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渔业声学和灯光罩网的南海中南部鸢乌贼资源评估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俊 陈国宝 +2 位作者 张鹏 陈作志 范江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2-831,共10页
为查明南海外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资源量及其分布,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对南海中南部(16°N-5°N)鸢乌贼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 为查明南海外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资源量及其分布,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对南海中南部(16°N-5°N)鸢乌贼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1)2012年秋季鸢乌贼丰度和资源量分别是3.26×10^10 inds和2.14×10^6 t,变异系数是23%;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平均胴长和平均质量分别是62~248mm、127mm和65g;秋季,鸢乌贼从南至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8.0°N以北和114.0°E以西海域;最高数量密度是1.7×10^6inds·nmi^-2(6.5°N,111.0°-111.1°E),最高资源量密度是85t.nmi^-2(15.0°N,114.35°114.45°E);2)2013年春季鸢乌贼丰度和资源量分别是2.98×10^10 inds和2.44×^6t,变异系数是23%;鸢乌贼个体胴长范围、平均胴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是73~238mm、122mm和82g;春季,鸢乌贼从南至北亦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11.0°N以北;最高数量密度是3.3×10^6inds·nmi^-2(13.0°N,116.55°-116.65°E),最高资源量密度是60t·nmi^-2(15.0°N,115.25°-115.35°E)。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鸢乌贼资源量至少在2.00×10^6t以上;与2012年秋季相比,2013年春季鸢乌贼密集区向东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海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灯光罩网
下载PDF
南沙南部陆架海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俊 陈国宝 +3 位作者 陈作志 于杰 范江涛 邱永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共10页
基于2013年南沙海域渔业资源声学和底拖网调查资料,评估了南沙南部陆架区(4°N^6°N)春(3月~4月)、夏(6月~7月)、秋(9月~10月)、冬(11月~12月)4个季节主要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和资源量。结果表明,2013年春、夏、秋、冬季声学资源... 基于2013年南沙海域渔业资源声学和底拖网调查资料,评估了南沙南部陆架区(4°N^6°N)春(3月~4月)、夏(6月~7月)、秋(9月~10月)、冬(11月~12月)4个季节主要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和资源量。结果表明,2013年春、夏、秋、冬季声学资源评估种类分别为146、121、77、60种,所有评估种类资源量密度(均值±标准差)和资源量分别为(11.10±14.43)t·nmile-2和3.64×105t、(19.60±21.46)t·nmile-2和4.83×105t、(8.70±3.87)t·nmile-2和2.23×105t、(11.91±11.44)t·nmile-2和2.13×105t。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为各季节最重要的经济种类,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均超过30%。分析了鱼类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及积分值随水深的变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评估 资源量密度 海里面积散射系数 南沙南部陆架海域
下载PDF
渔业资源生物呼吸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雪 陈丕茂 秦传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6,共5页
呼吸代谢是生物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能量收支研究的重要组分,它既反映出生物的生理状态,也反映了环境条件对其生理活动的影响。影响呼吸代谢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通过对体重、温度、活动行为、昼夜节律、饥饿摄食和... 呼吸代谢是生物能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能量收支研究的重要组分,它既反映出生物的生理状态,也反映了环境条件对其生理活动的影响。影响呼吸代谢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通过对体重、温度、活动行为、昼夜节律、饥饿摄食和氧分压等因素的研究,可以对渔业资源生物的呼吸代谢进行评估。依据国内外关于渔业资源生物呼吸代谢的研究成果,研究了鱼、虾、蟹、贝等生物呼吸代谢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因素,希冀可从个体生理生态扩展到群体生理生态面,为海洋牧场增殖放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生物 呼吸代谢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南澳白沙湾海藻养殖区内外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禹 李纯厚 陈国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为初步了解南澳岛白沙湾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状况,利用便捷式分裂波束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5年4月28日、12月2日与2016年4月19日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分别为3.45/1.38×10... 为初步了解南澳岛白沙湾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状况,利用便捷式分裂波束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5年4月28日、12月2日与2016年4月19日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分别为3.45/1.38×105、0.63/1.45×105、3.67/2.98×105尾/n mile2。藻区内春季鱼类资源量显著高于冬季,资源丰度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藻区外资源丰度密度变化较小且均匀;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最高值出现于2~6 m水层,6~8 m次之,表、底层最小,资源丰度密度受深度影响显著。在海藻养殖期间,藻区内鱼类资源丰度密度较藻区外大且年变化明显,表明海藻生物量对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变化具有一定影响。本次调查通过声学评估技术对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评价,为其具有改善水质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丰度密度 空间分布 声学评估 南澳岛
