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小龙 张瑞泉 +4 位作者 姜兰 邓玉婷 谭爱萍 罗理 王伟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03-1908,共6页
【目的】了解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为苯扎溴铵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某猪一鱼立体养殖鱼塘的猪粪、池塘水体、底泥及鱼体组织等样品中分离纯化气单孢菌,然后采... 【目的】了解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为苯扎溴铵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某猪一鱼立体养殖鱼塘的猪粪、池塘水体、底泥及鱼体组织等样品中分离纯化气单孢菌,然后采用96孔微量板法对分离获得的气单孢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分析其对苯扎溴铵的敏感性特征。【结果】共分离纯化获得121株气单胞菌,其中猪源64株、鱼源23株、池塘水源20株、池塘底泥源14株。苯扎溴铵对气单胞菌的MIC和MBC范围均在8-128μg/mL。在MIC50和MIC90方面,以猪源受试菌株的MIC50和MIC90最低,分别为8.9和30.0μg/mL;鱼源受试菌株的MIC50和MIC90最高,分别为22-3和39.2μg/mL。根据MBC/MIC≤4可判定药物具杀菌活性的原则,可知苯扎溴铵对99.17%受试菌株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苯扎溴铵对水产源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提高其有效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苯扎溴铵 药物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下载PDF
河南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调研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先科 梁红茹 +2 位作者 贾滔 杨治国 张园园 《养殖与饲料》 2016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客观反映了河南省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疫情的严峻现状,通过多年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一些流行规律。多人多批次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在多批次不同病例中分离到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霍乱弧菌、维隆气... 本文客观反映了河南省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疫情的严峻现状,通过多年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一些流行规律。多人多批次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在多批次不同病例中分离到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霍乱弧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对发病池塘和健康池塘的水化学指标、池塘微生态环境、浮游生物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病鲤和健康鲤的组织酶活性、免疫指标和红细胞脆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多数存在显著差异。总结历年数据,河南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病种有三:1细菌性败血症,占死鱼总数的60%~70%;2鲤肾炎烂鳃病,占死鱼总数的30%~40%;3寄生虫病,占死鱼总数的1%~2%。防控措施:1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2修复肝、肾组织,恢复其功能;3调控肠道内环境,减少病原。以后的研究重点是尽快分离出毒株并确定株型,借助以色列技术研发浸泡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烂鳃病 锦鲤疱疹病毒 肾炎烂鳃病
下载PDF
草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高彩霞 任燕 +7 位作者 王庆 曾伟伟 李莹莹 王英英 常藕琴 石存斌 张德锋 方珍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09-415,共7页
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 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lip、exu、fla、ser等毒力相关基因,不具有alt、ast、gca T和ahy B等毒力相关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草鱼、鲫、团头鲂和鳙均具有强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7.45×10~5、1.27×10~5、1.76×10~5和5.36×10~4 CFU·(g·B·W)^(-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萘啶酸、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12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耐受。研究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孔明慧 梁红茹 +5 位作者 李宁求 林强 牛银杰 罗霞 马宝福 付小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为建立快速、敏感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流行株Taq Man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本研究采用NCBI分析MSRV流行株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8-MSRV-N为模板,通... 为建立快速、敏感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流行株Taq Man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本研究采用NCBI分析MSRV流行株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8-MSRV-N为模板,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MSRV的Taq Man q 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Taq Man q PCR方法标准曲线的R2为0.9906,质粒标准品在6.79×10^(8)拷贝/μL~6.79×10^(2)拷贝/μL范围内与Ct值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方法检测MSRV及相关病毒,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MSRV,而草鱼出血病病毒、神经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大口黑鲈双RNA病毒、鳜蛙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等8种常见鱼类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6.79×10^(8)拷贝/μL~6.79×10^(1)拷贝/μL),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6.79×10^(2)拷贝/μL,比文献中的常规PCR方法敏感1 000倍;以不同批次或同一批次提取的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分别利用该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和文献中的常规PCR同时检测71份临床发病的大口黑鲈、鳜鱼、鲮鱼组织样品,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6.9%(12/71),阴性率为83.1%(59/71),且阳性样品均是从发病大口黑鲈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而发病的鳜鱼、鲮鱼组织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常规PCR方法的阳性率为9.9%(7/71),阴性率为90.1%(64/71),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3.0%。本研究建立的MSRV Taq Man q 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可用于大口黑鲈临床样品的检测,为MSR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Taq Man荧光定量PCR N基因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鱼源气单胞菌不同种类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德锋 刘礼辉 +4 位作者 李宁求 任燕 林强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73-682,共10页
