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中重金属痕量分析样品制备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芹 邵劲松 余云飞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根据农产品中重金属痕量分析的要求,探讨影响分析样品制备质量的一些因素。通过对3种试样制备方法优缺点的比较,指出各自的操作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实验室环境条件以及分析人员也提出相应要求。
关键词 重金属痕量分析 质量控制 样品制备 微波消解 常压湿法消解 干法灰化
下载PDF
农产品中重金属分析影响因素的探讨
2
作者 邵劲松 高芹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年第3期39-40,48,共3页
以农产品中铅镉测定为例,探讨了重金属痕量分析中的一些影响因素。通过选用合适的前处理方法,严格控制实验室内外部环境条件以及严格操作等,能有效防止污染和减少损失,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 农产品 重金属分析 前处理方法 痕量分析 环境条件 控制实验 防止污染 镉测定 室内外 准确度 精密度
下载PDF
稻米中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残留规律及其暴露风险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存政 张心明 +2 位作者 田子华 何丹军 刘贤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163,共13页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农药残留登记准则(NY/T788-2004)进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农药残留在稻米曝晒、贮存、淘洗、蒸煮过程中的消解规律,采用饮食曝露模型——参考剂量百分比(POR)、暴露边缘(MOE)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急、慢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稻米中的农药残留及食用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及次数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多,残留量增大,对人健康风险上升。(2)食用加工过程中残留消解研究表明,经曝晒、贮藏、淘洗、蒸煮后两种药剂的降解率分别为91.6%和96.16%,其中蒸煮过程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3)对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暴露评估表明,稻米中毒死蜱对人健康风险远高于氟虫腈;慢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对所有调查人群毒死蜱为高风险率,氟虫腈为低风险率;急性健康风险分析表明,毒死蜱对儿童具有高风险,尤其是对农村人群中的男性风险较高,氟虫腈对所调查人群均为低风险率;不同年龄与性别组成的人群面临的风险不同,14岁前男孩面临的风险大于女孩,农村地区儿童所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儿童;14岁至成年之后的女性面临的风险高于男性,农村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高于城市人群。(4)研究发现安全收获间隔期的合理界定是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点,当安全间隔期延长至14d时,田间试验中所有处理剂量稻米的食用健康风险均降至可接受范围。【结论】稻米的食用安全性不乐观,大米中残留的毒死蜱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较大,田间应减量使用,建议单次使用剂量不超过推荐剂量两倍,安全间隔期不少于14d,连续施用的间隔期不少于7d;基于氟虫腈的环境生态毒性,建议其在稻米中残留限量引用codex标准0.01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风险评估 农药残留 毒死蜱 氟虫腈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铅镉铬铜 被引量:38
4
作者 高芹 邵劲松 余云飞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年第3期99-101,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铅、镉、铬、铜,对样品前处理、基体改进剂等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利用该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回收率为91%~114%,相对标准偏差为2.8%~7.4%,并利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方... 采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铅、镉、铬、铜,对样品前处理、基体改进剂等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利用该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回收率为91%~114%,相对标准偏差为2.8%~7.4%,并利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该方法快速、准确,能够满足土壤中铅、镉、铬、铜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土壤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邵劲松 高芹 洪青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年第6期96-99,共4页
对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包括改进微生物培养法、酶联免疫(ELISA)法、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直接计数法、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等。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