下载PDF
南海中南部长钻光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俊 陈国宝 +4 位作者 江艳娥 龚玉艳 陈作志 邱永松 梁沛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根据2013年和2014年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变水层拖网采集的长钻光鱼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度及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5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0~128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82.... 根据2013年和2014年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变水层拖网采集的长钻光鱼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度及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5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0~128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82.4%,平均体质量为2.40g;2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43~195mm,优势体长组为80~140mm,占76.9%,平均体质量为4.47g;4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6~186mm,优势体长组不明显,平均体质量为9.64g。渔获个体平均体长由浅到深呈增加趋势,由南到北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均值分析t检验表明,150m、200m、4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分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长钻光鱼春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11mm和3.84g;秋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140mm和5.50g;冬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34mm和7.44g。其生长参数b值为3.0726,符合等速生长特征。有效鉴定的45个长钻光鱼耳石样品中1龄鱼35个,1+龄鱼10个;年龄最小为6个月,体长为128mm;年龄最大为16个月,体长为187mm。其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春季性腺成熟度最高。其摄食等级以0级和1级为主,最高为3级,不同水层长钻光鱼的摄食等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层鱼类 长钻光鱼 渔业生物学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水声学测量和评估相关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俊 陈作志 +3 位作者 陈国宝 邱永松 刘世刚 姚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共11页
利用双频(38 kHz、120 kHz)Simrad EK60和频率分别为70 kHz和120 kHz的2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3年获得的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声学调查资料,对鸢乌贼的目标强度(TS)和空间分布、浮游动物的干扰、频差技... 利用双频(38 kHz、120 kHz)Simrad EK60和频率分别为70 kHz和120 kHz的2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3年获得的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声学调查资料,对鸢乌贼的目标强度(TS)和空间分布、浮游动物的干扰、频差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灯光罩网取样对鸢乌贼TS进行现场测量是可行途径;自然条件下鸢乌贼声学映像不明显,光诱条件下鸢乌贼开始聚集,22:00前主要分布于10~50m和55~80m水层,22:00后主要分布于10~35m、50~75m和115~155m水层;浮游动物和深海鱼类是鸢乌贼声学探测的重要干扰,尤其是夜间,设置积分阈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影响;频差技术是鸢乌贼声学映像鉴别的重要方法,应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海 渔业声学 目标强度 体积反向散射强度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范江涛 冯雪 +2 位作者 邱永松 黄梓荣 陈国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2-128,共7页
鸢乌贼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种类,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对于资源评估和管理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关于鸢乌贼仔稚鱼的研究较少,稚鱼期结束的标志不明显;成鱼分为4个主要种群和2个次要种群,即大型群... 鸢乌贼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种类,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对于资源评估和管理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关于鸢乌贼仔稚鱼的研究较少,稚鱼期结束的标志不明显;成鱼分为4个主要种群和2个次要种群,即大型群、中型群、小型群和微型群,其中中型群根据内壳特征分为中型单轴群和中型双轴群;鸢乌贼的分布具有岛屿相关性,通常夜晚上升到水面,白天下降到深水层;鸢乌贼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鱼类、海洋哺乳类的主要饵料,同时本身也是甲壳类、小型鱼类的捕食者,另外还有自食的特性;鸢乌贼广泛分布于38°N^40°S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资源量丰富,其中我国南海的可捕量为130万~200万t/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生物学 南海
下载PDF
温度和体重对南海野生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呼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雪 陈丕茂 +4 位作者 秦传新 周艳波 袁华荣 李娜 乔培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23-125,131,共4页
采用封闭静水式呼吸装置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紫海胆耗氧率和排氰率有明显影响,且两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17~32℃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 采用封闭静水式呼吸装置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紫海胆耗氧率和排氰率有明显影响,且两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17~32℃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则里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温度下,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耗氧牢和排氨率均下降。22~27℃之间可能存在紫海胆呼吸代谢的转折点,在陔温度下,其排氨率最高、代谢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 体重
