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流域铜锈环棱螺体内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超 张聪 +2 位作者 孟顺龙 邴旭文 陈家长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4期6-11,共6页
为掌握长江下游江段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选取长江安徽江段和太湖为采样点,铜锈环棱螺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的重金属情况进行了监测。于2015年8月采集了35份铜锈环棱螺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螺肉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捕获的... 为掌握长江下游江段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选取长江安徽江段和太湖为采样点,铜锈环棱螺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的重金属情况进行了监测。于2015年8月采集了35份铜锈环棱螺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螺肉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捕获的铜锈环棱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残留,Cd、Cr、Pb、Cu、Zn的残留均值分别为0.083、1.155、0.849、13.931和39.780 mg/kg。与国家相关标准作比较,Cr和Pb的超标率分别为14.29%和28.57%,其他元素均没超标。对采集地点的重金属含量分析,铜陵地区整体重金属水平含量较高,安庆地区Pb和Cr的含量较高。通过对人群食用风险评估表明,成人每周食用长江下游铜锈环棱螺Cd、Cr、Cu、Zn的摄入量相当于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的3.32%、40.12%、0.93%和1.33%,因此,食用长江下游的铜锈环棱螺对一般人群带来重金属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敏感人群对食用铜锈环棱螺的频率还应值得注意。研究结果为长江下游流域河流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控制,实现科学的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长江下游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重金属 铜锈环棱螺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的风险评估
2
作者 宋超 裘丽萍 +4 位作者 张聪 范立民 孟顺龙 胡庚东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9期74-79,共6页
为了对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笔者从长江下游江段5个采样点采集的15个水样和25个鱼样的检测数据表明,水体石油烃暴露水平范围是0.02~0.21 mg/L,平均值是0.08 mg/L。基于物种敏感度曲线分布方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 为了对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笔者从长江下游江段5个采样点采集的15个水样和25个鱼样的检测数据表明,水体石油烃暴露水平范围是0.02~0.21 mg/L,平均值是0.08 mg/L。基于物种敏感度曲线分布方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的风险评估显示,5%的鱼类受到急性毒性影响的几率是0.72%,风险较低。捕获的鱼类内石油烃呈现不同程度的残留,范围是ND-30.07 mg/kg,均值为9.09 mg/kg。鱼体中石油烃残留量大部分没有超标,餐条的超标率为67%,食用长江下游江段捕获鱼类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本研究风险评估可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生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石油烃 水环境 鱼类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长江下游江段秋季浮游植物生态指标与理化指标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4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宋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4-39,共6页
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其水质营养状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 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其水质营养状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各采样站位之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30~0.63,介于轻度相似至中度相似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38~2.73,多样性较好或丰富,显示出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水质CODMn、TN、TP和TLI(∑)分别变化在2.71~3.23 mg/L、1.24~1.35 mg/L、0.058~0.072 mg/L和44.87~45.96;综合水质生物学和化学评价结果可知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水质较好;但从水质评定级别来看,化学评价得出的水质等级与生物学评价得出的水质等级有所不同,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因此,生物监测应与理化监测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江段 浮游植物 生态学特征 水质评价 秋季
原文传递
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空间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瞿建宏 范立民 裘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之间,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之间,平均为32.46μg/L;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长江 安徽-江苏段 空间特征
下载PDF
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孟顺龙 肖代 +6 位作者 陈小丽 李丹丹 裘丽萍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98-2005,共8页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出现浮游植物7门81种;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9.4%;硅藻次之,共1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7.3%;其余各门藻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蓝藻、裸藻、黄藻、隐藻、甲藻,种类数量分别为13,6,4,3,1,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1%,7.4%,4.9%,3.7%,1.2%。各监测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在13~37之间,生物量变化在(1.20~14.05)×106ind·L-1之间。各站位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07~0.50之间,相似性较低,显示出各个监测点的生境差异较大。共发现优势种4门19种,优势度变化在0.10~0.60之间,除了大纵湖和泰东河口的铜绿微囊藻以及兴化二水厂的水华微囊藻具有较高优势度外,其余各站位的优势种优势度都不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07~4.45之间,平均为3.29;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1~0.87之间,平均为0.7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态学特征 里下河腹地 典型水体 秋季
下载PDF
集约化池塘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4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孟顺龙 裘丽苹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5-399,共5页
