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措施对洞庭湖区旱地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鸽 汤春纯 +5 位作者 李祖胜 黄运湘 曾希柏 文炯 高雪 张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9-697,共9页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非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轮作下,农民习惯施肥(TF)、配方施肥(NPK)及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模式[有机肥来源氮占配方肥总氮量的50%(50%OM)、30%(30%OM)和10%(10%OM)]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期为...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非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轮作下,农民习惯施肥(TF)、配方施肥(NPK)及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模式[有机肥来源氮占配方肥总氮量的50%(50%OM)、30%(30%OM)和10%(10%OM)]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期为相应作物种植制度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施肥量及有机无机肥配比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棉花和油菜的产量,且以50%OM处理产量最高,各处理产量的顺序为50%OM>30%OM>10%OM>NPK>TF>CK(不施肥对照);当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0%时(50%OM处理),棉花和油菜产量分别比NPK处理高24.52%、29.57%,比习惯施肥(TF)处理分别高46.03%和49.07%。同时,施用有机肥各处理作物产量的年际变化均不到20%,明显小于NPK、TF和CK处理,即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促进旱地作物高产,同时也能保证其稳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且以50%OM处理效果最好,与试验前比较的增加幅度分别达57.5%、38.2%、65.1%和48.1%;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随施入磷素量的增加而增加趋势;而CK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则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Y)随试验年限(X)的变化均可用方程式Y=a X+b来表示。在洞庭湖区肥力较高的旱地土壤中,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施用比例对保障非粮作物高产稳产和耕地地力提升尤为重要,且本试验条件下当有机肥来源氮占总施氮量的50%时能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油菜轮作 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肥和化肥配比 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肥料增效剂组配对水稻氮素吸收及田面水无机氮的影响
2
作者 文炯 田昌 +2 位作者 李中希 杨勇 荣湘民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25-29,共5页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多维肥精(ANO)、氢醌(HQ)和NAM组配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F(ANO+HQ+NAM)的产量最高,达到5735kg/hm^2,显著高于复混肥处理B(有肥对照)、C(ANO)、E(ANO+NAM),较...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多维肥精(ANO)、氢醌(HQ)和NAM组配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F(ANO+HQ+NAM)的产量最高,达到5735kg/hm^2,显著高于复混肥处理B(有肥对照)、C(ANO)、E(ANO+NAM),较处理B的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095kg/hm^2和23.60%,且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分别为34.94%、15.61%和46.96%,较处理B分别提高了7.01、4.41和4.40个百分点;增施抑制剂(HQ、NAM)能明显降低田面水中无机氮浓度的峰值,均以处理F的田面水无机氮浓度较低。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田面水中无机氮浓度,认为组配ANO、HQ和NAM的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剂组配 水稻 氮素利用率 无机氮
下载PDF
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对晚稻生长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文炯 李祖胜 +4 位作者 许望龙 陈鸽 白玲玉 曾希柏 吴家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96-2502,共7页
为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及与化肥、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镉有效性、水稻生长和稻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钙镁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增幅为10.5%~16.1%,... 为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生石灰和钙镁磷肥及与化肥、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镉有效性、水稻生长和稻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钙镁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增幅为10.5%~16.1%,其中耦合石灰、钙镁磷肥和化肥(NPKML)处理增幅最大,达到16.1%,施用生石灰次之、钙镁磷肥增幅最小。有机肥与生石灰、有机肥与化肥和生石灰配施可使土壤有效镉含量降低7.9%~23.5%、使糙米的镉含量降低35.1%~47.5%,其中NPKML对两者的降低效果最佳。施用生石灰、钙镁磷肥等对水稻生长和稻谷品质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有机肥、化肥、钙镁磷肥和石灰合理配施,对镉污染稻田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 钙镁磷肥 水稻
下载PDF
砷污染土壤不同比例客土对大豆生长和吸收砷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武慧斌 曾希柏 +4 位作者 汤月丰 白玲玉 苏世鸣 王亚男 陈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1-2028,共8页
为探究砷污染土壤的客土修复效果,利用在农业部岳阳实验站的微区试验,研究不同客土比例与方式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大豆生长、吸收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与客土不同比例混合后能使土壤的砷含量不同程度降低,且其含量降... 为探究砷污染土壤的客土修复效果,利用在农业部岳阳实验站的微区试验,研究不同客土比例与方式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大豆生长、吸收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与客土不同比例混合后能使土壤的砷含量不同程度降低,且其含量降幅与客土比例正相关,相应地,大豆对砷的吸收和累积量随客土比例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即污染土壤)相比较,污染土壤和清洁土壤比例为60∶40时,大豆地上部总生物量(含茎、叶、荚和籽粒)达到最大值,且根、茎、叶、荚和籽粒的砷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0.1%、45.3%、39.8%、66.9%和82.8%;其他不同客土比例处理下,大豆各部位的砷含量均与客土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合适比例的客土可以降低土壤和大豆砷含量,并促进大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土比例 大豆 污染土 有效砷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菜—棉花轮作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汤春纯 余乾 +2 位作者 文炯 陈鸽 朱坚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了确保洞庭湖区油菜和棉花的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和提高区域土壤肥力,通过2015—2019年连续5 a定位监测,研究了油菜—棉花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和棉花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区域经济作物合理施肥和耕地土壤可持续... 为了确保洞庭湖区油菜和棉花的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和提高区域土壤肥力,通过2015—2019年连续5 a定位监测,研究了油菜—棉花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和棉花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区域经济作物合理施肥和耕地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油菜和棉花的产量,50%有机肥处理的油菜和棉花经济产量分别较纯化肥处理增加23.3%和24.3%;同时,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油菜—棉花模式的土壤养分水平,50%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较纯化肥处理增加42.1%、44.5%、5.7%和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棉花轮作 施肥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多效唑和氮肥用量对盛泰优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文炯 蒋建为 +5 位作者 傅岳峰 许望龙 王伟政 陈鸽 陈慕文 杨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47-50,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多效唑和氮肥用量对水稻品种盛泰优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提高籽粒产量,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小.