下载PDF
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世刚 汤勇 +4 位作者 陈国宝 张俊 姚壮 郭禹 刘华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1,共9页
2013-09利用船载Simrad EK60科学鱼探仪(38kHz)对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变水层拖网采样分析了其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南海深海存在2个明显的声学散射层,特征深度分别为0-100m和350-700m,并且2个散射层间... 2013-09利用船载Simrad EK60科学鱼探仪(38kHz)对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变水层拖网采样分析了其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南海深海存在2个明显的声学散射层,特征深度分别为0-100m和350-700m,并且2个散射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其随时间变化情况为:16∶00-19∶00,350-700m散射层中的部分生物逐渐向上移动到0-100m散射层;04∶00-07∶00,这部分上升的生物又逐渐移回至350-700m散射层。变水层拖网采样结果发现,白天0-100m散射层内渔获物数量较少,夜间0-100m散射层内渔获物较多,验证了声学映像所检测到的2个散射层间确实存在昼夜移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海散射层 垂直分布 昼夜变化
下载PDF
试验水槽中多种人工鱼礁模型组合对紫红笛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艳波 蔡文贵 +3 位作者 陈海刚 陈丕茂 吕国敏 贾晓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31-237,共7页
摸清多种人工鱼礁模型组合对紫红笛鲷幼鱼的诱集效果,可为人工鱼礁礁体组合设计和礁区布局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的实际建礁情况,制作并模拟4组三种模型礁体组合、4组四种模型礁体组合,在方形试验水槽... 摸清多种人工鱼礁模型组合对紫红笛鲷幼鱼的诱集效果,可为人工鱼礁礁体组合设计和礁区布局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参照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的实际建礁情况,制作并模拟4组三种模型礁体组合、4组四种模型礁体组合,在方形试验水槽中以鱼类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这8组模型礁体组合对紫红笛鲷的诱集效果.4组三礁组合礁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FHJ三礁组合对紫红笛鲷的集鱼效果非常明显,BFH、BCG、CHJ三礁组合对紫红笛鲷的集鱼效果较为明显.其诱集效果排序为:FHJ组合礁(53.84%)>BFH组合礁(44.85%)>BCG组合礁(38.11%)>CHJ组合礁(36.01%).4组四礁组合礁体的试验结果表明,4组四礁组合礁体模型对紫红笛鲷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诱集效果排序为:BGHJ组合礁(52.27%)>CFHJ组合礁(51.26%)>BCGJ组合礁(50.01%)>BCGH组合礁(45.05%).总体上,四礁组合的诱集效果优于三礁组合,人工鱼礁建设的礁群配置以多礁组合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鱼礁模型组合 紫红笛鲷幼鱼 集鱼效果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体质量对南海野生真蛸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雪 陈丕茂 +4 位作者 秦传新 周艳波 袁华荣 乔培培 李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8-974,共7页
采用室内封闭静水式呼吸代谢实验装置, 开展不同水温梯度、不同体质量的南海野生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呼吸代谢实验, 分析了不同水温条件下真蛸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 不同体质量真蛸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 以及真蛸呼吸代谢底物O... 采用室内封闭静水式呼吸代谢实验装置, 开展不同水温梯度、不同体质量的南海野生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呼吸代谢实验, 分析了不同水温条件下真蛸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 不同体质量真蛸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 以及真蛸呼吸代谢底物O:N比的变化。结果表明, 水温变化对南海野生真蛸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明显影响, 体质量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16-32℃实验水温范围内, 不同水温梯度下, 相同体质量南海野生真蛸耗氧率及排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同水温条件下, 随着个体体质量的增加, 南海野生真蛸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虽有缓慢下降但不明显(P〉0.05)。24℃可能为南海野生真蛸呼吸代谢的转折点, 在该水温下, 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高, 代谢速率最快, 单位体质量真蛸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为0.86 mg/(g·h)和36.69 μg/(g·h)。真蛸呼吸代谢底物分析结果中, 在24-28℃水温变化范围内, O:N比不断增加, 表明真蛸呼吸消耗的能量中蛋白质供能比例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蛸 南海 耗氧率 排氨率 水温 体质量
下载PDF
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禹 陈国宝 +2 位作者 于杰 李斌 王东旭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双拖网作业渔获率较高;2009-2014年,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低于南海南部,整体渔获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仅2011年渔获率突增,2014年马面鲀渔获率降为最低。马面鲀常年主要分布于珠江口、粤西、海南岛沿岸及北部湾海域,粤东海域偶有分布。海南岛沿岸、粤西及珠江口海域渔获率密度较大,北部湾和粤东海域渔获率密度相对较小。各区域渔获率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最大值常在夏季出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引起渔获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自然条件与捕捞压力。