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杨瑞 杨丽涛 +3 位作者 谭宏伟 朱秋珍 王维赞 杨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0-1775,共6页
近年来,广西在甘蔗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选育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并集成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节水灌溉... 近年来,广西在甘蔗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选育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并集成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节水灌溉、脱毒健康种苗、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化学调控、甘蔗生产管理机械化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但在广西甘蔗生产中,仍然存在机械化收获应用范围小、施肥过量、主栽品种急需新品种替代、旱坡地大面积种植、宿根年限短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充分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及土壤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促生等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的应用,并结合优良甘蔗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甘蔗种苗质量,为甘蔗高产高糖打好基础;大力推广宿根性极强的高产高糖优良甘蔗品种,如桂糖29号、桂糖32号、桂糖40号等,收获后及时进行宿根蔗管理,延长宿根年限;加强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体系在无有效灌溉条件蔗区的推广应用,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栽培技术 发展成果 集成应用
下载PDF
糖能兼用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与改良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唐仕云 王伦旺 +7 位作者 杨荣仲 杨丽涛 李翔 黄海荣 经艳 邓宇驰 谭芳 黄家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为了解糖能兼用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选择和改良的效果,以自育的14个新品系以及双对照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为参试材料,进行了1新1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系在新植和宿根的工艺成熟期,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 为了解糖能兼用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选择和改良的效果,以自育的14个新品系以及双对照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为参试材料,进行了1新1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系在新植和宿根的工艺成熟期,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总可发酵糖量,新植总苗数、宿根发株率和宿根黑穗病发病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总可发酵糖量均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和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说明受环境的影响小,对产量性状直接选择效果好。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新植和宿根蔗的公顷有效茎数与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总可发酵糖量均具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以公顷产糖量作为糖料蔗品种的选择性状时,8个新品系超过双对照而被入选;以公顷总可发酵糖量作为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的选择性状时,6个新品系超过双对照而被入选。这2种选择方法所入选的新品系类型基本相同,并且公顷有效茎数、公顷甘蔗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都具有较大的遗传增益。本研究有望为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糖能兼用 遗传参数 遗传增益
下载PDF
扦插快繁技术在甘蔗健康种苗繁育上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韦爱兰 邓宇驰 +7 位作者 罗霆 陈用 韦宏锤 周忠凤 范业赓 周慧文 陈荣发 吴建明 《甘蔗糖业》 2023年第1期26-34,共9页
健康种苗是保持良种的优良种性、减少病虫害发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栽培条件要求严格等问题而导致推广应用缓慢。本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扦插技术应用于甘蔗健康种苗良种繁育的设想,为进一步验证扦插技术的可行性及其... 健康种苗是保持良种的优良种性、减少病虫害发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栽培条件要求严格等问题而导致推广应用缓慢。本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扦插技术应用于甘蔗健康种苗良种繁育的设想,为进一步验证扦插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设置原苗、剪主茎、扦插3个处理,研究了扦插技术下甘蔗健康种苗1年新植2年宿根的表现,综合分析扦插栽培模式的整体效果和收益,为扦插技术在甘蔗健康种苗快速繁育上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甘蔗健康种苗原苗剪去主茎后分蘖率显著提高,有效茎数显著增加,产量无显著影响;扦插处理的有效茎数显著多于其他处理,由于生长时间短导致新植蔗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宿根产量无显著差异;“剪主茎+扦插”栽培模式的新植产量(66.07 t/hm^(2))略低于原苗处理(69.89 t/hm^(2)),第1年、第2年宿根产量与原苗处理互有高低,但差异不大,3年的总产量(274.05 t/hm^(2))与原苗处理(277.09 t/hm^(2))相当。新植时,“剪主茎+扦插”栽培模式可比原苗种植节约生产成本10505元/hm^(2),但产值减少1987元/hm^(2),合计增加收益8518元/hm^(2);综合新植和宿根共3年计算,共增加收益8924元/hm^(2)。因此,综合判断认为扦插可应用于甘蔗健康种苗快繁。该技术可节省健康种苗的购买生产费用,从而节约甘蔗健康种苗繁育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在采用合理的扦插和栽培技术情况下,甘蔗产量和收益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技术,对促进甘蔗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良种更新换代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扦插 健康种苗 宿根 良种快繁
下载PDF
崇左市甘蔗主要品种应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4