探索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对集约化养殖池塘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分别以无处理池塘、经过人工基质悬挂处理池塘和经过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处理池塘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4个指标,用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 探索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对集约化养殖池塘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分别以无处理池塘、经过人工基质悬挂处理池塘和经过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处理池塘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4个指标,用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再选择物化和生物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人工基质悬挂处理和浮床种植水生植物空心菜均使得集约化池塘的综合营养指数下降,综合指数上升,2种净水措施均使得集约化池塘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与营养状态降低相对应。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评价净水技术对池塘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净水方式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指标 综合指数
下载PDF
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5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孟顺龙 宋超 裘丽苹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了了解多个生态工程实施后,五里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采用2010年12个月份的监测数据,对探索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价。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4个指标,用相关加权指数法进行营养状态... 为了了解多个生态工程实施后,五里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采用2010年12个月份的监测数据,对探索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价。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4个指标,用相关加权指数法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再选择物化和生物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五里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7月最好,8月最差;以Chla为代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标发生显著增加或降低,并跨越不同的营养分级时,TSI和CI发生显著背离,在其他时间两者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营养状态指数 综合指数
下载PDF
纤维球对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史磊磊 范立民 +4 位作者 陈家长 邴旭文 赵志祥 胡庚东 吴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23,共8页
采用纤维球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球具有降低水体氨氮、pH而增加水体DO、IC的作用,但对水体中TOC、亚硝酸盐、硝酸盐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 采用纤维球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球具有降低水体氨氮、pH而增加水体DO、IC的作用,但对水体中TOC、亚硝酸盐、硝酸盐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球能显著提高罗非鱼增重量和显著降低饵料系数,并且可显著提高水体微生物对Biolog板中全部碳源的利用强度及对D-氨基葡萄糖酸、D-半乳糖醛酸、D-甘露醇等碳源的代谢活性,但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球对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表明纤维球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球 罗非鱼 净化效果 微生物群落 碳代谢特征
下载PDF
2001—2005年江苏境内养殖池塘渔业污染事故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马晓燕 陈家长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2001—2005年发生于江苏境内养殖池塘的渔业污染事故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内江苏养殖池塘所发生渔业污染事故共143起,每一年的平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此类事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秋季为事故高发期。从... 对2001—2005年发生于江苏境内养殖池塘的渔业污染事故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内江苏养殖池塘所发生渔业污染事故共143起,每一年的平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此类事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秋季为事故高发期。从事故数量的地区分布来看,江苏南部地区要高于江苏中北部地区,且中北部地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引发渔业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有COD、重金属,挥发酚、五氯酚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渔业污染事故对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污染源严加管控,促进达标排放,以保证池塘养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渔业污染 环境工程 江苏省
下载PDF
2008年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4,共8页
2008年对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梅梁湾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数最多,共2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7.1%;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共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0.0%.浮... 2008年对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梅梁湾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数最多,共2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7.1%;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共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0.0%.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在298.2×104-368006.8×104cells/L和0.298-184.202mg/L之间;浮游植物数量以夏季(6月5日)最高,春季(3月20日)最低.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11-1.00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相似性指数高,在0.54-1.00之间,均在中度相似以上;其他时间下的相似性指数低,变化在0.11-0.50之间,为极不相似或轻度相似.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在0.01-2.29和0.003-0.72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其他时间下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差,表明1月8日-4月3日梅梁湾浮游植物分布比较均匀,群落结构复杂,而4月23日-12月9日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 生态学特征 太湖 梅梁湾
下载PDF
