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孢子囊数量动态及病害始发关键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杜蕙 蒋晶晶 +4 位作者 王春明 郭建国 漆永红 吕和平 陈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1-197,共7页
葡萄霜霉病是为害天水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为明确当前环境条件下天水地区田间霜霉病发生、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时间动态及病害初始发生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捕孢法及病害定点调查,对葡萄生长期田间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及霜霉病发生动态... 葡萄霜霉病是为害天水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为明确当前环境条件下天水地区田间霜霉病发生、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时间动态及病害初始发生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捕孢法及病害定点调查,对葡萄生长期田间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及霜霉病发生动态进行了观测,用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记录田间气象数据。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7月初左右,若条件适宜,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田间病害始发期为7月上中旬,条件适宜时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在田间检测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后7 d左右田间开始见到霜霉病斑,从病害始发期至盛发期田间病情扩展与霜霉菌孢子囊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有效降水是影响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及蔓延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葡萄 葡萄霜霉病菌 病情指数 孢子囊 关键因子
下载PDF
二月兰叶斑病病原甘蓝链格孢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明 元维伟 +3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郭成 金社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7,共10页
2017年10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发现二月兰的一种叶部病害,感病叶片初生黑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状病斑,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6.2%和87.6%。为了明确该病害的致病菌,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 2017年10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发现二月兰的一种叶部病害,感病叶片初生黑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状病斑,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6.2%和87.6%。为了明确该病害的致病菌,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选取代表性菌株GS1-1、HH2-1和HH3-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均能引起二月兰叶斑病。并对这3个菌株进行rDNA-ITS和EF-1α(tef)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S1-1、HH2-1和HH3-1的ITS序列均与甘蓝链格孢(MN173824、MN173825、MN173823、MF462311)相似性达99%以上,其中与甘蓝链格孢(MF462311)相似性达100%;GS1-1、HH2-1和HH3-1的EF-1α基因序列与甘蓝链格孢(JX213350、KF889266、KT895946、KC584642、LC480212和KT89594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且和以上各自对应的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选取菌株GS1-1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营养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蛋白胨,最适产孢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5℃(在5~35℃均可生长),最佳产孢温度为28℃;12 h光暗交替条件促进菌丝营养生长和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兰 叶斑病 甘蓝链格孢 内转录间隔区(ITS) EF-1α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融合群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1 位作者 白滨 荆卓琼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4期129-137,共9页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同时观察试验菌株微菌核产生情况;采用番红O和KOH染色法观测试验菌株细胞核数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除菌株Rh-5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外,其余试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试验菌株在5~30℃培养均可形成微菌核。菌株Rh-1~Rh-8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3~6、6~14、3~18、4~15、3~10、4~10、3~10、4~8个。接种Rh-2~Rh-6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0℃保湿培养2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75%~100%;接种Rh-1~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5℃保湿培养1~3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25%~100%;接种Rh-1、Rh-7和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8℃保湿培养2~3天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100%。在试验浓度下,8个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多菌灵、代森锰锌、速克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除Rh-1与Rhizoctonia solani AG 4 HG-II聚为一枝外,其余试验菌株(Rh-6除外,因Rh-6测序未果)均与R. solani AG 2-1聚为一枝。依据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所得结果,引起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的立枯丝核菌包括AG 2-1和AG 4HG-II融合群。试验菌株在菌落形态、细胞核数目、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度、侵染温度、致病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在试验浓度下,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试验菌株的抑制率≥80%,可作为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性 褐腐病 白菜
下载PDF
