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利外海渔场竹筴鱼资源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显森 戴芳群 +5 位作者 赵俊 孙珊 王凤臣 徐玉成 李桥 金显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20-27,共8页
根据在智利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的渔场周年探捕调查 ,对智利竹鱼 (Trachurusmur phyi)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CPUE)的构成和季节变化及其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竹鱼在智利外海分布广 ,30°~ 43°S ,78&#... 根据在智利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的渔场周年探捕调查 ,对智利竹鱼 (Trachurusmur phyi)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CPUE)的构成和季节变化及其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竹鱼在智利外海分布广 ,30°~ 43°S ,78°~ 87°W海区均可形成拖网作业渔场。南半球冬季竹鱼密集分布区较偏南 (38°~43°S) ,8月密集分布区向北偏移至 35°~ 40°S,春季鱼群继续向北洄游至 30°~35°S ,并开始分散索饵 ,集群性较差 ,到翌年秋季再集群向南洄游 ,在 38°~ 43°S ,78°~ 85°W形成越冬场。CPUE以冬季最高 ,春、秋季次之 ,夏季最低。冬季以 6月份平均CPUE最高 ,达 1 5 .1 8t/h ,夏季以 3月份平均CPUE最低 ,仅 1 .1 2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 智利竹筴鱼 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下载PDF
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 被引量:1
2
作者 章飞军 张岩松 +2 位作者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1-966,共6页
2002年8月25~26日, 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 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 2002年8月25~26日, 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 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层动物21种, 隶属18科、19属.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2个重要类群, 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其丰度皆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代表的小型浮游动物也是底边界层动物中不容忽视的类群之一.采集到5个黄海区的新记录物种: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跛足猛水蚤(Mesochra sp.)、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 sp.)、掌刺梭剑水蚤(Lubbockia squillimana)和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 显示出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种类组成 丰度 昼夜变化
下载PDF
渤海近岸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44-50,共7页
1998年5、8和10月渤海近岸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23属53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计有19属45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8种,且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浮游植物的月平均数量为56.73×104 c... 1998年5、8和10月渤海近岸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23属53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计有19属45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8种,且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浮游植物的月平均数量为56.73×104 cells/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55.21×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7.3%,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2×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2.7%.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与历史同期调查资料相比,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的年间变化亦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近岸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下载PDF
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41
4
作者 杜伟 蒙子宁 +3 位作者 薛志勇 姜言伟 庄志猛 万瑞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3,共6页
2002年8~9月在山东莱州明波水产公司养鱼场,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櫣nther,1873)亲鱼经人工诱导催熟,在亲鱼培养池中雌、雄个体同时排卵、排精并完成了自然授精。卵子受精后,对受精卵进行连续的取样,在NikonSMZ-10双筒解剖... 2002年8~9月在山东莱州明波水产公司养鱼场,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櫣nther,1873)亲鱼经人工诱导催熟,在亲鱼培养池中雌、雄个体同时排卵、排精并完成了自然授精。卵子受精后,对受精卵进行连续的取样,在NikonSMZ-10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培养水温20.5~21.6℃,盐度33.50,pH7.8~8.6,受精卵1h30min细胞开始分裂,4h5min为多细胞期,5h0min为囊胚期,22h20min胚孔关闭,40h20min仔鱼开始孵出。根据本次实验以及1982年、1987年、1989年和2002年8月进行的半滑舌鳎人工孵化实验结果,应用3种数学统计方法,从理论上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阈温度和有效积温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阈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2℃和347.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胚胎发育 发育阈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星突江鲽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 被引量:20
5
作者 马爱军 庄志猛 +3 位作者 李晨 孙先领 王新安 雷霁霖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5,共5页
星突江鲽(Platichthysstellatus Pallas)为冷温、广盐性鲆鲽鱼类。英文称之为Starry floun-der,因其头部和鱼体部分的星状鳞像无数个星星在夜空闪烁而得名。星突江鲽最典型的特征是背鳍、臀鳍和尾鳍上分布有黑、白、黄相间的垂直条纹。... 星突江鲽(Platichthysstellatus Pallas)为冷温、广盐性鲆鲽鱼类。英文称之为Starry floun-der,因其头部和鱼体部分的星状鳞像无数个星星在夜空闪烁而得名。星突江鲽最典型的特征是背鳍、臀鳍和尾鳍上分布有黑、白、黄相间的垂直条纹。鱼体的有眼侧为黑褐色或黑色,无眼侧为乳白色。星突江鲽两眼位于头左侧或右侧,在美国西岸俄勒冈州约50.8%位于右侧,在亚洲东北沿岸均位于左侧。星突江鲽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适应范围广,可以采用多种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包括工厂化养殖、土池粗放养殖和半粗放养殖等,是具养殖潜力的海水鱼类之一。其肉质白,细嫩,味鲜美,肌肉弹性与牙鲆相比高1.7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是牙鲆的1.6倍,是做生鱼片的好材料,在我国有良好的消费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突江鲽 生物学特性 养殖前景
下载PDF
中国近海8种石首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蒙子宁 庄志猛 +3 位作者 丁少雄 金显仕 苏永全 唐启升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4-521,共8页
通过PCR扩增出中国近海石首鱼科(Sciaenidae)6属8个代表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平均核苷酸变异数、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等遗传信息... 通过PCR扩增出中国近海石首鱼科(Sciaenidae)6属8个代表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平均核苷酸变异数、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等遗传信息指数,并结合GenBank上大斑石鲈(Pomadasys maculates)同源序列构建UPGM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表明,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为最早分化的一枝,其次为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而黄鱼亚科(包括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s)、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和鲵鱼(Miichthys miiuy))分化最晚,这支持了形态学得出的结论.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叫姑鱼亚科和黄鱼亚科的系统进化地位,并得出黄姑鱼比白姑鱼更早分化的新推论,但对于形态学上将白姑鱼和黄姑鱼归属于同一个亚科的结论还有待使用多个不同进化速率的基因加以分析考证.为探讨中国石首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做了尝试,并就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该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鱼类 线粒体 16S RRNA基因序列 序列变异 分子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