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戴健 王朝辉 +2 位作者 李强 李孟华 李富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6-965,共10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 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壤硝态氮残留迅速增加。作物生长当季的硝态氮残留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施氮超过160 kg hm-2时,达56.8~211.7 kg hm-2,来源于当季施用氮肥的残留占64%~90%。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发生淋失的土层深度和硝态氮淋失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r = 0.988 9和0.994 0),施氮量超过160 kg hm-2时,每增加100 kg hm-2的氮肥投入,硝态氮淋失深度和淋失量增加量分别高于27 cm和80.4 kg hm-2。平均每10 mm的夏闲期降水可使离开原土层发生淋溶的硝态氮向下移动2~4 mm。施氮量对硝态氮淋失的深度没有显著影响。夏闲期土壤氮素矿化量、来源于当季施入土壤肥料氮被生物固定后的再矿化量分别为51.8~160.9 kg hm-2和31.6~109.2 kg hm-2。基于本研究,建议渭北旱塬冬小麦施氮量控制在146~163 kg hm-2,以保证旱地小麦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残留,减少淋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产量 硝态氮残留 淋溶 矿化
下载PDF
过量施氮对旱地土壤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2
2
作者 刘金山 戴健 +2 位作者 刘洋 郭雄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目的】过量施氮会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的组成与数量,进而改变土壤供氮能力,但关于西北旱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后土壤有机碳、氮及土壤供氮能力变化的研究尚缺乏。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氮肥水平特别是过量施氮条件下... 【目的】过量施氮会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的组成与数量,进而改变土壤供氮能力,但关于西北旱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后土壤有机碳、氮及土壤供氮能力变化的研究尚缺乏。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氮肥水平特别是过量施氮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有机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探讨长期过量施氮对土壤有机碳、氮及供氮能力的影响。【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在施磷(P2O5)100kg/hm2的基础上,设5个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N 0、80、160、240、320 kg/hm2。重复4次,小区面积40 m2,完全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小堰22。本文选取其中3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N0)、施氮量N 160 kg/hm2为正常施氮(N160),施氮量N 320 kg/hm2为过量施氮(N320),分别于2012年6月小麦收获后和10月下季小麦播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过量施氮导致下季小麦播前0—30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平均由对照的2.8 mg/kg增加到15.5 mg/kg;同时,0—60 cm和0—30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由对照的47.2和108.9 kg/hm2增加到76.5和727.7 kg/hm2。过量施氮也增加了夏闲期间0—30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矿化量,由对照的72.4 kg/hm2增加到130.7 kg/hm2。但过量施氮未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却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氮含量,过量施氮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分别为9.24和5.39 g/kg,有机氮分别为1.05和0.71 g/kg,较对照增加52.2%和54.3%。同样,过量施氮未显著影响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53和205 mg/kg,却显著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由对照的24.1和7.5 mg/kg提高到43.6和16.1 mg/kg。【结论】过量施氮可以显著增加旱地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夏闲期氮素矿化量、小麦播前土壤氮素供应量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但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没有显著性影响,同时过量施氮增加了土壤硝态氮淋溶风险,故在有机质含量低的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冬小麦种植中不宜施用高量氮肥,以减少土壤氮素残留和农业投入,达到保护环境和培肥土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过量施氮 有机氮碳 微生物量氮 供氮能力
下载PDF
氮肥管理与地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强 王朝辉 +6 位作者 李富翠 戴健 李孟华 何刚 曹群虎 段长林 鱼昌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100,共8页
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施肥偏多且方式不合理,缺少有效的保水栽培措施是西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氮肥追施和总量减少、覆膜、增加种植密度措施较... 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施肥偏多且方式不合理,缺少有效的保水栽培措施是西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氮肥追施和总量减少、覆膜、增加种植密度措施较传统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种植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传统施肥不能持续增加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而减氮追肥、减氮垄覆和减氮垄覆增密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但减氮垄覆或增加种植密度却使籽粒含氮量降低,主要原因是进入开花期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氮素供应不足所致。综合分析,减氮垄覆增产增效更明显,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在第1年分别提高38.6%、49.6%和35.1%,在第2年分别提高7.6%、16.3%和25.7%,说明控氮与覆膜结合是实现旱地冬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需注意生长后期土壤氮素供应,在增产的同时保证小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地表覆膜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氮肥减施
