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PDA对茶叶中茶氨酸、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同时分离检测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俊 夏涛 +2 位作者 朱博 戴前颖 高可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4-328,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建立茶叶中主要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分离检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建立茶叶中主要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分离检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6种儿茶素以及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茶氨酸、没食子酸(GA)等主要成分。采用C18色谱柱,以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A相、乙腈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进样量5μL,柱温25℃,检测波长为190 nm和280 nm。在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在0.9989-0.999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31%-103.13%之间。本方法检测方便,定量准确,可用于茶叶及其提取物中多组分的同时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PDA 茶氨酸 生物碱 儿茶素 茶叶
下载PDF
茶皂甙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2
2
作者 侯如燕 宛晓春 文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皂甙作为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之一,受到普遍关注。茶树中的皂甙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通称为茶皂甙。由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现已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分离鉴定出10多种茶皂甙的单体,同时发现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 皂甙作为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之一,受到普遍关注。茶树中的皂甙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通称为茶皂甙。由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现已从茶树的根、叶和种子中分离鉴定出10多种茶皂甙的单体,同时发现茶皂甙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甙 茶皂甙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红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红茶微生物卫生安全性问题是其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高红茶卫生质量,根据它的生产工艺特点,随机抽取红茶生产中主要环节的茶样,分析其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霉菌总数的污染情况,分析判定出红茶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关键控制... 红茶微生物卫生安全性问题是其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高红茶卫生质量,根据它的生产工艺特点,随机抽取红茶生产中主要环节的茶样,分析其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霉菌总数的污染情况,分析判定出红茶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环节,提出红茶卫生质量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微生物 卫生质量 食品安全 出口 生产工艺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霉菌 污染
下载PDF
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进展及构建基因工程菌合成茶氨酸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张正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茶树细胞培养法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构建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 茶树细胞培养法 茶氨酸 基因工程菌 生物合成
下载PDF
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茶叶品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宁井铭 张正竹 +1 位作者 方世辉 宛晓春 《中国茶叶加工》 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和方法,阐述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品质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为茶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茶叶 指纹图谱 技术
下载PDF
鲜茶叶摊放过程中呼吸速率、β-葡萄糖苷酶活性、游离态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1 位作者 施兆鹏 高丽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鲜茶叶在 12h摊放过程中 ,总的变化趋势是 :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 ,叶组织逐步失水 ;细胞的呼吸速率逐渐降低 ;内源β 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高 ;游离态香气的含量增加 ,摊放 4h最高 ,此后下降并稳定在这个相对低的水平上 ;糖苷类香气前体... 鲜茶叶在 12h摊放过程中 ,总的变化趋势是 :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 ,叶组织逐步失水 ;细胞的呼吸速率逐渐降低 ;内源β 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高 ;游离态香气的含量增加 ,摊放 4h最高 ,此后下降并稳定在这个相对低的水平上 ;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茶叶上升 ,特别是在摊放 0~ 8h期间 ,后期有所下降 ,在摊放 10h后与鲜茶叶中的含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茶叶 摊放过程 呼吸速率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游离态香气 糖苷类香气前体
下载PDF
茶氨酸的衍生化及毛细管电泳定量技术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2 位作者 李健 张正竹 沈佐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 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 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 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 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证实了4℃和25℃环境下衍生化产物可以稳定保存5天。测定了茶氨酸衍生化方法的性能指标:线性范围为0.2~5 mmol/L(r2=0.993),最低检测限为0.0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氨酸 衍生化 毛细管电泳 定量