天水地区苹果腐烂病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惠娜娜 李继平 +3 位作者 张大为 郭建明 王立 郑果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64-66,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天水地区的8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杀菌剂戊唑醇、噻霉酮及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8株苹果腐烂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EC50值均小于1.0μg/mL,平均为0.03 917μg/mL;其次为吡...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天水地区的8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杀菌剂戊唑醇、噻霉酮及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8株苹果腐烂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EC50值均小于1.0μg/mL,平均为0.03 917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EC50值为0.362 9~1.0262 6μg/mL,平均为0.609 4μg/mL;噻霉酮的抑制率较低, EC50值平均为20.226 3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苹果腐烂病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天水地区
下载PDF
生物农药与化学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联合作用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杜蕙 蒋晶晶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田间测定了几种生物农药与烯酰吗啉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阿泰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与40%烯酰吗啉悬浮剂1 000倍液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82.5%;0.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与40%烯酰吗啉悬浮... 田间测定了几种生物农药与烯酰吗啉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阿泰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与40%烯酰吗啉悬浮剂1 000倍液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82.5%;0.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与40%烯酰吗啉悬浮剂1 000倍液联合应用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效为80.2%。阿泰灵、氨基寡糖素与化学农药烯酰吗啉联合应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虽低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与烯酰吗啉联合使用的效果(94.4%),但减少了化学农药代森锰锌的使用次数,可供葡萄霜霉病化学农药减量化防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生物农药 化学杀菌剂 联合作用效果
下载PDF
5种生物源农药对梨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晶晶 周昭旭 杜蕙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25-29,共5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生物源农药对梨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除10%烟碱水剂外,其他4种生物源农药对梨树腐烂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0.3%苦参碱乳油、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0.5%小檗...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生物源农药对梨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除10%烟碱水剂外,其他4种生物源农药对梨树腐烂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0.3%苦参碱乳油、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0.5%小檗碱水剂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00、2.50000、2.50000、5.00000μg/mL时,其对梨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4.9%、98.9%、94.5%和96.9%,EC50分别为0.0830、0.1449、0.2339、0.2687μg/mL;10%烟碱水剂的室内毒力最差,EC50为6344.6170μg/mL。综上所述,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0.3%苦参碱乳油、0.4%蛇床子素可溶液剂、0.5%小檗碱水剂对梨树腐烂病室内毒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腐烂病菌 生物源农药 毒力测定 生长速率法
下载PDF
基于玉米膜下滴灌系统的药液扩散与除草效果研究
7
作者 郭致杰 张海英 +3 位作者 李建军 徐生军 荆卓琼 吕和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3-1191,共9页
利用膜下滴灌系统,开展膜下滴灌土壤封闭式除草剂施用技术与田间杂草防除效果的关系研究,旨在探明滴灌系统应用除草剂的可能性,为玉米田间滴灌除草技术的合理应用及丰富滴灌施药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三个不同滴灌带间距下,以三种方式滴... 利用膜下滴灌系统,开展膜下滴灌土壤封闭式除草剂施用技术与田间杂草防除效果的关系研究,旨在探明滴灌系统应用除草剂的可能性,为玉米田间滴灌除草技术的合理应用及丰富滴灌施药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三个不同滴灌带间距下,以三种方式滴施40%乙·莠悬乳剂,滴施后对不同分布区域土壤样品进行除草剂浓度检测,在杂草发生期调查防效。结果表明,施用后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滴灌带铺设间距无关,与末次施药后清水冲洗时间相关,冲洗时间越长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浓度越低,垂直沉降明显,径向扩散距离缩短。通过滴施,以滴灌清水15 min-滴灌药液30 min-滴清水冲洗5 min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生物量防效最佳。本研究认为,覆膜玉米田随滴灌水施用土壤封闭除草剂是可行的,省时省工省力,可为玉米田早期杂草的防除提供新方法,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药剂类型和药剂性质开展实用技术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土壤封闭除草剂 施药技术 分布规律 除草效果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HZ-6-3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荆卓琼 郭致杰 +1 位作者 徐生军 何苏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1,共11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银杏组织分离的内生细菌菌株中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其中菌株HZ-6-3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06%。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A基因分析将菌株HZ-6-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银杏组织分离的内生细菌菌株中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其中菌株HZ-6-3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06%。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A基因分析将菌株HZ-6-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该菌株可产生蛋白酶、果胶酶、β-1,3-葡聚糖酶和淀粉酶;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生长扭曲,细胞膨大、形成串状泡囊结构等畸变。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该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1×108 CFU·mL^-1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最高,可达81.12%和70.45%。上述结果显示菌株HZ-6-3具有作为生物制剂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银杏 内生细菌 番茄灰霉病菌 防控效果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菌CYR34育种策略 被引量:21