施用多效唑,水稻籽粒产量明显增加,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多效唑和氮肥用量对水稻品种盛泰优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提高籽粒产量,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小.施用多效唑,水稻籽粒产量明显增加,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1%,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小幅增加,但用量过大时会减少有效穗数;适量施用多效唑可提高稻米品质,稻米整精米率明显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小幅上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所有降低;株高随多效唑用量增加明显降低,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适量增施氮肥和多效唑可提高盛泰优018的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效唑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外源砷胁迫对两种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亚男 赵婧 +1 位作者 杨小东 曾希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5-624,共10页
采矿和冶炼等活动会导致土壤中砷的累积,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微生物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了外源砷进入黄壤(YS)和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RS)后有效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中细菌和古菌在未加砷和外源砷胁迫... 采矿和冶炼等活动会导致土壤中砷的累积,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微生物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了外源砷进入黄壤(YS)和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RS)后有效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中细菌和古菌在未加砷和外源砷胁迫1、30、360 d后的群落变化,探讨砷胁迫下土壤细菌和古菌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外源砷进入土壤后,土壤有效砷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并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群丰度变化显著;而古菌中仅丰度较低的菌群发生显著改变,优势菌群丰度变化较小,推测古菌群落具有高耐砷性和稳定性。与砷胁迫时间相比,土壤砷的有效性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砷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及微生物修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砷 细菌 古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区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宋佳 黄晶 +4 位作者 高菊生 王亚男 吴翠霞 白玲玉 曾希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4-570,共7页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料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改良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机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模式(CK,冬闲;MV,冬种紫云英;S,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SMV,冬种紫云英...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料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改良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机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模式(CK,冬闲;MV,冬种紫云英;S,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SMV,冬种紫云英+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MV,冬种紫云英+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土壤超大团聚体(>2 mm)和大团聚体(0.25~2 mm)含量最多,为72.1%~81.8%,且两者中有机碳含量高达12.1~20.7 g·kg^(-1),占总有机碳的22.7%~59.0%。水稻土中有机物官能团以多糖为主,其次为脂肪碳和芳香碳,各官能团的丰度受紫云英种植和秸秆还田的影响。与其他处理相比,DSMV显著增加了水稻土中超大团聚体(>2 mm)和大团聚体(0.25~2 mm)的含量,并促进了两种团聚体内芳香碳等惰性碳的积累。因此,DSMV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稳定性的提升,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水稳性 碳氮比 有机质官能团 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8
9
作者 宋佳 曾希柏 +1 位作者 王亚男 白玲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15-1722,共8页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微生物和酶活性、促进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秸秆还田也可能会导致作物出苗率降低、加重作物病虫害发生、引起土壤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负面影响...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微生物和酶活性、促进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秸秆还田也可能会导致作物出苗率降低、加重作物病虫害发生、引起土壤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负面影响。目前秸秆以直接还田为主,亦有少量通过堆沤、垫圈等方式间接还田。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度及还田效果主要取决于秸秆的化学组成特别是C/N、土壤微生物状况、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等。下一步,必须强化秸秆还田方法、快速腐解条件及制剂、对下季作物病害影响及防控、农机农艺配套、缓解全球变化能力等研究,完善相关技术与方法,促进秸秆还田快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解速率 重金属污染 植物病虫害
原文传递
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土壤肥力长期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宫殿林 张文钊 +11 位作者 罗尊长 高菊生 郑超 洪曦 曾希柏 董春华 程爱武 汤春纯 李荣 何运祥 毛卫华 涂赛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0-1130,共11页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RRC)、水稻—水稻—大麦(RRB)、水稻—水稻—冬闲(RRW)和水稻—水稻—油菜(RRO)5种双季稻模式,烤烟—水稻(RT)、水稻—冬闲(RW)、水稻—油菜(RO)和水稻—绿肥(RG)4种一季稻模式,棉花—油菜(CR)、大豆—红薯(SS)和玉米—萝卜(MR)3种旱作模式,研究其土壤基础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有机质含量高于旱作模式,长期习惯性施肥条件下,除RRO、RT和RW有机质含量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RRW、RRO、RT和RW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有下降,其余则均有增加。RRO和RG碱解氮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均呈增加趋势。RRO和RRW速效磷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年均增加约1.23~4.76 mg/kg。双季稻模式速效钾含量均有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除RT和MR增加外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双季稻模式综合肥力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均有上升。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变化差异较大,双季稻模式应控氮重钾,一季稻模式应减施氮磷,旱作模式应培肥地力和控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综合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农田 种植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