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落带夏冬季土壤溶解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8
1
作者 郝蓉 徐召玉 +3 位作者 沈祠福 伍玉鹏 宋艳暾 张金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在环境地球化学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落带独特的"干湿交替"使土壤有不同的季节特征,但有关不同季节土壤DOM的性质、组成及来源差异还...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在环境地球化学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落带独特的"干湿交替"使土壤有不同的季节特征,但有关不同季节土壤DOM的性质、组成及来源差异还未见报道。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消落带表层土壤DOM在不同季节的组成、结构,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消落带土壤DOM的组成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冬季土壤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浓度、土壤DOM的芳香性、缩合度、腐殖化程度、所含疏水性组分都高于夏季土壤,但参与光漂白的活性要低于夏季土壤。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源指数(BIX)表明该区土壤DOM的来源在不同季节都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且腐殖化程度和生物可利用性都不高,并未表现显著差异。该区土壤DOM存在两个主要的荧光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峰和类腐殖酸峰。研究提出消落带淹水期间产生的DOM对水环境有很大影响,以内源为主的库区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内源物质的管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消落带的水体修复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季节变化 消落带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低温改性粉煤灰对土壤镉的钝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航航 杨阳 +3 位作者 黄训荣 张贵宾 李竞天 吉普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2-1650,共9页
粉煤灰(FA)通过低温碱改性制备中间体(IP)和沸石(ZE)。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荧光分析(XRF)、比表面积(BET)、零点电荷(pHzpc)等对FA、IP和ZE 3种钝化剂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梯度下3种钝化剂对土壤pH和有效... 粉煤灰(FA)通过低温碱改性制备中间体(IP)和沸石(ZE)。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荧光分析(XRF)、比表面积(BET)、零点电荷(pHzpc)等对FA、IP和ZE 3种钝化剂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梯度下3种钝化剂对土壤pH和有效态镉(Cd)含量、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生物量及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探究3种钝化剂对土壤Cd的钝化机理。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和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1.5%添加用量IP和ZE可使有效态Cd含量降低48.35%和46.19%、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37.51%和41.06%。施入1.5%的IP和ZE使土壤pH显著提高0.59和0.62个单位、印度芥菜生物量提高20%。由此可见,IP和ZE均可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并促进作物生长。从经济角度考虑,IP的制备对FA的长期利用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低温改性 钝化
下载PDF
低温碱熔-晶化SiO2/Al2O3复合物合成沸石及其对Cd2+的吸附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航航 杨阳 +3 位作者 黄训荣 张贵宾 李竞天 吉普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18-2126,共9页
以SiO2/Al2O3含量较高的粉煤灰(FA)为原料,Na OH为改性剂,采用低温碱熔-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ZE)。通过SEM-EDS、XRD、XRF、XPS、FTIR和BET对ZE进行了物相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ZE对Cd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经NaOH改性,FA... 以SiO2/Al2O3含量较高的粉煤灰(FA)为原料,Na OH为改性剂,采用低温碱熔-水热晶化法合成沸石(ZE)。通过SEM-EDS、XRD、XRF、XPS、FTIR和BET对ZE进行了物相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ZE对Cd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经NaOH改性,FA中Si-O-Si和Si-O-Al断裂形成[SiO4]4-和[AlO6]5-单体,ZE比表面积增至21.54 m2/g。当ZE投加量为0.1 g、Cd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平衡吸附量为49.38 mg/g。在p H=4~9时,ZE对Cd2+的去除率在90%以上。在35℃下,ZE对Cd2+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为0.0586 g/(g·min);ZE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dunlich等温模型,拟合指数(1/n)为0.4324;热力学实验表明,(35)G在-20~0k J/mol,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D-R模型中吸附能均大于16k J/mol,ZE对Cd2+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CD^2+ 吸附特性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下载PDF