为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中不同种类气单胞菌流行特征的认识,选取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南方地区70口池塘患病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斑点叉尾和乌鳢等15种鱼类体内分离的14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征... 为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中不同种类气单胞菌流行特征的认识,选取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南方地区70口池塘患病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斑点叉尾和乌鳢等15种鱼类体内分离的14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保守基因gyr B和rpo D的序列测序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143株气单胞菌中有维氏气单胞菌80株,嗜水气单胞菌40株,简氏气单胞菌9株,舒氏气单胞菌10株和水生气单胞菌4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具有较高的种类多样性,其中维氏气单胞菌(80/143,56%)的出现比例最高,该菌主要感染草鱼、鲢鱼和鳜鱼等;嗜水气单胞菌次之(40/143,28%),其主要感染鳙鱼、团头鲂和斑点叉尾等;简氏气单胞菌(9/143,6%)亦常常在感染的草鱼、鳙鱼、广东鲂和锦鲤等鱼类中检出;目前,舒氏气单胞菌(10/143,7%)的感染宿主则较为单一,仅在患病乌鳢中分离得到该病原;水生气单胞菌(4/143,3%)目前仅在患病美国红鱼中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主要是由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并且常出现这两种菌的复合感染。本研究将为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gyr B基因 RPO D基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其传播方式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德锋 袁伟 +5 位作者 可小丽 刘志刚 曹建萌 卢迈新 王淼 衣萌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614,共9页
为分析2007—2015年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分子特征和流行情况,分离并收集了248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毒力基因和前噬菌体等分型方法对248株无乳链球菌进行了分子遗传特征分... 为分析2007—2015年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分子特征和流行情况,分离并收集了248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毒力基因和前噬菌体等分型方法对248株无乳链球菌进行了分子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29株无乳链球菌(92.3%)的分子血清型是Ⅰa型,其余19株均是Ⅰb型(7.7%)。MLST分析结果表明,所有Ⅰa型无乳链球菌都是ST7型,所有Ⅰb型无乳链球菌都是ST261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29株Ⅰa-ST7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型相同,即V1型;19株Ⅰb-ST261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型相同,即V2型。前噬菌体检测结果表明,Ⅰa-ST7型无乳链球菌可分为两种前噬菌体基因型,分别是P1型(36株)和P2型(193株);Ⅰb-ST261型无乳链球菌的10个前噬菌体基因都是阴性,即P3型。根据以上4种分子分型方法可将248株无乳链球菌分为3种基因型,即Ⅰa-ST7-V1-P1型、Ⅰa-ST7-V1-P2型和Ⅰb-ST261-V2-P3型。2010—2011年主要流行菌株由Ⅰa-ST7-V1-P1型转变为Ⅰa-ST7-V1-P2型,其中Ⅰa-ST7-V1-P1型是2011年之前的主要流行菌株,Ⅰa-ST7-V1-P2型在2011年及之后成为主要流行菌株。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同时,根据我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特点,推测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是通过苗种或水体等介质进行传播的,属于输入性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分子血清型 MLST 毒力基因 前噬菌体
下载PDF
鲮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血清型分析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礼辉 张德锋 +4 位作者 李宁求 石存斌 颜曦 付小哲 林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3-2058,共6页
【目的】确诊患病鲮鱼的发病原因,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子血清型及药敏性分析,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鲮鱼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患病鲮鱼的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 【目的】确诊患病鲮鱼的发病原因,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子血清型及药敏性分析,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鲮鱼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患病鲮鱼的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鲮鱼体内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GYCm081),为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16S rRNA基因片段与无乳链球菌16S rRNA序列(F0393392和NR_102871)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均为100%,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GYCm081菌株与无乳链球菌亲缘关系最近,可确定为无乳链球菌。GYCm081菌株分子血清型为Ib型,MLST型为ST261型,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壮观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呱拉西林、新生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和呋喃妥因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异噁唑和青霉素G已经产生耐药性。【结论】引起广东阳江某鲮鱼养殖场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其分子血清型为Ib-ST261,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分析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耐药性与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5 位作者 姜兰 吴雅丽 冯永永 黄玉萍 罗理 王伟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8-1025,共8页
