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鱼类原良种场设施——水体自然净化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建设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贤刚 白遗胜 +3 位作者 曹经晔 刘寒文 张春 牟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淡水鱼类 种质保存 良种场 设施 遗传多样性 性状 推广 繁育基地 建设 淡水渔业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鱼类资源现状 被引量:76
2
作者 吴强 段辛斌 +2 位作者 徐树英 熊传喜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绚、圆筒吻鲴、长吻鲍、草鱼、够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监测 鱼类资源
下载PDF
几种典型藻华生物的分子分类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侯建军 赖红艳 +1 位作者 黄邦钦 刘绍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719,共9页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较为精确和全面;而rDNA序列分析相对可靠,尤其是针对ITS的长度和全序列分析以及28S rDNA的D1、D2区的序列分析,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类信息,并可为设计检测探针提供基础。据此对分离自厦门海域的3种典型甲藻及其相关藻株建立了系统进化树。针对23株甲藻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Takayama pulchella(AY764179)和Karlodinium micrum的距离最近,并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Gyrodinium属、Karlodinium属、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等区分开。用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只能把Karlodinium属、Karenia属和Takayama属区分开,但不能很好地把无纹环沟藻与Akashiwo属和Gymnodinium等的藻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生物 分子分类学 核糖体DNA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美洲鲥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 被引量:20
4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美洲鲥 生物学特征 资源分布 形态特征 洄游性鱼类
下载PDF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传忠 邹桂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鱼类 多倍体 育种 水产养殖 卵子
下载PDF
化学分类法在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建军 赖红艳 +1 位作者 熊邦喜 刘绍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在综合分析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方法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光合色素和其它生化标志物的化学分类方法在水华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基于叶绿素a成分分析的监测鉴定技术和基于色素荧光分析的流式细胞技术(FCM)在水华生物... 在综合分析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方法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光合色素和其它生化标志物的化学分类方法在水华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基于叶绿素a成分分析的监测鉴定技术和基于色素荧光分析的流式细胞技术(FCM)在水华生物化学分类上的优势和特点。相关的分析表明化学分类法能有效地用于对不同属的有害水华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甚至也能对相同属和种的不同细胞株进行鉴定识别,从而对有害水华生物的鉴定提供较为丰富的分类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生物 化学分类学 光合色素 流式细胞仪 叶绿素A
下载PDF
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Ⅰ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 被引量:15
7
作者 龙华 《水利渔业》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渔业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水生经济动植物、水生野生动物和水生饵料生物等。我国水产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 ,但渔业资源状况并不理想 ,渔业资源保障过度依赖国内 ,对世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较迟缓。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我国渔业资源现状 。
关键词 淡水渔业 渔业资源 资源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Ⅲ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被引量:12
8
作者 龙华 《水利渔业》 2000年第6期37-38,共2页
可持续发展具有客观性、公平性和协调性。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和谐度 ,渔业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等
关键词 淡水渔业资源 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中国
下载PDF
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Ⅱ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龙华 《水利渔业》 2000年第5期23-26,共4页
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三条基本保证是完善渔业法规、保护种质资源、强化环保意识 ,三项系统工程是平衡生态系统、发展渔业产业、加速信息流通 ,三个科技手段是 :推广实用技术、发展生物技术。
关键词 淡水渔业 渔业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国
下载PDF
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效果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鉴毅 危起伟 +5 位作者 陈细华 杨德国 杜浩 朱永久 郑卫东 甘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7-1402,共6页
以1998—2004年(除2002年外)间从葛洲坝下产卵场捕获的57尾(雌36尾,雄21尾)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为材料,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中华鲟雌鲟体长240~320cm,体质量140~432kg,年龄15~30龄;雄... 以1998—2004年(除2002年外)间从葛洲坝下产卵场捕获的57尾(雌36尾,雄21尾)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为材料,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中华鲟雌鲟体长240~320cm,体质量140~432kg,年龄15~30龄;雄鲟体长153~284cm,体质量70~244kg,年龄12~26龄.雌鲟催产率93·1%,雄鲟催产率100%.卵子可明显分为7种颜色;绝对怀卵量为20~59万粒,平均35·8万粒;相对怀卵量820~3020粒·kg-1,平均1590粒·kg-1.精液明显分为4种颜色;绝对采精量1000~5952ml,平均2597·8ml;相对采精量1·25~31·24ml·kg-1,平均13·3ml·kg-1.多年人工催产受精率平均达到63·7%,孵化率达到48·1%,6年共孵化出苗476·2万尾,保证了人工繁殖放流的实施.资料对比显示,中华鲟繁殖群体自然繁殖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精液 生物学 人工繁殖
下载PDF
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慧杰 杨德国 +3 位作者 危起伟 杜浩 张辉 陈细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1,共6页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深潭处分布集中,而急流处分布很少,葛洲坝至艾家河江段鱼的密度明显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华鲟产卵日,鱼类在葛洲坝至庙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达到62.62±24.77尾/1000m^3,2005年的平均密度达到70.58±37.45尾/1000m^3;整个江段中,体长60~106mm的鱼类占有较高比例,约7.0%以上,53mm以下的鱼类和750mm以上的鱼类占较低比例,均小于2.0%;调查期间,探测到中华鲟产卵亲鱼,初步估算2004年的资源量约为1453尾,2005年的资源量约为789尾;95%置信度下分别为1370~1537尾、775~803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学 鱼类资源评估 鱼类分布 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
下载PDF
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2 位作者 陈大庆 廖伏初 陈文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8-711,共4页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监测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长江沙市江段的浮游生物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恢碧 何力 +3 位作者 倪朝辉 张征 周运涛 翟良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1,共3页