作者 赖振光 吴建明 +5 位作者 凌中华 王伦旺 张胜忠 刘晓婷 张华伟 邓宇驰 《甘蔗糖业》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为全面地了解崇左蔗区的甘蔗主要品种应用现状,为产业工作者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研究分析了崇左市甘蔗主产县(区)的近6个榨季甘蔗生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 为全面地了解崇左蔗区的甘蔗主要品种应用现状,为产业工作者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研究分析了崇左市甘蔗主产县(区)的近6个榨季甘蔗生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崇左市蔗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桂糖42号等高产高糖良种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提高了蔗农和制糖企业的效益,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多元化不足、脱毒种苗应用较少、机收水平低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支持甘蔗产业稳定发展,加强区域性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脱毒种苗的生产以及良种繁育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展针对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以重点提升蔗区主栽品种的生产表现,进一步发挥良种效应;加强适应不同地形地貌收割机械的研发、宜机收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多途径措施提升蔗区机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崇左 区域性良种 早熟高糖 宿根性
下载PDF
高产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0
5
作者 王伦旺 廖江雄 +8 位作者 谭芳 唐仕云 黄家雍 李翔 杨荣仲 李杨瑞 黄海荣 经艳 邓宇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培育高产、高糖、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广西和中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目的】培育高产、高糖、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广西和中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04-1001(桂糖42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桂糖42号植株高大,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和梢腐病,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5.06-108.87 t/ha,比对照增产11.3%-14.1%;平均糖产量为15.11-16.85 t/ha,比对照增产16.0%-18.9%。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101.70和15.03 t/ha,比对照增产9.26%和14.45%;蔗糖分14.77%,比对照增加0.66%(绝对值)。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88.62 t/ha,比ROC22增产7.86%。该品种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4年入选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十大主推品种目录。【结论】桂糖42号为早熟、高产、高糖、宿根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适合在中国南方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桂糖42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 被引量:40
6
作者 韦金菊 邓展云 +4 位作者 黄诚华 黄伟华 颜梅新 刘海斌 唐红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明确广西蔗区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1年采用随机踏查、种植户随访、资料查询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蔗区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 【目的】明确广西蔗区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1年采用随机踏查、种植户随访、资料查询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蔗区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共采集和鉴定出13种主要真菌病害,分别为: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锈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褐条病、褐斑病、虎斑病、白疹病、眼点病、黄点病,其中发生严重并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梢腐病和凤梨病。【结论】黑穗病仍然是对甘蔗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急需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以替代现有的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真菌病害 症状 广西
下载PDF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会 雷敬超 +6 位作者 王伦旺 李翔 贤武 梁强 庞华莒 杨荣仲 方锋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和ROC16为对照,2008~2009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崇左和合浦等区试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ROC22和ROC16为对照,2008~2009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来宾、崇左和合浦等区试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10个参试甘蔗新品种进行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结果】10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208早熟高糖高产稳产,是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柳城03/182和桂糖02/901表现特早熟特高糖稳产;桂糖02/770、桂糖02/833表现中晚熟高产中糖;桂糖02/1247和柳城03/1137表现晚熟高产中糖。【结论】桂糖02/208、柳城03/182、桂糖02/901、桂糖02/770、桂糖02/833、桂糖02/1247和柳城03/1137达到广西甘蔗品种审定的标准,可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蔗茎产量 含糖量 农艺性状 广西
下载PDF