基于不同滤料的生态滤池净化特性及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文平 漆新华 +4 位作者 衡强强 孟娜 李泽兵 江成 曹建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73,共4页
对比研究了2个平行的不同滤料生态滤池净化校园生活污水的效果、特性。结果表明:当HRT=8 h时,竹丝+凹土陶粒混合滤料生态滤池对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5%、93.7%;竹丝滤料生态滤池对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和84.4%。对2... 对比研究了2个平行的不同滤料生态滤池净化校园生活污水的效果、特性。结果表明:当HRT=8 h时,竹丝+凹土陶粒混合滤料生态滤池对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5%、93.7%;竹丝滤料生态滤池对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和84.4%。对2个生态滤池氮素去除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对稳定的NH4+-N、TN去除率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修复 生态滤池 滤料
下载PDF
转基因棉花连续种植对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瑞华 陈静怡 +4 位作者 王丽丽 李静 刘惠芬 杨殿林 赵建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为评价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基因棉花013011(抗旱)、SGK321(抗虫)和非转基因棉花TH_2(抗旱受体)、石远321(抗虫受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棉花土壤中AM真菌的群落结构。采用PCR-DGGE技术对土壤中AM... 为评价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基因棉花013011(抗旱)、SGK321(抗虫)和非转基因棉花TH_2(抗旱受体)、石远321(抗虫受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棉花土壤中AM真菌的群落结构。采用PCR-DGGE技术对土壤中AM真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在花铃期和吐絮期土壤中AM真菌群落的最小相似度均大于0.6,这说明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在花铃期和吐絮期均未对土壤中AM真菌的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另外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在花铃期和吐絮期均未对土壤AM真菌的丰富度(S)造成影响;土壤AM真菌香农-维纳指数(H)仅在吐絮期石远321显著低于SGK321,其余品种和时期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土壤AM真菌的均匀度(EH)仅在吐絮期发现TH_2显著高于013011,其余品种和时期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同一生长时期多为共有条带,且同一时期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AM真菌的群落结构无明显变化。两个不同生育期优势属均为Glomus(球囊霉属)。研究表明:土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只随着棉花生育期的不同会有短暂的变化,与是否为转基因棉花无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转基因棉花 PCR-DGGE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鸡粪有机肥重金属含量特征及环境风险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发 徐应明 +4 位作者 王林 梁学峰 孙约兵 纪艺凝 栾润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75-4384,共10页
本文调查黄淮海地区5省2市120种商品鸡粪有机肥样品,分析测定有机肥中Cu、Cd、Pb、Zn和As含量、形态分布以及浸提毒性.结果表明,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表现为Zn>Cu>Pb>As>Cd,与有机肥行业标准相比,Cd、As、Pb存在超... 本文调查黄淮海地区5省2市120种商品鸡粪有机肥样品,分析测定有机肥中Cu、Cd、Pb、Zn和As含量、形态分布以及浸提毒性.结果表明,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表现为Zn>Cu>Pb>As>Cd,与有机肥行业标准相比,Cd、As、Pb存在超标现象,分别为6.7%、47.05%和14.28%,不同省市间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有机肥中Cd、Zn主要以铁锰结合态存在,分别占37.3%和43.79%(质量分数),而残渣态Pb、有机结合态Cu,交换态As比例较高.有机肥中TCLP-Zn、-Cu、-Cd、-Pb和-As含量分别为41.11、3.33、0.07、1.25和0.21 mg·kg^(-1),有机肥中Zn和Pb含量超标数为6和5个,分布在河北省和江苏省.有机肥中Zn、Cu、Cd和As总量与TCLP提取态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按鸡粪有机肥年施肥量15t·hm-2推算鸡粪有机肥安全使用年限:河南>天津>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鸡粪有机肥 形态 毒性浸提(TCLP) 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罗红霉素对小麦硝态氮和铵态氮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龚镇洪 余彬彬 +2 位作者 黄盼盼 汪晓丽 钱晓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2-888,共7页
