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长江、赣江和鄱阳湖鲢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悦 庞美霞 +2 位作者 俞小牧 童金苟 沈建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利用1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采自长江、赣江、鄱阳湖湖口和都昌水域的4个鲢野生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5-24,有效等位基因数6.4-7.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2-0.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 利用1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采自长江、赣江、鄱阳湖湖口和都昌水域的4个鲢野生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5-24,有效等位基因数6.4-7.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2-0.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7-0.839,表明这4个鲢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鲢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2 2-0.944 1,遗传距离为0.057 6-0.081 0,固定系数Fst值为-0.012 35-0.005 28,表明这4个鲢群体间遗传一致性高,遗传距离小,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AMOVA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基因流分析认为长江、赣江、鄱阳湖鲢群体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结构 微卫星 长江 赣江 鄱阳湖
下载PDF
不同植物油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 谭晓晨 +2 位作者 张健 杨瑞斌 钱雪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27-333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规格吉富罗非鱼(GIFT)对不同植物油的利用效果,筛选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合适的植物脂肪源。分别以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油(SL)和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规格吉富罗非鱼(GIFT)对不同植物油的利用效果,筛选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合适的植物脂肪源。分别以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油(SL)和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油=1∶1∶1∶1∶1的混合油(MIX)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9.92±0.31)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50尾。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棉籽油组和混合油组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油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菜籽油组和磷脂油组(P〈0.05)。混合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大豆油组、菜籽油组、棕榈油组和磷脂油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肌肉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肌肉中n-3系脂肪酸/n-6系脂肪酸,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组肝脏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菜籽油组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脏n-3/n-6,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在饲料脂肪酸组成与肌肉或肝脏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中,均以棕榈油组最大,磷脂油组最小。由此得出,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磷脂油可以作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体重为230-790 g)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大规格吉富罗非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但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植物油 生长 肌肉脂肪酸组成 肝脏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乌鳢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丹 张桂蓉 +4 位作者 魏开建 GARDNER Jonathan P.A. 杨瑞斌 陈昆慈 邹桂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5,共7页
为了解乌鳢(Channa argus)性别分化相关机制,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乌鳢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 cDNA部分序列,运用半定量RT-PCR和q PCR技术检测其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乌鳢Cyp19a1b cDNA部分序列为1 432 bp,包括... 为了解乌鳢(Channa argus)性别分化相关机制,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乌鳢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 cDNA部分序列,运用半定量RT-PCR和q PCR技术检测其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乌鳢Cyp19a1b cDNA部分序列为1 432 bp,包括120 bp 3'-UTR和1 311 bp编码区,编码43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乌鳢Cyp19a1b氨基酸序列包含三个功能保守区,与毛足鲈、平鲷和金钱鱼Cyp19a1b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9%、88%和88%。半定量RT-PCR和q PCR结果显示,乌鳢Cyp19a1b基因在雌、雄成鱼垂体中表达量高,在肠组织中表达量低,在雄鱼脑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在雌鱼脑组织中则未表达,在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表达,表明乌鳢Cyp19a1b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及功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Channa argus) Cyp19a1b CDNA克隆 基因表达 组织分布
下载PDF
鱼类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腾 黄丹 +3 位作者 孙广文 王海生 马秀娟 沈建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繁殖潜力是决定鱼类的繁殖补充及制定种群评估生物学假设的关键机制,由此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对评估分批繁殖鱼类的繁殖潜力就十分必要。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30年中,评估分批繁殖力最为广泛使用... 繁殖潜力是决定鱼类的繁殖补充及制定种群评估生物学假设的关键机制,由此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对评估分批繁殖鱼类的繁殖潜力就十分必要。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30年中,评估分批繁殖力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水化卵法,而繁殖频率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产后滤泡法。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无可否认是现在最为实用和成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批繁殖力 繁殖频率 水化卵 产后滤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