括盐法、碱溶酸析法、Osborne法、酶法等。花椒籽中药用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多酚、多糖及生物碱等,主要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清胆固醇等药理作用。目前对于花椒籽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将花椒籽作为部分基础饲料,以达到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长性能的作用。今后,应充分挖掘花椒籽作为新型饲料的潜在价值,实现花椒籽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对花椒籽中营养分析、提取工艺、药理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可为花椒籽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花椒籽油 花椒籽蛋白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应用
下载PDF
环形泰勒虫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家族部分基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志 刘军龙 +3 位作者 张学勇 付永 朵红 郭志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环形泰勒虫作为一种转化型泰勒虫,可感染牛单核巨噬细胞,并使其发生转化。目前,仅知环形泰勒虫通过劫持宿主细胞信号通路完成转化,但其转化机制尚未阐明。环形泰勒虫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SVSP)家族作为环形泰勒虫基因组的最大多基因... 环形泰勒虫作为一种转化型泰勒虫,可感染牛单核巨噬细胞,并使其发生转化。目前,仅知环形泰勒虫通过劫持宿主细胞信号通路完成转化,但其转化机制尚未阐明。环形泰勒虫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SVSP)家族作为环形泰勒虫基因组的最大多基因家族,其在虫体-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对环形泰勒虫SVSP家族中部分基因的结构、表达特征、与宿主相互作用和可能发挥的功能进行总结,以期为环形泰勒虫-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也为癌症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转化 亚端粒编码可变分泌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佐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梦婷 宋银娟 +3 位作者 许健 李斌 冉多良 储岳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1-501,共11页
佐剂是指添加到疫苗中以刺激和增强免疫应答强度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目前疫苗佐剂种类较多,包括铝佐剂、油乳佐剂和脂质体佐剂等,但临床使用的佐剂很少同时具备高效和低毒两大特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佐剂。基于碳水... 佐剂是指添加到疫苗中以刺激和增强免疫应答强度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目前疫苗佐剂种类较多,包括铝佐剂、油乳佐剂和脂质体佐剂等,但临床使用的佐剂很少同时具备高效和低毒两大特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佐剂。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佐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代谢的优点,同时,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佐剂种类广泛,且每种都有不同免疫特性,如基于多糖的佐剂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抗原提呈能力等。并且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佐剂还可与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等多种受体结合发挥上述免疫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本文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佐剂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相关佐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佐剂 多糖佐剂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屎肠球菌FDT2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晓勇 蓝伟 +10 位作者 王雅 劳健龙 李志 贾丹 孔祥颖 胡凯茵 温咏森 吕舒婷 陈曼 殷宏 李有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20-3029,共10页
【目的】从牦牛粪便中分离和鉴定屎肠球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以期筛选出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益生菌。【方法】用MRS培养基从青海省健康牦牛粪便中分离肠球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进行抑菌性研究。通过发酵过滤分离菌株上清... 【目的】从牦牛粪便中分离和鉴定屎肠球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以期筛选出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益生菌。【方法】用MRS培养基从青海省健康牦牛粪便中分离肠球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进行抑菌性研究。通过发酵过滤分离菌株上清液,采用打孔法观察其对应的抑菌效果,通过改变pH及加入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方法来分析其抑菌物质,并探究温度和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结果】结合形态学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的2株菌(FDT2和D2)均为屎肠球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屎肠球菌FDT2对5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和大肠杆菌ATCC 43888的抑菌性最强,而屎肠球菌D2对5株致病菌均无明显抑菌作用。通过排酸试验证明,屎肠球菌FDT2发酵上清液中起抑菌作用的不是酸性物质;通过加入过氧化氢酶试验证明了抑菌物质中有过氧化氢存在,且发挥部分的抑菌作用;加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后其抑菌圈直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抑菌物质中包含细菌素,且在抑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屎肠球菌FDT2的抑菌能力有所降低,在100℃下仍有抑菌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随着pH的升高,屎肠球菌FDT2的抑菌活性逐渐下降,说明细菌素在酸性环境下活性较强。【结论】试验共分离到2株菌,其中屎肠球菌FDT2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能分泌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鉴定 形态学 抑菌性
下载PDF