下载PDF
茶叶中吡虫啉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侯如燕 朱旭君 +2 位作者 张正竹 蔡荟梅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茶叶样品经甲醇提取,二氯甲烷反萃取,再经ENVI-18小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测定茶叶中吡虫啉农药的残留量。茶叶中吡虫啉的添加浓度为0.1、0.5、2.5mg/kg,其回收率范围81.5%~87.9%。相对标准偏差(RSD)≤1... 茶叶样品经甲醇提取,二氯甲烷反萃取,再经ENVI-18小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测定茶叶中吡虫啉农药的残留量。茶叶中吡虫啉的添加浓度为0.1、0.5、2.5mg/kg,其回收率范围81.5%~87.9%。相对标准偏差(RSD)≤10.2%,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吡虫啉 农药残留 液相色谱
下载PDF
茶叶、茶鲜叶及茶汤中啶虫脒残留的检测 被引量:14
9
作者 苏婷 侯如燕 +2 位作者 赵秀霞 钱晓三 杨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177,共4页
建立了茶叶、茶鲜叶、茶汤中的啶虫脒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碱性NaCl饱和溶液萃取,Envi-Carb/NH2固相萃取柱净化,10 mL乙腈洗脱,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茶叶,茶鲜叶啶虫脒的添加浓度为0.1~1.0mg/kg时,其平... 建立了茶叶、茶鲜叶、茶汤中的啶虫脒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碱性NaCl饱和溶液萃取,Envi-Carb/NH2固相萃取柱净化,10 mL乙腈洗脱,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茶叶,茶鲜叶啶虫脒的添加浓度为0.1~1.0m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68.5%~103.6.0%,相对标准偏差(RSD)≤13.6%。茶汤啶虫脒的添加浓度为0.033~0.333 mg/L时,其平均回收率为:73%~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7.6%。用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分别为:0.07、0.09 mg/kg、0.002 mg/L,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该方法可用于茶叶中啶虫脒的常规检测和啶虫脒在茶叶生产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农药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茶叶
下载PDF
绿茶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宁井铭 方世辉 +2 位作者 夏涛 周天山 刘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绿茶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700W功率下,随着灭菌时间延长,卫生检验趋向合格同时茶汤色泽加深。作用时间120s,不同灭菌功率的茶汤色泽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得到7...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绿茶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700W功率下,随着灭菌时间延长,卫生检验趋向合格同时茶汤色泽加深。作用时间120s,不同灭菌功率的茶汤色泽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得到700W、120s和30mL的微波灭菌组合,对绿茶饮料的色泽稳定和灭菌效果都是较为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微波 灭菌 色泽
下载PDF
茶叶中L-茶氨酸HPLC-PDAD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施倩 陈林 +2 位作者 张正竹 李平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以0.05%三氟乙酸和50%乙腈为流动相,应用HPLC—PDAD建立了茶叶中未衍生化L-茶氨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茶氨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在190~240nm之间,且在199nm具有最大吸收峰。在0.02—1.00mg·mL^-1范围内,L-茶氨酸峰... 以0.05%三氟乙酸和50%乙腈为流动相,应用HPLC—PDAD建立了茶叶中未衍生化L-茶氨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茶氨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在190~240nm之间,且在199nm具有最大吸收峰。在0.02—1.00mg·mL^-1范围内,L-茶氨酸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8343×10^6X+1.8201×10^5(r^2=0.9991)。6大茶类各样品L-茶氨酸含量(RSD)在0.24%-1.74%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HPLC—PDAD
下载PDF
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9种残留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旭君 侯如燕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通过对提取、净化步骤的优化选择,建立茶叶中S-421、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等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石油醚(1:1,V/V)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S-421和8种农药的... 通过对提取、净化步骤的优化选择,建立茶叶中S-421、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等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石油醚(1:1,V/V)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S-421和8种农药的检测限范围为0.002—0.060μg·mL^-1,加标回收率(0.05~0.50mg·kg^-1)为69.2%~101.7%,3次测定的RSD大多小于15%。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可用于茶叶中S-421、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等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 多残留分析 茶叶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宁井铭 孙磊 +2 位作者 张正竹 毛晓文 李尚庆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902,共4页