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罗霆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有总 唐仕云 王泽平 李毅杰 刘平武 林善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296,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区域性 聚类分析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甘蔗家系农艺性状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荣仲 周会 +8 位作者 王伦旺 梁强 唐仕云 贤武 桂意云 经艳 雷敬超 邓宇驰 段维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为甘蔗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8~2014年17组甘蔗家系试验的参试亲本及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不同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为甘蔗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8~2014年17组甘蔗家系试验的参试亲本及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不同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甘蔗不同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在不同试验间表现不同。茎径和锤度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是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有效茎数的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属中等;株高是遗传力中等、加性遗传方差比率最低的性状。对于不同分析方法,在分别计算时采用固定模型计算的参数值最高,随机模型最低,随机+家系比随机模型略高;在联合计算时,采用随机+家系计算的参数值最高,固定模型最低,而随机模型的参数值高于固定模型。【结论】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时宜选用随机+家系分析方法,通过增加家系信息,可明显提高分析精度;甘蔗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方差比率、加性遗传方差比率和遗传力均受性状及试验的影响;在亲本及后代按不同原则和标准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茎径和锤度、株高、有效茎数等性状进行选择,可提高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农艺性状 遗传力 性状选择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泽平 陈奕 +5 位作者 孙海军 李毅杰 段维兴 周主贵 张木清 林善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2-957,共6页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严重。新植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3个,抗病9个,中抗1个;宿根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4个,抗病8个,中抗1个。综合不同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抗性表现,高抗品种2个(粤糖94-128、台优),抗病9个(ROC22、粤糖93-159、桂糖31、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桂糖29、柳城03-1137、桂糖21),中抗2个(柳城05-136、粤糖60)。新植蔗和宿根蔗抗性表现为同一水平的8个(粤糖94-128、台优、ROC22、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柳城03-1137、桂糖21),宿根蔗差于新植蔗的2个(桂糖31、粤糖60),3个变化趋势相反(粤糖93-159、桂糖29、柳城05-136)。不同蔗区梢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在各个蔗区的抗性表现也不同。2015年,广西蔗区主栽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说明梢腐病对该榨季广西甘蔗生产为害程度尚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主栽品种 抗性评价
下载PDF
广西北海蔗区甘蔗白条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韦金菊 魏春燕 +7 位作者 宋修鹏 覃振强 谭宏伟 张荣华 庞天 王伦旺 刘璐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4-270,共7页
【目的】对广西北海蔗区疑似发生甘蔗白条病的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明确甘蔗白条病在广西北海的发生情况,为甘蔗白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1月,在广西北海合浦县、银海区和铁山港区采集疑似甘蔗白条病样本372份,涉及19... 【目的】对广西北海蔗区疑似发生甘蔗白条病的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明确甘蔗白条病在广西北海的发生情况,为甘蔗白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1月,在广西北海合浦县、银海区和铁山港区采集疑似甘蔗白条病样本372份,涉及19个甘蔗品种/系,采用甘蔗白条病病原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Dowson]特异引物XAF1和XAR1对采集样本的DNA进行PCR检测。对部分有阳性条带的PCR产物进行切胶回收,并送样测序,然后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所采集的372份样本中,有78份样本扩增出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为20.97%;19个甘蔗品种中,有13个品种检测出阳性条带,检出率为68.42%,其中白叶病检出率较高的是柳城07-95、桂糖46号、桂糖42号和柳城07-536,检出率分别为75.00%、68.75%、48.15%和33.33%。部分阳性条带经克隆后测序,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广西白条病分离物KY315212.1的同源性为99%,表明它们均属于甘蔗白条病基因片段序列。【结论】甘蔗白条病已在广西北海蔗区发生危害,今后需加强检疫工作,防止从疫区调运感病蔗种,以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白条病 调查 PCR检测 广西北海
下载PDF
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技术优化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丹 谢晓娜 +2 位作者 陈明辉 杨丽涛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在PCR的基本程序上,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x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以建立稳定、快速、灵敏度高的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技术。【方法】以Lxx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TaKaRa的Ex Taq Polymerase和2... 【目的】在PCR的基本程序上,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x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以建立稳定、快速、灵敏度高的甘蔗宿根矮化病PCR检测技术。