为明确在抗生素胁迫下小麦对不同形态无机氮的吸收特性,通过水培的方式,以硝态氮(NO~--N)、铵态氮(NH~+-N)分别作为单一氮源,设置7个浓度水平的NO~--N、NH~+-N和5个质量浓度水平的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ROX)组合,以不含ROX处理为对照... 为明确在抗生素胁迫下小麦对不同形态无机氮的吸收特性,通过水培的方式,以硝态氮(NO~--N)、铵态氮(NH~+-N)分别作为单一氮源,设置7个浓度水平的NO~--N、NH~+-N和5个质量浓度水平的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ROX)组合,以不含ROX处理为对照(CK),探究在ROX胁迫下小麦根系对NO~--N和NH~+-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质量浓度ROX胁迫下,小麦对NO~--N、NH~+-N的最大吸收速率随氮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吸收特征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与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ROX胁迫对2种形态无机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2)随着ROX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小麦对NO~--N的最大吸收速率(V)持续增加,K值持续降低,吸收能力(α)持续增加;对NH~+-N的V、K值均持续增加,α值先增后降;(3)在10.0 mg/L ROX胁迫下,小麦对NO~--N的吸收能力高于对NH~+-N的吸收能力,而在0.1 mg/L、0.5 mg/L和1.0 mg/L ROX胁迫下,小麦对NH~+-N的吸收能力超过对NO~--N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小麦 硝态氮 铵态氮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恩诺沙星和铜复合污染对蚯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薇 张萌 +4 位作者 陈凯 金玉贺 阎卉依 胡艳美 金兰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49-2055,共7页
从农田土壤畜禽粪源污染的实际出发,以典型兽药抗生素恩诺沙星(ENR)和饲料添加剂铜(Cu)为污染物,研究了两污染物单一/复合暴露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暴露下,恩诺沙星(0.1~4 mg·kg-1,28 d)对蚯蚓蛋白酶未产生显著影响... 从农田土壤畜禽粪源污染的实际出发,以典型兽药抗生素恩诺沙星(ENR)和饲料添加剂铜(Cu)为污染物,研究了两污染物单一/复合暴露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暴露下,恩诺沙星(0.1~4 mg·kg-1,28 d)对蚯蚓蛋白酶未产生显著影响,对纤维素酶和碱性磷酸酶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酸性磷酸酶产生了诱导效应;铜(20~200 mg·kg-1,28 d)对蚯蚓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复合污染暴露下,两污染物对蚯蚓消化酶的影响以抑制效应为主,且对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抑制表现出毒性增加的协同效应.消化酶随暴露时间的响应动态规律为:调整性反应(3 d)-激烈反应(7 d)-反应平复(14 d)-慢性暴露(28 d).慢性暴露结果显示,含高剂量(200 mg·kg-1 Cu或4 mg·kg-1 ENR)污染物的复合组更具生态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重金属 联合毒性 蚯蚓 消化酶
原文传递
天津污灌区菜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润珑 徐应明 +1 位作者 王农 孙约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0-4496,共7页
以天津某污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干筛法所得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颗粒中有机碳及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粗大颗粒(>2 mm)含量最大,约为70%.0.25~0.5 mm粒级团聚体中Cu、Zn、Cd和Pb含量最高,Cr含量在5~8 mm粒径团聚... 以天津某污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干筛法所得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颗粒中有机碳及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粗大颗粒(>2 mm)含量最大,约为70%.0.25~0.5 mm粒级团聚体中Cu、Zn、Cd和Pb含量最高,Cr含量在5~8 mm粒径团聚体中最高,As在不同颗粒中含量差异较小,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污灌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因子表现为Cd> Pb> Zn> Cu> Cr> As,在0.25~0.5 mm粒级团聚体颗粒中Cu、Zn、Cd和Pb分布因子最高,而5~8 mm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负载因子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上随团聚体粒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u、Cd、Pb和As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 团聚体 重金属 有机碳 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