下载PDF
化学氮肥与绿肥对麦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包明 何红霞 +2 位作者 马小龙 王朝辉 邱炜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4-743,共10页
基于渭北旱塬8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化学氮肥和绿肥施用对麦田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化学氮肥施用处理(F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8.0%),氮肥+绿肥施用处理(FGM)显著增... 基于渭北旱塬8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化学氮肥和绿肥施用对麦田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化学氮肥施用处理(F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8.0%),氮肥+绿肥施用处理(FGM)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20.0%)、微生物生物量碳(62.0%)、微生物生物量氮(35.9%)、可溶性有机碳(7.27%)和有机氮(56.3%)含量。不同处理麦田土壤细菌OTU(基本分类单元)数平均为3792,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属水平上,与CK相比,FP处理显著降低了Pseudoduganella、Steroidobacter、Adhaeribacter、Nordella、Ralstonia等细菌属的相对丰度,FGM处理则显著提高了Steroidobacter、Chryseolinea、Lentzea、Chitinophaga和降低了Lactobacillus细菌属的丰度。FAPROTAX细菌功能分组主要以化能异养、硝化作用、氨氧化、亚硝酸盐氧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等为主,Tax4Fun功能分组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膜转运、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为主,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化学氮肥和绿肥施用对该区域旱地麦田土壤的细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细菌群落结构 Α多样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小麦生物质炭对烤烟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阿凤 邵慧芸 +4 位作者 成功 杜红宇 张育林 王旭东 张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3,102,共10页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对烤烟前期生长、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对照),0.1%,0.5%,1%,2%,3%)小麦生物质炭施入后对烤烟前期农艺性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对烤烟前期生长、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对照),0.1%,0.5%,1%,2%,3%)小麦生物质炭施入后对烤烟前期农艺性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对还苗期烟草叶片数、株高、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总体上增加了最大叶面积,其中生物质炭用量为3%的处理使烤烟的最大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55.3%。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总体上增加了团棵期烟草的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但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当生物质炭用量为3%时,最大叶面积、叶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7.7%和21.5%。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影响了烟草团棵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地下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生物质炭的施用影响烟草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生物质炭用量为3%的处理,烟草根际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302.3%,41.7%,114.0%,220.3%和474.8%,pH提高了0.50,而对土壤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用量为2%的处理,烟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35%;而生物质炭用量为0.5%和3%的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08%和100%;但是生物质炭的施用却降低了土壤脱氢酶的活性,生物质炭用量为0.5%,1%,2%和3%的处理,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1.5%,63.6%,63.6%和51.5%。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地上部干质量与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脱氢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用生物质炭不仅可改善烟叶的农艺性状,而且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其中以生物质炭用量为3%时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物质炭 烤烟 根际土壤性质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低锌旱地土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和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孟华 王朝辉 +5 位作者 李强 戴健 高雅洁 靳静静 曹寒冰 王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68-2174,共7页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是制约西北旱地冬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关键问题。采用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0、10、25、50、100、150kg·hm。6个锌肥(ZnSO4·7H2O)水平,研究了施锌对小麦产量、籽粒锌含量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是制约西北旱地冬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关键问题。采用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0、10、25、50、100、150kg·hm。6个锌肥(ZnSO4·7H2O)水平,研究了施锌对小麦产量、籽粒锌含量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西北旱地冬小麦土施锌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锌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但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小麦籽粒锌含量两季最高值分别为19.8、32.1mg·kg^-1,比不施锌提高32%和44%,却依然低于40-60mg·kg^-1的推荐含量,总锌利用率不到1%。因此,在西北旱地,不建议通过土施锌肥来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锌肥 产量 锌含量 锌利用效率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施用氯化钙对冬小麦生长及钙锌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雅洁 王朝辉 +4 位作者 王森 靳静静 曹寒冰 戴健 于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9-726,共8页