9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7 位作者 宋建荣 张耀辉 王万军 岳维云 孙振宇 黄瑾 张勃 王晓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9-1133,共5页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冬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本文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小麦条锈菌CYR34消长动态及致病性特点、冬小麦抗条锈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了后CYR34时期抗病育...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冬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本文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小麦条锈菌CYR34消长动态及致病性特点、冬小麦抗条锈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了后CYR34时期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应用的思路,以期为持续控制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病育种 条锈病 思考 甘肃省
下载PDF
玉米种质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分析及发病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成 赵瑞丽 +4 位作者 王春明 张有富 周天旺 郭满库 段灿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8-1207,共10页
为明确不同玉米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2—2015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 16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8份材料03GEM00041、07GEM02289、07GEM02902等表现高抗,占比3.26%;61份材料W6、478、4619、A580等... 为明确不同玉米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2—2015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 16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8份材料03GEM00041、07GEM02289、07GEM02902等表现高抗,占比3.26%;61份材料W6、478、4619、A580等表现抗病,占鉴定种质的5.24%;W22、W216、W286等140份表现中抗,占比12.03%;其余566份和359份分别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48.63%和30.84%。经过对比发现,不同地区玉米种质抗性强弱以及抗性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云南和广东的种质其抗性水平明显低于内蒙古和黑龙江。通过聚类分析发现,41份材料可划分为5类。在系谱图上,抗病性相同的品种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结果同时表明0~10cm的土壤温度在15.8~17.9℃,病株率在85%以上,为适宜发病温度,其中15.8℃为最佳发病温度;接菌量为0.3%时的病株率明显高于接菌量为0.1%和0.2%的病株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丝黑穗病 抗性 发病条件
下载PDF
2003-2013年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世勤 王晓明 +7 位作者 贾秋珍 孙振宇 骆惠生 张勃 黄瑾 金明安 王万军 金社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0,共8页
2003-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分别对来自国内35个相关育种单位的冬春小麦品种(系)5001份,其中冬小麦4291份、春小麦710份,进行苗期混合菌、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抗条锈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全生... 2003-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分别对来自国内35个相关育种单位的冬春小麦品种(系)5001份,其中冬小麦4291份、春小麦710份,进行苗期混合菌、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抗条锈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兰天31号等479份,高抗的有兰天23号等76份,中抗的有天选49等291份,分别占9.58%、1.52%和5.82%;成株期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天选50号等840份,高抗的有兰天27号等47份,中抗的有天选52等311份,分别占16.80%、0.94%和6.22%;苗期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兰天30号等964份,高抗的有天98102等122份,中抗的有00-30等273份,分别占19.28%、2.44%和5.46%。冬小麦有天选49号等914份材料表现全生育期抗病,占18.28%;有97-473等906份成株期表现抗病,占18.12%;有兰天20号等1225份苗期表现抗病,占24.50%。春小麦有定西41号等113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2.26%;有陇春28号等125份成株期表现抗病,占2.50%;有0109-1等114份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抗病,占2.28%。先后在甘肃天水汪川良种场对相关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结果发现:1154份从小种圃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中,表现抗病的有兰天31号等745份,占64.56%;105份甘肃陇南生产品种中,到2013年表现抗病的仅有兰天28号、中梁31号等30份材料,占28.57%;后备品系中,00-30-2-1、CP04-20、00127-2-3等抗性表现优异;抗源材料中,仅有贵农775、中四、T.Spelta albun、贵协1、贵协3等少数材料表现抗病,重要抗源材料贵农21、贵农22、南农92R、川麦42、Moro从2011年开始在田间表现感病,逐步失去利用价值。其衍生系品种材料如陇鉴9343、天选43号、中梁29号、兰天17号、兰天24号等也在田间逐步感病,条锈病发生流行压力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条锈病 抗性 评价
下载PDF
E型麦二叉蚜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建国 袁伟宁 +4 位作者 周天旺 张新瑞 贺春贵 赵桂琴 张宗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为了明确E型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品系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差异性,查明燕麦抗蚜因子。【方法】采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了E型麦二叉蚜无翅成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A,B,C,Pd... 【目的】为了明确E型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品系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差异性,查明燕麦抗蚜因子。【方法】采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了E型麦二叉蚜无翅成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A,B,C,Pd,E,F,G和np 8种基本波形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刺探电位图谱显示,E型麦二叉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的识别时间在1.03~2.62 min之间。表型中抗的MN10253品系上非刺探时间相对较长,开始至首次刺探时间最长,分别为117.77和13.80 min,说明叶片表面可能存在不利于E型麦二叉蚜定位和识别寄主的干扰因子;表型中抗的MN08252品系上口针在叶肉组织和木质部刺探取食持续总时间以及开始至首次刺探木质部时间均为最短,分别为78.01,62.73和32.29 min,且np波发生次数多达28.57次,说明叶肉组织和木质部中可能存在抗蚜因子;表型低抗的MN06203品系上F波持续总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最长,分别为4.96 min和5.81 s,说明该品系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表型低感的MN11213品系上E1时间最短,为1.94 min,开始至首次刺探韧皮部的时间最长,为246.05 min,说明抗蚜因子可能存在于韧皮部。【结论】皮燕麦表型中抗的MN10253品系叶片表面、MN08252品系的叶肉组织和木质部以及表型低感的MN11213品系韧皮部组织内可能存在抗蚜性因子,表型低抗的MN06203品系机械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燕麦 表型抗性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谱