底栖动物螺蛳对池塘底泥及水质的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孟顺龙 吴伟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陈家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 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蛳的方法对养殖塘进行底泥修复还不能使养殖塘水质得以彻底净化,应与其他修复技术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底泥修复和水质净化效果;总体来说,螺蛳的放养量越大,水质净化效果越好,但并不是无限制地增加螺蛳的放养量都对水质净化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修复 螺蛳 养殖塘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产污系数初探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3 位作者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陈家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5-1800,共6页
采用试验塘养殖方法研究了单养模式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及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表明,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质、TN、TP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表层沉积物的氮磷比分别... 采用试验塘养殖方法研究了单养模式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及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表明,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质、TN、TP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表层沉积物的氮磷比分别在61.07%~68.87%、5.42%~6.82%、2.12~3.18 mg.g-1、0.34~0.45 mg.g-1、15.39~24.92μg.g-1和5.74~7.85之间,上述指标在池塘水平分布上没有表现出变化的规律性。面积法和产量法计算得到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分别变化在5.60~15.13 kg.m-2、1.81~5.08 kg.m-2、7.24~23.86 g.m-2、1.13~3.08 g.m-2、0.06~0.18 g.m-2、161.76~526.85 g.m-2和7.89~30.35 kg.kg-1、2.55~10.19 kg.kg-1、10.43~47.86 g.kg-1、1.59~6.18 g.kg-1、0.08~0.36 g.kg-1、256.37~1 004.69 g.kg-1。同时,面积法计算显示,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量法计算显示,除底泥有效磷的产污系数差异不显著外(P>0.05),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当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等要素基本一致时,用面积法测定的沉积物产污系数比用产量法测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亲本培育塘 沉积物 污染物含量 产污系数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中华绒螯蟹重金属镉和铬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聪 宋超 +4 位作者 裘丽萍 余丽梅 刘涛 陈家长 刘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为了解养殖池塘中华绒螯蟹重金属含量的情况,以环太湖流域养殖池塘中的螃蟹为研究对象,对其蟹黄中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样品的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87 mg/kg和0.474 mg/kg,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0... 为了解养殖池塘中华绒螯蟹重金属含量的情况,以环太湖流域养殖池塘中的螃蟹为研究对象,对其蟹黄中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样品的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87 mg/kg和0.474 mg/kg,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0.621 mg/kg和0.068~1.437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显示,重金属镉的样品大多处于轻污染和中度污染水平,重金属铬的样品绝大多数在轻污染及以下水平。膳食评估建议成人每周食用螃蟹最好不要超过5只。该研究风险评估可为环太湖流域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风险评估 太湖流域
下载PDF
组合填料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磊磊 范立民 +4 位作者 陈家长 邴旭文 赵志祥 胡庚东 吴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8-1626,共9页
采用组合填料(全塑性夹片和维纶醛化丝)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可促进水体中NO_2^-、DO、IC含量显著升高,使水体中pH、NO_3^-含量显著... 采用组合填料(全塑性夹片和维纶醛化丝)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可促进水体中NO_2^-、DO、IC含量显著升高,使水体中pH、NO_3^-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有使水体中NH_4^+、TOC含量下降的趋势;和对照组相比,组合填料组罗非鱼增重量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填料悬挂密度越高,增重效果越明显;组合填料能显著降低水体细菌数量,而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组合填料明显提高了水体微生物对糖类、醇类、酯类的利用率,降低了水体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RDA分析表明,组合填料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DO、pH和硝酸盐是影响处理组和对照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显示组合填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降低水体细菌数量,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填料 罗非鱼 净化效果 微生物群落 碳代谢特征
下载PDF
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顺龙 肖代 +7 位作者 陈小丽 瞿建宏 李丹丹 范立民 裘丽萍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最多,共1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66.6%;枝角类次之,共6种,占28.6%;桡足类最少,仅1种,占4.8%;各站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均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数量在5-15种,密度变化在9.8-102.2个/L。浮游动物相似性指数在0.18-0.55,平均为0.36,偏向于轻度相似,表明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生境差异较大。优势种的优势度不高,在0.023-0.297;多样性指数在1.73-3.56,均匀度指数在0.67-0.95,表明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浮游动物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浮游动物多样性和水质监测结果均表明,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枯水期水质基本处于清洁状态,丰水期水质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污染源主要为面源污染,且串场河(6号)、新通扬运河(12号)、喜鹊湖(17号)、兴姜河(18号)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里下河腹地 丰水期 枯水期
下载PDF