寄生蠕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晓璐 郭爱疆 王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蛋白酶抑制剂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它们可能通过抑制对自身细胞有害的多余蛋白酶而发挥重要作用^([1])。1985年,Carrell命名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其大部分成员具有抑制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作用^([2])。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寄生蠕虫 蛋白酶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基因组结构及重要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江绒 田谦 +3 位作者 王艳华 周洛译 孙跃峰 王光祥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51,共10页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具有接触性、嗜上皮性和自限性的特征,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对养羊业也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羊口疮病原学、基因组...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具有接触性、嗜上皮性和自限性的特征,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对养羊业也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羊口疮病原学、基因组结构以及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研究参考。通过对病毒基因组及其功能基因的深入解析,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互作机制,同时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羊口疮病毒 功能基因
下载PDF
抗体工程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丹 吉艳红 朱启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抗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在抵御病原体感染和疾病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中和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和参与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多种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抗体工程与抗... 抗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在抵御病原体感染和疾病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中和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和参与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多种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抗体工程与抗体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工程化改造抗体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异性和亲和力等特性是抗体生物学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改造策略是加速新型抗体药物研发和解决感染性疾病难治的有效途径。为更全面了解抗体在免疫系统的功能机制,本文将综述抗体工程在感染与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疾病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改造 感染 免疫 抗体-药物偶联物 疾病治疗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O型东南亚拓扑型抗原变异研究
15
作者 王莉 李坤 +4 位作者 黄书伦 李凤娟 王省 卢曾军 刘在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093-3104,共12页
【目的】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不断变异,易导致现用疫苗与流行毒株的抗原匹配性下降引起免疫效果不佳,疫情零星散发。近年来,O型FMDV中SEA(东南亚)拓扑型流行活跃且不断变异,持续对口蹄疫防疫产生压力。系... 【目的】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不断变异,易导致现用疫苗与流行毒株的抗原匹配性下降引起免疫效果不佳,疫情零星散发。近年来,O型FMDV中SEA(东南亚)拓扑型流行活跃且不断变异,持续对口蹄疫防疫产生压力。系统解析O型FMDV毒株特异性抗原位点以及不同拓扑型毒株的序列差异,明确抗原变异的关键氨基酸,可为FMD抗原分子设计提供依据,为FMD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10株(SEA拓扑型)毒株特异性牛源单克隆中和抗体,对毒株O/GSLX/2010(O/Mya/98谱系)进行抗体压力筛选逃逸突变株,鉴定这10株抗体所识别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利用牛源多抗血清样本(32份)与逃逸突变毒株进行病毒交叉中和试验,分析SEA拓扑型毒株的免疫优势表位;通过序列比对分析不同拓扑型毒株在该抗原表位上的差异。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将差异性抗原表位引入O型FMDV经典疫苗株O/HN/CHA/93(Cathay拓扑型),对拯救的点突变毒株测序分析后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并通过病毒蚀斑测定与一步生长曲线检测病毒的复制动力学。利用SEA拓扑型毒株特异性单克隆中和抗体,通过中和试验分析拯救突变株的抗原性,确定影响病毒抗原性的关键氨基酸,评估毒株特异性位点氨基酸的改变对抗原谱的影响。【结果】SEA拓扑型特异性抗原表位主要集中于结构蛋白VP1的B-C/C-D环,属于抗原位点3。10株抗体中多数抗体(8/10)识别的抗原表位在VP1上,其中有6株单抗(A19、B55、B74、C5、F53和F166)识别的关键氨基酸位于VP1 B-C环(T43、K45)及C-D环(P58),另外2株单抗(B66和F41)识别的关键氨基酸位于VP1 C末端。病毒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VP1上43位和VP3上131位氨基酸的改变显著降低了牛源多抗血清的抗体效价。对O型FMDV不同谱系毒株(26株)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三种拓扑型毒株VP1 B-C/C-D环的28、47、56和58位氨基酸不同。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将毒株特异性抗原表位引入Cathay拓扑型毒株(O/HN/CHA/93),拯救出6株FMDV的点突变株:POZ-GSLX-M58、POZ-GSLX-M56/58、POZ-GSLX-M28/58、POZ-GSLX-M47/58、POZ-GSLX-M28/58/47和POZ-GSLX-M47/56/58。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VP1上56/58位对毒株抗原性起到关键作用;然而,进一步增加28位和47位突变会降低抗体B83的中和作用,影响毒株自身的抗原性。因此,VP1上56和58位氨基酸的改变可以扩展SEA拓扑型特异性中和mAbs对O/HN/CHA/93毒株的中和效力与广度。【结论】O型FMDV结构蛋白VP1上56和58位氨基酸是引起SEA拓扑型毒株抗原变异的关键位点,引入这些抗原决定簇可以拓展FMDV O/HN/CHA/93的抗原谱。研究为FMD防控及疫苗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毒株特异性中和抗体 抗原变异
下载PDF
