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寿螺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本良 章家恩 +3 位作者 戴晓燕 彭莉 彭卉 黄伟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7-915,共9页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水花生和鸭舌草构成的稻田水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低密度(4株/m2)、中密度(8株/m2)和高密度(12株/m2)福寿螺处理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影响,同时结合福寿螺的食物选择性实验分析其相关行为特性。结果表明:1)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1周内水稻密度均急剧下降,高密度福寿螺造成水稻密度下降超过70%,2周后福寿螺危害水稻秧苗的程度减轻;2)各密度处理福寿螺均抑制了水花生和鸭舌草扩散,第8周时高密度福寿螺处理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仅为对照的30%和25%。同时,低密度福寿螺处理中的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不同密度福寿螺处理对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影响不明显;3)水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为负值,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虽为正值,但显著低于对照,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和对照无差异。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迅速,各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福寿螺对水稻、水花生、鸭舌草的选择性显著高于水葫芦、粉绿狐尾藻和大薸;4)福寿螺引入8周后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说明福寿螺对供试水生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入侵会严重危害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入侵 水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 摄食偏好
下载PDF
水旱轮作防控福寿螺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郭靖 罗颢 +2 位作者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59,共7页
【目的】探索2种冬种作物水旱轮作对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对冬种马铃薯和冬种黑麦草这2种控螺方式下前后茬稻田中福寿螺种群和后茬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并与冬闲干田和冬闲淹水处理的前后茬稻田进行对比... 【目的】探索2种冬种作物水旱轮作对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对冬种马铃薯和冬种黑麦草这2种控螺方式下前后茬稻田中福寿螺种群和后茬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并与冬闲干田和冬闲淹水处理的前后茬稻田进行对比.【结果和结论】冬种马铃薯能够有效减少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且能提高来年早稻产量,但早稻生长后期福寿螺种群恢复速度加快.冬种黑麦草处理的控螺效果不理想,但有利于来年早稻增产.冬种水旱轮作模式下对福寿螺卵块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在来年早稻种植的初期,绝大部分卵块产在田埂杂草上且数量较少,此时人工摘卵较为方便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水旱轮作 农业防治 水稻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妹娟 周念 +2 位作者 章家恩 向慧敏 梁开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合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的应用可行性,本试验设置了水稻单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单作养鸭、水稻单作空白对照(不养鸭不施肥药)、水稻品种混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和水稻品种混作空白对照(不养鸭不施肥药)6种种植模式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早晚季水稻生长期间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水稻品种混作常规种植处理,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以水稻单作空白对照处理的最高,总体上,混作处理比单作处理平均土壤速效磷含量高。种植双季稻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种植模式的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稻米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较其他处理高,且垩白粒率较其他处理低。综合表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模式更有利于改善田间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稻米的品质,故此模式可为优质健康稻米生产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水稻品种混作 土壤养分动态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郭靖 章家恩 +2 位作者 吴睿珊 赵本良 杨慧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630,共5页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一种陆生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大部分湿热地区。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分布现状、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和防治...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一种陆生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大部分湿热地区。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分布现状、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和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今后关于非洲大蜗牛入侵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非洲大蜗牛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已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及港澳台地区均有分布,并在农业生产、病虫传播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对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检疫防治等方面,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大蜗牛 发生历史 生物学特性 防控 展望
下载PDF
间歇性干旱对福寿螺生长、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靖 章家恩 +2 位作者 刘文 杨洁 罗明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4-1490,共7页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本文采用干旱后复水方式喂养福寿螺48 d,研究间歇性干旱处理下福寿螺摄食生长、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及胃消化酶活力变化。结果显示:间歇性干旱能够显著降低福寿...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本文采用干旱后复水方式喂养福寿螺48 d,研究间歇性干旱处理下福寿螺摄食生长、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及胃消化酶活力变化。结果显示:间歇性干旱能够显著降低福寿螺的体重增长率,对存活率影响不明显;福寿螺在恢复摄食期间出现部分补偿生长现象,主要是通过复水后增大摄食量来实现的,当间歇性干旱时间间隔延长到8 d时,则是通过增大摄食量和提高食物转化率的双重作用来实现的;除间隔4 d间歇性干旱下SOD酶活力以外,福寿螺在短间隔(1-4 d)间歇性干旱下SOD和CAT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MDA含量明显降低;在长间隔(8 d)间歇性干旱下,SOD和CAT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MDA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别;间歇性干旱降低了福寿螺肝胰脏中GST和GSH-PX活性,对GSH含量无明显影响;除间隔1 d的处理组胃脂肪酶外,间歇性干旱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福寿螺胃淀粉酶和胃脂肪酶活力。总体而言,在间歇性干旱胁迫下,福寿螺可通过提高摄食率、食物转化率、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性等,在一定程度上来缓解胁迫带来的影响,但间歇性干旱能够明显抑制福寿螺的正常生长,表明通过农田水位交替性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控福寿螺的暴发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生长 抗氧化能力 消化酶 间歇性干旱