为了解决绿茶杀青中因鲜叶大小、季节差异以及内部含水量不同等因素影响杀青叶质量的问题,设计了杀青自动化控制生产线,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杀青后鲜叶含水量在线精确测量,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调节投叶量或滚筒转速,从而保证鲜叶... 为了解决绿茶杀青中因鲜叶大小、季节差异以及内部含水量不同等因素影响杀青叶质量的问题,设计了杀青自动化控制生产线,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杀青后鲜叶含水量在线精确测量,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调节投叶量或滚筒转速,从而保证鲜叶杀均杀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技术和装置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在线检测误差在2.37%±3.53%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杀青 质量 自动控制
下载PDF
天然高香液体茶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普通液体茶的香气由于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散失 ,从而普遍存在香气淡薄的缺陷 ,必须进行人工调香 ,而原料茶萃取后的茶渣中却富含大量的键合态茶叶香气。文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茶渣中的键合态香气 ,释放出的挥发物经蒸馏回收后 ,重新添... 普通液体茶的香气由于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散失 ,从而普遍存在香气淡薄的缺陷 ,必须进行人工调香 ,而原料茶萃取后的茶渣中却富含大量的键合态茶叶香气。文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茶渣中的键合态香气 ,释放出的挥发物经蒸馏回收后 ,重新添加进液体茶中 ,从而明显改善液体茶香气品质。该方法成本低、无有害残留 ,操作简单 ,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茶渣 加工技术 调香 天然 酸水解 加工过程 通液 人工 液体
下载PDF
红碎茶滋味化学品质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同和 沈庆文 华再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对肯尼亚红碎茶、云南碎二、海南碎二茶样的滋味品质进行化学评分方法试验,采用六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从中寻找出一种化学检测得分与感官审评评分相一致的组合。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给分的趋向是一致的;经过极差与回归分... 对肯尼亚红碎茶、云南碎二、海南碎二茶样的滋味品质进行化学评分方法试验,采用六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从中寻找出一种化学检测得分与感官审评评分相一致的组合。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给分的趋向是一致的;经过极差与回归分析,选定实验号9、13和20,即A2B4C1D4E4F5、A3B3C2D3E5F5、A4B5C3D4E5F1,其化学滋味得分与感官评分相吻合。这3个试验都是比较好的组合。其中13号(A:15 m in,B:20mL,C:3 m in,D:2.0 mL,E:0.5 mL,F:8.5)是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碎茶 滋味 评分 品质鉴定
下载PDF
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续)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旭君 侯如燕 《中国茶叶加工》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2检测技术的进展 样品中农药残留量一般在10^-6-10^-9(W/W)或更低水平,要求检测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手段主要是GC、GC—MS和HPLC。
关键词 农药残留分析 茶叶 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量 HPLC 灵敏度 GC
下载PDF
茶叶香精油的提取制备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鹏程 方世辉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茶叶香精油提取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评价分析了SDE、HAS、VDE、SFE和柱吸附等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茶叶 香精油 提取制备
下载PDF
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待续)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旭君 侯如燕 《中国茶叶加工》 2007年第2期39-42,共4页
对茶叶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样品制备技术中,除固相萃取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等处理方法得到应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仍然是茶叶农药残留分析的主要... 对茶叶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样品制备技术中,除固相萃取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等处理方法得到应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仍然是茶叶农药残留分析的主要手段。并对茶叶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样品制备 检测技术 评述
下载PDF
天然液体茶的增香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正竹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增香 香气 做青 揉捻 鲜叶采摘 茶叶 摊放 烯醇 苯甲醇 苯乙醇
下载PDF
共固定化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茶饮料增香和除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苏二正 夏涛 +2 位作者 张正竹 黄继轸 胡颍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2种酶的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7·3%和46·0%。将共固定化酶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结果表明,经共固定化酶处理后,绿茶、红茶、乌龙茶3类茶的香精油总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绿茶的香精油总量增加最多,增长率达20·69%,乌龙茶和红茶分别为10·30%,6·79%;3类茶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增加,增幅依次为绿茶(52·17%)>红茶(12·94%)>乌龙茶(8·83%),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降幅依次为绿茶(20·0%)>乌龙茶(16·68%)>红茶(5·04%);实验中还研究了用共固定化酶处理绿茶饮料的抗沉淀效果,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饮料低温时的浊度比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要高,贮藏3个月,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的澄清度一直很高,而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在60d后有少许沉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共固定化 单宁酶 增香 酯型儿茶素 绿茶饮料 酶处理 乌龙茶 海藻酸钠 沉淀效果 香精油 红茶 回收率 酶应用 增长率 澄清度 交联 含量 混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