【目的】北方石灰性土壤碳酸钙含量、p H高等因素制约了小麦对锌的吸收,但由于交换性钙含量高,这一地区作物钙锌营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缺乏。本研究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研究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氯化钙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及钙锌吸收利用... 【目的】北方石灰性土壤碳酸钙含量、p H高等因素制约了小麦对锌的吸收,但由于交换性钙含量高,这一地区作物钙锌营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缺乏。本研究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研究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氯化钙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及钙锌吸收利用的影响,初步探索冬小麦钙锌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麦田耕层0—20 cm的土壤进行冬小麦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在施N 0.3 g/kg、P2O50.2 g/kg、K2O 0.3 g/kg土基础上,以氯化钙为钙肥,设施Ca 0、0.3、0.6、0.9和1.2 g/kg土5个水平,每个处理4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供试品种为小偃22,2010年10月15日播种。在收获期采集小麦地上部,分别测定茎叶、颖壳和籽粒烘干重及其钙、锌的含量,收获后土壤p H、交换性钙及有效锌的含量,并计算冬小麦钙、锌累积量及钙、锌收获指数。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处理,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小麦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氯化钙用量升高而增加,施Ca 0.6、0.9和1.2 g/kg时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9.8%17.5%,籽粒产量在施Ca 0.9和1.2g/kg时分别显著增加10.7%和22.7%。施用氯化钙显著提高了小麦茎叶和颖壳中的钙含量,茎叶钙含量在施Ca0.9和1.2 g/kg时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3%和68%,颖壳钙含量在施Ca 0.6、0.9和1.2 g/kg时分别显著增加34%、36%和51%,籽粒钙含量无显著变化。整株钙累积量随施钙量的提高显著增加38.6%91.4%。施Ca 0.9和1.2 g/kg,籽粒锌含量显著增加,分别由对照的33.7 mg/kg提高到42.0和41.6 mg/kg。整株锌累积量随施钙量提高而显著增加,施Ca 1.2 g/kg时最高,比对照提高47.0%。收获后土壤交换性钙、有效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施Ca 0.9和1.2 g/kg时土壤p H分别由对照的8.16降低至7.93和7.97。【结论】发现盆栽试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适量施用氯化钙可促进小麦干物质形成,增加籽粒产量;整株吸钙量随施钙量的提高显著增加,但不影响籽粒钙含量;施用氯化钙显著降低了土壤p H,同时促进了小麦对锌的吸收以及向籽粒的转移。该结果可为理解石灰性土壤中锌的活化机制,促进作物对锌的吸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通量特征及主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欢 刘梦云 +4 位作者 刘丽雯 赵国庆 张杰 张萌萌 李笑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7-947,共11页
土地利用转变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及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转变对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O_2,而对CH_4研究甚少。本文以黄土台塬为研究区,重点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CH_4... 土地利用转变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及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转变对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O_2,而对CH_4研究甚少。本文以黄土台塬为研究区,重点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CH_4通量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明确其关键影响因子,为预测整个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提供基础数据。以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林场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乔木林地和果园的CH_4通量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壤CH_4通量与土壤温度、地表温度、含水量及全氮的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平均通量差异显著(P<0.05),但表现相似的季节变化,呈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特征。林地、园地、耕地土壤均为CH_4吸收汇,其吸收能力(平均值)为乔灌混交林(51.24μg·m^(-2)·h^(-1))>乔木林(44.80μg·m^(-2)·h^(-1))>灌木林(31.52μg·m^(-2)·h^(-1))>草地(25.89μg·m^(-2)·h^(-1))>果园(18.97μg·m^(-2)·h^(-1))>耕地(14.89μg·m^(-2)·h^(-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吸收与土壤温度、全氮和地表大气温度均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其土壤表层(0~20 cm)温度是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之,自然条件下的土壤CH_4吸收率明显高于农业土壤CH_4吸收率,耕地转变为林地后土壤的CH_4吸收能力增强,土壤对减缓温室效应的贡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塬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CH4通量 CH4汇 耕地 林地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对烟草漂浮育苗中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成功 康健 +3 位作者 张育林 张阿凤 王旭东 张艳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6-10,共5页