本文通过对马面鲀渔获率变化及原因分析,为南海北部马面鲀合理捕捞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获率 马面鲀 分布 捕捞压力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佟飞 秦传新 +1 位作者 余景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评估模型;以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区选址区域为例,对所选因子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跟踪监测,探讨了该海区进行人工鱼礁建设的适宜性,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出各季度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指数分别为0.65、0.71、0.63、0.64,平均为0.66,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建礁生态基础良好,适宜选址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其中生态基础最优的季节为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建设选址 生态基础评价 柘林湾
下载PDF
多种废弃材料在混凝土人工鱼礁中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霞 赵敏 +5 位作者 陈海燕 陈丕茂 王小梅 秦传新 胡宏光 彭绍洪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9-152,156,共5页
以设计强度为C40的混凝土作为基准,本研究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等测试,用极差分析法得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牡蛎壳、粉煤灰和矿粉的混凝土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 以设计强度为C40的混凝土作为基准,本研究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等测试,用极差分析法得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牡蛎壳、粉煤灰和矿粉的混凝土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牡蛎壳还对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有积极的影响,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做到实现牡蛎壳、粉煤灰和矿粉的回收再利用,保护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正交设计试验 抗压强度 混凝土
下载PDF
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江涛 陈丕茂 +1 位作者 冯雪 陈国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环境的进一步衰退和恶化,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海洋牧场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而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与美日等国家相比相对落后,有许多...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环境的进一步衰退和恶化,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海洋牧场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而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与美日等国家相比相对落后,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礁体在水中受力是复杂多样的,其受力状况和流场效应与周围环境及自身性能密切相关。对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的研究目前还无比较成熟的结论,通过对人工鱼礁动力学研究的概述,旨在希望人们对人工鱼礁水动力学性能有全面的认识,为我国继续深入研究人工鱼礁设计及构造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水动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近10年间广东省3个典型海湾海岸线变迁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于杰 陈国宝 +1 位作者 黄梓荣 陈作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6,共6页
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是分别位于粤东、珠江口和粤西沿海的3个重要海湾,分析它们近10 a来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可以为广东省现阶段海岸带开发管理和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本文采用Landsat卫星数据,在Arcgis平台下,根据不同岸相类... 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是分别位于粤东、珠江口和粤西沿海的3个重要海湾,分析它们近10 a来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可以为广东省现阶段海岸带开发管理和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本文采用Landsat卫星数据,在Arcgis平台下,根据不同岸相类型的图像特征,通过人工解译方法提取岸线,利用叠加分析方法分析近10 a来3个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情况。结果表明:近10 a来,汕头湾、大亚湾和湛江湾分别有约5 680 m、16 100 m和22 440 m长的海岸线发生变迁,分别占广东省海岸线总长的0.67%、0.48%和0.17%,其中,有31 840 m的海岸线被用于工业和城镇建设,有8040 m的海岸线由于围海养殖活动发生变迁,3个海湾的海岸线平均向海最大推进距离约为397 m、792 m和535 m。可见,近10 a来广东省海岸带变迁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海岸线 遥感
原文传递
基于小型声学标记的花尾胡椒鲷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禹 汤勇 +5 位作者 赵文武 陈国宝 刘世刚 姚壮 张俊 刘华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2-290,共9页
2014年11月在实验池(70 m×70 m×4 m)内,利用小型超声波标志跟踪技术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进行持续5 d的跟踪研究,对其昼夜活动轨迹与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花尾胡椒鲷在放养前期主要分布于... 2014年11月在实验池(70 m×70 m×4 m)内,利用小型超声波标志跟踪技术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进行持续5 d的跟踪研究,对其昼夜活动轨迹与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花尾胡椒鲷在放养前期主要分布于中间水层,深度变化幅度较大,约有2 m,后期集中在中上层游动且深度变化较小;水平方向具有以实验池中部为基准向四周分散游动的规律;从三维空间分布来看,花尾胡椒鲷更适应于活动在实验池中部小范围水域;其夜间游泳速度较白天游速大且波动明显。通过对花尾胡椒鲷的超声波标志跟踪研究,旨在为其增殖放流养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胡椒鲷 跟踪 超声波标志 鱼类行为 超声波生物遥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