下载PDF
629份国内外玉米种质及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春明 郭成 +1 位作者 周天旺 段灿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5-1082,共8页
为明确629份国内外玉米(Zea mays)种质及杂交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其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L311,18236(2),黄糯包谷(221103)等共25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鉴定材料的3.97%;HVN-1,B07060-1,YJ... 为明确629份国内外玉米(Zea mays)种质及杂交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其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L311,18236(2),黄糯包谷(221103)等共25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鉴定材料的3.97%;HVN-1,B07060-1,YJ001496等34份抗病材料表现抗,占总鉴定材料的5.41%;C7172,zce-4,CI103等55份材料表现中抗,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8.74%;其余322份和193份表现感和高感,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51.20%和30.68%。分析发现,在266份自交系中,表现中抗及以上自交系共32份,占供试自交系的12.03%;在142份杂交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杂交种有23份,占供试杂交种的16.20%;在216份农家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农家种有59份,占供试农家种的27.31%。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于中国贵州的种质,其整体抗丝黑穗病的水平明显高于中国云南、内蒙古和四川,也高于俄罗斯和墨西哥种质。同时比较142份国外杂交种的抗性情况,发现来自乌拉圭的杂交种抗丝黑穗病的比例高于巴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杂交种 丝黑穗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春明 郭满库 +1 位作者 郭成 周天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190,共8页
2011-2014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共对97份玉米杂交种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不同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仅发现‘818’‘平玉8号’‘金穗51216’和‘兴达甜1... 2011-2014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共对97份玉米杂交种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不同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仅发现‘818’‘平玉8号’‘金穗51216’和‘兴达甜1号’共4份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表现高抗;‘金518’‘陇单10号’‘KWS2564’‘敦玉1747’‘Hny02’等19份品种表现抗病;‘富早116’‘CN8706’‘豫丰96-68’‘敦玉2100’‘2100’‘BF2103’‘武科8号’‘正德306’‘陇源916’等29份品种表现中抗;其余45份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供鉴材料的4.12%、19.59%、29.90%和46.39%。表现高抗玉米丝黑穗病材料有‘兴达1106’等共6份;‘陇单10号’‘818’‘平玉8号’‘Hny02’‘玉源209’‘敦玉2100’‘2100’‘正德306’等共22份表现抗病;‘敦玉1747’‘豫丰96-68’‘BF2103’‘方玉30’‘甘农1610’‘BF2202’‘金凯3150’等共16份表现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共53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6.19%、22.68%、16.49%和54.64%。同时对玉米大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均表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有‘818’‘平玉8号’‘陇单10号’‘敦玉1747’‘Hny02’等22份材料,占供鉴材料的2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大斑病 丝黑穗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天选系列冬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世勤 孙振宇 +7 位作者 冯晶 王万军 贾秋珍 黄瑾 张勃 金社林 张耀辉 骆惠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74,共7页
天选系列冬小麦品种是陇南麦区最重要的冬小麦品种之一,具有抗条锈性强、丰产性好的特点,为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确13个天选系列冬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及其所含抗条锈病基因,选用26个国内外条锈菌单孢菌系对其进... 天选系列冬小麦品种是陇南麦区最重要的冬小麦品种之一,具有抗条锈性强、丰产性好的特点,为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确13个天选系列冬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及其所含抗条锈病基因,选用26个国内外条锈菌单孢菌系对其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并结合系谱分析进行了基因推导。结果发现,在苗期,天选44号、天选46号和天选50号的抗性谱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洛夫林13基本一致,可能含有Yr9及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天选43号、天选48号和天选51号的抗性谱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Moro一致,可能含有Yr10+Yrmor;天选52号、天选53号和天选55号的抗性谱与Line R55基本一致,可能含有Yr26,其余品种抗性谱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不一致,初步推测含有未知抗条锈病基因。天选43号、天选44号、天选46号、天选48号、天选50号、天选51号、天选52号、天选53号和天选55号对条锈菌新菌系G22-9和G22-14表现感病,对其余供试小种(菌系)表现抗病;天选47号和天选49号对CYr33、G22-9和G22-14表现感病;天选45号和天选54号对所有供试小种(菌系)均表现抗病。