【方法】以Lxx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TaKaRa的Ex Taq Polymerase和2×GCBufferⅡ,调整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等主要因子,优化PCR反应体系;稀释Lxx基因组DNA模板的浓度,检测优化PCR的灵敏度;用优化的PCR对田间生长的甘蔗品种GT11叶片总DNA进行RSD测定。【结果】优化的PCR得到清晰特异的条带为Lxx16S~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能从稀释1000倍的Lxx基因组DNA(15.9pg/μL)中检测到Lxx,而常规的PCR只能从稀释100倍的Lxx基因组DNA(159pg/μL)中检测到Lxx,且出现假阴性,不稳定。对田间生长的甘蔗品种GT11叶片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用优化后的PCR检测RSD感染率为66.7%,而常规的PCR检测RSD感染率为0。【结论】优化的PCR体系为:2×GCBufferⅡ12.5μL,Ex Taq DNA酶(5U/μL)0.2μL;dNTP(2.5mmol/L)1.5μL;Lxx1(10μmol/L)1.0μL,Lxx2(10μmol/L)1.0μL,DNA模板1.0μL,用ddH2O双蒸水补足至25.0μL。PCR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10min,94℃15s,57℃15s,72℃30s,40个循环;72℃延伸10min。优化的PCR比常规PCR的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检测效率高,更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PCR检测 16S^23SrDNA 优化体系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玉新 罗霆 +8 位作者 高轶静 张保青 周珊 杨翠芳 段维兴 雷敬超 韦金菊 张革民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2-1647,共6页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真实杂种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供试的28个杂交后代材料(15个GT05-164与GXASF108-2-28杂交BC1代,13个GT42与GXASBC112-A6-25杂交BC2代)均为真实杂种。选择在2对SSR引物中均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后代(5个BC1代和7个BC2代)进行染色体观察,结果发现,5个BC1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5~98条,其染色体按"n+n"方式传递;7个BC2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4-101条,其染色体也按"n+n"方式传递。【结论】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BC1和BC2代中染色体传递方式均为"n+n",母本甘蔗的染色体未加倍,高贵化育种进程减慢,可能需要更高的杂交代数才能获得聚集斑茅和割手密血缘的优良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割复合体 杂交后代 SSR标记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韦金菊 宋修鹏 +5 位作者 黄伟华 覃振强 张荣华 刘璐 邓展云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PCR 广西
下载PDF
机械压实对蔗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晓燕 韦幂 +5 位作者 王维赞 梁强 董文斌 李长宁 李毅杰 谢金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明机械车轮碾压引起的土壤压实对蔗田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为保护蔗田土壤环境和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甘蔗田间运输车对蔗田进行碾压处理,以未碾压的小区作为对... 【目的】探明机械车轮碾压引起的土壤压实对蔗田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为保护蔗田土壤环境和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甘蔗田间运输车对蔗田进行碾压处理,以未碾压的小区作为对照。在宿根蔗的不同生长期调查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以及甘蔗根系、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参数。【结果】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有所提升,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总体上比CK高;甘蔗植株的根系干重显著下降,发株数显著减少,蔗茎减产7.4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脲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酸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机械压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而土壤有效养分的供给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压实可抑制甘蔗根系生长,进而影响甘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压实 土壤 理化性状 微生物活性
下载PDF
广西甘蔗生长中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毅杰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志 王泽平 李文教 韦开军 陆文娟 林善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海发生最严重,枯心率分别达到38.55%和37.66%。黑穗病发生率为0.00%~24.89%,所有调查品种宿根蔗黑穗病发生均较新植蔗严重。ROC22对黑穗病的抗性最差,表现为中感;桂柳2号次之,宿根蔗发病率为7.45%,鉴定为抗病,其余9个品种均为高抗。目前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较轻,花叶病发生率为0.39%~7.73%。ROC22、桂糖42号和桂柳2号对花叶病表现为中抗,其余8个品种均为抗病。南宁和北海蔗区螟虫发生较为严重,甘蔗生长前期对螟虫抗性的田间评价体系有待建立。ROC22对黑穗病抗性最差,其余品种较好。广西蔗区花叶病发生较轻。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准确评价有待多年多点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枯心苗 黑穗病 花叶病 抗性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玉新 罗霆 +8 位作者 刘昔辉 周珊 杨翠芳 高轶静 杨翠凤 段维兴 周会 张革民 李杨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甘蔗与斑割(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F_1材料的染色体核型构成和遗传行为,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提供细胞遗传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分别对3个不同甘蔗品种(系)与斑割复合体GXAS07-6-...