L929细胞无血清悬浮驯化及其在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东慧 李兆才 +6 位作者 梁林 谭书敏 闫海全 白天俊 王淑芳 闫文军 周继章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并选择出最佳的培养方法制备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以25μL、50μL、100μL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攻毒后检测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当该L929悬浮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5×10^(5)/mL时,培养72 h后细胞浓度可达到约7×10^(6)/mL,细胞活力在95%以上;在细胞密度为6×10^(6)/mL,接菌量为5.5×10^(4) IFU/mL,加入脂质体2000的量为1.7μL/mL、放线菌酮浓度为0.4μg/mL时,菌量增殖倍数最大,48 h内约扩增了52倍。经流产衣原体悬浮培养细胞灭活疫苗免疫后,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升;接种50μL、100μL疫苗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FN-γ、IL-2的含量远高于接种25μL疫苗和注射PBS组的小鼠;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接种疫苗组小鼠的脾脏、十二指肠、子宫中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含量远低于未接种疫苗组小鼠。注射PBS组及接种25μL疫苗组的小鼠子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及炎症,而其余两组小鼠的子宫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驯化出1株L929悬浮培养细胞株,并且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的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种50μL、100μL该灭活疫苗可以有效抑制流产衣原体的感染,该L929细胞全悬浮培养株的成功驯化为疫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929贴壁细胞 悬浮培养驯化 流产衣原体 灭活疫苗 免疫评价
下载PDF
HIF-1α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正洋 宋银娟 储岳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7-2367,共11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应对缺氧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稳定的HIF-1α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血管生成、代谢调节、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HIF-1α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信号的调节,包括氧气水平、病原体感染以及代谢中间体...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应对缺氧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稳定的HIF-1α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血管生成、代谢调节、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HIF-1α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信号的调节,包括氧气水平、病原体感染以及代谢中间体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IF-1α在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HIF-1α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解析HIF-1α在防御多种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和其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稳定性 病原体 感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国超 吴奇强 +3 位作者 刘慧 裴党帅 白鸽 罗建勋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猪圆环病毒是引起猪群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其中猪圆环病毒3型是近年来新发现危害生猪产业又一重要血清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传播。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多个省区也是存在该病的流行,并且有较高的感染率,给生猪... 猪圆环病毒是引起猪群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其中猪圆环病毒3型是近年来新发现危害生猪产业又一重要血清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传播。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多个省区也是存在该病的流行,并且有较高的感染率,给生猪产业以及相关领域带来潜在的经济损失,引起各方关注。本文主要从猪圆环病毒3型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技术及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毒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检测技术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防控研究
19
作者 胡小慧 邓瑞雪 +3 位作者 潘玉平 贾怀杰 安芳兰 刘学荣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2019年8月10日,第一例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此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国内其他多个省份,牛群感染后严重影响皮张质量和产奶量,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文梳理了现有牛结节性皮肤病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及防... 2019年8月10日,第一例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此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国内其他多个省份,牛群感染后严重影响皮张质量和产奶量,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文梳理了现有牛结节性皮肤病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临床综合诊断、实验室诊断、防控难点和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诊断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薛霜 独军政 +1 位作者 高闪电 常惠芸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5,共5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融汇了传统PCR技术灵敏、快速、特异的特点以及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获得定量的结果。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融汇了传统PCR技术灵敏、快速、特异的特点以及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获得定量的结果。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已在兽医学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将对FQ-PCR技术的原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探针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