研究通过烟草漂浮育苗试验,探讨生物质炭施用对漂浮育苗过程中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了对照,添加1%的生物质炭(质量比)处理。分析了烟草出苗率、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际矿质态氮... 研究通过烟草漂浮育苗试验,探讨生物质炭施用对漂浮育苗过程中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了对照,添加1%的生物质炭(质量比)处理。分析了烟草出苗率、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际矿质态氮养分、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添加1%的生物质炭处理,烟草的出苗率降低了20.1%;(2)烟草根系的根长、根鲜重、根系的体积、根表面积及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53%、215%、87%、84%和248%,但是不同处理之间对烟草根系直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根际基质NH_4^+-N的含量降低了81%,但是NO_3^--N的含量提高了8.7%;(3)烟叶的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3%、54.1%和138%。但是不同处理之间的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生物质炭的添加降低了烟草育苗过程中烟草的出苗率,但是促进了烟叶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烟草 漂浮育苗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根内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建锋 田慧 高亚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低氮(不施氮)和高氮(施氮0.2 g·kg^(-1))水平下接种不同种类丛枝菌根(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BGC-NM03D)、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BGC-NM01B)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BJ09)]对小麦生长、氮...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低氮(不施氮)和高氮(施氮0.2 g·kg^(-1))水平下接种不同种类丛枝菌根(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BGC-NM03D)、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BGC-NM01B)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BJ09)]对小麦生长、氮吸收及根内4个硝态氮转运蛋白(NRT)基因、1个辅助蛋白(NAR)基因和2个铵态氮转运蛋白(AMT)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均能够侵染小麦根系,以R.intraradices菌根的侵染率最高;接种R.intraradices或C.etunicatum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量或地上部氮吸收量;无论是高氮还是低氮处理,接种AM真菌后均显著下调了小麦根内NRT、NAR和AMT基因的表达水平,且不同AM真菌调控小麦根内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丛枝菌根真菌 基因表达 转运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麦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晓磊 田汇 高亚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5,共8页
深入理解小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对于氮高效小麦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试验选用两个不同氮利用效率的小麦基因型,设置不同氮水平,分别在小麦的5个生育期收获采样,研究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麦基因型中5个氮代谢... 深入理解小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对于氮高效小麦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试验选用两个不同氮利用效率的小麦基因型,设置不同氮水平,分别在小麦的5个生育期收获采样,研究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麦基因型中5个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氮利用方面,无论是在低氮还是高氮条件下,氮利用高效小麦XY107的籽粒氮利用率均高于氮利用低效小麦LM1;在基因表达方面,在低氮条件下,小麦地上部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TaGS1c)、丙氨酸转氨酶基因(TaAlaAT)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TaPPDK)的表达水平在抽穗期以后均显著增强,且在氮高效小麦XY107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氮低效小麦LM1中的表达水平;而在高氮条件下,只有基因TaPPDK的表达水平在抽穗期以后显著增强,且在氮高效小麦XY107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氮低效小麦LM1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发现,TaGS1c、TaAlaAT和TaPPDK 3个基因在决定小麦氮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利用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超表达小麦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对拟南芥生长及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虎 田汇 高亚军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1-659,共9页
为了阐明小麦硝态氮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s,NRT)TaNRT2.1及辅助蛋白TaNAR2.1的硝态氮转运功能,本研究构建了TaNRT2.1单基因(单超)与TaNRT2.1+TaNAR2.1双基因超表达载体(双超),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利用潮霉素筛选... 为了阐明小麦硝态氮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s,NRT)TaNRT2.1及辅助蛋白TaNAR2.1的硝态氮转运功能,本研究构建了TaNRT2.1单基因(单超)与TaNRT2.1+TaNAR2.1双基因超表达载体(双超),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利用潮霉素筛选与PCR鉴定分别获得了3个单超与2个双超的转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通过研究转基因拟南芥的硝态氮吸收动力学及氮含量发现:在硝态氮浓度>1 mmol·L^(-1)时,仅双超能够显著提高拟南芥的硝态氮吸收速率;硝态氮浓度<1 mmol·L^(-1)时,不论单超还是双超均不能提高拟南芥的硝态氮吸收速率。低氮(0.1 mmol·L^(-1) NO_3^-)条件下,2种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状况和氮吸收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在高氮(10 mmol·L^(-1) NO_3^-)条件下,单超提高了拟南芥的角果重和植株生物量,双超则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的生物量、根系生长和总吸氮量。这些结果表明,TaNRT2.1转运蛋白需与辅助蛋白TaNAR2.1联合才能调控拟南芥对硝态氮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达 TaNRT2.1 TaNAR2.1 拟南芥 氮效率 小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