下载PDF
3种常见茜草科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龙元 黎华寿 贺鸿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43,52,共4页
以南方常见的3种茜草科药用植物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剑叶耳草(Hedyotis caudatifolia Merr.etMetcalf)、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L.)为材料,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水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比较... 以南方常见的3种茜草科药用植物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剑叶耳草(Hedyotis caudatifolia Merr.etMetcalf)、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L.)为材料,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水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比较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化感作用,并通过测定对受体根系活力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化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水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供试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具体表现为,3种供试植物化感作用顺序为:鸡屎藤>剑叶耳草>玉叶金花;鸡屎藤水提液处理显著降低了受体萝卜发芽率、发芽速率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受体萝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科 鸡屎藤 剑叶耳草 玉叶金花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本良 章家恩 +3 位作者 梁开明 孔旭晖 叶延琼 苏贻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城区河涌生态堤岸具有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亲水观水、景观旅游等多功能效用。选取广州部分典型河涌,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其生态堤岸类型、结构及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目前广州典型生态堤岸包括附着式... 城区河涌生态堤岸具有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亲水观水、景观旅游等多功能效用。选取广州部分典型河涌,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其生态堤岸类型、结构及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目前广州典型生态堤岸包括附着式、围栏式、点缀式、一体式、组合式等类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堤岸生物多样性低;美学体验与休闲服务功能弱;生态堤岸的培育意识缺乏等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态堤岸组份的耦合水平、强化生态堤岸亲水和休闲功能、重视生态堤岸的构建与培育等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美学享受价值和生活休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堤岸 河涌 生态设计 城市 对策
下载PDF
苦参异地栽培对其生长与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龙元 潘海运 +2 位作者 李书渊 黎华寿 贺鸿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中山地区异地栽培对苦参生长与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为苦参在华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2年连续3年于广东省中山市进行了苦参引种试验,测定苦参的株高、叶面积、根干重、根长等生长指标,HPLC法测... 目的:探讨广东中山地区异地栽培对苦参生长与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为苦参在华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2年连续3年于广东省中山市进行了苦参引种试验,测定苦参的株高、叶面积、根干重、根长等生长指标,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含量,采用灰色加权关联度理论和模糊数学中的层次评价法对9项主要生长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种的苦参与其主产区的参考系加权关联度为0.8545,二者的相似程度高;引种一年生苦参根氧化苦参碱含量为13.2784mg/g,两年生含量为16.4779mg/g,与原产地相比,一年生的含量持平,两年生比原产地的低28.67%,但比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分别高10.65%和37.32%。结论:引种苦参与主产地苦参相似度高,在广东省中山市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异地栽培 灰色加权关联度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龙元 陈桂葵 +1 位作者 贺鸿志 黎华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16-22,共7页
为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苦参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ABT)、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浸泡苦参幼苗不同时长处理,定植后生长8个月,通过测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重、株高、根长、成活率、根茎、地径、叶面积、小... 为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苦参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ABT)、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浸泡苦参幼苗不同时长处理,定植后生长8个月,通过测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重、株高、根长、成活率、根茎、地径、叶面积、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对苦参生长的影响效果不一,其中50 mg/L ABT浸泡12 h处理的成活率略高于对照,并能显著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小区产量最高,比对照高113.97%,综合评价第一,50 mg/L ABT浸泡12 h处理适合作为苦参生产中的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根区施加鸭排泄物对水稻生长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本良 沈启斌 +2 位作者 章家恩 王秋爽 汤薇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为阐明鸭排泄物在根区表层分布对水稻生长和释放甲烷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麻鸭排泄物为材料,采用隔离根区的方式进行了水稻培养的室内试验,设计了三个排泄物施加位置处理包括近根部施加排泄物(NR)、远根部施加排泄物(FR)、内外同时施加排泄... 为阐明鸭排泄物在根区表层分布对水稻生长和释放甲烷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麻鸭排泄物为材料,采用隔离根区的方式进行了水稻培养的室内试验,设计了三个排泄物施加位置处理包括近根部施加排泄物(NR)、远根部施加排泄物(FR)、内外同时施加排泄物(NFR)和不添加排泄物的对照(CK),测定了水稻株高、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甲烷排放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4天后,NR、FR和NFR处理中水稻株高相比对照显著增加了11%、17%和16%,FR和NFR处理的日均株高增长量比对照增加了46%和35%,水稻基部施加鸭排泄物有助于株高的增长。与对照相比,NFR、FR处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增加了19%和20%,排泄物处理NFR、FR、NR中的根系生物量相比对照显著升高了40%、80%和42%,不同位置施加鸭排泄物造成了水稻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显著变化。FR处理的根冠比相比对照显著升高了45%。NFR、FR和NR处理中的地上植株含水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相比对照,施加鸭排泄物的处理FR、NFR中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5.5%和8.0%,施加排泄物处理NFR中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67%,排泄物的施加有利于水稻生长。NR和FR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在第24天和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59%和47%,总之,在根区不同位置施加鸭排泄物对水稻生长和甲烷排放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鸭排泄物 温室气体 甲烷排放 水稻生长