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7个试验点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发现除天选44号、天选45号和天选54号表现抗病外,其余品种均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天选系列 条锈病 抗性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惠娜娜 郭建明 +3 位作者 李继平 张大为 王立 郑果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涂抹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戊唑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为0.0006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值为0.073 7μg/mL;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涂抹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戊唑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为0.0006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值为0.073 7μg/mL;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EC50值分别为0.570 9、0.583 3、0.608 8μg/mL;噻霉酮抑制作用较弱,EC50值为5.449 4μg/mL。田间防治试验中,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最低,为2.10%,防效为97.90%;其次为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g/m^2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为9.09%,防效为90.91%。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生产中建议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倍液、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 g/m2和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等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33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及利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世勤 孙振宇 +6 位作者 徐志 王万军 贾秋珍 杨随庄 彭云良 黄瑾 张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58,173,共5页
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 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苗期、成株期表现抗病的分别有‘XK201465’等36份和‘XK20132’等72份材料,分别占10.88%和21.75%;有‘XK62483’等11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3.32%;两地三年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仅有‘XK20132’等5份材料在两地均表现抗病,有‘川农17’等30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对供鉴材料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小麦品种(系) 甘肃陇南 条锈病 抗性利用
下载PDF
不同光谱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诱杀效果及灯下昆虫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大为 罗进仓 +3 位作者 金社林 郭建明 惠娜娜 魏玉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1期140-146,共7页
为探明不同光谱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的诱杀效果,评估不同光谱杀虫灯对果园昆虫种群的影响。利用3种不同光谱杀虫灯于2015年7—8月在天水地区进行了苹果园害虫诱杀试验。结果表明,多光谱及LED多光谱杀虫灯的杀虫数量及杀虫谱优于频振式杀... 为探明不同光谱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的诱杀效果,评估不同光谱杀虫灯对果园昆虫种群的影响。利用3种不同光谱杀虫灯于2015年7—8月在天水地区进行了苹果园害虫诱杀试验。结果表明,多光谱及LED多光谱杀虫灯的杀虫数量及杀虫谱优于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多光谱、LED多光谱杀虫灯诱杀昆虫修正益害比分别为1:16.39、1:28.57、1:21.80;LED多光谱杀虫灯对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及双翅目害虫诱杀效果优于其他杀虫灯;群落多样性参数分析显示,3种杀虫灯诱杀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9231、3.6982、3.8134,均匀度(J)为0.7082、0.6399、0.6770。频振式、多光谱、LED多光谱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天敌及中性昆虫均有一定的诱杀效果,本研究为太阳能杀虫灯科学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不同光谱 诱杀效果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
下载PDF
不同来源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蕙 王春明 +3 位作者 吕和平 郭建国 漆永红 蒋晶晶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对不同来源的20株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测定结果表明,其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采自宁夏与甘肃武威的菌株孢子囊大小更接近,与其他各地菌株间差异明显,孢子囊大小与地域及原始寄主未表现明显相关,可能与菌源采集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过离体叶... 对不同来源的20株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测定结果表明,其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采自宁夏与甘肃武威的菌株孢子囊大小更接近,与其他各地菌株间差异明显,孢子囊大小与地域及原始寄主未表现明显相关,可能与菌源采集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过离体叶盘法对来自宁夏、四川及甘肃武威、天水、兰州的不同品种上的5株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力迚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葡萄霜霉菌在同一葡萄品种上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品种抗感反应均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致病力与其孢子囊大小及地域未见明显相关,而与原始寄主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孢子囊 致病力 离体叶盘法
下载PDF
MN品系皮燕麦对E型麦二叉蚜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月英 郭建国 +4 位作者 袁伟宁 张新瑞 贺春贵 赵桂琴 张宗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9-1206,共8页
为了明确MN品系皮燕麦对甘肃流行E型麦二叉蚜的抗性,筛选优异的抗蚜种质资源,在田间3年成株期自然感染蚜量比值法表型抗性鉴定基础上,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蚜、实验种群生命表法测定了12个MN品系皮燕麦对E型麦二叉蚜的抗生性。结果表明,E... 为了明确MN品系皮燕麦对甘肃流行E型麦二叉蚜的抗性,筛选优异的抗蚜种质资源,在田间3年成株期自然感染蚜量比值法表型抗性鉴定基础上,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蚜、实验种群生命表法测定了12个MN品系皮燕麦对E型麦二叉蚜的抗生性。结果表明,E型麦二叉蚜成蚜在表型中抗品系MN10253上的成蚜寿命和总产蚜量显著低于表型中抗品系MN08243、低抗品系MN09103和中感品系MN09255,产蚜前期显著长于MN08243、MN09103和MN09255;在MN10253上的平均发育历期短于MN08243;在MN10253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显著低于MN08243、MN09103和MN09255;在MN10253和MN08243上的内禀增长率rm、周线增长率λ和净增值率R0显著低于MN09255,有翅蚜率显著高于MN09255。说明表型中抗品系MN10253对E型麦二叉蚜种群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麦二叉蚜 生物型 抗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