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5种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同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上gyrA、parC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6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磺胺复合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2.54%和83.58%,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中等耐药,耐药率介于19.40%-64.18%,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低于10%;79.10%(53/67)的菌株对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19.40%(13/67)的菌株携带PMQR基因,其中,8.96%(6/67)携带qnrSl基因、5.97%(4/67)携带qnrS2基因、7.46%(5/67)携带aac(6’)-Ib—CF基因[其中2株同时携带qnrS2和aac(6’)-Ib.CF基因]。13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均分别携带1—4个质粒,大小介于0.8-15kb;其中6株在gyrA基因及parC基因上均发生变异,3株仅在删rA基因上发生变异,另外4株未发现QRDR的基因突变。研究表明,广东地区龟鳖源气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而且PMQR机制的存在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性很可能会在水产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鳖 气单胞菌 耐药 质粒介导 喹诺酮类
下载PDF
我国罗非鱼源新型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德锋 刘礼辉 +5 位作者 任燕 李宁求 林强 潘厚军 石存斌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4-1054,共11页
2014年海南省文昌市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出现暴发性疾病,患病罗非鱼表现出体色发黑、打转游动、眼球突出或混浊等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肾、脾、眼球和脑等组织中分离到19株病原菌,即TC-1、TC-2、BL1441~BL1448和WT14... 2014年海南省文昌市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出现暴发性疾病,患病罗非鱼表现出体色发黑、打转游动、眼球突出或混浊等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肾、脾、眼球和脑等组织中分离到19株病原菌,即TC-1、TC-2、BL1441~BL1448和WT1451~WT14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 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为β-溶血性无乳链球菌,而 WT1451~WT1459菌株为不溶血无乳链球菌。进一步通过 MLST、分子血清型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等技术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是常见的 Ia-ST7型,其毒力基因型为 bac+-bca+-bibA+-cfb+-hylB+-iagA+-fbsB+-lmb–-scpB–-cylE+-gbs20186–。而 WT1451~WT1459菌株则是Ib-ST261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bibA+-cfb+-hylB+-iagA+-fbsB+-lmb–-scpB–-cylE–-gbs20186+。将分离菌株 BL1441和 WT1451分别对罗非鱼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 WT1451菌株是强毒株,当其攻毒剂量为4.5×103 CFU/mL 时,罗非鱼累积死亡率可达85%。本研究将为我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疫苗研制以及疾病防控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分子分型 致病性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小哲 李宁求 +2 位作者 林强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73-1578,共6页
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ORF007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ISKN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CPE法对连续10倍稀释的ISKNV培养液的滴度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测... 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ORF007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ISKN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CPE法对连续10倍稀释的ISKNV培养液的滴度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测定的病毒拷贝数与CPE法测定的病毒滴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1.076x+0.545(R2=0.998 6),其中y为基因组拷贝数浓度的对数,x为病毒滴度TCID50的对数。研究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替代CPE法应用于ISKNV疫苗抗原的定量,大大缩短了疫苗制备的时间,为疫苗生产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疫苗 滴度 定量PCR
下载PDF
4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中华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秀平 何有根 +4 位作者 林明辉 彭勇鳌 曹少卫 潘厚军 石存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5-127,共3页
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纸片琼脂法探讨了夏枯草、牡丹皮、诃子、赤勺、丁香等45种中草药对中华鳖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抑菌直径〉10 mm的中草药依次为夏枯草、诃子、地榆、赤芍、牡丹皮... 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纸片琼脂法探讨了夏枯草、牡丹皮、诃子、赤勺、丁香等45种中草药对中华鳖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抑菌直径〉10 mm的中草药依次为夏枯草、诃子、地榆、赤芍、牡丹皮、黄芩,平均抑菌直径为8.5~10 mm的中药分别是黄连、连翘、大黄、大青叶、乌梅、丁香。根据体外抑制试验的结果,选取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在8.5 mm以上的12种中草药,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地榆、夏枯草、丁香能有效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其MBC均为7.81 mg/mL;诃子次之,其MBC为15.6 mg/mL;赤勺MBC为31.3 mg/mL;黄连、黄芩、大青叶等3种中草药的MBC均为62.5 mg/mL;大黄、连翘、乌梅、牡丹皮等4种的MBC在125 mg/mL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嗜水气单胞菌 抑菌试验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VP4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伟伟 王庆 +2 位作者 王英英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0-456,共7页