浮床栽培鱼腥草对吉富罗非鱼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尧 胡庚东 +6 位作者 裘丽萍 赵志祥 宋超 范立民 孟顺龙 徐跑 陈家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为探究构建鱼腥草-罗非鱼共生体系能否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产生免疫增强效应,研究池塘中浮床栽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植面积分别为0、5%、10%和15%)对不同免疫反应阶段吉富罗非鱼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免疫识... 为探究构建鱼腥草-罗非鱼共生体系能否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产生免疫增强效应,研究池塘中浮床栽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植面积分别为0、5%、10%和15%)对不同免疫反应阶段吉富罗非鱼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免疫识别阶段免疫球蛋白(Ig M)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炎症反应阶段相关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效应阶段金属硫蛋白(MT)和转铁蛋白(TRF)等指标。结果表明,10%鱼腥草处理组吉富罗非鱼血清EGF、IL-8、IL-10、TNF-α和TR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5%鱼腥草处理组吉富罗非鱼血清Ig M、IFN-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且没有造成血清MT含量的降低。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种植鱼腥草(5%)能显著提高其不同免疫反应阶段血清免疫因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浮床 鱼腥草 免疫因子 吉富罗非鱼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多级生物系统对集约化池塘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4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孟顺龙 裘丽苹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92-396,共5页
应用由刷状弹性生物填料、浮床植物空心菜和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组成的多级生物系统对集约化池塘进行修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级生物系统使得集约化池塘主成分综合得分显著降低、水质综合状况明显改善;具体... 应用由刷状弹性生物填料、浮床植物空心菜和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组成的多级生物系统对集约化池塘进行修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级生物系统使得集约化池塘主成分综合得分显著降低、水质综合状况明显改善;具体分析还表明,决定试验条件下集约化池塘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因子是氮素,水体耗氧水平主要由有机成分决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外在技术手段对池塘水体的净化效果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多级生物系统 集约化池塘 修复
下载PDF
养殖池塘系统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的分离、生长特性及脱氮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立民 裘丽萍 +5 位作者 陈家长 宋超 胡庚东 瞿建宏 孟顺龙 吴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9,共7页
分别采集集约化养殖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池塘底泥、表层水、塘边裸露土壤样品,采用脱氮硫杆菌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分离得到3株细菌,通过菌落特征、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鉴定为脱氮硫杆菌... 分别采集集约化养殖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池塘底泥、表层水、塘边裸露土壤样品,采用脱氮硫杆菌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分离得到3株细菌,通过菌落特征、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鉴定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命名为TD1、TD2和TD3。在30℃下,采用静置、厌氧培养实验研究这3株脱氮硫杆菌的生长繁殖特征、对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特征、硫酸根产生状况、亚硝酸盐产生情况、培养液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探索养殖环境修复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时间内菌株生长速率、介质pH降低速率和氧化还原电位上升幅度均表现为TD1>TD2>TD3;菌株硝态氮脱除效率和硫酸根浓度升高速率均表现为TD1>TD2>TD3,亚硝酸盐产生情况则表现为TD1<TD2<TD3;TD1更适合异位修复,TD2更适合原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系统 脱氮硫杆菌 生长特性 脱氮效能
下载PDF
环太湖流域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汞的残留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聪 宋超 +5 位作者 裘丽萍 陈家长 何玮 刘颖 黄煜 魏吴梦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环境污染是否影响了大闸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环太湖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大闸蟹养殖基地。通过对环太湖流域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黄中汞残留的调查,评估食用此地大闸蟹的膳食风险。于2015年9月在常州、宜... 环境污染是否影响了大闸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环太湖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大闸蟹养殖基地。通过对环太湖流域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黄中汞残留的调查,评估食用此地大闸蟹的膳食风险。于2015年9月在常州、宜兴、苏州和湖州的养殖池塘中采集35份中华绒螯蟹样品,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对蟹黄中汞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集样品中总汞含量的范围为ND(未检出)~96.35μg·kg^(-1),均值为26.39μg·kg^(-1),检出率为88.6%,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从采集区域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常州地区中华绒螯蟹蟹黄总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雌雄中华绒螯蟹的汞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显示,采样地未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处于清洁水平。人群食用风险评估表明,暴露的重金属汞对食用人群暂无健康风险。该研究可对该地大闸蟹的合理食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风险评价 太湖流域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立民 Kamira Barry +6 位作者 宋超 裘丽萍 郑尧 孟顺龙 胡庚东 陈家长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1期83-87,共5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除。结果发现:除在养殖密度为18000尾/hm2和22500尾/hm2时体长和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养殖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养殖密度下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体长(18000尾/hm2)、体宽(22500尾/hm2)、全长(27000尾/hm2),回归方程中,在养殖密度为22500尾/hm2时全长和体高被剔除,在养殖密度分别为18000尾/hm2和27000尾/hm2时体长被剔除。不同养殖密度下同日龄吉富罗非鱼的其他生长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别,在选育时应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吉富罗非鱼 生长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