1997~ 2 0 0 2年 ,对长江沙市江段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 8门 5 8属 ,年平均数量为 18 5 5× 10 4ind /L ,变化范围为 (9 5 3~ 2 6 30 )× 10 4ind /L ;硅藻门藻类占绝对优势 ,但无明显优势种 ;硅藻年平均数... 1997~ 2 0 0 2年 ,对长江沙市江段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 8门 5 8属 ,年平均数量为 18 5 5× 10 4ind /L ,变化范围为 (9 5 3~ 2 6 30 )× 10 4ind /L ;硅藻门藻类占绝对优势 ,但无明显优势种 ;硅藻年平均数量为 13 15× 10 4ind /L ,占 70 1% ;绿藻、蓝藻次之 ,分别为 1 99× 10 4和 1 5 4× 10 4ind /L ,占10 7%和 8 3% ;其它藻类很少。共检出浮游动物 (不含原生动物 ) 32种 ,年平均数量为 5 35ind /L ,变化范围为 1 0 1~ 11 2 5ind /L。用Kolkwitz和Marsson体系法对长江沙市江段水体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水体属于 β 中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数量 优势种 藻类 长江 浮游动物 原生动物 江段 检出 沙市
下载PDF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延丹 龙华 +3 位作者 陈建武 付元帅 陶玲 李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0,共7页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性别决定 研究方法 进展
下载PDF
中华鲟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的改进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鉴毅 危起伟 +6 位作者 杜浩 朱永久 杨得国 陈细华 王凯 甘芳 沈丽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完善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从1998~2005年对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改进及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技术在提高中华鲟产后亲鲟的成活率、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孵化率以及提高... 为完善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从1998~2005年对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改进及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技术在提高中华鲟产后亲鲟的成活率、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孵化率以及提高培育放流中华鲟的规格和规模上均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人工繁殖 繁殖技术
下载PDF
13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DNA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汪登强 危起伟 +1 位作者 王朝明 罗晓松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9,共7页
以白鲟科和鲟科的13种鲟鱼为研究对象,设计7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线粒体DNA(mtDNA),扩增片段大小在2~3kb,总长度约为整个mtDNA的97%。同时利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即MboⅠ、CfoⅠ和HaeⅢ对13种鲟形目... 以白鲟科和鲟科的13种鲟鱼为研究对象,设计7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线粒体DNA(mtDNA),扩增片段大小在2~3kb,总长度约为整个mtDNA的97%。同时利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即MboⅠ、CfoⅠ和HaeⅢ对13种鲟形目鱼类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总共检出233条电泳带,其中209条有多态现象,表明鲟形目鱼类mtDNA存在广泛变异。但是各个扩增片段的变异程度并不相同,其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的RFLP多态性较丰富,其次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而两个rRNA基因最贫乏。说明在鲟形目鱼类mtDNA的进化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速率最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次之,rRNA基因最慢。分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鲟科的6种鱼与匙吻鲟和白鲟分成两大支;鲟科中两种鳇鱼没有聚到一起,支持了鳇鱼不能作独立分类单元的观点。本研究旨为鲟形目鱼类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形目 线粒体DNA PCR—RFLP
下载PDF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的3种方式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德国 危起伟 +3 位作者 王凯 朱永久 陈细华 刘鉴毅 《南方水产》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生产运行成本,同等生产规模的投资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为网箱养殖的2~3倍,不宜大规模推广,可选择条件适宜的山溪、水库进行自流式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投入产出比高,能源消耗少,节约水资源,养殖中华鲟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资金投入的效益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中华鲟成鱼养殖方式。池塘养殖中华鲟成鱼虽然投入和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低,效果差,不宜大量采用。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单位面积载鱼量均较低,规格1~3kg的个体,养殖时的有效载鱼量控制在10kg·m^-2左右较适宜,不宜超过15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成鱼 工厂化养殖 网箱养殖 池塘养殖
下载PDF
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8
作者 罗相忠 邹桂伟 +1 位作者 潘光碧 杨国庆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98-102,共5页
对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获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本世纪初我国本领域重点发展趋势应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对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获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本世纪初我国本领域重点发展趋势应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渔业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
下载PDF
鱼类血清转铁蛋白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6
19
作者 龙华 曾勇 李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关键词 鱼类 转铁蛋白 应用前景 血清Tf
下载PDF
人工条件下日本鳗鲡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柳凌 张洁明 +1 位作者 郭峰 张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00-1811,共12页
在多年对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活体观察、计算机图文分析以及组织切片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鳗鲡胚胎及孵化后19d前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3±0.5)℃条件下,日本鳗鲡从受精卵... 在多年对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活体观察、计算机图文分析以及组织切片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鳗鲡胚胎及孵化后19d前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3±0.5)℃条件下,日本鳗鲡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需约38h30min,总积温为885.50℃·h。其特征与一般硬骨鱼类胚胎发育基本相同,鳗鲡胚胎发育可分为14期,为典型的盘状卵裂,原肠作用通过细胞的下包和内卷完成。但日本鳗鲡早期仔鱼与一般硬骨鱼类的仔鱼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无色透明的血细胞和S形心管;开放型的口腔,发达且不能闭合的上下颌和3对颌齿;孵化后3~9d在身体两侧出现由神经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发达的感觉丘,其数目为6~9对不等;以及形态不断变化的尾垂体等生物学特性。分析认为这些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日本鳗鲡仔鱼的孵化环境可能相对较稳定,以及仔鱼摄食方式可能为触碰后咬食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胚胎 仔鱼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