下载PDF
柑桔与其他作物间作对根区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初报
11
作者 赵本良 章家恩 +2 位作者 严文斌 刘文 郭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4,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广东新会滩涂围垦地柑桔与花生间作、柑桔与生姜间作、柑桔单作、花生单作、生姜单作5种种植模式对根区土壤速效养分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模式的根区土壤pH出现分化,柑桔/花生和柑桔/生姜模式表现...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广东新会滩涂围垦地柑桔与花生间作、柑桔与生姜间作、柑桔单作、花生单作、生姜单作5种种植模式对根区土壤速效养分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模式的根区土壤pH出现分化,柑桔/花生和柑桔/生姜模式表现出极显著下降,其中以柑桔/花生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pH最低;(2)种植7个月后柑桔/花生和柑桔/生姜两种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生姜和花生单种的根区土壤速效氮含量,而两种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氮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5种种植模式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均显著上升;(3)种植7个月后,柑桔单作的根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柑桔/花生、柑桔/生姜以及单作花生的根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柑桔/生姜和柑桔/花生两种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和花生单种、生姜单种之间无显著差异;(4)种植7个月后柑桔/生姜的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柑桔单种的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桔/生姜和柑桔/花生间作模式的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桔/花生根区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种植期间显著上升;(5)5种种植模式的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和时间变化。由此可见,柑桔与其他作物间作对土壤速效氮、钾等养分的转化和维持有促进作用,因而值得在该地区果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作物间作 根区土壤 速效养分
下载PDF
稻鸭共作中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温婷 赵本良 章家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42-1450,共9页
稻鸭共作是目前稻田种养中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鸭子在稻田内的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鸭子的存在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位。鸭子的持续运动、觅食、排泄等活动会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 稻鸭共作是目前稻田种养中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鸭子在稻田内的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鸭子的存在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位。鸭子的持续运动、觅食、排泄等活动会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GWP)。本文结合稻鸭共作中鸭子对稻田环境的扰动行为,从水体、土壤、CH4和N2O转化功能菌及种植技术等角度,总结探讨了稻鸭共作中温室气体CH4和N2O产生、输送和释放的过程与机理。针对当前稻鸭共作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稻田种养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温室气体 排放途径 生物扰动
下载PDF
雌雄福寿螺耐寒能力的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靖 徐武兵 +2 位作者 章家恩 赵本良 罗明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91-1798,共8页
为了解福寿螺耐寒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华南地区的雌雄福寿螺进行了过冷却研究及低温胁迫下存活率调查,并对入冬前后其体内耐寒性生理生化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雌雄螺的过冷却点均值分别为-6.83℃和-6.26℃,雌螺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雄螺... 为了解福寿螺耐寒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华南地区的雌雄福寿螺进行了过冷却研究及低温胁迫下存活率调查,并对入冬前后其体内耐寒性生理生化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雌雄螺的过冷却点均值分别为-6.83℃和-6.26℃,雌螺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雄螺;进入冬季后,福寿螺自由水含量明显下降,结合水、甘油、脂肪、糖原含量均出现明显上升,除甘油外,其余各耐寒性生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未经过冷驯化的雌雄福寿螺经过10℃处理7d后存活率均在90%以上,继续在5℃下培养7 d后存活率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壳高差异.野外调查发现在福寿螺自然种群中雌螺多于雄螺.表明福寿螺雌螺的耐寒能力强于雄螺.这对进一步探索福寿螺的生态适应性、自然性比及其耐寒性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耐寒性 季节性变化 过冷却 性比
原文传递
鸭稻系统中水稻地上部对土壤振动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本良 温婷 +2 位作者 章家恩 汤薇 刘金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2,共8页
鸭稻共作中存在多种影响水稻生长和稻田微生境的生物行为。为阐明鸭子振动土壤对水稻地上部的影响,采用定量振动装置,设计了9 s(SV9)、39 s(SV39)、90 s(SV90)和0 s(对照) 4个强度对水稻施加机械振动刺激。结果表明:振动21天后,高强度... 鸭稻共作中存在多种影响水稻生长和稻田微生境的生物行为。为阐明鸭子振动土壤对水稻地上部的影响,采用定量振动装置,设计了9 s(SV9)、39 s(SV39)、90 s(SV90)和0 s(对照) 4个强度对水稻施加机械振动刺激。结果表明:振动21天后,高强度振动处理SV90显著降低了叶表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中等强度振动处理SV39显著提高水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SV9、SV39和SV90的植株N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0%、16%和12%; Mg含量上升了25%、20%和11%,Ca含量上升了24%、15%和8%;低强度处理SV9显著增加了叶片SOD活性;低强度处理SV9和中等强度处理SV39显著均提高了叶片POD活性和CAT活性;高强度处理SV90导致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低强度处理SV9提高了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土壤振动改变了水稻地上部形态和生理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设计调控水稻生长的机械刺激装置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机械刺激 振动 养分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