为了建立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流行株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实验构建了能高效表达GCRV HZ08株主要衣壳蛋白VP4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2a-S6,利用纯化的VP4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和筛选,获得3... 为了建立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流行株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实验构建了能高效表达GCRV HZ08株主要衣壳蛋白VP4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2a-S6,利用纯化的VP4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和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VP4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C2、2F3和5E5。抗体经亚型鉴定均为IgG1,轻链为κ链;间接ELISA试验证明,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可特异性识别GCRV-HZ08,与GSRV,ISKNV,IHNV均无交叉反应。选择2C2作为腹水生产细胞株,免疫小鼠后腹水ELISA效价为1∶720 000;IFA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这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能够特异性识别GCRV-HZ08病毒粒子。本实验制备的MAb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为GCRV流行株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VP4蛋白相关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VP4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中国七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特征及其对斑马鱼的致病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德锋 可小丽 +4 位作者 刘志刚 王世锋 袁伟 石存斌 卢迈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88-1797,共10页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鱼评价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分子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Ⅰa、Ⅰb和Ⅲ型;MLST分型结果表明,Ⅰa型无乳链球菌均为ST7型,Ⅰb无乳链球菌均是ST261型,只有Ⅲ型无乳链球菌是ST739型。进一步分型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毒力基因型和4种前噬菌体基因型。根据4种分型结果可知,10株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虎纹蛙源无乳链球菌具有独立的分子血清型、MLST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基因型,即Ⅲ-ST739-V1-P3;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有3种,即Ⅰa-ST7-V2-P1、Ⅰa-ST7-V2-P2和Ⅰa-ST7-V3-P4;红尾皇冠鱼、鳙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相同:Ⅰa-ST7-V2-P2;卵形鲳鲹、宝石鲈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具有相同的基因型:Ⅰa-ST7-V2-P1;鲮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相同,即Ⅰb-ST261-V3-P4。致病性研究表明,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对斑马鱼均有强致病性。研究表明,两栖类虎纹蛙源无乳链球菌和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明显不同,它们之间遗传变异较大,因此,无乳链球菌在两栖类和鱼类之间相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鱼源无乳链球菌有3种基因型,且这3种基因型均在罗非鱼中流行,这表明无乳链球菌在鱼类中相互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罗非鱼与其他鱼类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无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 分子血清型 MLST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体外诱导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玉婷 薛慧娟 +5 位作者 姜兰 谭爱萍 吴雅丽 王伟利 罗理 赵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培养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方法】以对喹诺酮类敏感的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和标准菌ATCC7966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萘啶酸(N... 【目的】探讨在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培养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方法】以对喹诺酮类敏感的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和标准菌ATCC7966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萘啶酸(NAL)和环丙沙星(CIP)的培养基上逐步诱导培养.提取诱导菌的DNA,PCR扩增其gryA和parC基因,测序分析其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情况;测定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11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添加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后的MIC,分析其敏感性变化与基因突变、外排作用的关系.【结果和结论】诱导后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MIC分别提高了1 024和64 000倍,对非诱导药物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当萘啶酸和环丙沙星诱导浓度分别达到16和32μg/mL或以上后,诱导菌株gyr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分别发生Asp87→Tyr和Ser83→Arg的变化,但两者par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均没有发生突变;添加CCCP后,只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略有下降,提示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存在靶基因突变及主动外排作用等多种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喹诺酮类 体外诱导 基因突变 外排作用
下载PDF
3种免疫途径下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宁求 余露军 +5 位作者 付小哲 刘礼辉 林强 张德锋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10-1916,共7页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KC)组间血清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差异。欧洲鳗注射、口服、浸泡ETG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52.5%、37.5%,分别高于FKC组的55.0%、40.0%、32.5%,且ETG组欧洲鳗死亡时间明显推后,表明菌蜕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易操作、对鱼体应激少的ETG疫苗口服免疫欧洲鳗获得了52.5%的免疫保护率,在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 迟缓爱德华菌 菌蜕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同步接毒条件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在CPB细胞中的最适增殖条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霞 付小哲 +3 位作者 李宁求 林强 张悠 黄志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12-1720,共9页