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甘蔗与斑割(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F_1材料的染色体核型构成和遗传行为,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提供细胞遗传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分别对3个不同甘蔗品种(系)与斑割复合体GXAS07-6-1的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各亲本和后代材料染色体数目在不同细胞中不恒定,染色体变幅为6~11条。粤糖93-159与GXAS07-6-1的F1材料GXASF108-1-1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4=91 m+3 sm;桂糖01-53与GXAS07-6-1的F_1材料GXASF108-2-2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8=88 m+10 sm(1SAT);桂糖02-761与GXAS07-6-1的F_1材料GXASF108-3-7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92=87m+5 sm;3个F1材料的核型均为2B型。推断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亲子间的染色体基本按"n+n"方式传递,同时可能存在部分染色体加倍现象,它们的杂种F_1核型均为较原始的染色体2B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割手密复合体 核型分析 染色体传递
下载PDF
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为中 范业赓 +3 位作者 刘丽敏 刘红坚 余坤兴 翁梦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8-1309,共12页
为了简化甘蔗组织培养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该文以甘蔗品种GT44和B9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先经叶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然后炼苗24 h,接着把处理后的试验苗移植于沙土混合栽培基质中,研究其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完成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过程;... 为了简化甘蔗组织培养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该文以甘蔗品种GT44和B9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先经叶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然后炼苗24 h,接着把处理后的试验苗移植于沙土混合栽培基质中,研究其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完成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过程;同时比较了无根试管苗和有根试管苗的移栽存活率和生长情况。试管苗生根率调查时间为试管苗移植后第3天开始至第10天结束,成活率的调查时间为试管苗移植后的第30天。结果表明:经吲哚丁酸(IBA)和ABT2号生根粉处理的无根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6.3%和97.7%,接近传统生根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且其单株试管苗生根成本为传统生根方法的1/28。甘蔗品种GT44和B9试管苗首次出现可见根的时间均发生在试管苗移栽后的第4天。试管苗根的再生可以在有菌的沙土基质栽培和日光温室条件下完成,而不需要在无菌的MS生根培养基和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基因型和试管苗素质是影响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的关键因素;甘蔗试管苗光合自养生根技术比传统试管苗培养基生根技术拥有更多优势,且操作简单、程序简化、生根率和成活率高、省工、节省能源和生产成本、效率高,替代传统的试管苗生根技术,应用于商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试管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片导入 沙土基质 光合自养生根
下载PDF
广西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优化的途径及思考——以金光农场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宇驰 王伦旺 +2 位作者 韦金凡 贤武 经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近年来在优化甘蔗品种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分析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对广西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优化的途径提出建议:应加大甘蔗新品种选育力度,转变育种思路与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优良... 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近年来在优化甘蔗品种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分析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对广西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优化的途径提出建议:应加大甘蔗新品种选育力度,转变育种思路与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优良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与示范推广的力度,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并制定甘蔗优良新品种在当地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品种结构优化 途径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0
20
作者 经艳 王伦旺 +6 位作者 唐仕云 谭芳 李翔 杨荣仲 黄海荣 邓宇驰 李杨瑞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第4期230-235,共6页
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表明,桂糖44号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强,有效茎多,抗... 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表明,桂糖44号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强,有效茎多,抗黑穗病,抗旱性强,抗倒能力强,宿根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早熟、高产、高糖。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0.56-104.37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5.8%-8.7%;平均糖产量为14.92-16.85 t·hm^(-2),比CK增产16.77%-17.94%。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9.77 t·hm^(-2)、产糖量17.05 t·hm^(-2)、蔗糖分15.50%,分别比CK增加6.86%、13.44%和0.8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桂糖4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