为了获知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同步接毒最适增殖条件,通过检测不同血清浓度、病毒接种量、细胞状态等培养条件下的病毒拷贝数,确定鳜脑组织细胞(CPB)同步接种ISKNV的最适体外增殖条件。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对ISKNV的增殖量均有... 为了获知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同步接毒最适增殖条件,通过检测不同血清浓度、病毒接种量、细胞状态等培养条件下的病毒拷贝数,确定鳜脑组织细胞(CPB)同步接种ISKNV的最适体外增殖条件。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对ISKNV的增殖量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选取处于对数生长中期的CPB细胞,胰酶消化后按照病毒感染复数(MOI)为0.2同步接种ISKNV,培养液中胎牛血清终浓度为6%时,28℃恒温培养9 d后收获,所得病毒拷贝数最多,为2.54×108拷贝/m L。将所测得病毒拷贝数折算成培养基成本进一步分析表明,按照上述相同条件进行接毒,每元人民币培养基所得病毒量也最高,为4.24×1011拷贝。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病毒增殖量及培养基成本对病毒增殖条件进行优化,可为低成本ISKNV疫苗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鳜脑细胞 同步接毒 荧光定量PCR 增殖条件
下载PDF
斑点叉尾“腹水症”病原的分离鉴定及体外芽孢杆菌拮抗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亚军 魏文娟 +3 位作者 潘厚军 颜曦 王芳 石存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腹水症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病原鉴定 药敏试验 芽孢杆菌拮抗试验
下载PDF
复合水产养殖环境中气单胞菌耐药性及其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玉萍 邓玉婷 +4 位作者 姜兰 谭爱萍 吴雅丽 王伟利 罗理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785,共9页
从广东省佛山市4个不同畜禽-鱼复合养殖场采集分离猪/鸭源、鱼源、水源、泥源气单胞菌(Aeromonas)共57株,通过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对8类24种药物的敏感性;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从广东省佛山市4个不同畜禽-鱼复合养殖场采集分离猪/鸭源、鱼源、水源、泥源气单胞菌(Aeromonas)共57株,通过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对8类24种药物的敏感性;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5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具有较高耐药率;不同菌株间存在耐药谱差异。57株气单胞菌通过ERIC-PCR分型,可分为24个基因型;采用PFGE分型可分为46个簇。两种分型方法均发现来源于同一养殖场的菌株存在相同或相似图谱的分离株,并且有相似的耐药谱,提示此为同一克隆株。实验结果表明,ERIC-PCR及PFGE分子分型技术均适用于气单胞菌的相关性分析及其耐药性克隆传播追踪;复合水产养殖环境有可能有利于耐药菌从畜禽向水产养殖环境转移。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来源气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及溯源追踪,旨在为规范畜禽-鱼复合养殖模式用药及建立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复合养殖 耐药性 PFGE ERIC-PCR 克隆传播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贺 王伟利 +4 位作者 姜兰 鞠晶 罗理 邓玉婷 谭爱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点及其变化.【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温(18、23、28和33℃)饲养条件下以复方磺胺嘧啶[ m (磺胺嘧啶)∶m(...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点及其变化.【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温(18、23、28和33℃)饲养条件下以复方磺胺嘧啶[ m (磺胺嘧啶)∶m(甲氧苄啶)=5∶1]按120 mg/kg的剂量单次饲喂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6、8、10、24、48、72 h采集血液样品,使用HPLC方法检测罗非鱼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研究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血液中的吸收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18、23、28和33℃时,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19.60、22.48和30.78μg/mL,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2、2.06、2.44和2.70μg/mL,2个药物的峰质量浓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 t1/2 ke )分别为18.22、17.89、16.90和12.99 h,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t1/2 ke分别为16.39、7.08、5.99和4.04 h,药物的消除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温度下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药动学均为1级动力学过程.给药后10 h内血浆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比例分别为9.57∶1~11.01∶1、6.30∶1~9.36∶1、5.40∶1~10.39∶1和4.20∶1~20.64∶1,均维持在1∶1~40∶1的理想抑菌配比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药物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及消除影响显著,可提高药物的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与消除速率,但对复方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比值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血药浓度 复方磺胺嘧啶 药代动力学 罗非鱼
下载PDF
影响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效果因素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宁求 米彦飞 +4 位作者 付小哲 林强 石存斌 邓国成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6-792,共7页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塘环境(B4)和饲养管理(B5)共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和疫苗品种(C1)、保存温度与有效期(C2)、运输存储条件(C3)、免疫时疫苗的存放(C4)、免疫时鱼体健康状态(C5)、免疫技术(C6)、免疫剂量(C7)、漏免的鱼数(C8)、鱼种来源(C9)、健康状态(C10)、鱼体规格(C11)、水温(C12)、溶氧(C13)、氨氮(C14)、亚硝酸盐(C15)、pH值(C16)、透明度(C17)、水色(C18)、底泥厚度(C19)、载鱼量(C20)、搭配模式(C21)、药物的使用(C22)、饲料(C23)、青草投喂(C24)等24个指标层风险因素;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权重值集合为W={0.267;0.102;0.131;0.263;0.237},24个指标层风险因素绝对权重集合为W={0.138;0.059;0.046;0.024;0.035;0.018;0.027;0.022;0.040;0.054;0.037;0.076;0.037;0.032;0.030;0.027;0.018;0.019;0.024;0.104;0.024;0.027;0.062;0.020};分别建立了定性和定量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并以综合评价函数1i疫池塘发病风险,结果显示,3个发病池塘风险值分别为0.572、0.638、0.617,处于高度风险级别,与未发病塘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评估结果较准确,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疫苗 免疫效果 风险评估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